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课件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三、防治原则二、多器官功能障碍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概要四、小结一1、定义2、诊断标准3、主要临床特征4、病因5、始动环节6、发病机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指感染或非感染因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一种难以控制的全身性瀑布式炎症反应综合征。败血症也可以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1、定义一1991年ACCP/SCCM(美国胸科医师学会与危重病医学会)公布的SIRS临床诊断标准如下:凡是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准的可诊断为SIRS。2、诊断标准一表1SIRS临床诊断标准持续高代谢:耗氧量、通气量增加、高血糖症、蛋白消耗增多、负氮平衡以及高乳酸血症等。高动力循环状态:高心输出量、低外周血管阻力。过度的炎症反应:除全身炎症的典型症状外,还包括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失控性释放。3、主要临床特征一1)感染性因素70%左右的SIRS由感染引起,临床多见继发于急性腹膜炎、大面积烧伤等的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所致的败血症。肺部感染也是常见的原因,主要发生在老年人。2)非感染性因素严重的组织创伤,如多发性骨折、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或低血容量性休克等情况下,患者有全身性感染的典型症状,但血中检测不到细菌或内毒素,主要是由创伤的直接损害作用和坏死组织介导的炎症级联反应导致的。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也是引起SIRS的一个重要原因。4、病因一图1SIRS的病因5、始动环节一1、内毒素的全面启动作用2、器官血流量减少和再灌注损伤3、肠屏障功能受损及肠细菌移位1)内毒素的全面启动作用内毒素,即脂多糖(LPS)。LPS进入血液循环后,与脂多糖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bindingprotein,LBP)结合形成复合物。这种复合物通过与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表面高亲和力的受体CD14结合再作用于TLR4受体,引起靶细胞激活并释放一系列的炎症介质。一图2内毒素启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一图3LPS导致炎症介质泛滥的机制1)内毒素的全面启动作用2)器官血流量减少和再灌注损伤严重创伤、休克、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烧伤时重要器官微循环血液灌注减少,引起缺血缺氧,造成器官组织损伤。在复苏治疗后的患者,体内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再灌注导致大量氧自由基和炎症介质产生、细胞内钙超载、微血管内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增加,发生广泛的炎症级联反应,造成组织损伤。一3)肠屏障功能受损及肠细菌移位有些SIRS患者没有明显的感染灶,但其血培养中可见到肠道细菌,为什么呢?可能原因是多种病因造成肠黏膜的机械屏障结构或功能受损,使大量细菌和内毒素吸收入血,通过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而且危重病人常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明显降低,即肝枯否细胞对内毒素的滤过灭活能力下降,造成细菌和内毒素进入体循环,继而激活各处的效应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导致SIRS的发生和发展。一图4肠屏障功能受损及肠细菌移位1.炎症细胞活化2.炎症介质泛滥(1)细胞因子泛滥(2)脂类炎症介质泛滥(3)粘附分子类表达增多(4)氧自由基与NO(5)血浆源性炎症介质大量活化6、发病机制一(一)炎症细胞过度活化及炎症介质泛滥入血(二)促炎介质/抗炎介质平衡失调1.炎症细胞活化炎症细胞包括:中性白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血小板和内皮细胞。它们一旦受到刺激,会发生细胞变形,分泌炎症介质、溶酶体酶或凝血因子,形态上伴有脱颗粒的变化以及细胞表面表达黏附分子,这个过程称为炎症细胞激活(activationofinflammatorycells)(一)炎症细胞过度活化及炎症介质泛滥入血一2.炎症介质泛滥炎症细胞激活后会释放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由细胞释放或由体液中产生的、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称为炎症介质(inflammatorymediators)。炎症介质的特点:①来源于细胞和血浆;②通过受体介导发挥作用;③可使靶细胞产生第二级炎症介质;④一种介质可作用于一种或多种靶细胞;⑤有潜在的致损伤能力。(一)炎症细胞过度活化及炎症介质泛滥入血一2.炎症介质泛滥炎症介质的分类:炎症介质按其来源分为细胞源性和血浆源性,细胞源性又分为细胞因子、脂类炎症介质、黏附分子和自由基。(一)炎症细胞过度活化及炎症介质泛滥入血一表2炎症介质的分类2.炎症介质泛滥(1)细胞因子泛滥:细胞因子(cytokine)是多种细胞所分泌的能调节细胞生长分化、调节免疫功能、参与炎症发生和创伤愈合等小分子多肽的统称。细胞因子的特点:①细胞因子都是蛋白质;②主要由免疫细胞分泌;③通过靶细胞上的高亲合性受体作用。细胞因子的分类:细胞因子按其功能分为: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集落刺激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家族、趋化因子等。目前研究最多和最清楚的是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炎症细胞过度活化及炎症介质泛滥入血一a.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α)TNF-α的发现:①P.Bruns发现细菌感染后肿瘤坏死(1900);②W.Coley用细菌提取物进行肿瘤治疗;③Shear从细菌提取物分离到与肿瘤坏死有关的LPS(1944);④G.Algire发现LPS通过诱发低血压、肿瘤细胞缺氧而导致肿瘤出血性坏死;⑤O´Malley发现LPS的作用是由一种血清因子(tumor-negrotizingfactor)介导;⑥1985被命名为肿瘤坏死因子(TNF)。(一)炎症细胞过度活化及炎症介质泛滥入血一TNF-α是参与SIRS和MODS最重要的炎症介质,其细胞来源极为广泛,包括各种免疫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表皮细胞、成骨细胞等。TNF-α的功能:①启动瀑布式炎症级联反应;②参与组织细胞损伤;③参与创伤后的高代谢;④激活凝血系统和补体系统。(一)炎症细胞过度活化及炎症介质泛滥入血一图5TNF-α参与组织细胞损伤b.其他的细胞因子(一)炎症细胞过度活化及炎症介质泛滥入血一表3其他的细胞因子组织细胞损伤时,膜磷脂降解,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增多,其中PGE2和PGI2可以扩张血管,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但又能抑制巨噬细胞的功能,因此是重要的抗炎介质;TXA2能促进血小板聚集及血管收缩;2.炎症介质泛滥(2)脂类炎症介质泛滥:(一)炎症细胞过度活化及炎症介质泛滥入血一图6脂类炎症介质的产生和作用炎症、烧伤、创伤、休克等病理过程中,中性粒细胞是血液循环中最多、最先到达损伤部位的炎症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大量黏附分子,包括整合素、选择素和免疫球蛋白三个家族等。黏附分子主要介导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的黏附反应,从而造成白细胞聚集、血栓相成、血管阻塞、内皮损伤,加重缺血。2.炎症介质泛滥(3)粘附分子类表达增多:(一)炎症细胞过度活化及炎症介质泛滥入血一图7中性粒细胞粘附引起器官损伤的机制氧自由基可以攻击细胞的所有成份,从而损伤细胞质膜、使许多酶失活等。自由基除细胞毒性外,它还可作为信使分子参与多种细胞的信号转导过程。2.炎症介质泛滥(4)氧自由基与NO:(一)炎症细胞过度活化及炎症介质泛滥入血一图8活性氧的产生组织损伤可以激活补体,从而释放C3a、C5aC3a、C5a可作为趋化因子吸引中性粒细胞到达炎症部位,促进其呼吸爆发,从而释放氧自由基和溶酶体酶等;还刺激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组胺。2.炎症介质泛滥(5)血浆源性炎症介质大量活化:组胺是一种很强的舒血管物质,它与C3a、C5a、激肽一起扩张血管,增加血管通透性,造成血管损害。组织损伤时,内、外源凝血途径均被激活,产生大量的凝血酶,使凝血级联反应不断扩大,形成血栓,造成器官微循环障碍。(一)炎症细胞过度活化及炎症介质泛滥入血一图9补体的激活和作用在SIRS和MODS的发生发展中,以上各种炎症介质的泛滥起着关键作用。而在炎症介质释放增多的同时,机体的抗炎反应也在增强。炎症细胞既能产生炎症介质,也能生成具有抗炎作用的因子,两者在不同的环节上相互作用,相互拮抗。适量的抗炎介质有助于控制炎症,恢复内环境稳定;抗炎介质过量释放,则引起免疫功能降低及对感染的易感性,即CARS。体内的炎症反应与抗炎反应是对立统一的,二者保持平衡则可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若炎症反应占优势时即表现为SIRS;抗炎反应占优势时则表现为CARS。无论是SIRS还是CARS,都反映机体炎症反应失控,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二)促炎介质/抗炎介质平衡失调一表4机体内主要的抗炎介质三、防治原则二、多器官功能障碍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概要四、小结1、定义2、对MODS的认识过程3、MODS的分型4、机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和代谢障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在严重创伤、感染、休克、烧伤等急性危重病时或在其复苏后,同时或相继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原无功能障碍的器官损害,以致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必须靠临床干预才能维持的综合征,称为MODS。1、定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二•Tilney(1973)sequentialsystemfailure(序贯性系统衰竭)•Eiseman(1976)multipleorganfailure(MOF)•Border(1976)multiplesystemorganfailure(MSOF)•Demling(1988)创伤后多系统器官衰竭•ACCP/SCCM(1991)MOFMODS在第2次世界大战、60年代朝鲜战争中,外科医师发现,创伤、失血性休克等进行大手术的病人,原先健全的器官在术后反而相继出现衰竭,造成很高的死亡率。这一种新的临床综合征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并称其为“序贯性器官衰竭”、“多器官衰竭、“多系统器官衰竭”。但是,“多器官衰竭”这一名词过于强调器官衰竭这一终点,未反映衰竭以前的状态。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与危重病医学会联合召开大会,将“多器官衰竭”这一术语改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在第四届国际休克会议,对MODS和SIRS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争论,有学者认为MODS=SIRS,也有学者认为MODS比SIRS更严重,SIRS是一个过程,MODS是它的结局,MODS发生的本质是SIRS。2、对MODS的认识过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二3、MODS的分型MODS与其它器官衰竭的区别:①MODS患者发病前器官功能良好;②衰竭的器官往往不是原发因素直接损伤的器官;③从最初打击到远隔器官功能障碍有几天的间隔;④MODS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⑤除非到终末期,MODS可以逆转,治愈后功能完全恢复。单相速发型又称一次打击型,常在休克和创伤后迅速发生,如患者常在休克复苏后1236小时发生呼吸衰竭,继而发生其他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和衰竭,患者在短期内恢复或死亡。双相迟发型又称二次打击型。部分患者在创伤、休克、失血等致伤因素作用下出现第一个器官衰竭高峰后,12天内经处理即缓解,但35天后病情急剧恶化,发生第二个器官衰竭高峰,可能的原因是机体异常反应。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二图10MODS的分型4、机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和代谢障碍图11MODS发生时系统器官衰竭的发生率表5553例MODS衰竭器官的数目与死亡率的关系MODS发生过程中肺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肝,MODS中衰竭器官的数目越多,死亡率越高。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二4、机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和代谢障碍1)肺功能不全体征:•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进行性呼吸困难和紫绀•PaO250mmHg或需要吸入50%以上氧气才能维持在PaO245mmHg以上肺损伤机制:①肺是全身静脉回流的主要滤器,全身组织中回流的许多代谢产物和毒物在这里被吞噬、灭活和转化。②创伤或感染时的大量坏死组织、内毒素等可激活肺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补体系统等,一方面,这些效应细胞可以通过在肺血管内淤积阻塞、黏附于内皮细胞等对肺造成直接损害;另一方面,它们释放出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和炎症介质,损伤肺组织,明显
本文标题: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500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