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大学校院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影响因素之研究
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研究學報」第40卷第期(民國95年):~2大學校院建立學習型組織的影響因素之研究謝琇玲義守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摘 要本研究旨在探究我國大學校院形成學習型組織的影響因素,透過知識管理、組織知識制度、組織學習文化和學習型組織,瞭解彼此相互關係,並研析組織知識制度和組織學習文化是否分別具有中介和調節效果。本研究針對國內大學校院,採分層隨機抽樣施以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經統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我國大學知識管理對組織知識制度和學習型組織分別皆有顯著影響;此外,組織知識制度對學習型組織亦有顯著影響。創校年資和學校地區影響學習型組織;其中知識管理影響學習型組織,受到組織知識制度的中介影響,也受到組織學習文化的干擾影響。本研究結論包括學術上的啟示和對大學教育的建議,冀望本研究的實徵探討,能提供大學校院健全組織發展的依據。關鍵詞:知識管理、組織知識制度、組織學習文化、學習型組織壹、緒 論一、研究問題與背景自PeterSenge於990出版《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際》(TheFifthDiscipline:Theartandpracticeofthelearningorganization)一書之後,學習型組織馬上廣為企業界矚目,邇來也受到學術界的重視,尤其目前高教環境瞬息萬變,大學校院數量不斷增加,國外大學至國內招生以及採認大陸學歷等,大學校院在如此衝擊下,是否具有五項修練指標的學習型組織愈形重要。本世紀乃知識經濟的發展時代,知識成為社會的核心資源。企業界紛掀起知識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的熱潮,探究知識的取得、蓄積、擴散和應用等活動進行,對於組織改造與創新的影響(Davenport&Prusak,99)。反觀教育界,大學校院在組織特性較屬保守,因應環境變革的能力教育研究學報2也較弱;學校組織亦屬於知識型組織(knowledgeorganization),如此兼具養護型和知識型的大學組織,究竟「知識管理」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究又如何,是本研究所關心的議題之一。為了提昇管理之效,知識管理應配合促進組織學習、推動組織成員成長等活動工作,透過探索(exploration)和利用(exploitation)兩大機制的管理程序,即所謂的「組織知識制度」(organizationalknowledgeinstitutionalization),經由組織知識制度,使得知識管理能有效運作(Benner&Tushman,200)。因此本研究在研究知識管理的同時,加入組織知識制度的探討,了解他們之間的關連性與影響性,乃本研究所深入鑽研的第二個課題。在講求知識管理的知識經濟時代,組織的主要策略在於將以往追求和諧的組織文化,改變為創新冒險的組織文化,其中涉及了組織文化能否接受當前社會的挑戰,其次是組織文化是否有礙從事有意義性的變革。組織若要發展出積極的學習文化,則需先凝聚成員的學習共識,始能有成(吳明烈,民90);換句話說,若組織成員缺乏共識,學習文化發展將產生停滯現象。因此,大學校院組織學習文化在從事知識管理的學習型組織過程中,究竟是否扮演調節的關鍵角色,乃本研究欲以實證探析的第三個議題。綜合以上所述,探究我國大學校院知識管理、組織知識制度、組織學習文化和學習型組織,了解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並驗證其模式,乃本研究重視的第四個議題,也冀望本研究的實徵探討,能提供大學校院健全組織發展的依據,與提升全球競爭力的具體資訊。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國大學校院形成學習型組織的影響因素,透過知識管理、組織知識制度、組織學習文化與學習型組織等相關理論基礎,建立其彼此之間的實徵研究架構,以茲探究知識管理、組織知識制度、組織學習文化與學習型組織之間的相互關係,具體而言,本研究目的如下:(一)探討不同控制變項之大學校院對學習型組織之影響情形。(二)瞭解我國大學校院藉由知識管理,建構學習型組織的過程中,有否受到組織知識制度的中介影響。(三)剖析我國大學校院的組織學習文化,在經由知識管理建立起學習型組織的過程中,是否具有調節作用。三、名詞釋義(一)知識管理:依Davenport和Prusak(99)觀點,知識管理係指組織取得、蓄積、分享和應用知識等過程。(二)組織知識制度:採Robbins(200)的觀點,組織知識制度係組織的一種管理機制,是達成學習型組織的制度,包含發展與運作策略、有機式組織結構和轉化型領導行為。(三)組織學習文化:透過吳淑玲和溫金豐(民9)分析,組織學習文化係指是組織經由制度與激勵,透過文化變革,所產生知識分享與交流的文化,是一種學習導向的文化。(四)學習型組織:依循Senge(990)五項修練的觀點,做為組織是否具備學習型組織的條件。這五項修練內涵包括:組織透過共同願景的建立、團隊學習與系統思考的過程,導引組織成員自我超越並改變心智模式,使組織在面臨急遽變遷的外在環境時能保持組織運作的精簡與彈性。(五)控制變數:在本研究中係包括學校類別(公立大學、私立大學、公立學院、私立學院)、學校所在地(北區、中區、南區、東區)、創校年資和教師人數。大學校院建立學習型組織的影響因素之研究貳、文獻探討一、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組織(learningorganization)是目前大家所流行傳誦的主題與研究之一,以下分別從其意涵和衡量指標,加以介紹之。(一)學習型組織的意涵學習型組織概念受到廣泛重視,應歸於Senge(990)在《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際》一書中的倡導,成為具影響力的思潮。Galer和Kees(992)認為學習型組織是能促使成員學習並運用其學習成果的組織,並藉此增進知識,且深層地認識自己與周遭環境的組織。Garvin(99)指出學習型組織乃擅長於創造、取得和移轉知識,且透過行為修正來反思新知識和洞察力;亦即,學習型組織中成員,個人或集體上都有強烈意願加深、加廣學習過程。爾後,O´Neil(995)簡單定義學習型組織的內涵為:組織中各階層成員,集體並不斷地精進能力,以達成真正創造。吳明烈(民5)認為學習型組織係指組織能透過各種有效途徑與具體措施,使成員養成終生學習,激發個人潛能,順應變遷與永續發展。楊國德(民)界定學習型組織為:不斷在個人、團隊、組織、社群中持續進行學習,並運用策略,使學習與生活及工作相結合的組織。綜合以上國內外學者的說法,可以發現學習型組織的概念,首重知識獲得與應用的持續學習,藉由整體系統思考,使個人與組織,生活與工作皆能結合,突破自我上限,且實現組織理想。(二)學習型組織衡量指標Senge(990)揭示的五項修練分別為:系統思考(systemthinking)、自我超越(personalmastery)、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mentalmodels)、建立共同願景(buildingsharedvision)和團隊學習(teamlearning)。這五項修練觀點建構了學習型組織理念,期透過共同願景的建立、團隊學習與系統思考的過程,導引組織成員自我超越並改變心智模式,使組織在面臨急遽變遷的外在環境時能保持組織運作的精簡與彈性(張明輝,民9a)。由學習型組織意涵可以了解Senge所倡的五項修練對學習型組織的發展具有關鍵性,其涉及的內涵即是學習型組織衡量之指標(楊國德,民;Clarke,2000)。系統思考係指我們在渾沌複雜情境中,避免片斷的思維,以整體角度察覺事件來龍去脈,減少不理性決策行為(吳明烈,民5),其可強化其他修練,幫助組織有效掌握變化,開創新局(Ng,2004)。自我超越指不斷釐清個人願望,克服退縮反應,擴展個人能力,充份自我實現(Murgatroyd,992),達到自我超越的方法有:建立個人願景、保持創造性張力、認清結構性衝突、誠實面對真相、運用潛意識等五項方式(Senge,990)。心智模式是個體心中根深蒂固的觀念,改善之道是去除自我防衛,雅納別人意見,透過反思,改進內在世界圖像,避免妨礙組織創新(黃富順,民9),其目標分別為知識豐富化、思考活潑化、態度彈性化(洪榮昭,民90)。建立共同願景,主要在於成員內心渴望歸屬(Senge,990),創造出一體的感覺,此種氣氛會遍佈到組織全面的活動,而融匯起來(黃富順,民9)。現代組織中,學習基本單位是團隊而非個人,團隊的學習方能促進組織的學習(吳明烈,民5);在重視團隊運作,將優勢互補、各善所長,建立一個學習型的分享團隊(林海清,民90)。此五項修練發展是分開,但每項修練對於建立學習型組織都是不可或缺,五項修練是學習型組教育研究學報4織衡量的指標,任何組織在成為學習型組織的過程中,這五項修練的修為各有千秋,互有長短。本研究應用此五項修練的內涵,作為衡量達成學習型組織程度的檢驗指標。二、知識管理現今知識管理蔚為風潮,並發展成為一門學術領域。許多組織順應這股趨勢,試圖為組織創造更多的優勢與利益。以下即從其意涵、研究構面與對學習型組織之影響分述之。(一)知識管理的意涵知識管理是整個知識鏈的過程,涉及從資訊的察覺到確認所需技能,乃至發展新技能、傳播新技能以及新技能的應用(吳明烈,民9)。王如哲(民9b)闡述知識管理的涵義包含:個別成員擁有的知識力量;技術知識(know-how)的能力;目標在於提升組織的生產力與創新能力。楊振昇(民90)進一步指出知識管理架構,就是KM=(P+K)S;其中KM為知識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P為人力(people),K為知識(knowledge),S為分享(sharing)。從知識管理本質來看,包含知識的彙集與再利用、發掘問題與解決問題、組織學習與累積知識、革新與創建知識。由上述對於知識管理的涵義、架構與本質類別等分析中,不難看出知識管理在組織中的重要性。(二)知識管理的研究構面有關知識管理的構面,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本研究依Davenport和Prusak(99)的觀點,將知識管理過程區分為知識取得、蓄積、擴散和應用,以下分述之。.知識取得盧偉斯(2002)指出知識獲取是組織經驗的學習肇始,知識取得為知識移轉的第一階段,知識來自於組織之外(Serban&Luan,2002),注重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強調人才的羅致與移植。知識取得也可以從組織內部,不斷地搜尋和管理經驗中得到知識,除了內部人員和歷程取得外,亦可以跨越組織的疆域,由組織環境要素取得。2.知識蓄積當知識取得後,接續儲存並具體化,進而形成「組織記憶」(吳宗立、張順發,民9)。Davenport和Prusak(99)認為組織知識的整理,主要係將知識變成易懂、可應用的形式,以現代化科技媒體或電腦技術記錄呈現,這些方法都有很多硬體和軟體等工具支援(李安明、謝傳崇,民92;Serban&Luan,2002),累積在組織內部,也是組織將知識應用或創造的結果。.知識分享知識有「外顯知識」(explicitknowledge)和「內隱知識」(tacitknowledge)之分,知識管理的重要工作即是透過共同化、外化、結合和內化,將組織的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作互動並有效進行分享(Nonaka&Takeuchi,200)。知識分享是要組織成員間建立良好的默契,不分彼此的願意分享自我的心得與經驗,以使智慧資產獲得傳承,以達組織知識的永續累積(王如哲,民9a;張明輝,民9b)。4.知識應用取得知識目的在於應用知識,透過蓄積與分享知識,還要讓組織內部產生認同並開始運用,知識移轉方始成功,再進一步利用、創造知識,創造更具組織效用的知識(劉京偉,民9;Serban&Luan,2002)。因此知識的應用與創新,是組織和個人維持競爭力與高績效的命脈所繫,也是組織知識管理致力倡議之焦點(黃宗顯,民9)。大學校院建立學習型組織的影響因素之研究5(三)知識管理對學習型組織的影響吳思華(民5)認為知識具有獨特性、專屬性與模糊性,沒有知識,組織便無法自我組織,更無法維持順利運作,王如哲(民9b)認為藉由知識管理,可以提升成員及組織的創新與生產力,達成組織目標;
本文标题:大学校院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影响因素之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481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