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复习课件
1计算机组成原理总复习总线CPUM接口I/O设备建立整机概念两个层次两个方面CPU整体概念硬件系统整机概念逻辑组成工作机制2主要内容:1、CPU(1)逻辑组成寄存器传送级:微操作控制级:各类指令的流程微命令序列寄存器、ALU设置,数据通路结构(2)工作机制指令的执行过程微命令序列微命令产生方式时序控制方式:组合逻辑控制微程序控制同步控制32、常用运算方法规则原码、补码一位乘法,原码、补码不恢复余数除法,浮点运算法(1)基本概念(2)半导体存储器的逻辑设计芯片地址分配、片选逻辑、框图3、存储器4、总线(1)基本概念(2)系统总线:信号组成,时序控制方式45、接口(1)I/O传送的控制机制中断:基本概念、中断控制器与接口、中断过程(2)接口设计接口组成、拟定命令字和状态字格式、扩展中断源6、常用外设原理(1)键盘:键码转换方法(2)CRT显示器:VRAM与屏幕显示的对应关系(VRAM内容和容量、地址组织、信息转换、同步计数器的设置)DMA:基本概念、DMA控制器与接口、DMA过程(软件扫描)5(3)打印机:信息转换、调用过程(中断方式)(4)磁盘:信息分布与寻址信息、调用过程(DMA方式)、速度指标和容量指标第一章CPU组织1.1逻辑组成(模型机)1、CPU数据通路框图(寄存器级)2、结构特点(1)寄存器独立结构可编程:R0~R3、PC、SP、PSW非编程:C、D、IR、MAR、MBR6R0~R3R0~R3CDCDSPPCPSWMDRA移位器BALUR2R0R1MI/OCB内总线CR3DMARMDRIRPCSPPSWABDB控制逻辑7(2)ALU部件作为CPU内部数据传送通路的中心。输入选择器:选择操作数来源ALU:运算处理输出移位器:选择输出方式(3)內总线单向数据总线(ALU总线),实现数据分配。(4)与系统总线的连接由MAR、MBR实现连接。81.2工作机制用寄存器传送语言描述指令从读取到执行的整个流程。1.2.1指令流程(寄存器传送级)拟定流程的关键:清楚数据通路结构掌握基本寻址方式1、基本寻址方式(模型机)寄存器寻址:R寄存器间址:(R)自减型寄存器间址:–(R)、–(SP)(用于入栈操作)自增型寄存器间址:(R)+、(SP)+(用于出栈操作)立即寻址:(PC)+变址:X(R)相对寻址:X(PC)92、思路(2)分清源和目的,确定所采用的寻址方式源在后,目的在前。(3)按周期拟定分步流程(1)了解指令功能,具体完成什么操作MOV:源数目的地ADD:结果目的地JMP:转移地址PCRST:返回地址PCJSR:子程序入口PC,并保存返回地址模型机允许:每一步完成一次从M读出,并经数据通路传送的操作;或一次经数据通路传送的操作;或一次向M写入的操作。103、例题(1)MOV(SP)+,X(R1);(2)MOVX(R2),–(SP);(3)ADD–(R0),X(R3);(4)JMP(R0);(5)JMPX(PC);(6)SUB(PC)+,X(PC);11指令流程在微操作级的具体实现。1.2.2微命令序列微命令设置:(1)数据通路操作ALU输入选择:R0A、CB、……ALU功能选择:加、减、加1、传送、……移位功能选择:左移、右移、直送、……结果分配:CPR0、CPR1、CPC、……(2)访存操作地址使能EMAR、读R、写W(读/写R/W)、置入SMBR、置入SIR121.2.2微命令的产生方式1、组合逻辑控制方式(1)基本思想综合化简产生微命令的条件,形成相应逻辑式,用组合逻辑电路实现。执行指令时,由组合逻辑电路(微命令发生器)在相应时间发出所需微命令,控制有关操作。(2)优缺点优点:速度快。缺点:设计不规整,结构零乱,不易修改、扩充指令系统功能。(3)应用用于高速计算机及小规模机器中。132、微程序控制方式(1)基本思想1)将微命令以代码形式编成微指令,控制一步操作;2)若干微指令编成一段微程序,解释执行一条机器指令;3)微程序事先存放在控制存储器(CM)中,执行机器指令时再取出。注意区分:微指令:机器指令:产生微命令,控制完成机器指令功能的一步操作。实现指令系统功能所规定的一种操作。14微程序:工作程序:包含若干微指令,解释执行一条机器指令包含若干机器指令,完成某一特定任务CM:主存:存放微程序,位于CPU内。存放工作程序,位于CPU外。(2)优缺点优点:结构规整,设计效率高,性价比高,可靠性高,易于修改、扩展指令系统功能。缺点:速度较慢,执行效率受影响。(3)应用用于速度要求不是很高、功能复杂的机器中,特别适用于系列机。151.2.3时序控制方式掌握定义、特点、应用场合。1、同步控制方式(1)定义:各项操作与统一时序信号同步。操作与时序信号的关系同步控制方式异步控制方式(2)特点:1)有明显时序时间划分;3)各步操作的衔接、各部件之间的数据传送受严格同步定时控制。2)时钟周期(节拍)时间固定;(3)应用场合:用于CPU内部、设备内部、总线操作(各挂接部件速度差异小、传送时间确定、传送距离较近)。162、异步控制方式(2)特点:1)无严格时钟周期划分;2)各操作间的衔接、各部件之间的数据传送采取异步应答方式。(3)应用场合:用于异步总线操作(各挂接部件速度差异大、传送时间不确定、传送距离较远)。(1)定义:各项操作按需要安排不同时间,不受统一时序约束。主设备:从设备:申请并控制总线的设备。响应主设备请求的设备。173、同步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的变化(2)总线周期中插入延长周期。(3)同步方式引入异步应答。(1)不同指令安排不同时钟周期数。(扩展同步方式)1.3运算方法与运算器1.3.1运算方法1、原码一位乘法(1)原码运算操作数和结果用原码表示,绝对值参加运算,符号单独处理。(2)算法规则用乘数末位作判断位。182、补码一位乘法(1)补码运算操作数和结果用补码表示,符号位参加运算。(2)算法规则乘数末位设置附加位,两位判断位。3、原码不恢复余数除法算法规则:根据余数的正负决定上商及下一步操作4、补码不恢复余数除法算法规则:根据余数与除数同号或异号决定上商及下一步操作。196、浮点运算加减法运算过程:(1)判操作数是否为0。(3)尾数加/减(2)对阶原则:小阶向大阶对齐操作:小阶增大,尾数右移(4)结果规格化左规(尾数绝对值小于1/2):尾数左移,阶码-1右规(尾数绝对值大于1):尾数右移,阶码+120运算器全加器串行移位器ALU输入选择器ALU部件寄存器并行加法器加法器输入选择器进位链并行分组1.3.2运算器硬件组成211.4其他基本概念(1)溢出及判断方法、扩展操作码、地址结构、隐地址、显地址等显式I/O指令(2)I/O指令的设置隐式I/O指令(3)I/O指令的功能扩展I/O指令中留有扩展余地用通用I/O指令或MOV指令访问接口中的控制/状态寄存器(4)主机对外设的寻址方式单独编址(为接口寄存器分配端口地址)统一编址(为接口寄存器分配总线地址)22第二章存储子系统2.1半导体存储器逻辑设计主要解决:芯片的选用、地址分配、片选逻辑、信号线的连接例1、用SRAM芯片(1K×4位/片)组成4KB存储器。地址总线A15~A0(低),双向数据总线D7~D0(低),读/写信号线R/W。(1)芯片数:8片(2)存储空间安排:任意连续区间(3)芯片地址分配与片选逻辑:4KB:12位地址A11~A0哪几位分配给芯片?哪几位形成片选逻辑?23芯片芯片地址片选逻辑1KB1KB1KB1KB(4)逻辑图A9~A0A9~A0A9~A0A9~A0CS0=A11A10CS1=A11A10CS2=A11A10CS3=A11A10例2、用4KBROM芯片、2K×4位和1K×4位RAM芯片组成7KB存储器。地址总线A15~A0(低),双向数据总线D7~D0(低),读/写信号线R/W。(1)芯片数:5片连续区间,先安排大容量芯片,后安排小容量芯片(2)存储空间安排:24芯片芯片地址片选逻辑4KB2KB1KB(4)逻辑图A11~A0A10~A0A9~A0CS0=A12CS1=A12A11CS2=A12A11A10(3)芯片地址分配与片选逻辑:7KB:13位地址A12~A0252.2基本概念1、存储原理SRAM:利用双稳态触发器存储信息。DRAM:利用电容存储电荷存储信息。2、动态刷新(1)定义:按所存信息定期向电容补充电荷。(2)方式:按行读一遍。(3)刷新周期安排方式集中刷新、分散刷新、异步刷新26(1)随机存取方式3、存取方式1)可按地址直接访问任一单元;2)访问时间与单元地址无关。访问时按顺序查找,访问时间与数据所在位置有关。(2)顺序存取方式(3)直接存取方式访问时先直接指向一个小区域,再按顺序查找,访问时间与数据所在位置有关。27第三章I/O子系统3.1总线与接口的基本概念3.1.1总线1、定义:一组能为多个部件分时共享的公共信息传送线路。1)CPU内总线:CPU芯片内寄存器和算逻部件之间互连的总线。(1)按功能分类2、分类2)部件内总线:插件板内各芯片之间互连的总线3)系统总线:计算机系统内各功能部件之间或各插件板之间互连的总线。284)外总线:计算机系统之间,或计算机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互连的总线。(2)按时序控制方式分类1)同步总线:由控制模块提供统一的同步时序信号控制总线传送操作。(3)按数据传送格式分类2)异步总线:不采用统一时钟周期划分,根据传送的实际需要决定总线周期长短,以异步应答方式控制总线传送操作。3)扩展同步总线:以时钟周期为时序基础,允许总线周期中的时钟数可变。291)并行总线:同时传送各位信息。2)串行总线:分时逐位传送各位信息。3.系统总线的信号组成电源线、地址线、数据线、控制线复位……时序:时钟、定时、应答数传控制:M读/写、IO读/写中断请求、响应总线请求、响应3.1.2接口1.定义:泛指两个设备(硬、软)之间的连接部件2、分类30(1)按数据传送格式划分1)并行接口接口与系统总线、接口与外设均按并行方式传送数据。2)串行接口接口与系统总线并行传送,接口与外设串行传送。(2)按时序控制方式划分1)同步接口接口与系统总线的信息传送由统一时序信号控制。2)异步接口接口与系统总线的信息传送采用异步应答方式。31(3)按I/O传送控制方式划分1)直接程序传送接口2)中断接口3)DMA接口(可采用查询方式)(可插入中断作DMA善后处理)3.2I/O传送控制机制3.2.1程序中断方式1、定义及应用(1)定义CPU暂时中止现行程序的执行,转去执行为某个随机事态服务的中断处理程序。处理完毕后自动恢复原程序的执行。32(2)实质程序切换时间:一条指令结束时切换。方法:保存断点、现场;恢复现场、返回断点。(3)特点随机性随机发生的事态有意调用,随机请求与处理的事态随机插入的事态(4)应用控制中、低速I/O操作。处理复杂随机事态。332、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的获取(1)向量中断方式将服务程序入口地址(中断向量)组织在中断向量表中;响应中断时,由硬件直接产生对应于中断源的向量地址,访问向量表,取得相应服务程序入口,转入服务程序。中断向量:服务程序入口地址、服务程序状态字中断向量表:存放中断向量的存储区向量地址:访问向量表的地址(指向中断向量的首址)34(2)非向量中断方式将服务程序入口组织在查询程序中;CPU响应时执行查询程序,确定中断源,转入相应服务程序。35D7~0IRQ0地址线寄存器选择命令字R状态字R数据缓冲器控制逻辑数据线数据线数据线中断控制器INTINTA命令IRQ7状态数据外部设备系统总线(8259)IRQiMCPU主机板接口板3、中断接口功能模型(1)寄存器选择对接口寄存器寻址(2)命令字寄存器接收CPU发向外设的命令。(4)数据缓冲器传送数据,实现缓冲。(3)状态字寄存器反映设备和接口的运行状态36(5)控制逻辑请求信号产生逻辑电平转换逻辑针对设备特性的逻辑串-并转换逻辑(串口)(6)公用中断控制器接收外设请求,屏蔽、判优,送出公共请求;接收中断批准,送出中断号(中断类型码)或向量地址。374、中断全过程(主机与外设交换
本文标题: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复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496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