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主讲人:丁玲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外一科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在我国占全身各种肿瘤的7-10%,仅次于子宫颈癌。每年全球发病例高达100万以上,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的发病的20.0﹪左右。病因与发病机制•激素作用•家族史•月经婚育史•乳腺良性疾病•饮食与营养•环境与生活方式病理与生理•非浸润性癌: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早期浸润性癌: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浸润性特殊癌: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浸润性非特殊癌:约占乳腺癌类型80﹪。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其他罕见癌:如炎性乳腺癌淋巴转移•癌细胞经胸大肌外侧淋巴管→同侧腋窝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胸导管(左)或右淋巴管→静脉→远处转移•癌细胞沿内侧淋巴管→胸骨旁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静脉→远处转移。•以前一条途径更为多见,腋窝淋巴结转移最多。转移途径•局部浸润:癌细胞沿导管或筋膜间隙蔓延,继而侵及Cooper韧带和皮肤。血行转移•癌细胞可经淋巴途径进入静脉,也可直接侵入血循环而致远处转移。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依次为肺、骨、肝。有些早期乳腺癌已有血行转移。临床表现乳房肿块•早期:患侧乳房出现无痛性,单发小,肿块。多位于乳房外上象限,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在乳房内不易被推动。•晚期:可出现①肿块固定癌肿侵入胸筋膜和胸肌时,固定于胸壁不易推动;②卫星结节、铠甲胸③皮肤破溃。乳房外形改变•酒窝征:若肿瘤累及Cooper韧带,可使其缩短而至肿瘤表面皮肤凹陷,出现“酒窝征”。•乳头内陷:临近乳头或乳晕的癌肿因侵入乳管使之缩短,可将乳头牵向癌肿一侧,进而使乳头扁平、回缩、凹陷•橘皮征:如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可出现真皮水肿,乳房皮肤呈“橘皮样”改变。•淋巴转移:多见于患侧腋窝,少数散在、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无痛、可被推动,继而逐渐增多并融合成团,甚至与皮肤或深部组织粘连。•血行转移:乳腺癌转移至肺、骨、肝时,可出现相应症状。肺转移可出现胸痛、气急,骨转移出现局部骨痛,肝转移可出现肝大或黄疸等。转移征象特殊类型乳腺癌•炎性乳腺癌:发病率低,年轻女性多见•乳头湿疹样乳腺癌:少见。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X线:常用方法是钼靶X线摄片。•B超:能清晰显示乳房各层次软组织结构及肿块的形态和质地。•磁共振:软组织分辨率高,敏感性高于X线检查。活组织病理检查•疑为乳腺癌者,可将肿块连同周围乳腺组织一并切除,做快速病理检查。处理原则•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学药物、内分泌、放射、生物等治疗原则•化学治疗:乳腺癌是实体瘤中应用化疗最有效的肿瘤之一•内分泌治疗:肿瘤细胞中雌激素受体含量高者,称激素依赖性肿瘤,此病例对内分泌治疗有效•放射治疗•生物治疗对病灶仍局限于局部及区域淋巴结病人。目前应用的5种手术治疗方式均属治疗性手术,非姑息性手术。1.乳腺癌根治术:切除整个乳房、胸大肌、胸小肌、腋窝及锁骨下淋巴结。2.乳腺癌扩大根治术:在乳腺癌根治术基础上行胸廓内动、静脉及其淋巴结(即胸骨旁淋巴结)清除术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种术式:一是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二是保留胸大、小肌,目前已成为常用的手术方式。4.全乳房切除术:切除整个乳腺,包括腋尾部及胸大肌筋膜。5.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完整切除肿块及其周围1㎝的组织,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护理诊断•常见护理诊断:1)自我形象紊乱2)有组织完整性受损的危险3)知识缺乏终止妊娠或哺乳•妊娠期及哺乳期发生乳腺癌的病人应立即停止妊娠或哺乳,以减轻激素的作用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病人面对恶性肿瘤对生命的威胁、不确定的疾病预后、乳房缺失导致外形受损、各种复杂而痛苦的治疗(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婚姻生活可能受到影响等问题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多了解和关心病人,鼓励病人表达对疾病和手术的顾虑与担心,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向病人和家属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请曾接受过类似手术且痊愈者现身说法,帮助病人度过心理调试期。告诉病人行乳房重建的可能,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已婚病人,应同时对其丈夫进行心理辅导,鼓励夫妻双方坦诚相待,取得丈夫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并能接受妻子手术后身体形象的改变。术前护理•2.术前准备•做好术前常规检查和准备。对手术范围大、需要植皮的病人,除常规备皮外,同时做好供皮区(如腹部或同侧大腿区)的皮肤准备。乳房皮肤溃疡者,术前每日换药至创面好转。乳房凹陷者应清洁局部。术后护理•体位:术后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并予以记录。乳腺癌扩大根治术有损伤胸膜可能,病人若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应及时报告医师,以便早期发现和协助处理肺部并发症,如气胸等。术后护理•伤口护理:•1.有效包扎:手术部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使皮瓣紧贴胸壁,防止积液积气。包扎松紧度以能容纳一手指、维持正常血运、不影响呼吸为宜。绷带加压包扎一般维持7~10日,包扎期间告知病人不能自行松解绷带,瘙痒时不能将手指伸入敷料下搔抓。若绷带松脱,应及时重新加压包扎。•2.观察皮瓣血液循环:注意皮瓣颜色及创面愈合情况,正常皮瓣的温度较健侧略低,颜色红润,并与胸壁紧贴;若皮瓣颜色暗红,提示血液循环欠佳,有可能坏死,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3.观察患侧上肢远端血液循环:若手指发麻、皮肤发绀(干)、皮温下降、动脉搏动不能扪(门)及,提示腋窝部血管受压,应及时调整绷带的松紧度。引流管护理•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常规放置引流管并接负压引流,以便及时、有效地吸出残腔内的积液、积血,并使皮肤紧贴胸壁,从而有利于皮瓣愈合。护理时注意以下几点:•⑴保持有效负压吸引•⑵妥善固定引流管•⑶保持引流通畅•⑷观察引流液的颜色•⑸拔管患侧上肢肿胀的护理•系患侧腋窝淋巴结切除、头静脉被结扎、腋静脉栓塞、局部积液或感染等因素导致上肢淋巴回流不畅、静脉回流障碍所致。护理应注意几点:①避免损伤②保护患侧上肢③促进肿胀消退④患侧上肢训练患侧上肢肿胀的护理护理时注意几点•1.避免损伤:勿在患侧上肢测血压、抽血、做静脉或皮下注射等,避免患肢过度负重和外伤。•2.保护患侧上肢:平卧时患肢下方垫枕抬高10°~15°,肘关节轻度屈曲;半卧位时屈肘90°放于胸腹部;下床活动时用吊带托或健侧手将患肢抬高于胸前,需要他人扶持时只能扶健侧,以防腋窝皮瓣滑动而影响愈合;避免患肢下垂过久。•3.促进肿胀消退:按摩患侧上肢或握拳、屈、伸肘运动,以促进淋巴回流。肢体肿胀严重者,可弹力绷带包扎或带弹力袖以促进淋巴回流;局部感染者,及时应用抗生素治疗。患侧上肢肿胀的护理护理时注意几点•4.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由于手术切除了胸部肌肉、筋膜和皮肤,使患侧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制。术后加强肩关节活动可增强肌肉力量,松解和预防粘连,最大程度地恢复肩关节的活动范围,为减少和避免术后残疾,鼓励和协助病人早期开始患侧上肢的功能锻炼。患侧上肢的功能锻炼方法•术后24小时内:活动手指和腕部,可作伸指、握拳、屈腕等锻炼•术后1~3日:进行上肢肌肉等长收缩,利用肌肉泵作用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可用健侧上肢或他人协助患侧上肢进行屈肘、伸臂等锻炼,逐渐过渡到肩关节的小范围前屈、后伸运动(前屈小于30°,后伸小于15°)。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方法•术后4~7日鼓励病人用患侧手洗脸、刷牙、进食等,并做以患侧手触摸对侧肩部及同侧耳朵的锻炼。•术后1~2周:术后一周皮瓣基本愈合后,开始做肩关节活动,以肩部为中心,前后摆臂。术后10日左右皮瓣与胸壁黏附已较牢固,循序渐进地抬高患侧上肢(将患侧肘关节伸屈、手掌置于对侧肩部,直到患侧肘关节与肩平)、手指爬墙(每日标记高度,逐渐递增幅度,直到患侧手指能高举过头)、梳头(以患侧手越过头顶梳对侧头发、扪对侧耳朵)等锻炼。指导病人做患肢功能锻炼时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以每日3~4次、每次20~30分钟为宜;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功能锻炼的内容。术后7日内不上举,10日内不外展肩关节;不要以患侧肢体支撑身体,以防皮瓣移动而影响愈合。乳房定期检查•定期的乳房自我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乳房病变,因此20岁以上的妇女,特别是高危人群应每月进行1次乳房自我检查。术后病人也应每月自查1次,以便早期发现复发现象。检查时间最好选在月经周期的第7~10日,或月经结束后2~3日,已经绝经的女性应选择每个月固定的1日检查。40岁以上女性或乳腺癌术后病人每年还应行钼靶X线检查。健康教育•活动:近期避免患侧上肢搬动或提拉过重物品,继续进行功能锻炼。•避孕:术后5年内避免妊娠,防止乳腺癌复发•坚持放疗、化疗:放疗期间应注意保护皮肤,出现放射性皮炎时及时就诊。化疗期间定期检查肝、肾功能,每次化疗前1日或当日查血白细胞计数,化疗后5~7日复查,若白细胞计数﹤3×10∕L,需及时就诊。放疗、化疗期间因抵抗力低,因少到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加强营养,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肪的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乳房自我检查方法•视诊:站在镜前取各种姿势(双臂放松垂于身体两侧、向前弯腰或双手上举置于头后),观察双侧乳房大小和外形是否对称;有无局限性隆起、凹陷或皮肤橘皮样改变;有无乳头回缩或抬高等。乳房自我检查方法•触诊:乳房较小者平卧,乳房较大者侧卧,肩下垫软薄枕或将手臂置于头下进行触诊。一侧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用指腹在对侧乳房上进行环形触摸,要有一定的压力。从乳房外上象限开始检查,依次为外上、外下、内下、内上象限,然后检查乳头、乳晕,最后检查腋窝有无肿块,乳头有无溢液,若发现肿块和乳头溢液,应及时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本文标题:乳腺癌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438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