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自我防护意识及能力的研究2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自我防护意识及能力的研究论文申请人:XXX学科(专业):护理指导教师:XXX教授2015年02月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专业班级层次姓名XXX学号一、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自我防护意识及能力的研究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三、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要求:指导教师: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考核评议书指导教师评语:建议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答辩小组意见:负责人签名年月日答辩小组成员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意见:负责人签名:年月日摘要论文题目: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自我防护意识及能力的研究学科(专业):护理申请人:XXX指导教师:XXX摘要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自我防护意识程度和自我护理知识掌握水平,从暴露的问题中寻找突破口,给予患者相应指导,使患者能有针对性的制定有效可行的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以自制问卷的形式,对2013年6月-2014年3月,陕西省西安市西京医院内分泌科及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3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性73例,女性57例。结果:70%以上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足自我防护意识贫乏,自我护理知识掌握水平低下,缺乏专业有效的防护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结论:为了保证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应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自我防护意识及能力,丰富其自我护理知识,加强糖尿病知识普及,建立多种渠道多路径的防护知识传播途径。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足;自我防护意识及能力论文类型:目录目录西安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论文1.绪论1.1背景及意义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症。随着病程延长可出现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多系统损害,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协会(IDF)调查得知,截止2011年底,全世界约有3.66亿人患有糖尿病,而且这个数字将在2025年翻一番,大多数患者分布在发展中国家[1]。由于近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糖尿病人群也迅速激增,已达1.14亿[2]。众所周知,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最为常见也是对患者危害最大的一种病症,患者常因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周围血管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进而合并感染所致足部疾患,它是一种导致经络、血管、皮肤、肌腱、骨骼损伤甚至坏死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大部分患者由于仅了解糖尿病与血糖的关系,并未意识到若不予全面自护,会引起足部病变,并发糖尿病足[3]。在欧美国家,因糖尿病足导致的截肢占非创伤性截肢病例的35%-50%[4]。在我国,根据有关资料统计,糖尿病足患病率为0.9%-14.5%[5],糖尿病足患病人数已达到糖尿病患者的49.5%[6],与普通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机会要高出15-40倍,截肢率高达40%[7]。患者一旦并发糖尿病足,则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求医之路,不仅要维持药物治疗、胰岛素注射、血糖尿糖监测等常规医疗护理,更要兼顾到糖尿病足的治疗,频繁到医院接受换药、清创、抗感染等护理措施[8]。据最新中国糖尿病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目前有超过9240万名糖尿病患者,已经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二大国。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危害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且目前糖尿病末梢神经和血管病变尚不能彻底预防[3],但若糖尿病患者有足够的糖尿病足知识,能定期自我检查或接受专业检查,则很容易发现和鉴别足部问题所在,及早采取相对应的自护措施,进而遏制糖尿病足进一步发展恶化,降低截肢率和过早死亡的风险。所以在糖尿病足的预防过程中,加强对患者认知方面的干预,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防患于未然,使患者进行主动的足部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糖尿病自我防护意识也是已经成为糖尿病防治的一项基本内容,其预防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活和西安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论文生存质量,同时还将影响着患者与社会的医疗负担。本研究就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自我防护问题,以问卷调查方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研究。1.2目的及目标目标:通过此次研究调查,加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自我防护问题,减少糖尿病患者的发生目的:(1)问卷调查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自我防护问题;(2)初次评估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自我防护问题的意识程度;(3)为加强自我的防护意识做依据。1.3关键词及定义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足部由于神经病变使下肢保护功能减退,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使动脉灌注不足致微循环障碍而发生溃疡和坏疽的疾病状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甚至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但给患者造成痛苦,而且使其增添了巨大的经济负担。1.4文献回顾为了此次研究调查,笔者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具体如下:1.4.1糖尿病足的及其预防的研究现状在研究认为糖尿病足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神经病变(微血管病变、代谢障碍、基因学说、生长因子不足、免疫机制);血管病变(内皮损伤、葡萄糖毒性作用);感染;糖尿病知识缺乏和足部压力。糖尿病足部溃疡创面难愈合是因为创面修复是一个复杂的、有序的生物过程,主要分为炎症期,肉芽增殖期和创面修复塑形期。在每个时期都会有大量的细胞、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和组织参与,任何影响创面修复过程的因素都可能最终导致创面难愈合。研究表明:(1)局部组织胰岛素水平低下导致的创面组织细胞代谢异常;(2)创面局部炎症反应失调;(3)晚期糖基化产物引起的皮肤病理生理学改变均与糖尿病足部溃疡创面难愈合相关。西安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论文根据病因可以把糖尿病足分为神经性、缺血性和混合型。在我国糖尿病足溃疡主要为神经-缺血混合型。临床现将糖尿病足用Wagner分级法分为如下6级。0级:有发生足部溃疡的危险因素存在,但是无溃疡皮肤,无开放性病灶;1级:皮肤表面溃疡,无感染,肢端皮肤有开放性病灶;2级:有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感染病灶已侵犯深部肌肉组织;3级:肌腱韧带组织破坏;4级:严重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已造成骨质破坏,骨髓炎、骨关节破坏或已形成假关节,部分足趾发生湿性或干性严重坏疽坏死;5级:足的大部感染缺血或全足坏疽,导致严重的湿性或干性坏疽,肢端变黑危险因素现代医学界认为,糖尿病患者发生足溃疡和足部坏疽的高危因素有:(1)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2)周围血管病变;(3)以往有足溃疡史;(4)足畸形,如鹰爪足、Charcot足;(5)有脚垫(胼胝);(6)失明或视力严重减退;(7)合并肾脏病变,特别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者;(8)老年人,尤其是独自居住生活者;(9)不能观察自己足的患者;(10)糖尿病知识缺乏;(11)感觉缺失(用特殊的尼龙丝检查触觉);(12)根据Wagner分级法定为0级的患者;(13)感染因素(14)足部的生物力学变化;(15)年龄和病程;(16)性别;(17)血糖的控制;(18)社会经济状态和文化程度;(19)社会因素(20)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21)吸烟。中医认为糖尿病足属于“消渴”、“脱疽”、“脉疽”范畴。在祝谌予教授提出糖尿病以气阴两虚为本,气虚血瘀或阴虚血滞,则淤阻脉络理论以后,中医界便从淤血方面对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机和辩证论治积累了很多宝贵的临床经验。戒烟戒酒糖尿病患者应戒烟戒酒,因为吸烟可以造成血管痉挛、狭窄,加重神经病变和组织缺血缺氧。足部卫生保持清洁每日用温水(用前试水温,以免水温过高,造成烫伤、皮肤破损等)清洁足部,足洗净后,用干毛巾轻拭,过于潮湿利于细菌或霉菌生长不可用粗布以免因摩擦造成皮肤损伤。防皲裂可适当涂抹护肤油等产品防止足部皮肤皲裂,但不宜涂抹于趾缝间。保暖舒适选择合脚的没有松紧口的棉线袜或羊毛袜,勤换洗,不得使用热水西安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论文袋暖水壶或电热毯取暖,以免造成足部烫伤,也不宜日光曝晒。不可以赤足行走或赤足穿鞋,最好不要穿皮鞋,以防止皮肤因受挤压而磨损受伤。在每次穿鞋前应该检查鞋内有无石子、小钉子等异物,察看鞋底是否平整,鞋的长度最好应该比最长的脚趾长半英寸以避免挤压足部,使足部受伤。自检检查足部,洗净后仔细检查双足皮肤,特别是足趾之间的皮肤,足底易受挤压部位的皮肤有无异常。如发现患肢麻木、肿胀、疼痛、足部皮温下降、颜色变红变深等先兆症状时要及时诊治,积极防治感染。正确处理胼胝和嵌甲,积极治疗脚癣,不贴敷胶布,避免抓挠皮肤,趾甲不可留太长,视力不好者由家属等人代为修剪趾甲,避免伤害足部皮肤。不可自行修剪鸡眼或涂抹腐蚀性药物,减少足部损伤的发生。按摩病人清洁足部后取仰卧位,在患者足部及小腿涂抹适量的滋润霜,由下至上的做足部的按摩。按摩手法不可过重,力度需柔和、平稳,以患者微感到疼痛为宜。足部按摩的时候,按摩者的双手由下至上搓足部及小腿,使皮肤发红、使患者感到足部发热即可。足部按摩的具体方法是:(1)用食指关节刮压5个基本反射区,如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腹腔神经丛等反射区5分钟;(2)用拇指按揉胰腺、血糖代谢区(双侧小腿胫骨内侧中段)等反射区各5分钟;(3)用拇指点按心、肺、肝、脾等反射区各50次;(4)用拇指加强对脾俞、肾俞、足三里、解溪、八风等穴位点按各50次;(5)重复压刮5个基本反射区各5分钟。有条件者可于一天内早晚各做一次。推拿按摩下肢通过推拿按摩,以舒经活络,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代谢,加速细胞对糖的吸收、利用。坚持运动在室外,患者可根据自己身体素质选择适当的运动,尽量坚持定量步行,如饭后摆臂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自身条件允许者可慢跑,通过合适的运动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加速机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血液中的葡萄糖被人体组织利用,以降低血糖。在室内,患者可按照毕格尔运动法进行预防糖尿病足的运动,毕格尔运动法是一种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提高足部感觉功能的有效方法,具体方法如下:1)让患者平躺在床上,双腿向上举起,与床面呈60度~90度,保持此动作,停留至脚尖发生苍白或局部缺血时,时间到20秒-30秒时将双腿放下;(2)将足垂直至床缘下,直到足底发热或充血(2分钟—5分钟)止,然后脚踝部分做向左、右、上、下的活动约3分钟。直至使足部颜色红润;(3)西安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论文患者平躺床上,用毛巾包裹热水袋温暖足部5分钟,整个运动约10分钟完成。每天反复做两次,每次做1小时,年老体弱者由他人协助完成。这样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足部痉挛、疼痛和糖尿病足的发生。另外还应注意尽量避免长时间站立,原因是足部是下肢的末梢,供血、供氧相对其他组织较少,特别是当血糖控制不良时,容易发生足部微循环障碍,供血、供氧较平日明显减少,是造成糖尿病足发生的隐患。合理饮食糖尿病患者必须终身饮食治疗,这是治疗的基本前提,也是一切治疗的基础。禁止患者摄取医嘱所规定外的食物,严格控制饮食,三餐的热量要精确。正在使用胰岛素的患者,特别要注意饮食定时、定量的原则。让患者了解饮食对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性,增加患者饮食控制的自觉性,达到治疗的目的。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平衡和代谢需要,既要使糖尿病患者获得正常人的生活待遇,又要保持正常标准体重,维持健康和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以患者的肥胖程度及劳动强度确定总热量,对肥胖和超过正常体重者以低热量饮食(1000-1400kg/d)为宜,消瘦者的每日饮食总热量应适当增加以保证正常营养。5.5.3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在确定总热量后,对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进行合理搭配。选择富含碳水化合物及富含可溶性纤维素的碳水化合物如:豆类、小麦、大米、根茎类及硬果类等食物。提倡高纤维素食物如:谷物类、豆类、海藻类、绿色蔬菜类、南瓜等。选择富含必需氨基酸或质量较高的动物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无皮鸡肉、牛奶等,其中脂肪的摄入应以不饱和脂肪酸为宜,食盐摄入量控制在10g/d。良好心态临床发现,糖尿病患者中有两种不良的心态。一种心态
本文标题: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自我防护意识及能力的研究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583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