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锁骨骨折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有外伤史。(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3)主要症状: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有外伤史。(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3)主要症状: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二)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以内。外伤后经络受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膜,阻塞气血、气滞血瘀。局部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2.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仍有瘀凝气滞,肿痛尚未尽除,断骨已正,骨折未愈,伤处疼痛拒按则加剧,功能活动障碍。舌红或有瘀点,苔白,脉弦。3.肝肾不足证:骨折4周以上。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可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苔薄,脉细数。(三)骨折分型1.青枝型骨折:多见于幼儿,骨折处形成向上弯曲的弧形。2.横断型骨折:多见于成年人,骨折端可有典型的重叠,近端向上后方移位,远端向前下方移位。3.粉碎型骨折: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常于中1/3处有小骨片呈垂直移位。二、治疗方案(一)手法复位适用于有移位的锁骨骨折。患者坐位,挺胸抬头,双手叉腰,术者将膝部顶住患者背部正中,双手握其两肩外侧向背部徐徐牵引,使之挺胸伸肩,此时骨折移位即可改善,如仍有侧方移位,可用捺正手法矫正。(二)外固定治疗1.三角巾悬吊固定适用于幼儿青枝骨折或其他不全骨折,悬吊2-3周。2.“8”字绷带固定固定用布绷带做“8”字交叉环形固定或锁骨带固定4周,包扎时必须将两肩固定,同时用棉垫保护腋窝内神经血管。如病人有手或前臂麻木感、桡动脉搏动触不到.表明布带包扎过紧。应即适当放松至解除症状为止。3.亦可采用多功能肩锁固定带固定。(三)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血瘀气滞证治法: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推荐方药:桃仁、红花、当归、赤芍、血竭、丹参、川断、牛膝、补骨脂、延胡索、甘草。2.瘀血凝滞证治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推荐方药:当归、赤芍、丹参、川断、牛膝、木瓜、木香、骨碎补、丝瓜络、桑枝。3.肝肾不足证治法:补益肝肾、强壮筋骨推荐方药:杜仲、枸杞子、山茱萸、黄芪、骨碎补、断续、当归、丹参、巴戟天。(四)物理治疗和功能锻炼局部无禁忌症时,可以选用电脑骨伤愈合仪等物理治疗,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同时配合功能锻炼,初期可用手指、腕、肘关节屈伸活动或用力握拳活动,中期逐渐练习肩部功能活动,后期拆除外固定可作肩关节各方向活动。(五)手术疗法1.手术指征⑴锁骨外端骨折伴喙锁韧带断裂。⑵骨折块压迫邻近的血管神经如锁骨下动静脉和臂丛神经者。⑶锁骨开放性骨折。⑷伴有多发性损伤的锁骨骨折,尤其伴有同侧上肢创伤、双侧上肢骨折或者有移位的锁骨骨折合并同侧肩胛颈骨折者。⑸不能接受可能存在畸形愈合后的隆起外观要求手术者。⑹闭合复位后不稳定或复位失败者。2.手术方法:可用采用闭合复位或开放复位骨圆针、中空钉内固定,亦可选用钢板、外固定支架固定等材料固定,有骨缺损者应同时植骨。3.术后按骨折分型中药辨证施治。(六)护理调摄1.病人固定期间,站立行走时要求病人双手叉腰,昂首挺胸,这样骨折断端在外固定及病人的配合下,才能稳定。2.睡觉时头部不能垫枕,要把枕头垫在背上,不能患侧卧位。3.固定期间要密切观察患侧上肢血运情况,防止神经及血管的压伤。三、疗效评价1.治愈:骨折对线满意,骨折已骨性愈合,断端无压痛,功能恢复。2.好转:骨折对线满意或欠佳,骨折处有骨痂形成,功能未完全恢复。3.未愈:骨折不愈合或明显畸形愈合,功能障碍。
本文标题: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457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