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静脉输液相关的药学知识
静脉输液相关的药学知识第一节静脉输液常用的溶液和药物及其作用一、药物的渗透压•渗透:当存在只允许水分子或小分子物质通过的半透膜时,如在半透膜的一侧置入溶质,即见水分子由半透膜另一侧向该侧转移,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渗透压:转移的水分子将溶质分子包裹形成水合壳,当所有溶质分子包裹形成水合壳时,水分子即停止转移,此时置入溶质侧的液平面即高于另一侧,高出的液柱形成的静水压,称为渗透压。•渗透浓度及计量单位:以毫克分子为计量单位计算每千克纯水中或每升溶液中含有的能产生渗透压的溶质分子颗粒数,称为渗透浓度。•晶体渗透压的计算:先计算血浆蛋白形成的血浆胶体渗透浓度和胶体渗透压中的占有量,从总血浆渗透浓度中减去血浆胶体渗透压占有量,即得到晶体渗透浓度值,在乘以19.3便得到晶体渗透压•根据化学成分利用稀释剂,药物的摩尔渗透压浓度是可以改变的。可将最终摩尔渗透压浓度稀释为等渗溶液。护士要慎重使用稀释药。与药剂师合作可降低化学性静脉炎的危险。如果不能改变最终的摩尔渗透压浓度,应缓慢给药,增加血液的稀释。如果必须反复给药或摩尔渗透压浓度保持在500~600mOs|L,建议采用中心静脉通道。二、药物的PH常用液体的PH药品名称PH范围备注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复方乳酸钠葡萄糖注射液灭菌注射用水3.2~3.53.5~5.54.5~7.04.5~7.56.0~7.53.6~6.55.0~7.0含钙离子含钙离子含钙离子第二节药物的分类及不良反应一、药物的分类1.抗感染类药物(1)抗生素药物:如青霉素钠(2)磺胺类药物:如磺胺嘧啶钠(3)抗结核药:异烟肼2.中枢神经系统类药物(1)中枢兴奋药:咖啡因(2)抗抑郁药:丙咪嗪(3)催眠、镇静药:苯二氮卓类(4)抗癫癎药:卡马西平(5)抗精神失常药:氯丙嗪(6)镇痛类药:吗啡3.循环系统(1)强心药:地高辛(2)抗心律失常要:利多卡因(3)抗高血压药:卡托普利(4)周围血管扩张药:硝普钠4.呼吸、消化系统的药物(1)祛痰镇咳药:可卡因(2)止咳药:沙丁胺醇(3)助消化药:甲氧氯普胺(4)抗酸药、治溃疡病药:奥美拉唑5.泌尿系统、抗变态反应类药物(1)利尿药:呋塞米(2)脱水药:甘露醇(3)抗过敏药:盐酸异丙嗪6.自主神经系统类药物:盐酸肾上腺素7.影响血液类、激素类、降血糖的药物(1)抗凝血药物:肝素(2)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3)止血药:维生素K(4)抗贫血药:硫酸亚铁(5)生殖类药物:缩宫素(6)激素类药物:皮质激素(7)甲状腺激素、抗甲状腺药:甲状腺激素、双胍类8.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药物:葡萄糖氯化钠9.解毒、抗肿瘤累药物:盐酸纳洛酮10.中药及相关类药物:清开灵二、药物的不良反应1、抗感染类药物的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常见。①过敏性休克:属I型变态反应,所有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如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因此在使用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②溶血性贫血:属II型变态反应,其变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如青霉素类、头孢类。③血清病、药物热:属III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的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粘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如青霉素类、头孢类、林可霉素类和链霉素。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还可以引起药物热。④皮疹:常见为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固定性红斑。如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内脏病变,包括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常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类等。复方新诺明还可以引起严重的脱皮性皮炎。(2)毒性反应: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功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有关。(3)特异性反应:是少数病人使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其反应与病人的遗传性酶系统缺乏有关。(4)二重感染:当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后,正常寄生敏感菌备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值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可乘机而入,当这类均为致病菌时,即可引起二重感染。常见的临场症状:消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和败血症。(5)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2.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不良反应(1)一般不良反应:嗜睡、淡漠、无力,注意力分散,恶心呕吐、直立性低血压。(2)长期用药会出现药物依赖性。(3)急性中毒。3.循环类药物的不良反应(1)出现心动过缓、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室纤维颤动等不良反应。(2)诱发充血性心力衰竭。(3)外周血管扩张而致直立性低血压、眩晕甚至昏厥。(4)加速加重动脉硬化。4.呼吸系统药物的不良反应(1)心率加快,心悸、肌震颤、耐受性中枢兴奋、快速耐受性。(2)胃肠道不良反应,兴奋失眠。(3)可诱发口腔真菌感染。(事例:神二15-40王进康)(4)味觉异常。(5)转氨酶升高。5.消化系统药物的不良反应(1)可发生溃疡、初学、胃穿孔等。(2)引起黄疸、腹痛、腹泻肝功能障碍。(3)可引起菌群失调而致某些维生素缺乏和二重感染。(4)引起肝损害或引起周围神经炎。(5)致癌作用。6.抗变态发应药物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大,偶有便秘、头痛、头晕、皮疹、瘙痒等。7.泌尿系统要务的不良反应(1)水电解质的紊乱。(2)耳毒性。(3)高尿酸血症。(4)胃肠道反应:而新、呕吐及腹泻。(5)少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8.自主神经类药物的不良反应(1)口干、视物模糊、心动过速、皮肤潮红。(2)心率加快、心悸。(3)剂量大时可出现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心动过速及心室纤颤。9.血液类药物的不良反应(1)各种粘膜出血、关节积血及伤口出血,偶见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致畸。(2)可出现暗各种溶血及高铁血红蛋白血症。(3)血容量扩张:偶见过敏反应少数人出现过敏性休克,大量输注可出现出血倾向。10.生殖类药物的不良反应(1)恶心呕吐。(2)心率加快,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3)偶见变态反应,可出现呼困、血压下降。11.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1)容易导致体态改变。(2)感染。(3)糖尿病。(4)消化道溃疡。(5)电解质紊乱和高血压。(6)其他:大量使用皮质类固醇时病人很容易兴奋、易激怒、精神过敏、失眠,也会出现抑郁症或精神病,长期大量使用还可出现肌无力、肌萎缩、甚至肌炎,眼压增高甚至青光眼皮,脂腺功能减退及股骨头坏死。(7)胰岛素的不良反应:①低血糖反应。②食欲下降,恶心、腹部不适、腹泻及低血糖。③头晕、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④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12.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类药物的不良反应(1)出现疲乏、肌张力降低、周围循环衰竭、心率减慢甚至心脏骤停。(2)引起各种神经中毒反应。如:嗜睡、神经错乱和幻觉、惊厥、蛛网膜炎、昏迷及致死性脑膜炎。13.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1)骨髓抑制。(2)消化道:临场症状为恶心呕吐、厌食、腹泻、便秘等,严重时出现胃肠道出血、肠梗阻、肠坏死、还有不同程度是我肝损伤。(3)变态反应:主要临场表现为:皮疹、呼困、低血压、过敏性休克等。(4)神经系统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外周神经反应、中枢神经反应和自主神经反应。(5)心血管系统:主要临床表现为心电图的改变、心律失常、少数人可出现延迟性进行性心肌病变。(6)呼吸系统:主要临床表现为肺毒性。(7)泌尿系统:主要临床表现为肾损害。(8)局部组织刺激反应:给药部位静脉炎、药物漏出血管外引起皮肤组织溃疡、坏死。(9)其他:脱发(可逆)、低钠血症、视网膜色素沉着,还可致肾癌、膀胱癌。14中药的不良反应(1)多发性和普遍性:①几乎所有的中药针剂均出现过不良反应,绝大部分是由静脉给药引起的。②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累多于扶正补益类,不良反应的出现与使用频率有关。③注射剂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高于口服、外用药。(2)临床表现的多样性:①涉及多系统、多器官。②报道较多,有心血管、血液、呼吸、消化系统,皮肤黏膜和神经系统的损害。(3)变态反应多见①三分之二以上为变态反应,以I型变态反应最为多见。②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③出现皮疹,并出现全身瘙痒。④其他过敏反应,涉及到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系统等。(4)多发生在首次用药:①双黄连不良反应50%发生在首次用药的5~30min。②清开灵的不良反应78%发生在第一次用药,其中50%发生在用药的30min以内。(5)不可预知性。过敏反应物质的不确定性。(6)过敏种类众多,无法通过预实验减少。第三节静脉输液的原则一、补液的基本原则补液以口服最安全。若需静脉输液时,需参考以下原则:1.先盐后糖2.先晶后胶3.先快后慢4.液体交替5.尿畅补钾二、液体种类与分类1.晶体液(1)GS:不含电解质,主要补充水分及能量。(2)NS:使用与扩容,输入过多可致高氯性酸中毒。(3)0.3%~0.4%的氯化钠溶液:可治高钠血症。(4)3%氯化钠溶液:治疗严重的低钠血症。(5)复方氯化钠溶液(林格):纠正低血容量和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6)平衡液(乳酸钠林格液):补充细胞外液、扩容、改善血粘稠度及疏通微循环。(7)5%碳酸氢钠溶液:补充钠和纠正酸中毒。(8)10%葡萄糖酸钙:纠正低血钙。(9)25%甘露醇:脱水利尿,常用于防治急性肾衰竭,降低颅内压。(10)10%氯化钾:纠正低钾血症,严禁静脉推注。2.胶体液(1)左旋糖酐铁-70:扩容,防止低血容量性休克。(2)右旋糖酐铁-40:降低血粘度,其改善循环的作用。(3)各种代血浆:如羟乙基淀粉、海脉素等,主要用于扩容。三、(三查七对)注意识别药品变质四、静脉注射给药的特点:临床上常用于全身治疗,具有使药物发生快儿强的特点。五、静脉给药的护理1.静脉输注前应检查输液套管、头皮针头及药物是否正确,进行双人床边核对。2.注射用粉剂,尤其是那些在水溶液中不稳定的药物,最好在临注射前稀释,以免降低药物效价。3.病人在同时注射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应先考虑药物之间是否发生相互作用。4.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药物,在给药前,要先做皮试,皮试浓度应按要求稀释。5.严格按照遗嘱配药,不得擅自使用代用品。6.静脉注射时,应注意掌握不同病人的穿刺方法,尤其是注意输注药物pH值低于4.1时,静脉内膜可出现严重的化学组织改变;pH值高于8低于6时,静脉炎几率增多。护理人员应减少对静脉内膜的破坏和对外周血管的损伤,建议使用中心静脉给药,以免造成组织坏死。7.在输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有心悸、头晕、出汗、面色苍白,以及有无脉搏、呼吸、血压变化等。8.输液配药原则上应该即配即用,即使是为了工作方便,也只能在输液前30min内加入药物,时间长易造成污染或影响药物的稳定性。9建议每30min巡视一次输液,注意滴速的变化,确保药物恒速输入。10.在输液过程中,经常巡视病人,严密观察有无输液反应。11.输注硝普钠等需要避光的药物时,应使用专业的避光输液器和连接管,或用黑纸或黑布遮掩管路。12.药物不宜加入脂肪乳、甘露醇、碳酸氢钠等注射液及血液、血浆中,因为药物很可能同这些药物发生配伍禁忌或是药物本身的疗效降低。第四节药物的配伍禁忌一、静脉药物配制的要求输液时特殊的注射剂,其特点是使用量大且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因此,对浓度、澄明度、pH等要求均很严格.静脉配置药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如下:1.溶媒组成的改变:当某些含非水溶剂的制剂与输液配伍时,由于的溶剂的改变会使药物析出。(1)地西泮注射液含40%丙二醇、乙醇,当与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或乳酸钠注射液配伍(2)青霉素类用酸性输液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易导致药物稳定性下降。2.PH的改变:PH对药物稳定性影响极大,是注射的一个重要质控指标,不适当的pH会加速要务分解或产生沉淀:两药配置,一般两者pH差距越大,发生配伍禁忌的可能性越大。(1)25%葡萄糖液(pH为3.2~5.5)与硫喷妥钠(pH为10.0~11.0)配伍时可发生浑浊。(2)红霉素在pH为4以下时效迅速降低,故与pH偏低的药物配伍时,其效力则呈逐步下降的趋势。3.缓冲剂8.混合顺序4.离子作用
本文标题:静脉输液相关的药学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633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