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 解读婚姻-姜干金医学心理学
压力系统模型-解读婚姻(第一部分)浙江大学医学院姜乾金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分课题示范成果(项目编号2009BAI77B05)本专题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分课题的示范成果。介绍“压力系统模型”这一自主创新和本土化理论对婚姻和谐的解读。基本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和谐婚姻=“爱”+“适应”一、每个人都是多因素“系统”二、婚姻是“更大系统”三、“系统”中各种因素是互相影响的四、“系统”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五、“适应”是婚姻和谐的关键六、“适应”与“爱”并不矛盾第二部分和谐婚姻的控制与管理(之一)一、正确认识和调控“爱情”二、预防和处理好家庭“生活事件”三、提高家庭成员的“应对能力”第三部分和谐婚姻的控制与管理(之二)四、改善和巩固家庭内“社会支持”五、正确对待家庭成员的“个性差异”六、及时消除每个家庭成员的“烦恼”(压力反应)本专题仅介绍第一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和谐婚姻=“爱”+“适应”一、每个人都是多因素“系统”感受(情感)应对方式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压力反应认知(思想)人格(观念)图1压力因素与个人“系统”根据压力系统模型,个人是由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个性特点和压力反应等压力因素构成的“多因素系统”。请注意情感、认知和人格三个层次。“系统”平衡,就是幸福;“系统”失衡,就是压力。二、婚姻是“更大系统”感受(情感)应对方式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压力反应认知(思想))人格(观念)图2婚姻是“更大系统”,也更具有多样性认知人格(观念)婚姻是由两个独立的个人“系统”组合而成的“更大的系统”。在这个“更大系统”中,各种压力因素更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婚后要主动地向更大的系统过渡系统中充满了各种“差异”三、“系统”中各种因素是互相影响的婚姻家庭系统因素之间互相制约。婚姻和家庭生活是否和谐,取决于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感受(情感)应对方式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压力反应认知(思想))人格(观念)图3“系统”中的各种压力因素互相影响认知人格(观念)文化和观念是重要影响因素婚姻问题的原因与结果是相对的四、“系统”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在婚姻不同阶段,如婚前、婚后、产后,各种压力因素之间关系是动态发展的。因此,必须动态的、发展地分析婚姻家庭现象。图4“系统”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感受(情感)应对方式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压力反应认知(思想))人格(观念)认知人格(观念)适应感幸福感和谐“天长地久”婚姻是否和谐取决于动态变化的结果五、“适应”是婚姻和谐的关键为了推进婚姻家庭系统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实现婚姻家庭和谐,家庭成员之间必须接受“接纳差异,快乐互动”的“适应”原则。图5“适应”是婚姻(家庭)和谐的关键感受(情感)应对方式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压力反应认知(思想))人格(观念)认知人格(观念)对各种差异的“适应”接纳差异是适应的基础快乐互动是适应的手段人人都要“适应”君子和而不同适应不是忍受六、“适应”与“爱”并不矛盾虽然说没有“爱”就没有婚姻,但没有“适应”则难以维系婚姻家庭的和谐。“适应”与“爱”并不矛盾。可见婚姻和谐=“爱”+“适应”。图6和谐婚姻=“爱”+“适应”感受“爱”应对方式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压力反应认知(思想))人格(观念)认知人格(观念)“适应”+“爱”未必能决定“适应”“适应”可引导“爱”只有“爱”,没有“适应”,婚姻失败的案例请为你们之间的“爱”与“适应”打分第一部分完!压力系统模型之婚姻解密婚姻系统中压力因素“差异”举例:理性与感性;求全与宽松认真与马虎,幽默与严肃喜动与喜静,交际与清高富出身与穷出身,重大家与重小家重子女与重自己,重理想与重生活利己与利他,勤劳与懒惰喜新异与喜平淡,高调与低调情感细腻与粗糙,情绪深刻与浅显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文化背景(生活事件)观念性格习惯(行为)情感反应性2.2婚后应积极、主动地过渡到“更大的系统”案例3一对夫妻都来自城市独生子女,婚后与公婆同住。妻子看见丈夫整天在公婆面前有说有笑,十分自在,而自己有如客人在公婆面前相对拘谨,处处陪着小心。丈夫有了喜事也先到妈妈那里汇报,母子共享喜悦。妻子因此而不满,小夫妻独处时经常发生争执,“你应该和你妈结婚”。夫妻争斗逐渐由地下发展到公开,婆婆看到儿子占下风忍不住会站出来帮儿子说几句。逐渐地,婚姻家庭关系越来越疏远。显然,本案例中的有关人员,对夫妻结婚以后原有家庭已经变成“更大系统”的事实,缺乏认识。他们还在按原来家庭“系统”的关系行事。3.1文化背景和观念差异往往是不被注意的重要因素(见案例4)案例4一位农村老太初次进城探望儿媳,媳妇很热心地陪其逛商店。老太在一个珠宝柜前“死盯”一只百元假戒子。媳妇因经济部宽裕不想买,心想农村人真低俗,但想想还是买下了送给婆婆。后来,因为各种类似的矛盾与差异逐渐堆积,婚姻出了问题。“戒子事件”被传到网上,网友分成了两派,一派臭骂婆婆及男方家人死要面子又贪小,另一派则臭骂媳妇不懂人情又自恋。前者理由不言而喻,后者理由据说婆婆其实是为媳妇才买这个假戒子的(这理由你能理解吗?)。在此例中,首先是观念的不同(包括网友),导致认知、应对方式和情绪反应等的不同,后者又通过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整个家庭问题的一团乱麻,而买戒子事件仅仅是表面现象而已。3.2由于各种因素是互相影响的,当遇到家庭问题时,经常会把原因和结果搞颠倒。案例5在案例3中,妻子患了“失眠症”,因为失眠、脾气变坏被看成是家庭问题的原因,故动员来心理咨询。实际情况是,丈夫与同住一处的父母关系过密而冷落妻子(社会支持),导致妻子与其经常争执(生活事件),争执时婆婆又会插上一手(应对方式),家庭关系不和谐(系统失衡),妻子失眠(压力反应)。可见,这里的“失眠症”不是问题的原因,而是结果,或者是一个中间因素。4.1动态变化的结果,决定婚姻关系是否和谐外部的人(有时也包括当事人)通常会凭直觉认为,夫妻以往和谐,现在为什么失和,一定是其中某一个人“变心”了。(见案例6)案例6在某对中年夫妻中,甲埋怨乙“一回家就给一个灰脸孔”,不像当初那样有说有笑,认为乙已经变心了。但实际上,自从进入中年以后,双方的志趣有所变化,工作事件、人际来往、对日常生活的认识等方面的差异加大,导致平日里互相埋怨和不满。越是这样,甲就越是由不满到怀疑,不由自主地出现追踪乙的倾向。乙认为甲在监视自己,心中长期不快,对甲不知不觉中有所厌恶。所以,“一回家就一个灰脸孔”只是系统恶性循环的一个表面结果。5.3君子和而不同通过“接纳差异,快乐互动”的“适应”过程,进入古话说的“君子和而不同”之境界,则可以逐渐缩小甚至消除各方面的“差异”(取得一致了),或者部分缩小“差异”,或者达成对“差异”的持久接纳(和平共处了)。不论何种结果,都属于系统内部的动态平衡和“和谐”。示意如下:接纳差异差异快乐互动差异缩小“适应”“和谐”良性循环情感加深5.4人人需要适应“接纳差异,快乐互动”的“适应”原则,需要家庭全体成员的遵守与实践。如果有个别家庭成员与“适应”原则严重相违,那么将会给接受这一原则的成员增加压力,使家庭和谐变得很困难。案例9案例9电视剧《养父》39集中有一段精彩对话,将这种情况演绎得淋漓尽致。(背景:金奶奶喜欢儿子金大鹏和孙子金宇飞,但厌恶曾被她丢弃后又找回的孙女小语。金大鹏与文芳夫妻尊敬金奶奶也关爱两个儿女。金宇飞嫉妒父母将爱分给小语,于是与奶奶一起冷落和虐待小语致使其受伤跑回养父家。文芳因此离家出走。于是就有了金宇飞要求妈妈回家的台词):“妈,我想死你了。……你不在家,爸爸总是闷闷不乐。……我奶奶呀,只要我和爸爸高兴,她就高兴;……你不在家,我和爸都不高兴,奶奶也就高兴不起来了。(文芳:那我们去接小语回家)不,我不高兴,自从她回家,你就只关心她”。5.5注意事项“接纳差异”不是忍受、屈服或回避,也不是严厉批判和改造对方,更不是强制追求双方的一致和统一。这些都只是“痛苦竞争”,是不“接纳”的结果。6.1“爱”能决定一切吗?人们往往强调“爱”在婚姻中的至高无上作用,却忽略双方差异的“适应”问题。案例10观众只注意到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爱情,却很少关注《红楼梦》剧情发展过程中宝黛之间在认知习惯、应对能力、压力反应方式、家庭背景和人格特征方面的巨大差异。观众们更不会去思考如果宝黛结婚,生活中如何适应这些差异,能否保持婚姻(家庭)和谐等问题。6.2“适应”决定“爱”的方向没有“适应”,最好的“爱”也会出问题。生活中大量例子证明,对婚姻(家庭)系统中出现的各种“差异”处置不当,通过压力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与恶性循环,可以放大“差异”或形成新的“差异”。最终会损害“爱情”。反之,坚持“适应”,“爱”与“适应”之间可以形成良性循环,婚姻(家庭)关系可由此维持在积极动态的平衡状态。(请看“适应”决定婚姻走向示意图)感情(爱)应对方式家庭背景社会支持行为反应认识(理性)个性(观念)冷淡认知自动思维个性(标准化)“适应”决定婚姻走向示意厌恶愤怒生气强爱”幸福感和谐适应感天长地久“适应”结果:“爱”→承认“差异”→“接纳差异、快乐互动”→良性互动→增强“爱”→缩小“差异”→进一步“和谐”不“适应”的结果:只强调“爱”→忽视“差异”→不承认差异→试图改造对方→导致“痛苦竞争”→“爱”被削弱→扩大“差异”→恶性循环→由“爱”转为“恨”。许多美满婚姻,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和谐,夫妻越来越相“爱”,也越来越像“一个人”养母新找对象说闲话离婚2年女31母女儿7男33女友男友朋友4年前的用工目前争房、女关系不错关系不错婚前曾反对工作影响多想担心女儿案例11只有“爱”没有“适应”的后果一对曾经历过梁山伯祝英台式“爱情”的夫妇,由于婚后生活中未能形成“适应”,致使婚姻失败。原来,男方当初是农村户口,单身进城开店,不富裕但能干,老家有众多同学和亲友。女方是城市户口,独女,有工作,还一位退休的母亲。偶然机会,女方爱上了男方,且爱得疯狂。由于女孩母亲坚决反对,很有个性的女方离家出走与男方结婚。生米煮成熟饭后,母亲妥协了,花钱将小两口的新房安置在自家里。时来运转,几年间小夫妻居然将小店打拼成连锁店,资产千万。(续后)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妻子辞职参与创业,丈夫的农村同学纷纷加盟,双方亲友介入,本市各界各种关系人增多,原有的婚姻“系统”变成了婚姻、家庭、实业三位一体的“大系统”。由于对这个大系统中交织的各种事件、认知、应对策略、社会关系和人格差异不能“接纳差异,快乐互动”,双方经历了由开始的不愉快到生气,到愤怒,到仇恨(打斗受伤),到厌恶,再到冷淡的情感变化过程。恶性循环的结果,自然是双方原本带有浪漫色彩的“爱”的彻底终结,并且成为带着仇恨,争夺孩子和房子,以及区分刑事责任的双方当事人。6.3“适应”要有一个过程一个婚姻从恋爱到后来家庭的“适应”有一个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如果没有各方主动地去适应,通常需要几年到十几年。其中两口之家比复合家庭(夫妻、父母或岳父母、子女)适应得快,有的甚至一结婚就能适应,因为有恋爱阶段双方的“半适应”基础;也有婚后即组成复合家庭却但很快适应的,但这可能会是“假适应”,因为是其中的一方通常是上一代人(也有相反的)做出了“让步”、“忍耐”或“牺牲”。(续后)即使是两口之家很快就适应了的,但根据系统模型,这其实只是将更大的适应任务在时间上往后推移而已。因为人伦决定双方的父母总有一天会以某种形式“介入”两人(或三人)之家的小系统之中。所以,为了促进婚姻“适应”,实现家庭和谐,各方成员都需要熟悉和掌握这一部分有关婚姻(家庭)适应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对各种家庭压力因素的主动调控来促进“和谐”(这将在第二部分介绍)。
本文标题:解读婚姻-姜干金医学心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491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