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科学发展观与当代青年学生1
科学发展观与当代青年学生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党群工作部黄自根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1、科学发展观是在汲取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借鉴国外发展理论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为科学发展观形成提供了广阔的世界背景环境。2、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特别是30年改革开放实践是科学发展观形成和提出的国内背景。3、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和把握我国现阶段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新世纪、新阶段的实践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直接时代背景。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时代背景(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提出,首先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着直接的、内在的联系。(2)2003年发生的“非典”事件,可以说直接刺激了科学发展观的产生。(3)关键时期的要求是科学发展观产生的一个直接的客观原因。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当代青年学生要想成为科学发展观忠诚而坚定的实践者,就必须做到:树牢一个志向强化三种意识把握四种关系彰显三种精神实现一个目标当代青年学生应当成为科学发展观忠诚而坚定的实践者一、树牢一个志向,就是牢记历史使命,立志做一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树牢这一个志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对当代青年学生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发展的走向是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凸显,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纷飞复杂的形势,随着社会的竞争已逐渐转变为人才竞争和知识的竞争,关注人的发展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一大潮流。树牢这一个志向,更是当代青年学生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明智选择。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辩证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是对立统一的发展观。这就要求当代青年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要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命运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发展置于国家和社会的大背景下,在个人发展的同时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二、强化“三种意识”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经济竞争愈演愈烈、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信息更新瞬息万变的今天,我们当代青年学生必须要面对世界强化“忧患意识”,面对历史强化“责任意识”,面对国家强化“成长意识”。1、忧患意识强化“忧患意识”,会使我们在世界强手如林试比高的激烈竞争中保持清醒头脑,时刻关注民族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为民族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去奋斗和拼搏。我们每一位青年学生都要有防患于未然的先觉,把“忧”的东西考虑到事前,致“患”的因素时刻于心中,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事业立于不败之地。2、责任意识强化“责任意识”,会使我们当代青年学生自觉地把个人的成长进步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刻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同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去奋斗和拼搏。“责任”二字是何等的“沉重”,站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审视当代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虽然还要注入许多新内容,但最容易体现的还是“以天下为已任”的责任感。强化“成才意识”,会使我们当代青年学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多学知识,掌握本领,增长能力,早日成才,时刻准备着接受祖国和人民的选择,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去奋斗和拼搏。温总理曾殷切希望当代青年学生:“学生必须首先要懂得社会,懂得国情,既要学理论,更要勇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3、成才意识三、把握“四种关系”1、把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把握“信仰与理想的关系”;3、把握“品行与道德的关系”;4、把握“知识与能力的关系”。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键要在于分清主次,社会是主,个人为次。一个人生活的社会上,自然就要服从服务于社会。然而社会又是由每个人组成的,所以,我们青年学生都要掌握这样一个辨证法则:在努力实现个人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肯定人的社会性,又要发挥人的独立性,发展人的个性;既要不断扩大自我生活圈子,提升人生境界,为社会的进步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又要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尽力发挥个性,把个人的聪明才智和潜能挖掘出来,去实现自己的利益和人生价值,推动社会进步和自身发展。2、信仰与理想的关系把握“信仰与理想的关系”,讲的是如何把两个不同概念的内涵一致起来。一个是人的精神支柱,一个是人的动力源泉,二者携手并肩,相辅相成。崇高的信仰、远大的理想都能点燃人生的激情,激发人们的才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是设计人生、规划未来的关键阶段。确立怎样的信仰和理想,从根本上就能决定自己的一生。基于这一点,我们必须认真予以对待,把自己的信仰定格为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确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并发愤为之而奋斗,让自己的人生闪烁出亮丽的光辉。3、品行与道德的关系把握“品行与道德的关系”,就是要明确怎么做人、做什么人的问题。青年学生风华正茂,热情高顾虑少,但遇事也往往容易冲动走极端,尤其是当今在广阔的社会大舞台上,表演的角色纷纭复杂,积极的消极的、正面的反面的、传统的超前的,善的恶的,各种成分交织在一起,很容易模糊我们青年学生的视角,使我们思维发生裂变。因此,我们必须真诚地面对社会,多琢磨一些做“人”的诀窍,多研究一些做“人”的学问,切实把握好“品行与道德”所涉及的做“人”规则,真正做到善恶分明、遇事大度、博学勤奋、品行端正,以展示青年学生崭新的时代风貌。4、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把握“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着重解决好自身的“梯次转化”问题,即把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素质,进而转化为推进社会进步的能力。当今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知识经济大爆炸”。因而,拥有知识的多与少,自然成为衡量能力大与小的重要标尺。由此,我们每一个青年学生必须全神贯注地学习知识,拥有更多知识。同时,还要通过学习的过程不断掌握探索真理、发现真理的思维品质,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培养独立的思想、批判的精神和处事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这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年学生的新要求。四、彰显“三种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我们青年学生中的不少同学对“艰苦”是陌生的,论“忠孝”是淡薄的,谈“奉献”是有条件的。这些现象的存在与我们中华民族传承的优秀传统精神文化形成了很大的反差。这些现象的发生是因为我们这一代青年学生大多都是家庭的“独苗”,生在新时代,长在“摇篮”里。强调在校园里、在学生时代彰显“艰苦奋斗精神”、“孝忠仁爱精神”、“甘于奉献精神”是针对青年学生思想意识上的“缺失”提出来的。物质生活的转型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具有影响力的变命,同时也赋予了艰苦奋斗精神新的内涵。艰苦奋斗精神是一种表现人类文明状态的先进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迫切需要青年学生艰苦奋斗,勇挑重担。一位哲人说过:“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国家是难以进步的。同样,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人也是难以奋发有为、为国家为民族作贡献的”。1、“艰苦奋斗”精神2、“孝忠仁爱”精神孝,即对父母要孝。古人云:“千经万典,孝义为先”、“孝心一片动天下”,这些说的都是孝心的重要性。忠,即对党要忠。共产党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对于青年学生来说,要听党的话,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仁,即对社会要仁。社会是个“大容缸”。青年学生要把自己融入这个“大容缸”里去摔打、去历练,学会解决生活、学习、工作和内心世界的矛盾和冲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自我约束能力。爱,即对国家要爱。热爱祖国是每一个国人“做人”的基本准则和信条,青年学生更要如此。甘于奉献精神是一种人生的崇高精神追求。人是有所追求的,青年学生的追求应更崇高。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的“精忠报国”、雷锋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都是甘于奉献精神的最好显照。我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的要求,自觉地把学习和事业融入自己的生命,淡泊名利,不计得失,孜孜以求,把与祖国共奋进化作每一天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3、“甘于奉献”精神五、实现“一个目标”,就是刻苦磨练,全面发展,做一个德才兼备能文善武的人1、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社会不断前进,事物不断发展,青年学生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完善自我。2、要学会创新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根据一定的目的性,运用已知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个人或社会价值的智力品质。3、要注重培养合作能力。当今社会一方面强调精神,另一方面也很提倡合作。4、努力锻炼实践能力。从当今社会和当前就业形势看,不熟练专业技能和相关知识、不具备一定实践能力的青年学生是不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的。5、要不断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主题。五、实现“一个目标”,就是刻苦磨练,全面发展,做一个德才兼备能文善武的人
本文标题:科学发展观与当代青年学生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485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