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眼的解剖和生理眼是视觉器官包括眼球:接受外界信息。视路:向视皮质传递信息。眼附属器:保护和运动眼球。一、眼球眼球近似球形。正常成人眼球前后径24mm,垂直径23mm,水平径23.5mm。眼球平视时突出眶外缘12~14mm。两眼间差不超过2mm。眼球包括眼球壁和眼内容物。眼球壁眼球壁由外、中、内三层膜构成。外层:角膜,巩膜中层: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层:视网膜(一)外层1.角膜:前1/6。横径11.5~12mm,垂直径10.5~11mm。直径小于10mm为小角膜,大于13mm为大角膜。中央厚度0.5mm,周边1mm。角膜组织:(1)上皮细胞层:由5~6层上皮细胞组成,可再生。(2)前弹力层:均质透明膜,不可再生。(3)实质层:由约200层胶原纤维薄板组成,不可再生。(4)后弹力层:坚韧的透明均质膜。可再生。(5)内皮细胞层:为一层六角形扁平细胞构成不可再生。角膜生理特点:(1)透明性:无角化层,无血管,无色素。(2)无血管:营养来自角膜缘血管网、房水及泪膜。(3)感觉神经丰富:来自三叉神经眼支。保护作用。泪膜:是覆盖于眼球表面的一层液体,有三层结构:脂质层—睑板腺分泌;水液层—泪腺和副泪腺分泌;粘蛋白层—结膜杯状细胞分泌。生理作用:润滑、防干燥、供氧、抵御。2.巩膜:后5/6。由致密而相互交错的纤维组成。前接角膜,后部在与视乳头交界处分两层:外2/3形成视神经鞘膜,内1/3为巩膜筛板。巩膜厚度各处不同:眼外肌附着处最薄,视神经周围最厚。角巩膜缘:角巩膜移行区,宽约1mm。前:角膜前弹力层止端。后:角膜后弹力层止端。特点:(1)眼内手术常用切口部位。(2)是前房角的前壁。前房角:由角膜缘后面和虹膜根部前面构成的隐窝。前:后弹力层止端。后:巩膜突。内含:小梁网—由胶原纤维核心和其外被的内皮细胞组成的网孔样结构。Schlemm管—是围绕前房角一周的房水输出管道,由若干小腔隙相互吻合而成。前房角是房水排出的主要通道。(二)中层:为血管膜,又称葡萄膜,色素膜。1、虹膜:园盘状膜,中央形成瞳孔,约2.5~4mm直径。表面有辐射状凹凸不平的皱折。虹膜卷缩轮将虹膜分为瞳孔区和睫状区。由基质层和色素上皮层构成。瞳孔括约肌:平滑肌,基质层内,环形分布于瞳孔缘部,副交感神经支配,缩瞳作用。瞳孔开大肌:平滑肌,色素上皮层内,交感神经支配,散瞳作用。虹膜功能:调节瞳孔大小,从而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保证视网膜成像清晰。光反射:当光线照射一侧眼时,引起两侧瞳孔缩小的反射叫瞳孔光反射。直接光反射间接光反射。视神经→视交叉→顶盖前核(换元)→E-W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换元)→瞳孔括约肌。2.睫状体:部位:虹膜根部与脉络膜之间,约6mm宽。前1/3为睫状冠,后2/3为平坦部。与脉络膜相连处为锯齿缘。由睫状肌和睫状上皮细胞组成分睫状突和睫状体扁平部两部分。扁平部与脉络膜连接处称锯齿缘。(1)睫状突:分泌产生房水,营养眼内组织,维持眼压。(2)晶状体悬韧带。(3)睫状肌:平滑肌,副交感神经支配。调节晶状体厚薄。睫状体功能:分泌产生房水和调节作用。近反射:当视近物时瞳孔缩小,同时发生调节和集合作用,称瞳孔近反射,系大脑皮质的协调作用。传入:视路。传出:视皮质→E-W核,动眼神经内直肌核→动眼神经→瞳孔括约肌、睫状肌、内直肌。3.脉络膜:部位:前:锯齿缘,后:视孔头周围。主要为血管构成。特点:(1)丰富的血管。眼球血量的65%。供视网膜外层的营养。(2)丰富的色素细胞。遮光和暗房作用。(三)内层:视网膜(透明膜)前:锯齿缘后:视乳头周围。黄斑:后极部。2mm直径。中心凹。视盘:视乳头。黄斑鼻侧3mm处,1.5mm直径。为视神经穿出眼球的地方。视杯:生理盲点。视网膜组织学:分为10层:视网膜神经感觉层(内9层)色素上皮层(外1层)由外向内为:(1)色素上皮层。色素上皮细胞。(2)光感受器细胞层。(3)外界膜。一网状膜。(4)外颗粒层.光感受器细胞核。(5)外丛状层。神经细胞终末,树突。(6)内颗粒层。双极细胞核。(7)内丛状层。(8)神经节细胞层。(9)神经纤维层。(10)内界膜层。色素上皮层的功能:转运和代谢,吞噬和消化,解毒,合成。神经冲动传递:三级神经元传递。光感受器,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视杆细胞:中心凹以外的地方分布,司暗视觉,感弱光,无色觉,受损后产生夜盲。视锥细胞:集中在黄斑区,中心凹只有锥细胞,司明视觉和色觉。色觉理论:三原色学说:红、绿、蓝。眼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与角膜一起并称为屈光间质。1.房水:睫状突产生,0.15~0.3ml,主要成份为水。房水循环:睫状突→后房→瞳孔→前房→前房角小梁网→Schlemm管→集液管和房水静脉→睫状前静脉。房水功能:营养;维持眼内压。2.晶状体双凸透镜。借晶状体悬韧带与睫状体联系。由晶状体囊和晶状体纤维组成。赤道部,前极,后极,晶状体囊和纤维,皮质,核。老视。营养→房水。囊受损→白内障。作用:屈光间质;滤过功能;调节。3.玻璃体:透明胶质体。主要成份为水。体积约4.5ml.营养→脉络膜和房水。作用:屈光间质;支撑作用。二、眼眶及眼附属器(一)眼眶眼眶为四边锥形的骨窝。开口朝前,尖朝后。由7块骨构成: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颧骨。视神经孔:视神经,眼动脉,交感神经。眶上裂:第三、四、六脑神经和三叉神经眼支,眼上静脉,脑膜中动脉眶支,交感神经。眶下裂:三叉神经上颌支,眶下神经,动脉、静脉。(二)眼睑部位:上睑、下睑、睑缘、睑裂、内眦、外眦、泪阜、皮脂腺、睑板腺、泪点。组织:(1)皮肤。(2)皮下组织。(3)肌层:眼轮匝肌:面神经,司眼睑闭合。提上睑肌:动眼神经,司睑裂开启。Muller肌,受交感神经支配,睑裂开大。(4)睑板层:致密结缔组织。睑板腺。(5)结膜层。眼睑血管:浅部:颈外动脉系统。深部:眼动脉分支,三个动脉弓。静脉没有静脉瓣。眼睑感觉神经:三叉神经第一和第二支。眼睑功能:保护眼球。(三)结膜1.睑结膜2.球结膜3.穹窿结膜结膜充血—睑动脉弓(颈外)睫状充血—睫状前动脉(颈内)(四)泪器1.泪腺:眼眶外上方。混合神经:三叉神经、副交感、交感。2.泪道: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3.泪液:成份:水。溶菌酶,IgA、补体、阝溶素、乳铁蛋白。功能:润滑,杀菌。(五)眼外肌4条直肌:总腱环→巩膜表面2条斜肌:上斜肌:总腱环→滑车→赤道后方下斜肌:眼眶下壁的内侧→赤道后外侧神经支配:外直肌→外展神经上斜肌→滑车神经其他→动眼神经三、视路视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神经节细胞→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皮质。(一)视神经:从视盘到视交叉前角,全长约40mm,分为眼内段、眶内段、管内段、颅内段。1、眼内段:即视乳头,长约1mm。2、眶内段:长约25—30mm,位于肌锥内,呈S形弯曲。3、管内段:长约6—10mm,即视神经通过颅骨视神经管的地方。4、颅内段:长约10mm,为视神经出视神经骨管后进入颅内后到达视交叉前角的部分。(二)视交叉:是两侧视神经交汇处,呈长方形,横径约12mm,前后径约8mm,厚约4mm。前上方为大脑前动脉,后上方为第三脑室,两侧为颈内动脉,下方为脑垂体。(三)视束:为离开视交叉后到达外侧膝状体的部分。(四)外侧膝状体:位于大脑角外侧,神经纤维在此交换神经元。(五)视放射:为外侧膝状体到达枕叶皮质的神经纤维。(六)视皮质:位于大脑枕叶皮质即距状裂上、下唇和枕叶纹状区。四、眼部血管和神经(一)血管动脉: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和睫状血管系统。1.视网膜中央动脉:眼动脉眶支→经视乳头穿入眼内→颞上、颞下、鼻上、鼻下。2.睫状血管:(1)睫状后短动脉:营养脉络膜及视网膜外层。(2)睫状后长动脉:睫状体,虹膜。(3)睫状前动脉:结膜前动脉,睫状体、虹膜、巩膜。静脉:1.视网膜中央静脉2.涡静脉3.睫状前静脉(二)神经:有六对脑神经与眼有关:视神经;动眼神经—眼内肌、提上睑肌、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下斜肌;滑车神经—上斜肌;三叉神经—眼部感觉;外展神经—外直肌;面神经—眼轮匝肌。1、睫状神经节:长根,短根,交感根。2、鼻睫状神经:为三叉神经眼支的分支。三叉神经→鼻睫神经→睫状长神经(角膜感觉,睫状体、瞳孔开大肌)睫状神经节长根(感觉)动眼神经→睫状神经→睫状神经节→睫状短神经短根(副交感)(虹膜、睫状体感觉、巩膜感觉、瞳孔括约肌、睫状肌、颈内动脉丛→交感根眼球内血管舒缩。)谢谢!
本文标题:眼的解剖和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525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