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孕期营养孕早期孕早期膳食指南•孕早期胎儿生长发育相对缓慢,但是怀孕早期妊娠反应使其消化功能发生改变,多数妇女怀孕早期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情况。•生命的早期,一个受精卵,谁先发育呢?大脑,它先膨出来,很关键的就是叶酸。•细胞分裂增殖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叶酸,叶酸不够,它就没有很好的分化,也就是说原料的不足,导致在整个器官形成的过程中,就像我们盖房子,这儿少一块砖,那儿少一桶水泥似的,它的神经管比如脊柱裂,该长住的地方没有长住,从营养的角度来讲是因原料的缺乏导致了没有很好的盖成我们说的这个房子,或者起码的发育的需要没有完成。•一、膳食十条:全面、平衡、足量•二、膳食清淡、适口•清淡、适口的膳食能增进食欲,易于消化,并有利于降低怀孕早期的妊娠反应,使孕妇尽可能多地摄取食物,满足其对营养的需要。(妊娠剧吐如何处理?妊娠剧吐者,应给予安慰,注意其精神状态,了解其思想情绪,解除顾虑;通常应住院治疗,应先禁食2-3天,每日静脉滴注葡萄糖液及葡萄糖盐水共3000ml,输液中加入氯化钾、维C及维B6,同时肌注维B1;合并有代谢性酸中毒者,应根据血二氧化碳结合力或血气分析结果,静脉滴注)•怀孕早期总的膳食原则是:只要是孕妇想吃的,营养干净卫生的食物都是可以的,不要过分的强调营养。孕早期膳食指南怀孕早期为什么会出现妊娠反应•妊娠早期受孕酮分泌的增加,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发生一系例的变化:胃肠道平滑肌松弛、张力减弱、蠕动减慢,胃排空及食物肠道停留时间延长,孕妇易出现饱胀感以及便秘;孕期消化液和消化酶(如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减少,易出现消化不良;由于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内容物可逆流入食道下部,引起“烧心”或反胃。以上种种消化道功能的改变,可导致孕妇出现消化道症状为主的早孕反应(妊娠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至孕12周后,妊娠反应会逐渐减少至消失。严重的妊娠反应可以影响胎儿的发育•孕早期胚胎发育相对缓慢,但胚层分化以及器官形成易受营养素缺乏的影响,早孕反应导致的摄食量减少可能引起叶酸、锌、碘等微量营养素缺乏,进而增加胎儿畸形发生的风险。早孕反应导致的摄食量减少还可能引起B族维生素缺乏,进而加重妊娠反应;呕吐严重者还可引起体内水及电解质丢失和紊乱;呕吐严重不能进食者,易导致体内脂肪分解,出现酮症酸中毒,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锌——宝宝的灵动源•锌是一种重要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它是体内多种酶的重要成分,参与热能代谢、蛋白质及胰岛素的合成,与生育、免疫均有关。锌的生理功能还有:调控细胞的分化和基因表达,维持生物膜结构和功能,增强免疫力。•妊娠后锌的需要量增加,缺锌可使羊水的抗微生物活性物质缺乏,胚胎神经细胞数目减少,甚至发生神经系统畸形。孕产妇缺锌则使胎儿和婴儿生长发育停滞,并发生代谢障碍、性机能发育不全。•※锌,几乎存在于母亲与胎婴儿的每个细胞内,胎婴儿高速生长及每一次新的DNA的复制都需要锌的参与。•锌对于新发育和觉醒的味觉是至关重要的。(现在的宝宝、儿童不吃饭,很多都是通过补充锌制剂来改善的)•锌参与合成胰岛素,并证实锌在胰岛素释放中起着重要作用。•锌参与前列腺素的主动分泌过程,同时在生理条件下前列腺素合成的抑制剂也依赖锌的调节功能。•锌缺乏的常见体征是生长缓慢,皮肤伤口愈合不良,味觉障碍,胃肠道疾病,免疫功能减退等。锌——宝宝的灵动源锌——宝宝的灵动源•孕妇缺锌可导致胎儿宫内发育受限和早产。•锌的食物来源:贝壳类海产品、红色肉类、动物内脏等都是锌的极好来源;干果类、谷类胚芽和麦麸富含锌;植物性食物含锌较低。•植物性食物中含有植酸、鞣酸和纤维素等均不利于锌的吸收,而动物性食物中的锌生物利用率较高,维生素D可以促进锌的吸收。•锌的毒性与其盐的形式有关,ZnSO4和ZnO相对无毒,ZnCl2对细胞有强烈的刺激作用。•RNI:15.5mg/d;UL:45mg少食多餐•怀孕早期反应较重的孕妇,不必像常人那样强调饮食的规律性,更不可强制进食,进食的餐次、数量、种类及时间应根据孕妇的食欲和反应的轻重及时进行调整,采取少食多餐的办法,保证进食量。为降低妊娠反应,可口服少量的B族维生素,以缓解症状。随着孕吐的减轻,应逐步过渡到平衡膳食。•如何预防和减轻妊娠反应?少食多餐•针对妊娠反应,膳食应以清淡为宜,选择易消化、能增进食欲的食物。孕早期妇女应少食多餐,尤其是呕吐严重的孕妇,进食可不受时间限制,坚持在呕吐之间进食。为增加进食量,保证能量的摄入,应尽量适应妊娠反应引起的饮食习惯的短期改变,照顾孕妇的个人嗜好,不要片面的追求食物的营养价值,待妊娠反应停止后,再逐渐纠正。怀孕早期妇女应注意适当多吃蔬菜、水果、牛奶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为减轻恶心、呕吐的症状,可进食干面包、馒头、饼干、鸡蛋等。保证摄入足量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怀孕早期应尽量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谷类或水果,保证每天至少摄入150克碳水化合物(约合谷类200克)。因妊娠反应严重而完全不能进食的孕妇,应及时就医,以避免因脂肪分解产生酮体对胎儿早期脑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孕早期缺乏碳水化合物将对母体和胎儿产生不利影响•怀孕早期应尽量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谷类或水果,保证每天至少摄入150克碳水化合物(约合谷类200克)。因妊娠反应严重而完全不能进食的孕妇,应及时就医,以避免因脂肪分解产生酮体对胎儿早期脑发育造成不良影响。•1.孕早期缺乏碳水化合物将对母体和胎儿产生不利影响•胎儿组织中脂肪酸氧化酶活性极低,很少利用脂肪供能,葡萄糖几乎成为胎儿能量的唯一来源。母体内的葡萄糖以异化扩散方式进入胎盘,其中46%直接供给胎儿利用,其余大部在胎盘中合成糖原而被储存。在孕早期,胎儿的肝脏尚未开始发挥作用,需要通过胎盘的糖酵解酶,将储存的糖原转变成葡萄糖再供给胎儿。孕早期缺乏碳水化合物将对母体和胎儿产生不利影响•怀孕早期的妊娠反应常使孕妇处于饥饿状态,尤其是严重孕吐者不能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这意味着机体将动员脂肪分解以产生能量供机体利用,而脂肪分解的代谢产物是酮体,孕妇会因此出现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血液中过高的酮体将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影响和损伤胎儿早期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故孕早期必须保证每日摄入不低于150克的碳水化合物,以保证胎儿的能量需要,以避免酮症酸中毒对胎儿早期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那些严重呕吐、完全不能进食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静脉补充葡萄糖、维生素和矿物质。哪些食物富含碳水化合物•谷类、薯类和水果富含碳水化合物。谷类一般含碳水化合物约75%,薯类含量为15%—30%,水果含量约10%,其中水果的碳水化合物多为糖,如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可直接吸收,能较快通过胎盘为胎儿利用。多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并补充叶酸•怀孕早期叶酸缺乏可增加胎儿发生神经管畸形及早产的危险。妇女应从计划妊娠开始尽可能早地多摄入富含叶酸的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及豆类。由于叶酸补充剂比食物中的叶酸能更好地被机体吸收利用,因此建议,受孕后每日应继续补充叶酸400微克,至整个孕期结束。叶酸除有助于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外,也有利于降低妊娠高脂血症发生的危险。孕早期妇女需要补充叶酸•叶酸作为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在体内参与氨基酸和核苷酸的代谢,是细胞增殖、组织生长和机体发育不可少的微量营养素。经动物实验和人群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孕早期缺乏叶酸或使用叶酸拮抗剂可引起死胎、流产或胎儿脑和神经管畸形。孕早期妇女需要补充叶酸•大量研究证明,妊娠早期孕妇缺乏叶酸是胎儿发生神经管畸形的主要原因之一;怀孕前后摄取足量的叶酸,可使神经管畸形发病率降低85%;另一项研究是给曾经生育过神经管畸形的母亲每日补充叶酸400微克,结果表明,这种补充使下次妊娠时神经管畸形发生率减少70%;由于胚胎的神经管分化多发生在受精后2周-4周,因此,为预防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发生,孕早期妇女除多摄入叶酸含量丰富的食物外,还应每日补充叶酸400微克。(详细叶酸内容参见孕前期部分)哪些食物富含叶酸•叶酸的良好来源为动物肝肾、鸡蛋、豆类、绿色蔬菜、水果及坚果等。戒烟酒•1、孕妇吸烟严重威胁胎儿健康•据报道,吸烟的孕妇在临产时出现胎盘早剥、出血、早破水等合并症的几率比不吸烟的孕妇高1-2倍;怀孕后,处于主动或被动吸烟状态的孕妇,烟雾中的尼古丁可使子宫与胎盘的小血管收缩,使胎儿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引起畸胎或死胎;烟雾中的氰化物可导致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腭裂、唇裂、智力低下等;烟雾中的一氧化碳也会长期刺激呼吸系统,导致孕妇睡觉打鼾;打鼾除会使人缺氧,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外,也增加孕妇患妊娠高血压的几率,严重者还可诱发子痫。戒烟酒•烟草和烟雾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除大家熟悉的尼古丁外,还有氢氰酸、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吡啶、芳香族化合物和焦油等;这些有毒物质可以随着烟雾被吸收到母体血液中,使母体血和胎盘血氧含量降低,导致胎儿缺氧,进而导致其生长发育迟缓;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吸烟孕妇所生低体重儿(体重低于2500克)的几率是不吸烟妇女的2倍;吸烟者生产无脑儿、腭裂、唇裂、痴呆和体格发育障碍等畸形儿的几率是不吸烟者的2.5倍;怀孕期间吸烟的妇女生下的婴儿发生猝死的危险性要比不吸烟妇女的婴儿高3倍;英国对14893名孕妇进行的调查显示,吸烟孕妇比不吸烟孕妇更易发生流产、早产和死胎的现象;丹麦进行的一场大规模调查证实,30%-40%的婴儿猝死与他们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有关;调查还发现,妇女怀孕期间吸烟会损害她们女儿成年后的生育能力。•孕妇饮酒容易使胎儿患酒精中毒综合征;这种中毒胎儿的典型特征是:体重低、心脏及四肢畸形、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低下、智力低下等。曾有人认为孕妇适量饮酒对胎儿影响不大,只有到酗酒的程度才会引起胎儿酒精中毒,但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孕妇体内的低酒精也会对胎儿造成伤害。英国专家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孕妇平均一周喝4-5杯葡萄酒,即会损害胎儿的脑干神经,引起儿童期多动症和低智商。2、孕妇饮酒对胎儿有害谢谢观看!
本文标题:孕早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602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