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十五章-腹膜后间隙及大血管、肾上腺[1]
第十五章腹膜后间隙及大血管、肾上腺山东省立三院超声科米加1•腹部大血管•1、腹部大血管解剖:腹主动脉、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肾动脉、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的解剖2、检查方法及正常血管超声表现3、腹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及假性动脉瘤的超声表现•腹膜后间隙•1、腹膜后间隙解剖2、检查方法及超声表现3、腹膜后实性肿瘤的组织来源及各类肿瘤的超声表现•肾上腺•1、肾上腺解剖2、检查方法及正常肾上腺超声表现3、肾上腺皮质肿瘤、腺瘤及腺癌的超声表现4、嗜铬细胞瘤的超声表现5、肾上腺肿瘤的超声鉴别诊断2腹膜后间隙解剖•定义:腹膜后间隙指腹膜后壁层后方与背部肌肉之间潜在的腔隙。3一、腹膜后间隙解剖子宫直肠陷窝,为女性盆腔最低点,又称道格拉斯窝,积液好发于此。腹膜后间隙解剖器官包括胰腺、肾脏、肾上腺、输尿管、部分肝脏、大部分十二指肠(球部除外)等;组织包括脂肪、疏松结缔组织、肌肉、筋膜、淋巴网状组织、淋巴结和淋巴管、血管、神经等。•(2016)腹膜后间隙的器官不包括:D•A.下腔静脉•B.肾上腺•C.腹主动脉•D.十二指肠球部•E.输尿管4•(2015)下列脏器不完全属于腹膜后间隙的是:D•A.胰腺•B.肾上腺•C.输尿管•D.十二指肠•E.肾脏•腹膜后间隙的淋巴结:•一般位于大血管周围,可以分为三组:•1)髂淋巴结位于髂总动脉周围,收纳来自下肢和会阴部的淋巴回流;•2)腰淋巴结位于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两侧,收纳来自髂淋巴结、子宫、附件、两侧肾脏、肾上腺的淋巴回流;•3)腹主动脉前和腹主动脉后淋巴结。腹膜后间隙解剖•腹膜后间隙分为三层。•1)肾前间隙:为后腹膜与肾前筋膜之间的间隙,其内主要组织为胰腺和十二指肠;•2)肾周间隙:肾前、后筋膜之间;•3)肾后间隙:肾后筋膜和髂腰筋膜之间,其内组织有神经、淋巴管和淋巴结。7腹膜后大血管•腹主动脉:胸主动脉的延续,于第4腰椎水平分为左、右髂总动脉。•髂总动脉向外下行至骶髂关节前方分为髂内和髂外动脉,髂内动脉下内下行至盆腔,髂外动脉沿腰大肌内侧行经腹股沟韧带下方入股部,成为股动脉。•腹主动脉全长14-15cm,其穿越主动脉裂孔时最深,第四腰椎前方距腹壁最近。•下腔静脉及其所属支,•下腔静脉的分支包括髂总、肾及肝静脉。•门静脉系统,主要由脾静脉、肠系膜上、下静脉汇合而成,并进入肝脏,最后经肝静脉回流下腔静脉。8一、腹膜后间隙解剖腹主动脉及其分支•1.腹腔动脉:又称腹腔干,在腹主动脉前壁,相当于第1腰椎水平(头胰上方)发出,形态粗大而短小,约1cm,向左右分别发出脾动脉(在胰腺后方向左至脾脏)和肝总动脉,另一支胃左动脉细小,由腹侧发出,斜向左上方分布于胃。其分支包括脾动脉、肝总动脉及胃左动脉。•(2016)脾动脉一般发源自:C•A.肝左动脉B.肝动脉•C.腹腔动脉D.腹主动脉•E.肠系膜上动脉9一、腹膜后间隙解剖•2.肠系膜上动脉:由腹主动脉前壁发出,位于腹腔动脉下约1-2cm处,在胰头及脾静脉的后方下行,跨过胰腺钩突的前方,与腹主动脉成50~60°夹角?该夹角内有左肾静脉和十二指肠横部。•4.肠系膜下动脉:起自腹主动脉分叉处上方的3-4cm处的前壁,沿腹主动脉腹侧向下进入乙状结肠系膜。10一、腹膜后间隙解剖腹主动脉及其分支11一、腹膜后间隙解剖•8.子宫动脉:起源髂内动脉,向内下方行走,在子宫颈内口外2cm处横跨输尿管向前达子宫,分为升支和降支。•9.卵巢(睾丸)动脉:起自腹主动脉,少数病例左侧可以起自左肾动脉,在腹膜后下行至骨盆腔,并跨过输尿管和髂总动脉下段向内横行,经卵巢系膜进入卵巢门。•7.髂内动脉:在骶髂关节前方从髂总动脉分出,斜向内下进入小骨盆,在坐骨大孔上缘分出子宫动脉和膀胱上动脉(脐动脉)。•5.髂总动脉:为腹主动脉末端的粗大分支和延伸,起自第4、5腰椎水平,右侧较左侧长,右侧髂总动脉分出后从左侧髂总静脉前方跨越向右下行走,可以造成左侧髂总静脉的压迫。•6.髂外动脉:在骶髂关节处起自髂总动脉,在腰大肌内侧沿小骨盆缘斜向外下行走,于腹股沟韧带后方延续为股动脉。下腔静脉及其属支•下腔静脉是人体最大的静脉,收集下肢、盆部和腹部的静脉血;•由左、右髓总静脉汇合而成,其属支有右睾丸静脉、肾静脉、右肾上腺静脉、肝静脉、隔下静脉和腰静脉等,•位于脊柱的右前方,前面有肝、胰头、十二指肠水平部、右睾丸动脉及小肠系膜根越过。•后面为膈脚、第1~4腰椎、腰交感干和腹主动脉的壁支;•右侧与腰大肌、右肾、右肾上腺相邻;左侧为腹主动脉。12一、腹膜后间隙解剖13门静脉及其属支•1.肠系膜上静脉:位于同名动脉的右侧并与之伴行,除收集同名动脉分布区的血液外,还收纳胃十二肠动脉分布区的血液。•2.脾静脉,由脾的数支静脉全盛,在胰腺后方走行,除收集同名动脉分布区的血液外,还接受肠系膜下静脉的汇入。一、腹膜后间隙解剖•3.肠系膜下静脉,收纳同名动脉分布区的血液,居于同名动脉的左侧,在胰腺后面汇入脾静脉14•4.胃左静脉,胃冠状(左)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并收集同名动脉分布区的血液,沿胃小弯左行再转向右后汇入门静脉干。在贲门处食管静脉丛有小支汇入胃左静脉;•5.胃右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汇入门静脉干。胃右静脉常接受幽门前静脉的汇入,该静脉在手术中常用以做为确定幽门的标志。门静脉及其属支•6.胆囊静脉,收集胆囊壁的血液,汇入门静脉干或其右支。一、腹膜后间隙解剖•7.附脐静脉:为数条细小的静脉,起于脐周静脉网,沿肝圆韧带走行,汇入门静脉或其左支。常规超声检查•仪器和设备:•采用腹部超声探头,探头频率3.5MHz左右。•在保证足够穿透力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探头的频率,以便提高图像的分辨力。•超声技术:•二维超声观察:腹膜后间隙内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内部回声、边缘、与相邻组织器官的关系等信息。•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大血管内血流形式(层、湍流),了解组织器官内的小血管分布、走向、阻力等。•三维超声和超声造影技术: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提高。15二、腹膜后检查方法•超声检查的注意事项•检查前应空腹,减少胃和肠道内容物对超声检查的影响,必要时可在检查前饮水观察,•如果肠道气体较多,可以嘱咐病人先排便或清洁灌肠。•检查体位:•常采用仰卧位,必要时可取侧卧位或俯卧位检查,避免肠道气体的干扰,为鉴别肿块是否固定,可以取胸膝卧位或嘱呼吸运动,观察有无“跃峰”征。16•检查的手法:•由于腹膜后间隙是一个潜在的腔隙,正常情况下超声无法显示,可依靠腹膜后脏器和血管定位,•腹膜后间隙和大血管检查时,先采用纵切面显示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长轴切面,然后在不同的水平面进行横断面扫查,以显示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下腔静脉各个属支和腹膜后脏器的断层解剖关系。二、腹膜后检查方法•腹主动脉纵切面和横切面扫查同时可以显示腹主动脉的分支情况,并可观察腹主动脉分支,如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的走向,•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利于大血管的显示和寻找。17•(1)在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的纵切面:左右侧动探头,观察病变的大致位置和解剖关系及声像图特征。•(2)腹部横切面扫查,应上起隔肌,下至腹主动脉至髂总动脉分支逐层扫查。•(3)注意腹主动脉沿脊柱的走向,了解其沿脊柱走行的弧度和距离。•(4)当胃肠道气体较多干扰时,可适当探头加压。•(5)可用另一手协助,按压探头周围,以排除肠道气体干扰。二、腹膜后检查方法•(6)冠状面扫查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将探头置于腋中线附近,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扫查并前后移动探头,显示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7)应注意观察的切面:•①经胰腺长轴横切面扫查,显示胰腺、十二指肠降部、胆总管下段、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动脉时,相当于腹膜后肾前间隙,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处在肾周间隙,声像图上不能显示相互移行的左右肾前间隙。•②经肾门的横切面:肾脏、输尿管、肾血管、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位于肾周间隙内。•③经腹主动脉长轴切面:位于脊柱前面的腹主动脉的部位相当于肾周间隙。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十二指肠横部和腺体占据肾前间隙。18二、腹膜后检查方法腹膜后大血管声像图•腹主动脉:•内径:肾动脉以上内径2.0-3.0cm,肾动脉以下至髂总动脉分叉以上内径1.5~1.8cm,•频谱:为收缩期呈正向单峰,尖形,频带窄,舒张期呈正向低速血流。•流速:90~130cm/s。19三、大血管正常声像图腹膜后大血管声像图•腹腔动脉:•内径:0.57+-0.07cm。•二维图像:腹腔动脉、肝总动脉及脾动脉呈“Y”字形或“海鸥征”;•频谱:为正向双峰形,上升支陡直,下降支缓慢呈斜坡形峰值速度135+-11cm/s。20三、大血管正常声像图腹膜后大血管声像图•肠系膜上动脉:•内径:0.6+-0.09cm。•空腹时为收缩期单峰形,峰高尖,上升速度快,下降支陡直,舒张期为低速血流,舒张早期有反向血流,峰值速度119+-22cm/s。•进食后舒张期血流增加,反向血流消失。•与腹主动脉间夹角:50~60度。21三、大血管正常声像图腹膜后大血管声像图•肾动脉:•内径:约0.5-0.7cm。•频谱:为收缩期快速上升,下降支较缓慢,舒张期为正向的血流频谱,且占据整个舒张期。•峰值速度:60-120cm/s,RI:0.5-0.7。22三、大血管正常声像图腹膜后大血管声像图•下腔静脉:为位于脊柱右侧,门静脉后方的横断面呈扁圆形的管样结构,管壁光滑,内径,近心段2.0-2.4cm,中段(在肾动脉水平)1.9-2.1cm,远心段(在髂总静脉汇合处水平)1.7-1.9cm。门静脉:内径0.8-1.2cm。频谱特点为收缩期及舒张期均有血流信号的连续性带状频谱,平均血流速度15.2+-2.9cm/s。23三、大血管正常声像图腹膜后肿物的特征•腹膜后间隙肿瘤是指来自腹膜后脏器以外软组织的肿瘤,•腹膜后间隙内肿瘤常为多形性,•位置深,较固定,不随呼吸运动及体位改变移位,•深吸气时可见肠管在其前方滑动——“跃峰征”,•膝胸卧位腹前壁探查时,肿瘤前缘与腹壁距间可见肠管回声。24四、腹膜后间隙病变腹膜后肿物的定位•腹膜后间隙肿物的定位对判断病变来源具有较大的价值,其定位的内容应该包括:•(1)判断肿瘤是否位于腹膜后间隙,排除腹腔内肿瘤。•(2)病变的毗邻关系:超声检查时应该尽量明确肿瘤的毗邻关系,并探明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分界情况。•(3)病灶在腹膜后间隙的位置:通常可以根据上下、左右关系来判定。如以脐孔部位为中心将腹部分为四个象限,或根据主要器官对肿瘤进行定位。•(4)呼吸运动时,肿瘤和周围组织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变化。25四、腹膜后间隙病变•腹膜后囊性占位性病变最常见的有腹膜后间隙积液、血肿、脓肿、淋巴囊肿、输尿管囊肿,中肾管囊肿和囊性畸胎瘤等。•超声表现:为呈长圆形,其前后径小,上下径和左右径大,少数呈分叶状或不规则的长管状无回声。当囊肿继发感染时,内部回声呈均匀或不均匀的弱回声。•彩色多普勒:无特殊表现,当发生感染时,急性期可以周围血管扩张。•腹膜后囊性占位超声诊断并不困难,但需鉴别囊肿的来源,应注意囊肿和腹腔、腹膜后脏器的解剖关系,排除来自脏器的囊肿。26(一)、腹膜后囊肿的超声表现和鉴别诊断四、腹膜后间隙病变•(1)输尿管囊肿:位于肾脏至膀胱之间的长筒状囊肿,常伴有同侧的肾脏形态或结构改变。•(2)胰腺假性囊肿:位于胰腺周围,囊肿的形态大小变化较大,囊液中有时可见细小点状回声。•(3)中肾管囊肿:是一种胚胎残存组织形成的囊肿,常位于肾脏、胰头或胰尾、横结肠后方。超声表现为单房性无回声结构,囊壁较薄,囊壁光滑,彩色超声无血管存在。27不同囊肿的图像特征:四、腹膜后间隙病变•(1)腹膜后寒性脓肿:•常来自腰椎或第12肋骨结核,当病变破坏椎体后,干酪样液体可以沿腰大肌筋膜和腹膜后间隙向下延伸•病变表现为:病侧腰大肌肿胀,肌纤维破坏中断成为坏死的无回声区,周围组织因炎性刺激可表现为血管扩张,阻力降低。受侵椎体骨质破坏,脊柱椎体前缘强回声线中断,椎体变小,回声减弱不均。•二维超声:可观察到腹膜后间隙内无或弱回声结构,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囊腔内可见点状或絮状等回声,病灶可延伸达盆腔或腹股沟结构。•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显示周围组织血管分
本文标题:第十五章-腹膜后间隙及大血管、肾上腺[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581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