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先秦散文主讲杨妍一、长于记事的《左传》先秦历史散文先秦历史散文(一)关于《左传》《左传》是先秦历史散文中一部著名作品,是继《春秋》后第二部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西汉末年刘歆认为《左传》是传《春秋》的,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司马迁等认为《左传》的作者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的作品。先秦历史散文《左传》记录了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悼公十四年(前464年)共259年间周王朝及诸侯各国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它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先秦历史散文(二)《左传》的艺术成就《左传》编年记事,长于记事。增加了散文的文学性。具体表现有四:1、叙事条理清晰,富于故事性,情节生动,善于选题和剪裁。2、善于叙述战争和复杂的历史事件,往往写得委婉曲折,有条不紊。3、记事时能注意描写出不同人物的形象和个性特征。4、语言简洁,词浅意深,富于表现力,尤其善于记叙人物辞令。先秦历史散文二、详于记言的《国语》先秦历史散文(一)关于《国语》《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史事。司马迁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报任少卿书》)但现代学者则多认为是战国初期的著作。《国语》主要记载了自周穆王(前1000年左右)到鲁悼公(约前440年)时五百多年间的史实。所记可与《左传》相互补充参证,故又有《春秋外传》之称。先秦历史散文(二)《国语》的艺术成就《国语》详于记言而略于记事,主要记录春秋时代一些君王、大臣的言论。文字朴实平易,较为简洁,文学成就不如《左传》。但它继承了我国古代记载历史忠于史实而寓褒贬的传记,善于用对话交代故事情节,把谋议之论、谏诤之言写得具体周详,并在记言中注意刻画出人物性格,有的颇为生动风趣。先秦历史散文三、善于议论的《战国策》先秦历史散文(一)关于《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或名《国策》,或称《国事》、《事语》、《长书》、《修书》等。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校,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分十二策,分纪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记事上继春秋,下迄楚、汉兴起,得二百四五十年间之事。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策士谋臣的言论与活动。先秦历史散文(二)《战国策》的艺术成就《战国策》长于记事,铺张雄辩,善于议论。具体表现在:1、善于夸张渲染,铺张扬厉,文笔肆意生动,气势纵横。尤其是善于描写策士谋臣言辞的雄辩,运筹的机智。所谓“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于百万之师。”先秦历史散文2、无论是正面立论,还是驳论,都善于把握主动权,找好切入口,论证严密,说理透辟。诚如刘熙载《艺概·文概》所言:“战国说士之言,其用意类解先立地步,故得如善攻者使人不能守,善守者使人不能攻也。不然,专于措词求奇,虽复可惊可喜,不免脆而易败。”先秦历史散文3、善于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记叙人物活动绘影绘形,有声有色。4、善用比喻、寓言和成语典故,以小寓大,说理透辟,辞条丰富,语言生动。无论对汉代的政论文,还是唐宋韩愈、苏轼等散文大家,都很有影响。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诸子散文一、儒家经典《论语》先秦诸子散文孔子及《论语》简介《论语》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辑录而成。《汉书·艺文志》曰》:“《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篡,故谓之《论语》。先秦诸子散文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提倡“仁者爱人”。《论语·颜渊篇》12·22:“樊迟问仁。子曰:‘爱人。’”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先秦诸子散文·1984年,美国《世界名人大辞典》把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思想之首。英国《人民年鉴手册》也把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和文化名人之首。·1988年1月,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开会结束时发言宣言,“如果人类要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二千五百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2002年9月教师节前,北师大校园孔子铜像揭幕。《论语》为语录体散文,文字简约,意蕴深刻,说理富有条理,用语委婉、明达平易、朴实,一般一问一答,是“语录集锦”。有的所记对话能显示人物的神态和性情,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先秦诸子散文●《论语》数则△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篇》4·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军篇》9·2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篇》12·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军篇》9·2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篇》8·7)选择题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A.民本思想B.仁和礼C.严刑峻法D.自然无为2.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A.庄子B.论语C.孟子D.韩非子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诸子散文二、儒家经典《孟子》先秦诸子散文孟子及《孟子》简介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是邹(今山东邹县)人,是孟子后儒家的主要代表,被称为“亚圣”。提倡“仁政”、“王道”,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曾以所学游说诸侯,但不为所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作《孟子》七篇,计261章。先秦诸子散文《孟子》发展了《论语》的语录体,主要用对话和独白形式。其文长于雄辩,文辞铺张扬厉,情感激越奔放,笔锋咄咄逼人。孟子善于把握论辩主动权,引人入彀。还善用比喻和寓言来论说道理,语言浅近流畅,而寓意深刻,气势磅礴。先秦诸子散文●《孟子》数则△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士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离娄》上)△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梁惠王》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孟子·尽心下》)先秦诸子散文三、道家经典《老子》先秦诸子散文(一)老子及《老子》简介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史记·老子列传》说他是楚国人,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孔子曾向他问礼,后人据此,推断老子大孔子二十岁左右,约生于公元前570年前后。曾任周王室的“守藏室之使”(管理藏书的史官)。先秦诸子散文《老子》一书约五千言,亦称《道德经》,是一本道家的哲理书。他把“道”看作是世界万物的本原,认为事物都在对立矛盾中互相依存,互相转化,具有朴素的辩论思想。提倡“尚柔”、“主静”,主张绝圣弃智忘情寡欲,“无为而治”。《老子》一书在形式上是语录体韵文,多排比对偶句式,语言精练,富有哲理。先秦诸子散文●《老子》数则△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第77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原,是以轻死。(第75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第36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第64章)先秦诸子散文△范文澜先生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进入中国前,老子是古代杰出的伟大哲学家。儒道两家是封建经济阶段不可偏废的两大重要学说,孔子与老子两大学派,一显一隐,深刻影响着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曾有人询问列夫·托尔斯泰,受世界上哪些作家影响最大。托尔斯泰回答,在东西方的哲学家中,孔子、孟子对他影响很大,而老子则是巨大。他认为孔子学说“极妙”,“非常好”,而老子学说是“不同寻常的道德高峰”。先秦诸子散文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市东北)人,曾为漆园吏。是老子以后道家的代表人物,后世并称“老庄”。庄子主张顺应自然,与老子一样,提倡“无为而治”。揭露和抨击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对统治阶级采取逃避和不合作态度,否定封建文化,蔑视礼法和权贵,不求闻达,淡薄利禄。四、道家经典《庄子》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诸子散文《庄子》现存33篇,一般认为《内篇》7为庄子自著,《外篇》15、《杂篇》11为其后学所作。《庄子》想象丰富,境界奇异,言辞瑰丽诡异,谈吐机智幽默,善于说理论辩。鲁迅称其“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先秦诸子散文●《庄子》数则△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先秦诸子散文课文赏析《秋水》:中心思想是讨论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也就是说,人应该如何去认识外物。课文阅读第一部分(1):写河伯观念的变化.初与百川比,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认为自己是天下最大的了.后与北海比,河伯才知道自己并非天下最大。第二部分(2):写北海的观点: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什么可自多的。北海若的对话含四层意思:先秦诸子散文第一层:”曲士不可与语道”,而河伯观与大海,已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因而”可与语大理也”。第二层:大小.多少都是相对的,海比河大,却比天小,所以没什么可自多的。先秦诸子散文第三层:进一步阐述说明大小。多少都是相对的:四海和天地比,四海小;中国和海内比,中国小;人和万物与九州比,人都是小的。第四层:所谓五帝、三王、仁人、任士所从事的事业都不过是“毫末”,伯夷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孔子谈论仁、礼,也都是“毫末”。伯夷为名,孔子为博,都是自多,都是错的。先秦诸子散文艺术特点:1.构思新颖.本文是一篇以对话方式展开说理的论说文。在整体构思上,作者虚构了一个河伯与北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通过两个神话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说理,阐述观点,极大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先秦诸子散文2.论证上,多用形象比喻说明抽象道理,用比喻说理多是由个别到个别的比较论证法。类比论证,如“居于虚”之井蛙,“笃于时”之夏虫与“束于教”之曲士之间的比较、对比,如“束于教”之“曲士”与“观于大海”、已知己丑、可与语大理的河伯之间的比较。先秦诸子散文练习题一.填空题1.同属()学派的”老庄”是指()和().2.出自课文的成语有()和().3.本文在整体构思上虚构了一个()与()对话的寓言故事.二.选择题1.课文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A.庄子B.河伯C.北海若D.河伯与北海若先秦诸子散文2.课文中北海若对”自多”的态度是A.反对B.赞成C.无所谓D.顺其自然3.课文中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之”美”的意思是指A.风景优美B.大C.小D.明大理的人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诸子散文【思考与练习】1、儒学在当今时代有何价值?该如何推陈出新,发掘其时代精神?2、《秋水》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对今人有何启迪?3、《秋水》中,庄子是如何将抽象的哲理形象化地予以阐述的?
本文标题:先秦散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456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