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P1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很高兴能借贝迩课程的机会,和大家交流一下有关低碳经济的情况。低碳经济是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非常受关注的概念,比如我们天津的中新生态城,就提出要建设低碳城市。目前,节能减排工作也将成为各级政府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同学们了解低碳经济,是非常有意义的。下面,我以“中国低碳经济理论与实践”为题目,和大家做一个交流。P2今天的课程分为五个部分: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全球变暖问题,以及低碳经济提出的时代背景;接着给大家介绍一下低碳经济相关理论;然后,再就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产业分析、未来低碳城市模型、以及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等,为大家作分别介绍。P3我们先讲第一部分,“全球变暖与低碳经济的提出”。去年的冬天有一件大事发生,2009年11月26日的时候,我国政府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把这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这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P4另外一件相关的事情很受大家关注,就是去年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气候变化大会,这个会议的全称叫“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5次缔约方会议”,很多国家领导人都参加了,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我国的温家宝总理等。这次会议是希望在2012年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就温室气体减排问题达成一份减排新协议。但是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会议仅仅是达成了一项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就遗憾收场了。为什么呢?这个问题请大家在课后思考。P5那么为什么要低碳呢?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低碳经济提出的时代背景。最主要的背景就是全球气候变暖,这点大家可能会有不同意见,去年冬天多冷啊,十年以来最冷的一个冬天。是不是?但是从长期看,现在全球变暖还是能够被观察到的,比如说冰川融化、我国青藏高原雪山的雪线都升高了,这都是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据报道,2007年夏天是北极冰川融化最为严重的一年,当时轮船甚至可以顺利的驶过北冰洋,也就是从北大西洋通过北极行驶到太平洋,这在以前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比如: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署(UNEP),于上世纪的1988年创建了政府间机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又过了两年1990年,联合国大会决定启动国际气候公约谈判,继续来推动。比较2重要的是2005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它要求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在2008年-2012年期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P6那么,温室气体排放有什么影响?它的直接影响就是全球变暖,温度上升了,冰川融化了,海平面就上升。去年的哥本哈根会议,大家知道哪个国家领导人最着急吗?是马尔代夫的总统纳西德,为什么呢?大家知道马尔代夫是个岛国,现在的预测是,如果全球变暖这样发展下去,那么本世纪末马尔代夫就没了,全到水下了。这是很恐怖的,包括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我国的上海、广州,包括天津被淹没都是有可能的。下面这个表是全球二氧化碳当量浓度和气温上升的关系。大家看一下,第一列是二氧化碳的当量浓度范围,PPM就是毫克/升,二氧化碳当量浓度越高,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也越高,如果二氧化碳当量浓度达到445-490毫克/升这个范围,全球平均气温就要上升2.0-2.4度,那么全球要淹多少地方?所以,要想控制全球变暖这个趋势,减排二氧化碳是必须的。P7这张图是部分国家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从图上看,目前世界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最高的是美国、卢森堡。卢森堡最高,2007年人均排放量为23.6吨。但大家知道卢森堡是个很小的国家,只有40万人口,所以总量是很小的。但是美国就不同了,3亿人口,美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占世界的四分之一,2007年人均排放量20吨。所以从全球变暖的责任来讲,美国应付第一位的责任,人均排放量大,人口又多。从图上也可以看出,我们中国人均排放量在2007年是3.2吨,但我们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目前总的排放量已经略高于美国。P8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碳排放量变化的情况:上世纪80年代排放总量还比较低的,不到10%;而到了本世纪初则快速增长,2007年,我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我国的碳排放量已占全球总排放量的20.68%。由于我国目前经济、人口还在增长,我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碳减排压力。P9之所以我国碳排放总量快速增长,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能源结构中百分之九十多是化石能源(煤70%、石油19%),可再生能源包括核能只占8%。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是一个严重依赖化石能源的国家。当然,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开始注意能源结构调整的问题,已经开始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如说,煤气、风力发电、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等,目前在中国的发展都非常快。另外电动汽车马上就要批量上市,天津也开始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了。P10这个图是“我国碳排放分布图”,大家可以看到,涉及的行业还是很广的,包括能源供应、3建筑业、工业等等。所以节能减排不是光在工业系统,工业系统的碳排放只有19%,其他行业也都是有碳减排潜力的。右手边这张图里面有两个概念,一个是直接温室气体排放,一个是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比较好理解,那么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怎么理解呢?比如说,我们喝一瓶矿泉水,你可以喝康师傅,它的水源地可能在唐山,离天津100多公里,公路运输一个多小时就运到了;如果喝农夫山泉,水源地可能是吉林省的长白山,离天津1000多公里,公路运输要10小时左右;如果你喝依云,就了不得了,因为水源地在法国,飞行距离也要14000公里,你要喝这瓶水,要先公路运输,后海洋运输,再通过公路或者铁路运输到天津,你才能喝到,大家猜猜需要消耗多少汽油?大概是你喝到水的体积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那么这些汽油燃烧了要排放多少二氧化碳?这就是你喝一瓶水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所以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我建议大家都喝国内产的水,喝本地产的水。P11以上我们讲的是全球变暖造成环境危害,包括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极端天气对动植物和农业的影响,如舟曲泥石流等。不仅如此,2009年4月,美国环保署首次承认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这些温室气体,都对人体健康有不良的影响。因为碳排放主要是消耗化石燃料,所以说碳减排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节能。那么节能又意味着什么呢,对了,省钱。所以,低碳是长期投资的主题。比如说大家有很多人都开私家车,比亚迪混合动力车是很省油的,那么省油对于我们来讲也是省钱。所以低碳不仅仅是环保,还意味着商机,王传福为什么能成为2009年的首富呢,就是因为比亚迪汽车的节油优势,所以巴菲特也看好他,买比亚迪的股票,2个月狂赚了8.6亿港元(约合1.1亿美元)。P12现在在全球范围内,城市化是主流趋势,也就是说:“未来社会,城市占主导”。我们可以看一下联合国的预测,上世纪70年代,全球有36%的人住在城市里,现在,大约是50%,而到2050年的时候,全球会有70%的人住在城市里。而且大家都知道,城市人口对资源能源的人均消耗要远大于农村人口。因此,要发展低碳经济,必然要求在搞城市化的同时要建设低碳城市。换句话说,“低碳城市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一环”。所以,低碳城市现在也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目前我们天大建筑学院,环境、管理学院,都有老师在做低碳城市规划方面的研究。P13那么如何来解决呢?让我们看一下这个图,图的名字叫可持续发展转变的世界。图上有两个圈,内圈是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圈相互交联在一起的一个社会-经济-环境系统,我们称为SEE系统。外圈上面有三个词:共同愿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下面有两个词:平等、要务。怎么理解呢?我们可以从里到外来说明一下。那么为了避免刚才在漫画里出现的情景,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人类的共同愿景,那么要实现这个愿景,就要4求整个人类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没有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转变,就不会有持续性的行动。而在这个持续性的行动中,也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平等非常重要,平等是第一要务。这个平等它具有多层的含义:首先是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平等。我们不能把资源耗竭、环境破坏了让子孙后代去接这个烂摊子,要给子孙后代留点好的东西。其次是当代人中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平等。我们知道现实世界远远不能达到这个要求,大家有很多人都去过欧洲、美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这些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差距是非常大的。根据世界银行的资料,2005年世界排名最穷的国家第一名的是埃塞俄比亚,人均财富仅1965美元;而世界排名最富的国家第一名的是瑞士,人均财富达到了64万8241美元,两者相差将近330倍,因此穷国与富国在发展上是不平等的。第三,还有一个国家内不同地区和阶层的人的平等。大家可能学过基尼系数,基尼系数也叫洛伦兹系数,它是衡量收入分配“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大到一定的程度,就容易引起社会的动荡。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突破了0.4的临界值,而且很快就要突破0.5了,所以中国现在仇富的人很多。去年非常火爆的一个电视剧叫蜗居,大家可能都听说过,有人形象的描述这个电视剧是:喜儿嫁给了黄世仁、杨白劳跟着沾光,而愣头青大春惨被抛弃的故事。这个电视剧的内容还是发人深省的,像海萍、苏淳、海藻、小贝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两个人工作都买不起房子,这是很不正常的。现在还有一个词,叫做蚁族,那就是毕业后因为各种原因聚居于城市的大学生。这些年轻人收入不高,承担的社会风险可不低。他们大多出身农村、无城市户口、无固定单位、无固定工资、无三险一金,基本上城里人能享有的福利他们都没有,社会学家把他们统称为“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有人干脆把它简化为一个更好记的词“蚁族”,像北京北部的城乡结合部唐家岭、小月河就成了大学毕业生聚居村,有超过10万的大学毕业生。因此,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平等是第一位的,人和人之间都没有平等,和谐从何而来呢?那么最近,胡锦涛主席在刚刚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引起社会的广泛注意。“包容性增长”概念,与这些年我国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不是单纯发展经济,而是更加全面、均衡的发展,才能使得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进行。比如,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认为,在十二五期间,要容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他认为,考虑到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十二五期间GDP增速可以低至8%。其实,“包容性增长”不仅仅是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还要作为一种价值导向,向全社会倡导这样一种理念,就是应该像温家宝总理所说的,要让人民过上一种很幸福的、有尊严的生活,这就是“包容性增长”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不是像原来过多地强调GDP的增长。所以,从单纯的发展经济,到认识到科学发展的必要,到提出包容性增长,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于发展认识的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那么从可持续发展转变的世界这个图,我们可以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是广泛而深远的,只有我们真正的完成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转变,才能从行动上努力实现这个愿景。5目前,方方面面对低碳经济有越来越多的关注,比如:低碳经济成为政府与商界战略与管理的关键;它推动资源有效利用、低碳经济,并带来绿色就业;还有,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断增强,消费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大的影响;比如,越来越需要了解产品信息以及公司行为等等。P14以上我们讲的是对低碳经济的认识问题,接下来,我们再来看这个图,这个图是刚才讲的“可持续发展转变的世界”那个图的扩展,看看我们如何“迈向低碳经济”。从层次上看,在“共同愿景、思维方式、价值观”的外圈是方案层,即我们如果在思想意识上已经认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和大方向,就要制定方案,然后从基础设施、市场、科技、财政等方面实施相关的政策和行动,来实现这个方案。再外层,地理层,是一个实施的尺度问题,大家看到里面有几个词:本地、国家、地区、全球,大家知道生态圈和大气圈都是连续的,所以很多环境问题是有全球影响的,也必须全球联合应对。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国北方春天有时候刮沙尘暴,天
本文标题:贝迩课程 12.8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531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