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制造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第二章制造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成本计算的正确与否,对于确定企业利润,评价企业经营者经营业绩至关重要。要准确地计算成本,就必须做好成本核算工作。本章主要阐述制造业费用的分类,成本核算的要求,以及实施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第一节制造业成本核算的要求•一、费用的分类•二、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一)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主要类别:1.外购材料2.外购燃料3.外购动力4.职工薪酬5.折旧费6.利息费用7.税金8.其他费用•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的意义:–(1)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了哪些费用,数额是多少,从而据以分析企业各个时期各种费用的构成和水平。–(2)可以反映外购材料、外购燃料、职工薪酬的支出情况,从而为企业编制材料采购资金计划和职工薪酬计划提供资料。•(3)可以为企业成本、费用和资金定额,考核资金周转速度提供资料。–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的局限性:–不能反映各种生产经营费用的经济用途,不便于分析各项费用的支出是否节约、合理。•因此,在此分类的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按其经济用途进行分类。(二)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制造业的各种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分类,可分为: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期间费用。1.生产费用。制造业企业一般包括以下一些成本项目:(1)直接材料(2)直接人工(3)制造费用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上述成本项目进行适当的调整。通常,对在管理上需要单独反映,并且该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者,应该专设成本项目;如果为这项费用专设成本项目所增加的核算工作量很大,并且该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小,为了简化核算工作,不必专设成本项目。2.期间费用•(1)销售费用•(2)管理费用•(3)财务费用(三)生产费用的其他分类•1.生产费用按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分类间接生产费用是指与生产工艺没有关系,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如生产部门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差旅费、机物料消耗、辅助工人工资、福利费和车间厂房的折旧费等。直接生产费用是指由于生产工艺本身引起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如生产工艺技术过程耗用的原料及主要材料、燃料及动力、产品生产工人薪酬费用、生产用机器设备折旧费等。•2.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分类直接计入费用是指可以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可以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费用。间接计入费用,是指不能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而必须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有关的各种产品成本的费用。•3.按生产费用与产量的关系(成本习性)分类可分为变动成本(变动费用)和固定成本(固定费用)两种基本类型。•4.按生产费用是否可控分类可控成本是指能由一定的责任者控制其发生水平的成本。如产品生产所消耗的原材料数量、耗电量等,对于生产部门而言是可控的。不可控成本是指对一定的责任者而言,不能控制其发生水平的成本。如固定资产的折旧成本对于生产部门而言是不可控的。二、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一)算管结合,算为管用•(二)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三)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的方法•(四)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应正确划分的各种费用界限•1.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与非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界限•2.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3.各个会计期间的费用的界限•4.各种产品的费用的界限•5.同一产品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第二节制造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一、制造业产品成本核算的帐户设置•二、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三、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一、制造业产品成本核算的帐户设置•(一)“生产成本”科目•(二)“制造费用”科目•(三)“销售费用”科目•(四)“管理费用”科目•(五)“财务费用”科目•(六)“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跨期分摊费用对于正确进行成本计算有着的特别的意义。为了保证成本计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正确的进行财务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还可设置“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两个过渡性的会计科目。•此外,如果企业的废品损失、停工损失较大,则可以从“生产成本”账户独立出来,单独设置“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科目。(一)“生产成本”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生产各种产品(包括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该科目借方登记企业为进行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贷方登记转出的完工入库的产品成本,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尚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的成本。本科目应当按照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进行明细核算。•基本生产成本应当分别按照基本生产车间和成本核算对象(如产品的品种、类别、定单、批别、生产阶段等)设置明细账(或成本计算单),并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设置专栏。•辅助生产成本应按辅助生产车间和生产的产品、劳务分设明细帐,并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设置专栏。(二)“制造费用”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生产车间、部门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该科目借方登记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贷方登记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除季节性的生产性企业外,本科目期末应无余额。本科目应当按照不同的生产车间、部门和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三)“销售费用”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该科目借方登记实际发生的销售费用,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销售费用,期末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本科目应当按照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四)“管理费用”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薪酬、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研究费用、排污费等。企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包括固定资产发生的日常修理费、大修理费用、更新改造支出、房屋的装修费用等,没有满足固定资产准则规定的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也在本科目核算。该科目借方登记实际发生的管理费用,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管理费用,期末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本科目应当按照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五)“财务费用”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差额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为购建或生产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发生的应予资本化借款费用,在“在建工程”、“制造费用”等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该科目借方登记实际发生的财务费用,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财务费用,期末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本科目应当按照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六)“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该科目借方登记实际支付的各项长期待摊费用,贷方登记分期摊销的长期待摊费用,余额在借方表示企业尚未摊销完毕的长期待摊费用的摊余价值。本科目应按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七)“待摊费用”科目•该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内(包括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预付保险费、经营租赁的预付租金、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内的费用以及其他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其他费用。该科目借方登记实际支付的各项待摊费用,贷方登记分期摊销的待摊费用,余额在借方表示已经支付但尚未摊销的费用。本科目应当按照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八)“预提费用”科目•该科目用于核算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如预提的租金、保险费、短期借款利息等。该科目的贷方登记预先记入成本的预提费用,借方登记实际支付的费用。期末,本科目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预提但尚未支付的各项费用;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实际支出的费用大于预提金额的差额。本科目应当按照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二、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逐步进行归集和分配,最后计算出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的基本过程。制造业的成本核算涉及的内容多,按照不同的工艺过程和不同的成本管理要求,采取的核算方法有所不同,但都应遵循一个基本程序。根据前述的成本核算要求和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分类,可将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归纳如下: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示意图燃料费用原材料费用工资福利费用折旧费用其它费用预提待摊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成本计算对象期间费用完工产品成本在产品成本1.确定成本核算对象;2.审核生产费用;3.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包括跨期摊提费用;4.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5.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6.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7.计算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结转完工产品成本。说明1.2.3.4.5.6.7.三、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一)“生产成本”的主要账务处理•(二)“制造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三)“销售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四)“管理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五)“财务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六)“长期待摊费用”和“待摊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七)“预提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一)“生产成本”的主要账务处理•企业发生的各项直接生产费用,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原材料”、“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企业各生产车间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制造费用”科目。•企业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的劳务和产品,月末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支出”、“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辅助生产成本)。•企业已经生产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产成品以及入库的自制半成品,应于月末,借记“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二)“制造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生产车间发生的机物料消耗,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等科目。•发生的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等职工薪酬,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生产车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借记本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生产车间支付的办公费、修理费、水电费等,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发生季节性的停工损失,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等科目。•将制造费用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劳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季节性生产企业制造费用全年实际发生数与分配数的差额,除其中属于为下一年开工生产作准备的可留待下一年分配外,其余部分实际发生额大于分配额的差额,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发生额小于分配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三)“销售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运输费、装卸费等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科目。•企业发生的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薪酬、业务费等经营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累计折旧”等科目。•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四)“管理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借款费用等,借记本科目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行政管理部门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借记本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发生的办公费、
本文标题:制造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579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