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3课时目标一、简述CT的发展概况二、简述螺旋CT检查的优势三、简述单层及多层螺旋CT的基本成像原理及应用CT的发展概况高速扫描1、动态扫描方式:又称第五代CT。由28个X线管和28个荧光屏-影像增强器组成的检测器和可转动滑环组成。2、电子束扫描:又称第六代CT。复习:CT的一些基本概念1、物体对比度(ΔCT)是相邻两个物体之间在图像中的显示能力,(在CT成像中,其与物体的大小、重建的算法和窗的设置有关)2、空间分辨率3、密度分辨率4、伪影:是由于设备或病人所造成的(多为运动伪影)、原来物体并不存在的影像。形状各异,并可影响诊断。颅底伪影5、灰阶:是根据像素的CT值表现在图像的一段不同亮度的信号。人眼一般只能识别16级左右连续的灰阶,根据个体的差异最多不超过30级,而对应的组织密度灰阶差要大得多,通过窗口技术中窗宽、窗位的调节,以适应视觉的最佳范围6、部分容积效应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横行走行而又互相重叠的物质时,则所得的CT值不能如实反映其中任何一种物质的CT值。这种现象即为部分容积效应另:部分容积效应在CT扫描中,凡小于层厚的病变,其CT值受层厚内其它组织的影响,所测出的CT值不能代表病变的真正CT值。部分容积效应可致:——所测CT值并不真实反映该病变组织的CT值如高密度组织中有较小的低密度病灶,CT值偏高,在低密度组织中有较小的高密度病灶,CT值偏低高密度低密度CT值偏高CT值偏低——层面内不同构造物体的边缘轮廓如被斜行横断,则其轮廓由于CT值的不准确而显示不清。螺旋CT简介(一)螺旋CT扫描与常规轴向CT扫描的区别(二)螺旋CT的硬件要求(三)螺旋CT的特点采集的是数据是人体的一个层面采集的是数据是人体的一个区段(容积扫描)区别(二)螺旋CT的硬件要求螺旋CT是在第三代CT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硬件方面主要采用了滑环技术。1.滑环技术滑环技术是在扫描机架旋转过程中去掉了电缆,代之以铜制的滑环和导电的碳刷,通过碳刷和滑环的接触导电使机架能作单向的连续旋转2.X线管要求热容量大、散热快。(二)螺旋CT的硬件要求3.计算机大容量高速的计算机系统4.探测器结构、数字采集系统是多层面螺旋CT的核心之一。单层螺旋CT的Z轴方向只有一排探测器,而多层面CT则具有四组通道的多排探测器阵列。螺旋CT的特点1.扫描速度快,患者可在一次屏气完成整个器官的扫描,以胸部扫描20层计算,常规扫描要3~5分,而螺旋CT仅需20秒2、容积扫描,不会产生病灶的漏扫3、回顾性重建单层螺旋CT主要结构1、探测器:Z轴方向只有一排2、X线束和数据采集通道因为在Z轴方向仅有一排探测器接收信号,故X线束的宽度等于层厚3.层厚选择与非螺旋CT一样,扫描层厚由位于被检者前方的准直器来控制,层厚等于X线束宽度AB螺旋CT扫描的特性螺旋CT由于扫描的方式不同,产生了两个新的成像参数:即螺距和重建间隔。1.螺距(Pitch)为球管旋转一周进床距离与准直宽度之比,即床速和层厚的比值。螺距(P)=S/W意义:增加螺距使探测器接收的射线量减少,并使图像的质量下降。2、重建间隔
本文标题:CT成像原理-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451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