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管理审计[本章学习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资源利用效益审计包含的内容;掌握人力资源利用效益审计的内容,审计方法及其指标体系的建立,设备、原材料利用的效益审计的内容,审计方法及其指标体系的建立,资金利用效益审计的内容,审计方法及其指标体系的建立,并能熟练运用。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人力资源效益审计第二节资金使用效益审计第三节设备和原材料利用效益审计第四节风险管理审计人力资源的含义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可以被管理者运用产生经济效益和实现管理目标的体力、智力与心力等人力因素的总和及其形成基础,包括知识、技能、能力与品性素质等。第一节人力资源效益审计阿里抢月饼事件人力资源效益是指投入一定的人力资源,所产生的有效成果即产量、产值的多少,或者为生产一定产量、产值的有效成果,所投入的人力资源的多少。人力资源的投入有两种形式:(1)人力资源的消耗,如时间、工资、福利、奖金、培训。(2)人力资源的占用,如人数。人力资源效益审计:指对人力资源利用状况做出审查评价,挖掘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潜力,探寻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益的途径和方法。人力资源效益的审计包括三个方面,即:劳动力利用情况的审查;工作时间利用情况的审查;劳动生产率的审查。人力资源效益审计的目的对人力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评价,寻求充分利用劳动力,充分利用工作时间,提高工效的途径,提出审计建议,促使被审计单位发展生产,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一、人力资源利用状况审计(一)结构和分布审查各类人员比率及变动原因的审查;专业结构及变动原因的审查;水平结构及变动原因的审查。1.劳动力结构的审查审查各类劳动力的组成是否合理根据工作性质和劳动岗位的不同来划分1、工人2、工程技术人员3、管理人员4、服务人员5、其他人员根据是否直接从事生产工作来划分1、直接生产人员2、非直接生产人员1.审查各类人员比例是否合理指标:生产人员÷总人数生产人员÷管理人员(非生产人员)督导人数÷一线教师这种投入关系比率指标可以用来分析产出效率变得的原因。还能发现效率和成本变化的不利趋势。2.审查专业结构合理性—工种3.审查水平结构合理性—技术级别、职称高低平均技术等级=∑(某等级×该级工人人数)÷工人总人数培正学院:职称等级人数教授32讲师210助教120(3×2+2×10+1×20)÷(2+10+20)=1.44试评价?(二)人力资源保证程度的审查审查制定定额的方法是否合适,所制定的定额是否先进合理,是否根据技术水平和工艺要求的变化作必要的修订。1.数量保证程度的审查(1)审查劳动定额的合理性劳动定额的表现形式工时定额:(例如生产某一零件工时定额为30分钟)产量定额:(例如一个工人一天应车制300个零件)制定劳动定额的方法经验估工法统计分析法类推比较法技术测定法(2)审查劳动定员的合理性定员方法:P80定员制定合理性;人员配备符合度。培正学院:教师人数:课时OR学生?辅导员人数:学生实际数定员数超编?缺额?2.劳动力质量的保证程度审查(职务与能力是否适应)主要审查劳动力的质量是否符合生产要求,技术人员是否充分发挥作用,并提出进一步提高劳动力素质、合理利用技术人员的建议。劳动力流动性的审查考核劳动力流动情况,反映职工增减变化的指标有:录用率、离职率、流转率(流转强度)、替代率(替代强度)和流动性系数,还需审查劳动力流动的原因。二、劳动生产率审计劳动生产率的性质•反映了劳动投入和劳动产出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单位劳动时间内能获得更多的产品,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增加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劳动生产率即单位劳动时间内的生产能力。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审查: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变动程度和变动的原因(一)劳动生产率概念实物劳动生产率=一定时期内产品的实物产量/耗用总工时(或平均职工人数)产值劳动生产率=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值/耗用总工时(或平均职工人数)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总产值(或实物量)/全部职工平均人数=(工业总产值(或实物量)/生产工人平均人数)×(生产工人平均人数/全部职工平均人数)=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生产工人占全部职工的比例(一)劳动生产率概念(二)劳动生产率审计的内容1、计算劳动生产率指标,审查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情况。2、分析影响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的各种因素,并查明原因,寻求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劳动力结构;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人均全年总工作日数×日平均工作小时数×小时平均产量3、将本期劳动生产率与同类企业的先进水平进行比较,审查他们之间的差距以及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以求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求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影响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因素生产工人占全部职工的比例(劳动力结构)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影响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劳动时间的利用程度(劳动时间损失:缺勤、停工、班内非生产性活动占用时间)职工能力的利用程度劳动生产率审查案例某企业201X年全部职工平均人数4000人,与计划相同,经过查实,有常年参加生产劳动的临时工100人未计入在内。总产值计划为4800万元,实际完成4875万元。根据这些资料计算劳动生产率指标完成如图表:指标名称计划数实际数变动%全部职工人数总产值全员劳动生产率4000人4800万元12000元/人4100人4875万元11890元/人+2.5+1.56-1案例分析从总产值看,该厂超额完成1.56%,但是由于全部职工人数超过计划2.5%,使劳动生产率反而下降1%,这说明人数和总产值没有同步增加。需进一步查明的问题:1.劳动定员是否合理及遵守执行的情况。对于超计划的增员要查实是否必要及是否经过主管部门批准。总产值增长幅度低于人数增长幅度,说明该企业没有充分利用内部劳动力资源去扩大再生产,增加100人是没有必要的,应查明有无劳动力浪费的现象,如窝工、重复劳动、工作量不均衡等。2.审查劳动力结构是否发生了变动以及变动的合理性,主要应查证非直接生产人员是否存在超编过剩、人浮于事的现象,管理人员分工是否明确、责任是否清楚,生产人员的配备是否齐全合理,是否存在有高级或高职称人员从事简单的工作而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或者低级职称人员从事难以胜任的复杂工作而影响了工作质量。(三)劳动生产潜力审查1.劳动生产率达到先进水平后可增加的产值甲企业当前总人数为400人。目前劳动生产率为700万元/人年,行业先进水平为800万元/人年。可增加产值=(800-700)×400=40000(万元)2.劳动生产率达到先进水平后可节约的劳动力可节约劳动力=400-(400×700÷800)=50(人)第二节资金使用效益审计资金使用效益的涵义是占用一定量的资金,所产出有效成果的多少;或是为生产一定数量、质量的有用成果,所占用资金的多少。内容:资金综合使用效益审查资金综合周转速度审查流动资金周转状况审查一、资金综合使用效益的审查全部资金是指企业总资产所占用的资金总额,从其来源上来看,无非是债权人的权益和投资者的权益;从其占用上来看,包括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所占用的资金。全部资金综合使用效益是指企业全部资金的使用状况和总体效益水平。进行全部资金综合使用效益的审查,可以从总体上找出企业资金利用的薄弱环节。(一)资金计划管理情况的审查资金计划管理情况的好坏是直接影响资金利用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审查时,可着重检查以下几个方面。(1)审查资金计划的合理性。(2)审查资金计划的实际实施情况。(3)审查资金归口管理实施情况。(4)审查资金管理的持续改善状况。资金的综合平衡能力是企业维持正常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前提,它也反映了企业资金计划管理的能力。审查时,可以重点审查以下几个方面。(1)审查资金的构成情况。(2)审查资金的增减变动情况。(3)审查企业的偿债能力。(二)资金综合平衡能力的审查审查资金使用效益,主要从企业的资金周转率、资金利用率、资金占有率和资金利润率指标进行评价,并分析哪些指标对资金使用效益产生影响。(1)资金周转率指标资金周转率=营业收入/资金占用额(2)资金利用率指标资金利用率=生产经营成果/资金占用额(三)资金使用效益的审查(3)资金占用率指标资金占用率=资金占用额/生产经营成果(4)资金利润率指标资金利润率=(产出-投入)/资金占用额=利润/资金占用额=(营业收入/资金占用额)×(利润/营业收入)=资金周转率×销售利润率案例分析例:某企业本年与上年的营业收入、利润及资金占用的资料如表所示。项目上年(万元)本年(万元)营业收入450500利润180200资金占用75010001、请您计算本年资金周转率、上年资金周转率、本年销售利润率、上年销售利润率、本年资金利润率、上年资金利润率、资金周转率变动对资金利润率的影响、销售利润率变动对资金利润率的影响;2、形成审计工作底稿。本年资金周转率=500÷1000=0.50上年资金周转率=450÷750=0.60本年销售利润率=200÷500=0.40上年销售利润率=180÷450=0.40本年资金利润率=200÷1000=0.20=0.50×0.40上年资金利润率=180÷750=0.24=0.60×0.40单位名称:××公司签名日期索引号项目:编制人页次截止日期:复核人审计结论或者审计查出问题摘要及其依据资金使用情况的审查:潜在风险及影响审计意见及建议附件资料复核意见二、资金综合周转速度的审查资金周转审计是衡量企业营运能力好坏以及财务体制健全与否的有效手段。通过资金周转审计,可以找出影响企业资金周转的薄弱环节,挖掘潜力,以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一般情况下,影响企业资金周转的原因主要有:①自有资本过小;②固定资产过大;③库存资产过大;④赊销款过大。(一)审查自有资本比例的适当性利息负担率=利息/营业收入=总资本×外来资本×利息营业收入总资本外来资本=总资本×(总资本-自有资本)×利息营业收入总资本外来资本=利率×(1-自有资本比率)总资本周转率这个公式表明:利率越高,利息负担率越高;自有资本比重越小,利息负担率越高;总资本周转率越低,利息负担率越高。作业:查找某企业连续两年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试计算利息负担率并比较(二)审查固定资产投资是否过大固定资产投资过大是造成资金周转缓慢的另一个原因,此外,它还是企业倒闭的“罪魁祸首”。在审查固定资产投资是否过大时,可以将固定资产实际投资水平与计划水平、上期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变化是否异常,以便及时提出改进建议。解决固定资产投资过大问题的措施包括如下内容:(1)利用长期资本进行设备投资(2)处置闲置的资产(3)利用外包或租赁(4)卖掉投资证券等(三)审查库存资产的合理性库存资产过大,会引起资金周转困难。企业太多的资金被库存资产占用,会使整个流通过程的速度减慢,资金经过生产经营环节的次数就会减少,实现的利润也就减少。审查库存资产的合理性,首先要分别确认产成品和原材料库存标准的合理性。若有库存过剩的情形发生,应按各类商品的种类,审查其库存管理是否完善。库存管理应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整顿仓库”(2)“掌握仓库”(3)“修正库存标准”(四)审查赊销款的收回效果1.回收率和回收期限的审查2.企业信用政策的审查三、流动资金周转状况审查流动资金周转率是分析流动资金周转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流动资金周转率具体表现为周转次数和周转天数两个方面的指标。从流动资金周转率的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流动资金的增加或者销售收入的减少,都会造成流动资金周转缓慢。审计人员应注意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分析问题的成因,确定审查的重点。p87流动资金的周转要经过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阶段流动资金周转直接影响着全部流动资金的周转。项目周转次数周转天数的含义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材料消耗总额——————————材料平均库存当期完工产品总成本————————————在产品平均库存产品销售成本总额——————————产成品平均库存成品资金转化为结算资金或货币资金的时间,即产成品销售出去的时间生产资金转化为成品资金的时间,即产品的生产周期储备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的天数,即原材料从提出订货到投入生产的天数各阶段流动资金
本文标题:第四章_管理审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472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