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关注学习经历+提升阅读能力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薛峰关注学习经历提升阅读能力——小学语文2016年上海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总结04活动概述本次课堂教学评优,既关注教师文本的解读能力,又关注课堂教学设计和展开,还关注教师课后的反思能力。其中,以课堂教学的具体展开为重点,重在观察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对评选主题的理解、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以及教师的学科素养、教学风格、教学创新的情况。经过两周的评比,在41节参评课中,评出一等奖10人,二等奖23人,三等奖8人。参赛教师大都能基于课标、教材、学情和评选的主题制定教学目标、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呈现出了较高的学科素养和教学基本功。主题概述关注学习经历提升语言素养课程即经验。学习经历是指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做的事,包括获得某种知识、思想方法、心理感受等。“关注学习经历”,具体表现为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必要活动和学生必要的学习过程。语言素养是一种综合素养。包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语言积累(语言知识、语言材料、语感等)、语言能力(核心是“思维”)、文化修养及与之相关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关注学习经历提升阅读能力04关注学习经历提升阅读能力充分关注表达提升语言素养都是在研究阅读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延续发展基于阅读情境学习作者的表达借助阅读情境训练表达的技能●学习作者的行文思路、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语言应用●技能性表达、诠释性表达主题概述04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意思作用关系价值主题概述04这些内容之间并不存在固定的先后顺序,而是是一个不断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理解“意思”分析“作用”和“关系”判断“价值”主题概述04应体现“学”与“习”的过程教师应以教材为例子向学生传递读写的“典式、法则”,以达到“正确的模仿”教师应提供和创设学生“反复的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引导学生运用学得的“典式、法则”进行读写的自主实践活动主题概述教师应引导学生沉浸到文本中去,调动学生的已知、唤醒他们的经验来体验、感受未知或新知。04经验与亮点1.教学内容的确定,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让学生具有“领会课文之内容与语言之运用”的能力,要提升这样的能力,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意思、作用、关系、价值”等要素。教师们在进行教学内容的确定时充分关注了以上这些要素。(1)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关注“意思、作用、关系和价值”睡莲做了些什么蜻蜓做了什么萤火虫做了什么案例1“啊,多美的夏夜呀!这个夏夜有,有,还有”案例2比较“我一向讨厌母鸡”和“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两句关键句在文中位置的不同,体会前后内容的关系,了解作者匠心独具的构段方式在教学“5―8”四个自然段时,引导学生关注写作顺序:1.让学生给四个自然段各拟一个小标题;2.组织讨论,通过相关句子的顺序调换,段与段的顺序调换,引导学生分析段落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而体会到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精妙。案例31.以理解两个“这”在文中的具体所指入手,指导学生在概括句意的基础上,通过合并句意概括自然段的意思;2.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爱迪生当时的想法,用上“如果……就……”来说清楚,将前后的内容贯通了起来,也进一步体会了人物的品质。“傻劲”在文中具所指是什么?“傻劲”还表现在哪里?通过引导学生提取、概括、比较、重组、想象、演绎课文的相关内容(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意思”,分析“作用”和“关系”,进而形成“价值”的判断。语感积累应是带有一定标志的操作经验与亮点04经验与亮点1.教学内容的确定,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2)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相应学习策略的形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都在告诉我们学习策略形成的重要性。学习策略主要包括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形成的思维方式,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等。案例4在引导学生读懂人物对话的意思,体会人物情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文中具体写蜻蜓和萤火虫帮助小蚂蚁的这些自然段展开质疑,一下子点燃了学生的求知热情,为什么“飞机”和“灯笼”上要加上双引号为什么灯笼是亮晶晶的,不是红彤彤的,为什么是爬上飞机而不是登上飞机等等。质疑以及解答问题的过程是读懂句意的过程,更是引发学生思考,培育问题意识,探寻解决问题的过程。《赤壁之战》-《惊弓之鸟》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案例5关注类化意识的形成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知道读懂人物品质主要是通过其在不同情形下的表现来了解。因此,可先圈画出人物的表现,然后分析其在怎样的情况下有这样的表现,进而对人物品质作出评价,并将评价批注在一旁。紧扣“学习在默读中圈画批注”单元目标以及文本的表达特点,引导学生明确阅读这类通过一个故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文章,在阅读中一般可以圈画什么,批注什么。提高了圈画批注的效益,传递了阅读这样一类文章的思考路径和方法案例6关注联系意识的形成紧扣“推测”一词,先引导学生根据从这块琥珀得知的事实,联系“蜘蛛捕食小昆虫”、“松脂受热会融化”,来推测蜘蛛和苍蝇相遇及松脂融化的原因;然后要求学生简要说清楚琥珀形成的经过;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课文用生动的故事再现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其故事情节的想象,语言的描写是否合理;接着,放手让学生联系已知对文中蜘蛛和苍蝇相遇并正巧被融化的松脂包裹的两个场景推测和具体描写的合理性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案例7关注读写转换的意识引导学生在体会到作者运用不同的举例方法把池子和池水的特点写具体后,通过拓展的练习,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尝试表达,切实体会到读与写的关系,以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读写转换的意识案例8关注读写转换的意识在引导学生理解例举的内容对概括句起到了解释作用时,借助课后填表练习,让学生明白原来作者是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几种动物的活动方式来对概括句进行说明的。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补充的资料尝试说清“身子像梭子一样的鱼”是怎样活动的,再结合课后作业要求模仿作者的写法,实现读与写的转换。04经验与亮点2.目标导向的意识增强(1)教学目标集中、明确、适切参赛教师们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能重点呈现一堂课的主要任务,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做到了目标的“集中”;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指向明确,要素齐全(行为对象、行为表现、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所制定的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做到了目标的“适切”,尤其要指出的是能呈现出同一教学内容,如字词教学,在不同年级的要求差异,教学内容的年级特征较为清晰。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能积极回应单元的教学目标,并且关注到了课时目标之间的联系。04经验与亮点2.目标导向的意识增强(2)课堂教学能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师能整体思考课堂教学目标如何合理、分步落实。在设计每一个教学板块时能认真思考:该板块的目标指向是什么;如何围绕这些目标来设计相关的教和学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具体达到什么程度。教师们能在各板块具体需落实的目标引导下设计教和学的活动,使教和学的活动紧紧围绕具体的目标来展开,强化了教和学的目标意识。案例9围绕“能结合语境理解‘拦’的意思。”这一教学目标,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其一让学生圈划出写妈妈表现的句子,朗读句子,理解妈妈着急的原因;其二让学生圈出写妈妈着急表现的动词“拦”,引导学生想象表演妈妈当时是怎么拦的,直观理解“拦”是一个和手部动作有关的词;其三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妈妈为什么要“拦”,引导学生发现妈妈的“拦”是将小熊的嘴和小冰熊隔开,有劝阻的意思04经验与亮点3.关注学生学习的充分性(1)关注时间要素,保证学生理解和表达的充分性要学生学得充分,首要条件是有充分的时间。为了学生能有更多的阅读、思考、表达、交流、练习时间,教师们基于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教学目标有序达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做了合理的安排,或精选内容、抓主舍次,或划分课时、分步落实(此次有90%的课对课时做了合理的划分)。如《牛顿在暴风雨中》,合理划分课时,将第一课时的重点放在为“读懂牛顿研究风力的过程”。同时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做了有序的预设,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的时间,引领学生亲历阅读理解的过程。04经验与亮点3.关注学生学习的充分性(2)课堂教学体现了“学”和“习”的过程学是觉悟,一边需要人教导,一边也要自己去把相关的内容拿来参考、揣摩、体会,不断地思考和研究。就课堂教学而言,学生需要教师的教导,需要参考、揣摩、体会教师是怎么学的(“正确的模仿”);习是温习、练习、实践,即把学的内容和成果拿来实行,以通过“反复的实践”来逐步掌握某种知识、技能,形成某种习惯。教师们大都采用先扶后放的教学策略,以教材为例子向学生传递读写的“典式、法则”,以达到“正确的模仿”;提供和创设学生“反复的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引导学生运用学得的“典式、法则”进行读写的自主实践活动。教师们能有序预设学生学习历程,通过相应的学习任务、学习单、同伴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手段以达成学生亲历学习过程。04经验与亮点4.作业设计体现出较强的整体性教师们能将备课、上课和作业布置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强化了三者之间的一致性;能关注到课前预习、课中练习和课后巩固(练习)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关注到词句的理解以及依据阅读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推理、归纳的练习,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发展。04问题与不足1.孤立地进行语文技能的训练语文技能需要训练,但有些课的技能训练未能很好地利用课文所提供的情境,课堂上呈现为概括而概括,为复述而复述,就事论事地找“动词”,就事论事地理“顺序”将技能训练与读懂“意思”,“分析”关系,体会“作用”,作出“价值”判断割裂开来。04问题与不足2.部分教师对语言环境中识字的理解不深入、不全面二期课改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主要强调“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和巩固识字,在语言环境中扩大和考查识字量”。也就是说,识字教学必须注重情景创设,组织学生在词中、句子中、课文情景中学习生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章,使生字音、形、义在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凸现出来。为此市教研室多年前提出了“合理分布、分布落实,针对特点、各有侧重,识法多样、科学记忆”的教学策略,但部分教师对“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理解不理解、不全面;实际操作缺少方法,所谓的“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具体表现为出一段文字,学几个生字。04问题与不足3.教学中的“等待”意识尚不够强所谓“等待”意识不强,指的是教师给出学习任务之后,面对学生的沉默或迟疑,不是给予学生充分思考时间,让学生有尝试的可能(试错),而是着急地给出“学习支架”或为减低所谓的难度直接给出相应的提示。这不利于学生亲历学习的全过程,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04问题与不足4.读PPT,替代了“读书”教师们可能是出于“教”的方便,将课文大段大段地出示在PPT上,要求学生看着大屏幕阅读和朗读。课堂上学生捧着书静心阅读的时间被挤压,不利于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04问题与不足5.板书的功能作用有弱化趋势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在本次大赛中,有四分之一多的课,板书存在问题,归纳起来,大致以下几种情况:其一,粘贴过多,手写弱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碰到需要板书的时候,就将预先准备好的图片、词句卡片粘贴到黑板上,貌似节约了时间,实质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其二,追求形式,忽视内容。有的教师过分追求板书形式的整齐,看似“精心”设计,但经不起推敲,在内容上显得牵强附会。其三,结构混乱,逻辑不通。有些课的板书,既不是文章基本结构的呈现,又不是作者行文思路的梳理,内容与内容之间联系疏离,不成逻辑。04对策与建议1.教研员应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实践,提升认识,并用于指导具体的教学行为。2.面对新的理念、新的要求,如“关注学习经历”“随文学习汉语言知识”“学习策略的形成”等,教研员和教师需进一步提升文本的解读能力,深入研读教材,充分分析学情,反思现有的教学设计,并作重新的思考和建构,进一步提升教学设计能力。3.各教研室需根据教学改革要求和教师的需求组织专题研究(如研究“教得完整”与“学得充分”的辩证关系等),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标题:关注学习经历+提升阅读能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647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