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感染科邓启文概述抗生素(Antibiotics)原指“在高稀度下对一些特异微生素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产物”。以后将用化学合成的仿制品,并有抗肿瘤、寄生虫等作用的微生物产物,以及抗生素的半合成衍生物等也统称为抗生素。有人将具有抗菌作用而非微生物产物的全合成药物如喹诺酮类、咪唑类等也列为抗菌素生素类并不妥当。•抗感染药物(anti-infectiveagents):•抗微生物药物(Anti-microbialagents)•抗菌药物:•化学治疗药物: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不能生长繁殖。•损伤细菌细胞膜,破坏其屏障作用。•影响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使细菌丧失生长繁殖的物质基础。•影响核酸代谢,阻碍遗传信息的复制。•其他。抗生素的不良反应(1)毒性反应:•肾毒性: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四环素类、磺胺药、利福平等。•神经精神系统:•中枢神经系统:青霉素脑病(Penicillineencephalopathy)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氟喹诺酮类—惊厥、癫痫。•脑神经:第八对脑神经损害或耳毒性。•肝毒性:四环素类、红霉素酯化类、磺胺药、抗结核药物、呋喃唑酮等。•血液系统:贫血,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凝血机制异常。•胃肠道反应: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其他:对牙齿的影响、灰婴综合征、颅内压升高、赫氏反应。抗生素的不良反应(2)•变态反应:Ⅰ、Ⅱ、Ⅲ、Ⅳ型。•二重感染:口腔感染、白色念珠菌肠炎、伪膜性肠炎、菌群交替性肠炎、肺炎、尿路感染、败血症。青霉素类抗生素(1)•青霉素•抗菌作用:•革兰阳性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破伤风、白喉、肺炎球菌、炭疽、消化链球菌;•革兰阴性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嗜血杆菌属:百日咳杆菌、流感杆菌;•其它:螺旋体。•作用机理: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不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赫氏反应,二重感染。青霉素类抗生素(2)•抗酶青霉素:抗青霉素酶。苯唑青霉素类:苯唑青霉素、氟唑青霉素、双氢青霉素、氯氟青霉素;•氨基青霉素:氨苄西林,广谱,抗革兰阴性杆菌。阿莫西林;•羧苄青霉素:抗绿脓杆菌,羧苄西林、替卡西林。氧哌嗪青霉素,苯咪唑青霉素。头孢菌素类(1)概述:•优点: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临床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少见。头孢菌素类(2)•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青霉素酶稳定,可为许多革兰阴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水解。主要用于产青霉素酶金葡菌,其他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和某些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头孢氨苄、头孢唑啉(肾功能损害)、头孢拉定、头孢硫脒(我国对革第一临床应用肠球菌属)、头孢羟氨苄。头孢菌素类(3)•第二代头孢菌素,对多数β-内酰胺酶较稳定,抗菌谱较第一代广,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较第一代增强。头孢孟多、头孢替安。头孢呋辛酯、头孢克洛、头孢替安酯。头孢菌素类(4)•第三代头孢菌素,对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对革兰阴性菌抗菌活性强,部分品种对绿脓杆菌有很好作用。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地泰(复达欣Fortum)、头孢哌酮(对绿脓杆菌好,胆汁中浓度高)、头孢匹胺、头孢甲圬。第三代口服药:头孢查肟、头孢特仑酯。头孢菌素类(5)•第四代头孢菌素,对多数β-内酰胺酶稳定,对临床重要致病菌的抗菌活性较许多第三代头孢菌素强。头孢匹多(Cefprirome)头孢吡肟(Cefepime)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霉素类(Cephamycins):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拉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Imipenem)、帕尼培南(Panipenem)。•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曲南(革兰阴性)。•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通过对β-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可使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哌酮等不耐酶抗生素的抗菌谱增广;舒巴坦:青霉烷砜,半合成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氨苄西林+舒巴坦》舒拉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1)共同特点:1.水溶性好,性质稳定2.抗菌谱广,对葡萄球菌、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均具良好抗菌活性。3.对细菌的作用机制主要为抑制蛋白质的合成4.细菌对不同品种之间有部分或完全性交叉耐药5.与人血清蛋白结合率低,大多低于10%6.具有不程度的肾毒性和耳毒性7.胃肠道吸收差,注射给药后大部分以原行经肾脏排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2)品种: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新霉素、巴龙霉素、大观霉素(淋必治)四环素类抗生素•抗菌作用:革兰阳性及阴性需氧菌和厌氧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感染。•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肝毒性肾毒性对牙齿和骨发育的影响致畸作用。•品种:四环素金霉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氯霉素类抗生素•氯霉素:作用于细菌70S核糖体的50S亚基,抑制转肽酶,使肽链延长受阻;广谱抑菌剂,对流感杆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螺旋体、立克次体作用强,能很好透过血脑屏障。副作用:骨髓抑制、再障、灰婴综合征。•甲砜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抗菌作用:作用细菌50S核糖体五单位,具有阻断转肽作用和mRNA位移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抗菌谱相对较窄,主要为需氧革兰阳性菌,革兰阳性球菌和厌氧球菌。对支原体属、衣原体属、军团菌属等不典型病原体也具良好作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2)•按化学结构分为:14元环: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15元环:阿奇霉素。16元环: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交沙霉素、柱晶白霉素。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抗菌谱与大环内酯类相似,最主要的对各种厌氧菌包括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克雷白杆菌、丙酸杆菌、双岐杆菌、脆弱杆菌具良好的抗菌活性。多肽类抗生素•抗菌作用:抗菌谱窄,各种革兰阳性菌包括球菌与杆菌具有强大杀菌作用。•毒性作用:耳毒性、肾毒性。•品种: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多粘菌素:作用细菌细胞膜,绿脓杆菌感染。喹诺酮类抗生素(1)概述:•第一代:萘啶酸,1962年应用临床、抗菌活性差、易耐药、已淘汰。•第二代:吡哌酸,1974年应用临床,对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强作用,口服后少量吸收,常用于尿路感染及肠道感染。•第三代:氟哌酸,1979年,含氟喹诺酮衍生物,对革兰阳性杆菌包括绿脓杆菌有良好抗菌作用。喹诺酮类抗生素(2)常用药物:•诺氟沙星:Norfloxacin氟哌酸•培氟沙星:Pefloxacin甲氟哌酸•依诺沙星:Enoxacin氟啶酸•氧氟沙星:Ofloxacin氟嗪酸•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环丙氟哌酸•氟罗沙星:Fleroxacin多氟哌酸•左旋氧氟沙星:Levofloxacin→•妥舒沙星:Tosufloxacin多氟啶酸→革兰阳性球菌、厌氧菌•司帕沙星:Sparfloxacin→喹诺酮类抗生素(3)特点:•抗菌谱广,尤其对革兰阴性杆菌抗菌活性高。•体内分布广,在组织浓度中药物浓度高,可有效抑菌或杀菌水平。•大多品种系口服制剂,半衰期相对较长•对分支杆菌及支原体、衣原体有效。•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可发生抽搐、复视•精神系统改变,幻觉、幻视•溶血喹诺酮类抗生素(4)注意事项:•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DNA旋转酶,不宜用于妊娠期妇女和骨骼系•未发育完全的小儿,乳妇应用时停止哺乳。•不宜用于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尤其有癫痫病史的患者。•氟喹诺酮类可抑制茶碱类、咖啡因和口服抗凝药(华法林)在肝内代谢,应避免同用。•制酸剂与其络合而减少肠道吸收,宜避免同用。•肾功能减退时,减量。其他•磺胺药•呋喃类•磷霉素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与敏感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结合,损伤膜通透性,大多数真菌、毒性大。•氟胞嘧啶:对隐球菌属念珠菌属和球拟酵母菌等,具有较高抗菌活性。机制:氟胞嘧啶→进入细胞→氟尿嘧啶→核糖核酸→阻断核酸的合成。常与两性霉素B联合应用。•吡咯类抗真菌药:酮康唑、克霉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副作用:肝毒性、胃肠道反应、男性乳房发育、致畸作用、新生儿核黄疸、不宜与环孢素同用。•制霉菌素:广谱抗真菌、对念珠菌属活性最高。抗生素的联合疗法•抗菌药物分为四类•第一类为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等。•第二类静止期杀菌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第三类快速抑菌剂四环素、氯霉素、大环内酯类。•第四类慢效抑菌剂磺胺药、环丝氨酸。第一类+第二类→协同第一类+第三类→拮抗第二类+第二类→累加、协同第三类+第四类→累加抗生素在特殊情况下的应用(1)肝功能损害抗生素的选用•药物主要经肝清除,肝功能减退时药物清除或代谢物形成减少,导致毒性反应发生: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酯化物、氨苄西林酯化物、异烟肼、两性霉素B、四环素类、磺胺药、酮康唑、咪康唑。•药物主要由肝脏清除,肝功能衰退时清除明显减少,但无明显毒性反应,肝病时仍可应用,但需谨慎: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林霉素、林可霉素。•药物主要由肾排泄,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剂量:氨基糖苷类、青霉素、头孢唑啉、头孢他啶、万古霉素、多粘菌素。•药物经肝、肾两途径清除,严重肝病时慎用:阿洛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头孢曲松→肝胆系统排出。抗生素在特殊情况下的应用(2)肾功衰退时抗生素的应用•抗菌药物维持原量或剂量略减:利福平、多西环素、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柱晶白霉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苯唑西林、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剂量需适当调整者: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氧氟沙星。•剂量必需减少者: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肾功能损害不宜应用者,四环素类、呋喃类、萘啶酸。谢谢!
本文标题:抗菌素的合理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637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