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10中药炮制学第13章煅法
第十三章煅法中药炮制学一、煅法含义:将药物进行高温煅烧的方法。(把药物直接放入无烟炉火中或置于适宜的耐火容器内煅烧,或用煅药设备煅烧)。通过高温加热处理药物,使药物质地酥脆易碎的方法。古代称烧或炼。二、煅药设备的温度:一般为200~1000℃。600℃以下为中温。600~1000℃为高温。中药炮制学三、煅法的分类中药炮制学四、适用药物矿物药;质地坚硬的贝壳、化石类药;质地松脆,性质特殊,需要制炭的某些植物类和动物类药物。中药炮制学第一节明煅法1.定义:药物净制后,破碎成小块,直接放入无烟炉火中或置于适宜的耐火容器内煅烧至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又称为直火煅。2.特点:不需要密闭,暴露于空气中进行。3.明煅目的1)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粉碎2)除去结晶水,增强收敛等作用3)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4)改变或缓和药物性能中药炮制学4.操作方法根据药物的性质采取不同的煅制方法1)敞锅煅将药物直接放入煅锅内→武火加热→煅烧至一定程度。中药炮制学敞锅煅适用药物:含结晶水的易溶矿物类药(白矾、硼砂等)。煅后易碎或煅时爆裂的矿物、贝壳、化石类药(牡蛎、龙骨等)。2)炉膛煅:将药物直接置炉火上→武火→加热至红透或酥脆易碎。中药炮制学煅后易碎或煅时爆裂的矿物贝壳、化石类药及粒度细小的矿物药需装入耐火容器或适宜容器内煅。炉膛煅适用药物:质地坚硬的矿物类、贝壳类、化石类药(石膏、石决明、龙骨)。3)平炉煅:将药物置平炉内→武火加热→煅至药红透或酥易碎。适用药物:与炉膛煅相同。优点:产量大、卫生、简便。中药炮制学4)反射炉煅:将药物置反射炉内煅烧至一定程度。适用药物:与炉膛煅相同。5.明煅法适用药物除闷煅法以外的各种需煅制的药物。(1)含结晶水的矿物药。(2)矿物药。(3)贝壳、化石类药。中药炮制学6.注意事项1)大小分档,以免煅制时生熟不均。2)一次煅透,中途不得停火,以免夹生。3)控制温度、时间:根据药材性质而定。主含云母类石棉类、石英类——温度高时间长。主含硫化物类、硫酸类——温度不需太高,时间稍长。4)易爆溅——加盖(但不密闭)。中药炮制学(一)白矾[来源]硫酸盐类矿物明矾石经加工提炼制成。主要含水硫酸铝钾。中药炮制学[炮制品种及方法]1.白矾:除杂、捣碎或碾细。2.煅白矾:净白矾小块→置煅锅内→武火加热至熔化→继续煅至膨胀松泡呈白色蜂窝状固体,完全干枯。判断:气泡由大→小→无,由固态→液态→固态,体积膨胀,水分蒸发完全。中药炮制学注意:(1)一次性煅透,中途不得停火,不能搅拌。(2)投药量适中(容器的1/2~1/3),否则难以煅透。(3)不宜用铁锅煅(与铁反应,使药材变红、变黑)。中药炮制学[质量要求]1.白矾:半透明结晶块状物或颗粒,乳白色或带微黄色,质坚而脆,气微,味微甜而涩。2.煅白矾(枯矾):不透明,白色、蜂窝状或海棉状固体块状物或细粉,体轻质松,手捻易碎,味酸涩。中药炮制学[炮制作用与应用]白矾:酸涩寒,解毒杀虫,清热消痰,燥湿止痒。1.白矾:外用解毒止痒,常制成散剂、洗剂、含嗽剂。内服清热消痰,止血止泻。用于癫痫、中风。2.枯矾:酸寒之性降低,涌吐作用减弱,增强收涩敛疮、止血化腐、生肌作用。用于湿疮湿疹,阴痒带下,久泻,便血等。中药炮制学[炮制研究]1.白矾内服过量:刺激胃黏膜——引起反射性呕吐。2.白矾适量服用:抑制肠黏膜分泌——起止泻作用。3.白矾稀溶液——消炎收敛防腐。4.白矾浓溶液——侵蚀肌肉引起溃烂。中药炮制学5.白矾煅制成枯矾后:内服:形成的难溶性铝盐,与胃黏膜蛋白络和,形成保护膜覆盖于溃疡面上,有利于黏膜再生。可抑制黏膜分泌和吸附肠异物。外用:能和蛋白质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而沉淀,使疮面渗出物减少,有生肌保护作用。中药炮制学(一)石膏[来源]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要含水硫酸钙。中药炮制学[炮制品种及方法]1.生石膏:除杂→碾细。2.煅石膏:炉膛煅或平炉煅。净石膏块→置无烟炉火或耐热容器中→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碾碎。烘法制备煅石膏:用恒温干燥箱,温度150℃±,烘20min。中药炮制学[质量要求]1.生石膏:不规则块状或粉末,白色、灰色或淡黄色,纵断面呈纤维状或板状,并有绢丝样光泽,半透明,质坚硬,无臭,味淡。2.煅石膏:不规则块状或粉末状,洁白或粉白色,纹理破坏,光泽消失,不透明,表面松脆,易剥落,质地轻松。中药炮制学[炮制作用与应用]石膏:辛甘大寒,清热泻火,除烦止渴。1.生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力胜。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咳喘,胃火亢盛,头痛、牙痛。2.煅石膏——炉膛煅或平炉煅。辛甘涩寒,产生新疗效,能收湿、生肌、敛疮、止血作用。多外用。外治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中药炮制学(二)牡蛎[来源]牡蛎科动物长牡蛎ostreagigasthunberg、大连湾牡蛎ostreatalienwhanensiscrosse或近江牡蛎ostrearivularisgould的贝壳。中药炮制学[炮制品种与方法]1.牡蛎:洗净,干燥,碾碎。2.煅牡蛎:炉膛煅或平炉煅。置无烟炉火上,或打碎投入耐火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煅至酥脆→取出碾碎。[质量要求]1.牡蛎:不规则片状或碎块,灰白色,具光泽,分层次,质坚硬。2.煅牡蛎:不规则碎片状,大小不一,灰白色或青灰色,质地酥脆。中药炮制学[炮制作用与应用]牡蛎:咸微寒,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1.生牡蛎:偏于镇惊安神,潜阳补阴,散结。——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疬痰核,癥瘕痞块。2.煅牡蛎:用于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吐酸。中药炮制学其他常用明煅的药物药名品种炮制作用龙骨龙骨(碾碎)生用镇静潜阳作用较强,用于怔忡多梦,惊痫,眩晕。煅龙骨(明煅)增强收敛固涩、生肌功效,用于自汗,盗汗,遗精,带下,崩漏,久泻,久痢,疮口不敛。石决明石决明(碾碎)长于平肝潜阳,用于头痛眩晕,惊痫抽搐等。煅石决(明煅)咸寒之性降低,平肝潜阳作用缓和,增强固涩收敛、明目作用,用于目赤,青盲雀目,或痔漏成管等。中药炮制学第二节煅淬法1.定义:将药物按明煅法煅烧至红透后,立即趁热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淬液)中骤然冷却的方法。2.特点:不需密闭,需用淬液,要多次煅烧和淬制。3.淬:将煅至红透的药物趁热投入液体辅料中即为淬(煅后的操作程序称为淬)。淬液:用于浸药的液体辅料。常用淬液:醋、酒、水。中药炮制学4.煅淬目的1)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2)改变药性,减少副作用,增强疗效。3)清除杂质,洁净药物。中药炮制学5.操作方法中药炮制学6.煅淬法适用药物质地坚硬,经高温煅烧后质地仍不能酥松的矿物类。临床上因特殊需要而必须煅淬的药物。明煅法、煅淬法均能使药物酥脆。中药炮制学7.注意事项1)宜反复进行,至淬液被吸尽,药物全部酥脆为度2)根据药物性质,控制好煅制温度和时间,避免生熟不均。3)淬液种类和用量:根据药物性质和煅淬目的而定。中药炮制学(一)自然铜[来源]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族黄铁矿的矿石,主要含二硫化铁。黄铁矿又称“愚人金”(因其浅黄铜的颜色和明亮的金属光泽,常被误认为是黄金)。中药炮制学[质量要求]1.自然铜:小方块,大小不一,表面金黄色或黄褐色,有金属光泽,质重而坚硬。2.煅自然铜:不规则碎粒,黑褐色或黑色,无金属光泽,质地酥脆,有醋气,碾碎后为无定形黑色粉末。中药炮制学[炮制作用与应用]自然铜:辛平,散瘀、接骨、止痛1.生自然铜:生品不入药,需煅淬后用。2.煅自然铜——煅淬法。煅淬后质地酥脆,便于粉碎,易煎出有效成分,增强散瘀止痛作用。用于跌扑肿痛,筋骨折伤(自然铜散)。中药炮制学[炮制研究]1.煅后增强散瘀止痛作用的原理:自然铜主含二硫化铁,煅后分解生成硫化铁。醋淬后生成醋酸亚铁,并使质地疏松,铁离子溶出增加,易于吸收增强造血功能,加快造血速度,散瘀止痛作用增强。中药炮制学(二)炉甘石[来源]碳酸盐类方解石族-文石族菱锌矿或碳酸盐类矿物税锌矿的矿石,主要含碳酸锌。中药炮制学[炮制品种及方法]1.炉甘石:除杂、捣碎。2.煅炉甘石煅淬法——炉膛煅或平炉煅。净炉甘石碎块→置耐火容器内→武火→煅至红透→趁热倒入水中浸淬→搅拌→倾取上层水中混悬液→残渣继续煅淬3~4次→至不能混悬为度→合并混悬液→静置24h→取沉淀物→干燥。水飞法:净炉甘石碎块→置耐火容器内→武火→煅至红透→放凉→水飞制取细粉→干燥。中药炮制学3.制炉甘石——多作眼科外用药,煅淬后还需水飞(1)黄连汤制:黄连汤+炉甘石细粉(煅淬水飞)→拌匀→汁吸尽→干燥。黄连汤:黄连水煎2~3次,滤去渣,合并药汁并浓缩。煅炉甘石细粉100kg,用黄连12.5kg。(2)三黄汤制:三黄汤+煅炉甘石细粉(煅淬水飞)→拌匀,汁吸尽→干燥。(黄芩、黄连、黄柏煎汤)煅炉甘石细粉100kg,用黄连、黄芩、黄柏各12.5kg。中药炮制学[质量要求]1.炉甘石:不规则碎块,表面白色或淡红色,不平坦,具众多小孔,显粉性,体轻,易碎,无臭,味微涩。2.煅炉甘石:白色或灰白色无定形细粉,质轻松细腻。3.制炉甘石:黄色或深黄色细粉,质轻松细腻,味苦。中药炮制学[炮制作用与应用]炉甘石:甘平,解毒明目退翳、收湿生肌,止痒敛疮。1.炉甘石:生品不入药。2.煅淬水飞后:质地纯净细腻,对局部刺激性减少,可作眼科和外敷用药。黄连或三黄汤制后:增强清热明目,敛疮收湿作用。用于目赤肿痛,眼缘赤烂,疮疡不敛、脓水淋漓,湿疮,皮肤瘙痒。中药炮制学[炮制研究]煅淬后——铅等重金属含量降低。生品含铅——>3%。煅、水飞后——含铅0.4%。其他常用煅淬的药物药物品种炮制作用磁石磁石(砸碎)生用偏于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用于惊悸失眠,头晕目眩。煅磁石(煅淬)煅淬后增强补肾纳气,聪耳明目的作用,缓和重镇安神作用;使药物质地酥脆,成分易于煎出,用于耳鸣耳聋,视物昏花,肾虚气喘,遗精。中药炮制学第三节扣锅煅法1.含义:药物在高温缺氧的条件下煅烧成炭的方法。又称扣锅煅法、暗煅法、密闭煅法。2.特点:密闭煅制,即在缺氧条件下进行。3.扣锅煅目的1)改变性能,产生新疗效,增强止血作用。2)降低毒性中药炮制学4.明煅法与暗煅法的区别中药炮制学5.操作方法(1)两锅接合处用湿纸贴敷,再用盐泥或细沙封严,扣锅上压重物。(2)扣锅底部贴一白纸条或放几粒大米。中药炮制学6.判断药物是否全部炭化的方法1)贴纸法:扣锅上的白纸变深黄色。2)放米法:扣锅上的米变深黄色。3)滴水法:清水洒于扣锅底部立即汽化。4)留孔观烟法:烟雾由白→黄→青→无烟。7.适用药物1)质地疏松,炒炭易灰化的药物。2)质地坚硬,炒炭难操作者。3)某些中成药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制炭的药物。中药炮制学8.注意事项1)密闭前可先加热赶走冷空气,降低部分压力2)封泥稍干后再加热,如有开裂漏气,应随时堵封。3)煅后宜自然冷却后再开锅(防止药材遇空气燃烧灰化)。4)放药量:不宜过多过紧,否则难以煅透,放煅锅的1/3量为宜,以利于热空气流通。中药炮制学(一)血余炭[来源]健康人头发制成的炭化物。[炮制方法]1.洁净头发(反复用稀碱水、清水洗净)→晒干。2.按扣锅煅法→武火煅制→自然冷却→剁成小块。中药炮制学[炮制作用与应用]1.血余:不入药,煅制后方可入药。煅制后产生止血化瘀作用。2.血余炭:甘平,止血、化瘀。——用于各种出血证(吐血、咯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中药炮制学[炮制研究]1.药理研究血余炭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可缩短凝血时间,促进血小板凝聚。止血作用与所含的钙、铁离子有关(除去血余炭中的钙、铁离子后,其凝血时间延长)。2.工艺研究最佳炮制工艺:300℃煅制20分钟。所得成品浸出物、钙元素含量高,并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烘法制备血余炭:净制人发置275~280℃烘箱中,烘至温度计口处冒烟,稍有腥臭味时取出,放凉。中药炮制学(二)棕榈[来源]棕榈科植物棕榈TrachycarpusfortuneiH.Wendl.的干燥叶柄。中药炮制学[炮制品种及方法]1.棕榈:除杂,切段,干燥。2.棕榈炭(1)煅炭——扣锅煅法。(2)炒炭——炒炭法。棕板小块→武火炒至表面黑褐色,内部棕褐色→喷淋少量清水→取出干燥。中药炮制学[质量
本文标题:10中药炮制学第13章煅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436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