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经济1102 第3组 农民工社会保障概述 2
农民工社会保障概述一、社会保障及农民工社会保障二、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及面临的困境(一)农民工主要面临的社会保障问题1.失业问题2.医疗问题3.养老保障问题4.后代教育问题(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缺失(三)初效不明显的社会保障措施(四)多种模式并存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三、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原因(一)城乡二元结构(二)相关法律缺失(三)财力支持不足(四)认识上的偏差四、国外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带来的启示(一)英国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二)德国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三)美国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四)国外农民工社会保障带来的启示1、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建设2、尽快消除制度障碍3、降低进入门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4、分类分层次推进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5、建立社保机构的联网查询6、社会保障基金可由私营机构而非政府机构经营管理7、须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五、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对策(一)政府制定完善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1.逐步取消户籍歧视2.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3.完善工伤保障制度4.完善医疗保障制度5.完善.养老保险制度6.建立农民工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相应的社会救助制度(二)用人单位为农民工提供必要的保障1.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2.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3.依法保障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权益4.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三)司法机关完善农民工社保立法体系1.提高立法位阶2.提高立法的规格和权威性3.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四)社会公众树立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思想观念1.树立尊重劳工的意识2.积极投入社会公益事业,监督用人单位(五)加强宣传引导,帮助农民工树立社会保障意识1.把加强农民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农村和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2.设立便利的有法律效应的投诉机构3.农民要工善于运用工会组织集体维权一、社会保障及农民工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一词源于英文SocialSecurity,本意为社会安全。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社会保障一词曾有着不尽相解释,但其基本内容、性质、目的、宗旨却大体相同。现代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安全网络的形式出现,起到安定社会生活的作用。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的“安全网”,它对社会稳定、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农民工是我国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期间所出现的特殊群体,特指具有农村户口,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农民工的这种尴尬地位,是由于身份的合法性问题造成的,合法性身份问题又来源于中国二元结构的社会制度。以户口制度为核心的二元体制,使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和平等权利的获得丧失了事实上的合法性。尽管市场取向的改革给农民工在城市提供了生存空间,但这种空间是有限的,可以人为控制的。(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的思考梁春贤)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及其发展,社会保障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和政府十分重视农村社会保障的建设。但是由于二元经济结构体制的影响和制约,社会保障也呈现出典型的二元化特征,占我国70%的农村人口基本被忽略在全面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忽视农村社会保障的实施。如今,我国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覆盖范围较广,制度较为健全。而对于大多数农村地区来说,农村社会保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农村社会保障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诸如资金管理不到位、覆盖范围较为狭窄、城乡保障水平差异大等问题。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的推进,农村社会保障政策中出现的问题也亟待解决.(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潘焕喜)二、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及面临的困境据有关研究推算,目前我国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有1.2亿,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达到2亿。但从农民工巨大的人数来看,农民工的相关问题已不容小窥。他们为城市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自身的生活、工作条件却处在城市最底层,他们缺乏最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子女教育受限制,失业、养老保险基本空白。(一)农民工主要面临的社会保障问题1.失业问题。据调查,33.5%的农民工在城市里都有过失业的经历,而在这些有过失业经历的农民工中,有长达半年以上失业经历者大约占30%。城市农民工并不具有真正城市工人的身份,他们失业后往往得不到劳动单位或地方组织的救助,他们完全被排除在城市的社会保障网络之外,不但失业问题普遍存在,而且缺少必要的失业保险。1999年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农民工不缴纳失业保险金,由所在企业为其缴纳,在其失业时,一次性发放失业补助金。但是由于很多农民工没有和企业签订合同,因而拿不到补助金。即使拿到补助金,要维持继续寻找工作期间的基本生活也相当困难。所以,这种状况如果不及时解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2.医疗问题。目前,我国2006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2367万人(数据来自《2006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参保率不足12%。据调查,在患病城市农民工中,有59.3%的人没有选择花钱治病,大部分仗着年轻力壮不去看病。而看病的人又时常因为承担不起费用半途而废。农民工身体健康和医疗保险同样令人堪忧。3.养老保障问题。虽然部分城市为本地区农民工建立了社会养老金保险项目,但由于社会养老保险计划尚未实现全国统筹,并且目前农村养老保险尚不完善,导致农民工养老金保险很难在城市之间、城乡之间转移,因此农民工参保率低。据2006年调查显示:温州地区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比率仅为3.4%,重庆8.6%,湖南不足7%,且都在效益好的大型企业。由于农民工没有退休金和养老金,加上我国的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只有通过传统的下一代养老来实现,但是由于我国近来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农村青年的养老负担加重了,这就使得农民工的养老成为一个问题。4.后代教育问题。由于户口政策限制和农民工现实经济、生活状态的原因,他们的子女在城市入学时面临多重困难,农民工子女不能获得和城里孩子同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城里公办学校大都不接受户口在外地的学生,即使有个别学校接纳,昂贵的借读费和赞助费也令农民工家庭望而却步。(张斐男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缺失与老一辈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消费水平高但劳动耐受力低。二元户籍制度的社会结构,劳动法律制度的缺陷及执法监察部门的缺失,加上农民工自身缺乏社会经验、法律意识淡薄,导致新生代虽在城市中劳动却无法享有社会保障的福利。城市中诸多因素影响他们长期稳定就业和生活。其中,社会保障的缺失是核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保险的缺失2.社会福利的缺失3.社会救助的缺失(徐璟何如海安徽省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2011)(三)初效不明显的社会保障措施“目前就整体而言,面向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仍显得异常苍白,部分地区虽出台了与农民工有关的一些社会保障政策措施,但初步效果仍不理想”。农民工缺乏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以及最基木的医疗保险。通过调查发现,在我国城市中无用人单位的农民工几乎没有参加任何社会保险,有用人单位的农民工中参加工伤保险或有些许工伤医疗补助的仅占20.2%,而有76%的农民工却没有工伤保险,甚者有3.8%的农民工还根木不知何谓工伤保险,每年因劳动条件差而致伤、致残和致死的事故率比较高。另外,农民工与单位福利、社区福利和社会救助权益绝缘。农民工社会福利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劳动者福利问题,主要体现在住房补贴、在职培训或进修、社区服务等,农民工几乎不可能享受到城镇一般职工所享有的福利;二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福利处于不平等的,尴尬地位。随父母外出务工而在城市求学的学龄子女,求学的整个过程花费比较高。同时,女性农民工的生育保险严重缺失。女性农民工怀孕,大部分都面临着失业或被解雇,更谈不上生育保险。就养老保险而言,只有在效益较好的外资或大型国企就业,且工龄较长的农民工能够享有。另一方面,农民工缺乏社会养老保险的意识。大部分农民工对于用人单位和自身参保持无所谓的态度。从整体上讲,只有很小部分农民工非均衡地享有部分水平很低的社会保险,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梁春贤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的思考)(四)多种模式并存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虽然经过了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仍然处于多种制度模式并存的相对混乱的局面。目前在全国各地所实行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将农民工纳入统一的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的城镇模式,也叫做直接扩面模式。该模式通过一定的政策将农民工作为扩大城镇社会保险制度覆盖面的主要对象,直接纳入城镇社会保险体系之中。2.对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采取不同于城镇职工的“双低”保险模式。即“低门槛准入,低标准享受”,降低了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门槛,同时也降低了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受益水平。这实际上是对农民工实行了有别于直接扩面式的相对独立的社会保险模式。3.少数城市对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外来务工人员或非城镇户籍职工实行综合保险,这是一种在费率水平、基金运行方式、待遇支付水平和方式等方面,都完全独立于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险体系之外的社会保险模式。4.部分乡镇企业职工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这实际是将农民工社会保障纳入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被称之为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返乡模式”。总体来看,“多种模式,各行其政”就是目前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格局。(任丽新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困境与影响因素分析2009)三、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原因尽管各种法律、政策都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在现行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农民工在城市里的就业、住房、医疗等社会保障权利并没有完全得到真正的落实,农民工和城市居民相比,只是实现了法律上社会保障形式的平等,而要实现从形式上的平等到实质上的平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制度设计欠缺造成城乡社会保障二元化标准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一直实行属地化管理,形成了以地区利益为原点的制度壁垒,缺少全国统一的法律制度。改革开放使我国初步确立了比较完整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然而现代意义上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却没有形成。以养老保险为例,2008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19亿万,基金累计结余9931亿探讨与研究(刘畅收入分配视角下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二)相关法律缺失迄今为止,经过全国人大通过的与社会保障相关的法律并不多,而且大多数是与其他内容混在一起,并非全部适用于社会保障领域,而且在这些法律中,保护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的法律更是少之又少,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立法处于初创失窃,所以国家对社会保障的立法很少,主要是一些地方性的立法,而在地方立法中,地方法规少,多是地方行政性规章或者其他规范性文件,这些文件层次低,效力弱,政策性强,稳定性差。国家立法与地方立法之间也存在相互冲突,各种社会保障的享受方式以及享受标准都不尽一致,在这样的法律环境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更难得到合理的维护,从而造成了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中国《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养老、失业保险费的征缴范围为: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据此,用人单位只为本部门的“城镇职工”缴费是不算为过的。因为这是有法可依的。但我们也应注意到,中国《宪法》第45条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资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有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因此,社会保障权应是全体公民的社会保障权,而不应成为少数“市民”的专利。(三)财力支持不足尽管现在国家每年的财政收入很高,但由于中国的老龄化来得太快,收入上来的钱根本满足不了支付出去的钱,尽管每年国家从财政中支出到社会保障的资金并不少,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这些资金对于社会保障来说仍是杯水车薪,目前养老保险的缺口很大,国家对于社会保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一直以来,国家对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所占的比例更低,这样使得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运行起来相当困难,很多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难以落实。近年来,虽然国家已经集中力量加强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建设
本文标题:经济1102 第3组 农民工社会保障概述 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542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