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苏教版科学教案三年级上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
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单元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是根据《课程标准》“物质世界”中关于材料的内容标准编写的,要使学生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材料制成的,如木头、金属、塑料、纸、纺织品等,并能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地发明新的材料。知道物质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认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自觉做好物资回收工作。单元学习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况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3.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4.知道物体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并能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5.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根据这些性质对材料进行分类。能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相联系。6.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在发明新的材料。7.知道材料的利用对人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正确使用材料,注意安全与健康。8.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9.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10.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单元课时安排:1、常见材料…………………………………………………………………1课时2、纸…………………………………………………………………………1课时3、纺织材料…………………………………………………………………1课时4、金属………………………………………………………………………1课时5、塑料………………………………………………………………………1课时课题:常见材料第1课时学习目标1.能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2.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学习重难点重点:认识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难点: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课前导学认识实验室里的常见物品,了解他们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材料。学习过程活动设计学习点一、引入新课二、自主学习:1.检查学生带来的玩具。让学生说说自己带来的是什么玩具?2.学生研究自己带来的玩具是什么材料做成的。3.谈话:如果从材料的来源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把他们分为两大类: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3.研究教室里的物品以及你平时见过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并进行分类。4.小组汇报。钢铁、不锈钢、塑料、木块、布、玻璃、纸……三、练习巩固。研究自己的鞋和文具都是些什么东西做教师说说研究的要求。把各自带来的玩具合在一起,研究它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4人小组共同研究,将研究的结果记在P85的表格中。学生对材料进行分类,并简单说出用这种材料的理由。成的?作业设计基础性作业发展性作业关于材料,提出一些自己能研究的问题。用科学的方法记录下研究问题的过程。板书设计1.常见材料天然材料:羊毛、木材人造材料:金属、玻璃教学反思课题:纸第1课时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深入的探究。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2.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保护天然资源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体会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纸的一些性质和特点。难点: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纸的不同性质。课前导学收集各种各样的纸,并进行展示。学习过程活动设计学习点一、谈话导入:1.提问:我国的四大发明有哪些?今天就来了解下通过造纸术造出来的材料:纸。(板书)二、探究新知:1.提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纸?它们都有什么用途?2.出示各种纸制品,提问:为什么要用不同类型的纸来做这种物品?(板书纸的各种特性)3.信封、信纸、笔记本、纸桶、纸杯、纸扇、纸袋、卫生纸、报纸、纸灯笼等。4.讲述:纸有很多有趣的性质:同一张纸从纵向、横向的结实程度是不一样的;纸的表面看上去十分光滑,放大镜下却是另一番景象;有的纸吸水性强,有的吸水性弱。5.实验研究:6.讨论:滴水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要注意这些问题?填写实验记录单。学生分组讨论,说出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关注各种不同纸张的特性。A、吸水性实验。学生动手小心地将有颜色的水在每种纸的中央滴一滴,观察哪种纸上的颜色扩散得最快或最慢。B、不同方向纸的结实程度实验。把报纸按纵向、横向裁下两条长宽一样的纸条;把裁下的纸条对折后相互勾住,拉一拉,你有什么发现?填写实验记录单。C、用放大镜观察纸。用放大镜观察不同纸的表面和撕开后纸的毛边,并描述出自己看到的样子。作业设计基础性作业发展性作业完成有关研究纸特性的实验记录。二、了解造纸的过程。1.谈话:大多数的纸的主要原料来自木材,废纸、稻草、旧棉布等也可以造纸。为了保护木材资源,我们要注意节约用纸。2.观看视频。造纸的过程:砍伐树木→剥去树皮→将木头切成小片→将木片煮烂成浆→搅拌纸浆→漂白纸浆→沥干水分→烘干水分后压成纸张。3.教师介绍其他纸的知识。三、拓展应用:1.课后搜集有关纸的知识、造纸术的发明以及现代造纸法。观察并研究有关纸的更多的特性,进行初步的探究。板书设计2.纸一、吸水性二、纸的横纵向结实比较三、纸的边缘四、节约用纸教学反思课题:纺织材料第1课时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感官和工具,对纺织材料进行探究。2.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3.认识一些常见的纺织材料,如棉、丝、毛和人造纤维。4.知道这些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用途。5.知道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一些纺织材料的性质差异。难点:如何正确比较纺织材料的吸水性。课前导学收集各种布料并进行展示。学习过程活动设计学习点一、谈话导入:1.谈话:前面我们了解了我们生活中最常用到的材料纸。但许多地方用纸作材料是不可行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我们生活中另一种不可缺少的材料,我们穿的衣服都是由它们织成的。它就是:纺织材料。(板书课题)二、认识各种各样的纺织材料。1.讲述:人类最早用兽皮和树叶裹体,后来逐渐掌握了纺织麻、棉、蚕丝等天然纤维的技术。到了近代,人工合成纤维技术的发展,又给纺织材料增添了许多新的成员。2.提问:书中这些都是常见的用纺织材料,同学们仔细观察观察,看一看,总共有几块布料?3.讲述:这些布料都是由常见的纺织材料织成的。不同的材料织成的布可以做成不同的衣物,比如:有棉布衣物、羊毛衣、尼龙伞、丝绸衬衫和领带等。4.讲述:同学把自己穿的衣服脱下来,认一认上面的标记,你知道这些衣物是由什么纺织材料织成的吗?5.教师总结:棉、尼龙、羊毛、涤纶、聚脂……,尼龙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纤维,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三、研究比较棉布和尼龙的不同1.讲述:尼龙和棉布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较两种纺织材料的不同。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自行梳理总结出人类服装变化的过程。学生分组进行,通过纺织材料的标志来识别不同的纺织材料,将了解到的材料名称记录下来。A.比较结实程度实验。实验过程:从布料中抽出纤维;用放大镜观2.总结。四、拓展应用1.讲述:我们的祖国幅圆辽阔,北方和南方的气候差异很大,如果我们从厦门去东北游玩的话,需要带很多的衣服,出门旅游很不方便。现在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为未来的衣服设计设计,你希望将来的衣服是什么样的?察;再拉一拉。B.比较气味实验。将棉布和尼龙分别烧一烧,然后用手扇着闻一闻。C.比较吸水性实验。裁剪同样大小、质量近似的尼龙、棉布各一块;把它们同时沉入水中;一段时间后(3分钟),比较一下看哪种布料吸的水多?作业设计基础性作业发展性作业课后收集有关新型纺织材料的知识。将你收集到的材料介绍给同学们。板书设计2.纺织材料一、结实程度二、燃烧后的气味三、吸水性教学反思课题:金属第1课时学习目标1.能够进行对金属性质的研究。2.探究金属具有光泽、易传热、具有延展性的特点。学习重难点重点:探究金属的共同特点。难点:探究金属具有延展性、有光泽、易传热。课前导学金属敲击乐演奏。学习过程活动设计学习点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生活中的另一种常见材料——金属。(板书)二、认识常见金属制品1.在6000多年前,人类就学会了制造比石器锋利的铜刀等铜制工具。(多媒体)当今社会金属制品更是应用广泛,看看我们的教室里面,哪些是金属制成的?2.生活中的金属制品制品有哪些呢?(多媒体)说说为什么用金属来制作它们?3.所以说每一种金属材料都有它独特的价值。那么金属到底还有哪些特殊的本领使得它的用途如此广泛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下面我们一起来继续研究金属。看看金属有哪些性质?三、探究金属的性质1.我们来做几个实验,进一步发现金属的一些性质。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砂纸,铁钉,(出示)你们要准备怎么做?2.我们可以用砂纸打磨生锈铁钉一端的表面,对比看一看擦过的部分和没擦过部分,还可以摸一摸磨过的一端,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从中你发现金属的性质有哪些?(示范)把你看到的现象用简洁的语言填在表格中。(多媒体出示表格)3.老师还带来了塑料块、竹筷、金属勺子,以及一杯热水。要是把这三个同时放在热水里,过2分钟后摸一摸这些物品的上端,会有什么感觉呢?你认为它们的热度会一样学生观察汇报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做完实验,组织汇报,总结金属性质:有光泽。学生将现象记录下来。在做实验的时候要保持安静,当老师来加热水时及时让道,不能触摸烧杯和热水以免烫伤。吗?4.总结金属性质:易传热5.教师出示:铁锤、玻璃棒、木块等。提问:如果老师用锤子敲击他们会有什么现象呢?(玻璃会破碎、木块会破碎………)6.总结出金属性质:延展性。7.金属的性质可以从很多方面来描述,除了刚才我们探究发现的有光泽、导热性、延展性等外,还有哪些性质呢?8.我们刚才说了各类金属的不同性质,那么想要制作下面这些物品你会选择那些金属呢?为什么?(锅,易拉罐,项链)9.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它的性质和价格是紧密联系的。性质决定应用。合理选择金属可以为我们带来方便。金属还有其他重要的性质,我们会在今后学习中了解到。四、总结1.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关于金属的哪些知识?2.总结:金属性质有光泽、传热好、有延展性等。分发材料铁锤和铝丝,让学生进行实验,完成记录。物体(像铝条)在受到外界锤击等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或形成薄片而不破裂的这种性质叫做延展性。锅用铁做,因为价格比较便宜,而且坚硬,铁还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用铝做易拉罐,是因为它轻,易加工,延展性好,价格也很便宜。用金银来做饰品不仅因为其光泽度好,不易生锈(氧化),价格昂贵也是重要的原因。作业设计基础性作业发展性作业课后收集有关新型纺织材料的知识。将你收集到的材料介绍给同学们。板书设计4.金属有光泽传热好有延展性教学反思课题:塑料第1课时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将塑料和非塑料制品进行比较。2.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3.能概括塑料的优点,了解塑料的缺点。4.知道减少塑料污染可以保护环境,愿意以实际行动减少白色污染。5.知道科学家正在研制易分解的塑料。学习重难点重点:认识塑料的有点和缺点。难点:通过与其他材料的对比,了解塑料的特点。课前导学观看白色污染宣传片。学习过程活动设计学习点一、导入新课:1.分别出示书、衣服、剪刀提问:这些物品是什么材料制成的?2.再出示小尺提问:它呢?又是什么材料制成的?3.谈话:对,塑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原材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塑料的一些性质。(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比较塑料和其他材料,找出其优点。2.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轻便、易塑形、不易碎、导热能力差等3.讲述:刚才我们了解了塑料的优点,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有优点必然有缺点。那你们知道塑料有什么缺点吗?4.学生发言。5.讲述:塑料有一个显著特点,同时也是它的最大缺点:它们不易分解(腐烂),埋在土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这对环境是极为有害的。6.提问:不易腐烂的塑料,对环境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学生说自己的理解。7.讲述:通过刚才播放的资料片我们看到,塑料对环境的污染也是极其严重的,如
本文标题:苏教版科学教案三年级上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695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