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第五讲 沈从文与京派
沈从文与京派沈从文与京派•一、沈从文的生平与性格悲剧•二、沈从文的小说创作•三、沈从文创作的艺术特色•四、沈从文的文学史意义•五、京派其他作家一、沈从文生平与人生悲剧1902年12月28日生于湖南省凤凰县(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原名沈岳焕。1912年上小学1917年高小毕业后参军沈从文身世•沈从文祖父沈宏富,为清朝湘军将领,曾为贵州提督,死后无子息。祖母为已娶妻生子的叔祖沈宏芳另娶一苗女,生二子,次子沈宗嗣过继给祖母,是为沈从文之父。另外,沈从文的母亲可能为土家族,其外祖父为黄河清,舅舅黄镜铭,为黄永玉祖父。1923年去北京,燕京大学、北京大学1924年见到郁达夫1925年结识丁玲、胡亦频1929年,去吴淞中国公学教授“小说习作”等课程。在校初识女学生张兆和,后发展为恋爱关系。沈从文生平•1930年,赴武汉大学任教。•1931年,在胡亦频遇难后,护送丁玲回湖南老家。8月,赴青岛山东大学任教。11月19日,徐志摩遇难后第一个赶到现场。•1933年,发表《记丁玲女士》,与张兆和结婚。沈从文生平•1933年10月18日,发表《文学者的态度》一文,赞扬京派,反对海派。挑起“京”“海”之争。•1934年发表《边城》、《湘行散记》等。•1935年,发表《八骏图》等小说。•1945年,发表《长河》。沈从文生平•194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48年,遭到香港左翼文学界郭沫若等人严厉批评。但拒绝去台湾。•1949年,北平解放。企图自杀未遂。沈从文生平•1951年,任历史博物馆讲解员。•1953年,接到通知:所出版各书皆已过时,已印和未印各书稿代为焚毁。•1962年,出版《战国漆器》一书。沈从文生平•1965年,完成《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并呈交周恩来。•1969年,去湖北咸宁五七干校。•1978年,任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1980年10月,先后在哥伦比亚、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大学演讲。沈从文生平•1981年,被题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1982年,《沈从文文集》由花城和香港三联出版。•1988年去世•1992年,骨灰护送回凤凰。二、沈从文小说创作一、湘西抒情系列:《龙朱》、《神巫之爱》、《萧萧》、《柏子》、《月下小景》、《媚金、豹子与那羊》、《边城》:翠翠大老(天保)、二老(傩送)爷爷、顺顺《雨后》•四狗得了些什么?不能说明。他得了她所给他的快活,然而快活是用升可以量,还是可以用秤可以称的东西呢?他又不知道了。她也得了些,他得的更不是通常四狗解释的“快乐”两字。四狗给她一些气力,一些强硬,一些温柔,她用这些东西把自己陶醉,醉到不知人事。到后她恢复了,有点微倦,全身还软软的,心境却很好。《雨后》•天上起云云重云,•地上埋坟坟重坟,•娇妹洗婉碗重碗,•娇妹床上人重人。《雨后》•天上起云云起花,•苞谷林里种豆荚,•豆荚缠坏苞谷树•妹妹缠坏后生家。沈从文自述•“我只想造一座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沈从文二、城市讽刺系列:《八骏图》、《如蕤》、《某夫妇》、《有学问的人》、《绅士的太太》、《或人的家庭》等沈从文的“乡下人”情结•“我是个乡下人,走到任何一处照例都带了一把尺,一把称,和普通社会总是不合。一切来到我命运中的事事物物,我有我自己的尺寸和分量,来证实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用不着你们名叫“社会”为制定的那个东西,我讨厌一般标准。尤其是什么思想家为扭曲蠹蚀人性而定下的乡愿蠢事。”[1][1]《水云》,《沈从文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民族衰老了,为本能推动而作成的野蛮事,也不会发生了。都市中所流行的,只是为小小利益而出的造谣中伤,与为稍大利益而出的的暗杀诱捕。恋爱则只是一群阉鸡似的男子,各处扮演着丑角喜剧。”——如蕤三、沈从文创作的基本特色一、原始人情人性美的刻意表现(《丈夫》、《菜园》)“我欢喜‘同会明’那种人抬一箩米到溪里去淘,看见一个大奶肥臀妇人过桥时就唱歌。我羡慕‘夫妇’们在好天气下上山做呆事情。沈从文:《生命的沫·题记》•我极高兴把一支笔画出那乡村典型人物的脸同心,好象《道师与道场》那中据说猥亵缺少端倪的故事。我的朋友上司就是《参军》一流人物。我的故事就是《龙朱》同《菜园》,在那上面我解释我生活的爱憎……”[1]•[1]沈从文:《生命的沫·题记》,载1930年7月《现代文学》创刊号。沈从文的小说具有明显的原欲特征。他笔下的乡下人不断地向往着异性,从对异性的追求向往中努力挖掘生活的意义和生命之美。在年龄上,男子不是青春年少,就是英俊貌美,白脸长身;女的则天生丽质、风情万种。•作者描写龙朱:“这个人,美丽强壮如象狮子,温和谦逊如小羊。是人中模型。是权威。是力。是光。”“不管是故事还是人生,一切都应当美一些!丑的东西虽然不全是罪恶,总不能使人愉快,也无从由痛苦现出生命的庄严,产生那个高尚的情操。”——沈从文:《看虹摘星录后记》,《大公报》(天津)1945年12月8日二、湘西古朴民风民俗的细腻展示“男女成群唱,成群舞,女人们,各穿峒锦衣群,各戴花擦粉,供男子享受。”——《龙朱》•在《凤子》里,作者借着一位来到湘西,看过苗族的宗教仪式的“城里客人”的口说:•“你前天和我说神在你们这里是不可少的,我不无怀疑,现在可明白了。我自以为是个新人,一个尊重理性反抗迷信的人,平时厌恶和尚,轻视庙宇,把这两件东西外加上一群到庙宇对偶像许愿的角色,总拢来以为简直是一出恶劣不堪的戏文。•在哲学观念上,我认为“神”之一字在人生方面虽有它的意义,但它已成为历史的,已给都市文明弄下流,不必需存在,不能够存在了。在都市里它竟可说是虚伪的象征,保护人类的愚昧,遮饰•人类的残忍,更从而增加人类的丑恶。[1]《凤子》,《沈从文文集》第四卷,花城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2年版。•但看着刚才的仪式,我才明白神之存在,依然如故。不过他的庄严和美丽,是需要某种条件的,这条件就是人生情感的素朴,观念的单纯,以及环境的牧歌性。神依赖这种条件方能产生,才能增加人生的美丽。缺少了这些条件,神就灭亡。……若有人好事,我相信还可从这口古井中,汲取新鲜透明的泉水。”[1]三、小说的诗化与散文化沈从文将小说归纳为“情绪的体操”四、朴拙清丽、平淡自然的语言象水一样的语言,文体作家。三、小说的诗化与散文化沈从文将小说归纳为“情绪的体操”四、朴拙清丽、平淡自然的语言象水一样的语言,文体作家。四、沈从文的文学史意义一、在文学的现代性与独立性方面的贡献“我们实在需要些作家!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作家,能够追究这个民族一切症结所在,并弄明白了这个民族人生观上的虚浮,懦弱,迷信,懒惰,《废邮存底·元旦致〈文艺〉读者》•由于历史所发生的坏影响,我们已经受了什么报应,若此后再糊涂愚昧下去,又必然还有什么悲惨场面;他又能理解在文学方面,为这个民族自存努力上,能够尽些什么力,且应当如何去尽力。”••“写作不是“职业”,而是一种“事业”。这事业若包含一种国家重造的理想,与一切现有保守腐败势力的观念组织,都必然发生冲突,工作沉重与艰苦,就不是恋恋于职业上生活安定的人能办得好的!”1——沈从文1《云南看云集·职业与事业》,《沈从文选集》第五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我以为一个民族若不缺少有勇气,能疯狂,彻底顽固或十分冒失的人,方可希望有伟大作品产生。”•——沈从文•二、在现代小说的诗化与散文化传统方面的贡献•汪曾祺、古华、孙犁、高行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代表了中国文学的辉煌,小说与诗歌在古代完全是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发展演化的.小说与诗深层次的结合,更多地体现在“五四”以后的现代小说里。作为“现代小说之父”的鲁迅,其小说作品大都呈现出诗化和散文化倾向。•而鲁迅之后的沈从文、废名,以及萧红等小说家,更是以清新朴素的语言,细腻逼真的刻划,和浓郁的抒情气息,在现代文坛上把“诗体小说”推向了新的高峰。五、京派其他作家•“京派”的界定与主要作家•废名的文学创作•萧乾及其创作•李健吾的创作“京派”的界定与主要作家•1933年10月18日,发表《文学者的态度》一文,挑起“京”“海”之争。由此,一批寓居北京、天津的作家被称为“京派”。•京派代表性作家:周作人、俞平伯、废名、凌淑华、林徽因、萧乾等人。废名的文学创作•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开始创作小说,著有《竹林的故事》、《桃园》等小说集。小说极为散文化和诗化。萧乾及其创作•萧乾(1910-1999),蒙古族,孤儿出身。我国著名记者、编辑、翻译家。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赴英国和欧洲采访、留学,亲历反法西斯战场。著有《人生采访》,小说代表作为长篇《梦之谷》。李健吾的创作•李健吾(1906-1982),著名话剧家、评论家和翻译家,山西运城人。常用笔名刘西渭。从小喜欢戏剧和文学,在北师大附中求学时就开始写作。曾与同学赛先艾等组织曦社,编辑《国风日报》的文艺副刊《爝火旬报》,常在《晨报副刊》、《语丝》发表作品。李健吾生平•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先在中文系后转入西洋文学系,同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1年赴法国巴黎现代语言专修学校,研究福楼拜。•1933年回国,在中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编辑委员会工作。•1935年任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上海孔德研究所研究员。李健吾生平•抗战时期,是上海“孤岛”话剧界的成员。抗战胜利后,与郑振铎合编《文艺复兴》。•解放后继任该校(改名为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戏剧文学系主任,1954年调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1964年调中国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早期写过小说,短篇《终条山的传说》曾被鲁迅选人《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李健吾的翻译•译有莫里哀、托尔斯泰、高尔基、屠格涅夫、福楼拜、司汤达、巴尔扎克等名家的作品,并有研究专著问世。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法国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本文标题:第五讲 沈从文与京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548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