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第一节完全垄断市场的厂商均衡一、垄断市场的条件二、垄断的成因三、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四、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五、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一、垄断市场的条件垄断市场: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主要条件有三点: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该厂商的产品没有任何相似的替代品。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是极为困难的或不可能。二、垄断的成因厂商独家控制了生产某种产品所需的全部或部分原材料的供给;自然垄断。某些产品的生产必需在一个很大的规模上才能有效益,以至于只需一家这样的厂商生产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的需求;政府特许。发明和创新(厂商独家拥有生产某项商品的专利权或专有技术);当存在垄断势力的时候,市场机制受到破坏。三、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一)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由于整个行业只有一家企业,所以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意味着厂商可以通过改变销售量来控制价格。(二)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由于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因此在不同的销量下其市场价格是不同的,因此其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密切相关。表7—1某垄断厂商的收益表-527339-72022104567891011商品价格(P)-3-113579边际收益(MR)3235363532272011总收益(TR)4567891011平均收益(AR)87654321商品销售量Q从表中可见,商品的市场价格P随着垄断厂商的商品销售量的增加而下降。设为直线方程,P=a-bQ收益曲线:TR=PQ=aQ–bQ2;AR=TR/Q=PQ/Q=P;MR=dTR/dQ=a–2bQ;与完全竞争厂商相比: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线斜率为负;MR与AR不重合;MR的斜率大于AR,MR曲线较低,下降速度更快。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MRTRd(AR=P)PQPQHFGABCed1ed1ed=1OO(三)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的特征的适用范围以上我们对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所作的分析,同样适用于其它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厂商。只要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应的厂商的收益曲线就具有以上所分析的基本特征。四、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均衡条件:MR=MC短期内,厂商无法调整生产规模,即代表生产规模的成本曲线的位置无法改变。只能通过调整可变要素来改变产量与价格,并最终达到MR=SMC。PSMCSACd(AR)MRQQ1P1FHG•E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赢利)垄断厂商在短期的赢利状况垄断厂商在短期内并非总能获得利润。垄断厂商在MR=SMC的短期均衡点上,既可能获得最大利润,也可能获得最小亏损。造成垄断厂商亏损的原因:既定的生产规模成本过高(成本曲线位置过高);市场需求过小(需求曲线位置过低)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亏损)PSMCSACd(AR)MRQQ1P1FHGE垄断厂商短期均衡的四种情况:PQPMR有超额利润:P高于AC亏损最小:P位于AC和AVC之间超额利润为零:P与AC相切停止营业点:P与AVC相切MCACAVCPQPMRMCACAVCPQPMRMCACAVCPQPMRMCACAVC五、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的实现是通过调整生产规模来实现的。垄断厂商排除了其他厂商加入的可能性,因此不存在行业内的厂商数目调整。由于其他厂商无法进入该行业,因此,如果垄断厂商存在利润,则可以在长期内保持这一利润。PSMCSACd(AR)MRQQ1P1FHG•E垄断厂商在长期内的三种可能结果1)厂商在短期内亏损,而在长期内通过调整生产规模达到盈利的状态。2)厂商在短期内,已经有盈利,而在长期内通过调整生产规模获得了更大的利润。3)厂商在短期内亏损,在长期内也无法获得盈利,从而最终退出这一行业。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产量上,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与LAC曲线相切,相应的SMC曲线、LMC曲线和MR曲线相交于一点。因此,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MR=LMC垄断厂商在长期均衡点上可以获得利润。(原因:规模调整、进入壁垒)BA丢失的消费者剩余净福利损失由于高价,消费者损失A+B而生产者仅得A-C.C垄断带来的社会净福利损失产量ARMRMCQCPCPmQm价格六、垄断厂商的差别定价与寻租*差别定价(pricediscrimination,又称价格歧视),即一家厂商在同一时间对同质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价格,或对销售给不同的购买者的同一种产品在成本不同时索要相同的价格。实行差别价格的条件市场存在不完善之处(信息、分割等)厂商成功实行区别定价格必须具备特定条件:第一,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并且这些不同偏好可以被区分开。这样,就使不同市场存在不同的需求弹性,厂商才有可能对不同的消费者或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第二,不同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相互隔离。这一假定是要排除中间商在低价买进商品转手高价出售商品从中获利的情况。差别价格的类型一级歧视价格——当垄断企业对每一消费者购买的每一单位产品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收费,并据此确定每一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二级歧视价格——企业对消费者购买不同数量的同一商品按不同的价格收费。(购买数量)三级歧视价格——垄断厂商能以某种方式把消费者区分为两个或多个具有不同需求的团体,并对同种商品收取不同的价格。(如地理位置)一级歧视定价如果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来出售,这就是一级区别定价,又称为完全区别定价。上图所示,销售第一个单位产品Q1时,按出价最高的消费者愿意支付的P1定价;销售第二单位产品按出价次高的消费者愿意支付的P2出售。依此类推,厂商依据市场需求线给出的价格和数量关系,直至销售量为QM为止。这时,厂商总收益和生产者增加;消费者福利几乎消失;并且如下图表示,均衡产量由于MR线改变而增加。P1PmP2Q1Q2QmmBAQDP0P0PcPmPQmQcQMR2MCMR1AEBD0二级歧视定价一级区别定价假定卖方掌握所有市场信息,而买方则对自身偏好以外的信息完全不了解。这样绝对的信息不对称状态与实际情况有较大距离。接近实际的情况是区别程度较低的二级和三级区别定价。二级区别定价要求对不同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价格。例如,当游客购买1——4张公园门票时,单价为15元;购买5张以上团体票单价为13元。消费者买单件衣服时,价格为30元1件,3件以上单价降为25元,等等。福利和配置影响与一级区别定价类似:厂商总收益和生产者剩余增加;消费者福利减少(但减少程度较少);均衡产量也会上升。P1P2P3Q3Q2Q1QPABCD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0三级歧视定价(1)三级区别定价对同一种产品和服务在不同购买对象或时间规定的不同市场上收取不同价格。例如,电影院为白天和晚场电影规定不同价格;铁路和航空公司为大学生或老年人提供较低价格而其他旅客则要支付较高价格;出版社为新小说的精装本和平装本规定了相差几倍的价差等等,实行三级区别定价同样也为了增加利润。在一级和二级区别定价场合,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定价规则基本上是随着销售量单位和批量增加而降低价格。三级区别定价时同一种产品在不同市场上出售,厂商如何分配不同市场销售量并确定价格,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呢?回答是厂商这时要遵循不同市场边际收益相等并与边际成本相等的原则。实施含义是对需求弹性较低的市场制定较高价格,而对需求弹性较高的市场制定较低价格。下面简单讨论这一原则。三级歧视定价(2)对分割的两个市场依据MR1=MR2=MC原则定产量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就不同市场而言,厂商应当使它们的边际收益相等。因为只要各个市场边际收益不相等,厂商总可以调整不同市场之间销售量来增加总的利润。例如,当MR1大于MR2时,厂商可以通过减少第二个市场边际销售量和增加第一个市场边际销售量来增加利润。反之亦然。这类产量在不同市场分配调整过程一直持续到MR1=MR2。第二,厂商应当是生产边际成本等于不同市场上等同的边际收益。只要二者不等,厂商就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产量来增加利润。这样的产量调整一直进行到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不再可能通过调整产量来增加利润为止。对需求弹性较小的市场D1定价较高为P1,对弹性较大市场定较低价P2。边际成本取决于总产量。注意选择Q1和Q2使MR1=MR2=MC条件满足。Q1Q2QTMRTMR1MR2D1=AR1D2=AR2MC数量价格P1P2E差别定价水平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由于MR=P(1-1/「Εp」),且当在两个子市场上实行差别定价时,MR1=MR2即,P1(1-1/「Ε1」)=P2(1-1/「Ε2」),则:P1/P2=(1-1/「Ε2」)/(1-1/「Ε1」)可见,在需求弹性较大的子市场上,应该索取较低的价格。例如,设Ε1=-2,Ε2=-4,则:P1/P2-(3/4)/(1/2)=1.5即第一子市场的价格是第二子市场价格的1.5倍。三级歧视定价(3)实际不一定要求计算不同市场需求弹性来采用三级区别定价,商业实践有许多通过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判定识别机制进行三级区别定价的办法。超市的一些食物等商品在包装外面附有打折赠券(Coupon),下一次购买时出示赠券可以获得不同程度价格打折(即低价)优惠。(例如英国超市货架上单价2英镑的一袋玉米片(Cereal),打折赠券可以为下一次购买节省30便士)。为什么厂商采用赠券而不是直接降价方式来促销呢?这实际是一种三级区别定价办法。研究表明,只有20-30%的购买者经常不厌其烦地剪下赠券,收藏起来并实际利用。与不愿花时间收集和积攒赠券的消费者相比,上述行为本身说明他们对价格变化比较敏感即需求弹性较高。通过赠券方式,厂商能够有效地消费者群体分割成需求弹性和受价水平不同的部分,对他们收取不同价格,从而增加厂商利润。回扣(Rebate)促销也具有性质。国外购买胶卷时,消费者填写一份表格,并提供过去购买了3卷胶卷发票,就能够在购买下一个胶卷时获得1.5美元回扣。这也是区别定价办法。因为只有对价格比较敏感的顾客才会填写表格和保留收据,对时间机会成本比较重视因而对价格不太敏感的顾客则通常认为不值得为一点回扣而费时费力。于是,填写回扣单起到了识别不同消费者需求弹性,从而成功进行区别定价的作用。七、垄断市场结构的弊端资源配置效果非常低。(均衡时PMC)社会分配不公平。(垄断企业可以长期维持超额利润,而这一利润并非与投入相关)容易引起腐败。(由于部分垄断与政府有关,垄断企业将会通过“寻租”行为来维持垄断地位)妨碍社会进步。(在大多数情况下,垄断会扼杀竞争)四、垄断的管制1、反对垄断,如反垄断法2、对垄断行业进行管制(1)边际成本定价:即政府把价格定在边际成本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相交的水平上,此时厂商仍有经济利润,资源配置效率最佳(因为边际成本线相当于行业供给曲线;(2)平均成本定价:即政府把价格定在平均成本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相交的水平,目的是消除超额利润,但效率不高,相当于存在最高限价。如果企业有自主权,将会减少产量到政府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水平,低于边际成本定价时的产量。PLACLMCPMRQ*P*P#P#Q#Q#(3)回报率管制:即政府管理部门根据一个合理的资本回报率决定垄断厂商的价格。这可以避免估计需求曲线和成本曲线的困难,但确定成本基数和回报率却有困难,企业降低成本的积极性降低,如电力公司。(4)成本递减行业与两次收费:在成本递减行业,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例很高,边际成本很低且位于平均成本下方,使平均成本不断下降。此时,垄断厂商的均衡价格过高,产量太低;平均成本定价也不能充分发挥企业生产能力;边际成本定价则使企业陷入亏损;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按边际成本计量收费,以便扩大产量;同时企业亏损总额(即AC与MC之间的差额乘以总产量)平均分摊给消费者,征收“注册费”。如电话初装费和通话费。PPMRACMCP*Q*P#Q#P#Q#有关中国现阶段建立反垄断法的争论正方意见:反垄断法是维持正常市场秩序的基本法规之一;垄断所带来的低效率是有目共睹的;竞争是提高中
本文标题: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497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