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腹部手术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
腹部手术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草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8月)腹部手术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2%一11%,其发病常与切口感染、手术操作不当、腹内压增高和其它全身性因素如:营养不良、黄疸、肥胖、使用类固醇激素等有关。典型的切口疝诊断较容易,B超和CT有助于确定诊断和了解缺损大小。1,腹部手术切口疝的分类腹部手术切口疝的分类应包括两部分:疝环缺损的大小和疝环缺损的部位根据疝环缺损的大小分为:(1)小切口疝疝环最大距离3cm,(2)中切口疝疝环最大距离3cm一5cm,(3)大切口疝疝环最大距离5—10em;(4)巨大切口疝疝环最大距离≥lOcm根据疝环缺损的部位分为:(1)中线切口疝(包括脐上中线切口疝,脐下中线切口疝和脐上下中线切口疝L(2)侧腹壁切口疝(包括肋缘下切口疝,腹股沟区切口疝和肋髂间切口疝):各种文件记载时要包括部位、具体位置、大中小分型和缺损大小的数字。具体列举如下:脐上正中小切口疝(2.5cm)或脐上、下正中大切口疝(8cm)或侧腹壁肋缘下中切口疝(4cm);或侧腹壁肋髂间巨大切口疝(13cm);2,腹部手术切口疝的治疗腹部手术切口疝不能自愈,均需手术治疗。对于全身情况差.心肺功能不全或有其它内科合并症的病人,要进行积极的术前准备后再选择手术时机。手术时机选择对无切口感染史的初发疝和复发切口疝,建议在切口愈合后3-6个月行修补手术;对有切口感染史的初发疝和复发切口疝,建议在感染控制和切口愈合后1年行修补手术;已接受过采用修补材料行修补手术感染的复发疝,应在切口愈合1年以后再修补,并建议再次手术前取原感染切口处的皮下组织作细菌培养,如为阴性可用新材料修补如为阳性则用抗生素治疗,待细菌培养阴性后再手术。伴有污染创面的腹部手术切口疝使用直接缝合修补。如果缺损大,可用自体组织移植或用可吸收人工材料修补。创面污染不重,可在充分术前准备下采用聚丙稀网片修补,不宜使用聚四氟乙烯及其复合材料修补。急诊手术时,原则上不同时使用不可吸收材料修补腹部手术切口疝。手术方法选择小切口疝:建议使用1-0的Prolene线连续缝合关闭疝环缺损,所用缝线的长度和切口长度比最好为4:l中切口疝:可用直接缝合方法,但在拉拢对合组织有张力时,需使用修补材料修补大切口疝:巨大切口疝:最好采用修补材料修补腹部手术切口疝使用材料的选择和修补方法(附件,)围手术期处理术前处理积极处理腹部手术切口疝病人伴有的全身性疾病。严密检测呼吸功能,包括常规胸部x线检查,肺功能测定及血气分析。对有呼吸功能不全病人的要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肺部有感染者,术前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控制后1周行手术。通过深呼吸进行胸廓及膈肌煅炼。吸烟者术前2周停止吸烟。对于巨大切口疝,为防止疝内物还纳腹腔后发生呼吸衰竭及腹腔室间隙综合征(abdominalcompartmentsyndrome),术前应进行腹腔扩容及腹肌顺应性训练。可在术前2-3周始将疝内容还纳腹腔,用腹带束扎腹部。在束扎初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功能,防止突然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第一周应隔日行血气分析和3天行1次肺功测定。后2周可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延长上述检测时间。准备2-3周后,患者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结果达到标准便可手术。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明显降低腹部手术切口疝感染率,特别是对于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巨大或多次复发切口疝、使用大块生物材料修补和切口可能遭受消化道细菌污染的病人,应常规地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手术后处理(1)术后应使用抗生素2-3天,或根据病人情况而定。(2)要保证闭式引流的通畅和无菌。根据引流量(引流量少于10mL/d)在术后3-5天内拔除引流物。手术创面大,引流物多时,可适当延长拔管时间。拨除引流物后仍要注意局部有无积液、积血。发现积液、积血时要随时抽吸。(3)术后注意体温变化及经常查看伤口。如果术后体温仍持续升高和伤口红肿,要警惕伤口感染的发生,要给予抗生素治疗,并重视局部处理。(4)术后早期病人可在床上活动,2—3天后可下地行走。术后要用腹带加压束扎2周,并继续使用腹带3—6个月。术后3—6个月内禁止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
本文标题:腹部手术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564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