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抗日名将--戴安澜分析
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戴安澜简介•戴安澜(1904~1942),国军名将,黄埔系骨干之一。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曾血战古北口,后立下台儿庄战役部分战功(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击败瑞阳公路日军第九师团主力(属武汉会战)、击退艾山阵地日军进攻(属徐州会战)、攻克昆仑关/击毙中村正雄少将(属昆仑关战役)等战功,因昆仑关一役获得蒋中正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之赞誉。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1939年6月17日,授陆军少将。1942年10月16日,追赠陆军中将,解放后追认为革命烈士。戴安澜的传奇故事•1942年初,应美国和英国的一再要求,中国政府组建中国远征军(援缅军)。同年3月,戴安澜率所部万余人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扬威国外,藉伸正义”。在东瓜战役中,他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表示了决一死战的坚定信念:“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的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在十多天激烈的东瓜保卫战中。戴安澜率部孤军奋战,击毙敌军5000余人,掩护了英军的撤退,取得了出国参战的首次胜利。美国官方认为,东瓜保卫战是“所有缅甸保卫战所坚持的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蒋介石对此的赞誉是:中国军队的黄浦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重庆的报纸称东瓜保卫战“无论在中国抗战史或世界大战史均有其不朽的价值”。英国的《泰唔士报》称之:“东瓜之命运如何,姑且不论。但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光荣簿中增一新页。•4月24日,戴安澜所部在奉命收复棠吉的战斗中,他亲临前线指挥,战斗异常激烈,随从副官受伤,一名卫士牺牲。战至午夜,棠吉被攻克。捷报传来,不仅使中国远征军以极大的鼓舞,而且也使东线战局的转危为安有了希望。戴安澜的名字再次出现在中国、美国和英国的各家报纸上。•由于日军迂回包抄,戴安澜所部陷入日军重围。同年5月16日在奉命撤退的途中,突遭日军重兵伏击,戴安澜亲临前线指挥。激战两天后,全师伤亡惨重,戴安澜胸腹两处中弹,还是突出重围。在多雨的山林中。戴安澜的伤口感染恶化,5月26日行至孟关(即茅邦)时,以身殉国,终年38岁。•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爆发时,戴在国民党军队中任七十三旅旅长,曾先后参加过台儿庄战役、中条山战役、武汉保卫战等著名战役。在平汉铁路沿线的漕河、彰德等战役中屡创日寇。尤以鲁南台儿庄战役,戴将军火攻陶墩、计取宋庄,为台儿庄大捷,作出重大贡献。其间中艾山之战,更使日寇丧胆。当时,戴将军守中艾山,日寇向我军阵地猛攻,达四昼夜之久,戴将军率部奋勇抵抗,坚守阵地,并一一击退日寇之进攻。一九三八年五月戴晋升为八十九师副师长,在师长徐庭瑶调(无为县人)领导下供职,一九三九一月,徐庭瑶调升为装甲兵团司令,戴安澜充任师长,后又调升中央军王牌第五军第200师少将师长。•一九三九年冬,国民党第五军军长杜聿明率部在广西大明山区与日寇战于昆仑关(在广西南宁市东北宾阳县附近)。昆仑关地形险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侵占昆仑关的日本军队是在日俄战争时期号称钢军的第五师团之主力第十二旅团,及后来增援的两个联队,由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亲自在九塘指挥。杜部戴安澜将军率机械化师担任正面反攻,用火牛战术,冒着密集的炮火,爬向日军堡垒,冲毁敌军层层铁丝网等防御工事,重创日寇。戴将军亲赴战壕指挥,冲锋陷阵,首克同兴堡。昆仑关战役一个多月,歼敌六千余人,俘获甚多,毙敌旅团长中村正雄和联队长三木吉之助于九塘和昆仑关之间。战斗中戴将军身负重伤,仍奋勇作战,因此荣获国共两党联合颁发的三黄宝鼎勋章。戴将军初到昆仑关部署阵地时,即发出豪言壮语,说:中国古时有上无三鼓夺昆仑之佳话,吾拟元旦夺取昆仑关。后来果然如期攻夺。此役戴安澜被誉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蒋中正为纪念戴安澜将军赋诗:“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1943年3月,毛泽东为纪念戴安澜将军赋诗《海鸥将军千古》:“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朱、彭联名诗作:上联: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下联: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孙立人称赞:“伟哉将军,战绩辉煌。”周恩来题写了挽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的命令中说:“中华民国陆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史迪威评价戴安澜: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的第一人。重读抗战家书戴安澜: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戴安澜写给亲友的家书•子模、志川、尔奎,三位同志鉴:•余此次远征缅甸,因主力距离过远,敌人行动又快,余决以一死,以报国家!我们或为姻戚,或为同僚,相处多年,肝胆相照,而生活费用,均由诸兄经手。余如战死之后,妻子精神生活,已极痛苦,物质生活,更断来源,望兄等为我善筹善后。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想诸兄必不负我也。手此即颂勋安。•安澜•戴安澜写给妻子的家书•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澄、篱四儿,俱极聪俊,将来必有大成,望勿以我为念。•安澜•民国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1942年,戴安澜率领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开赴缅甸,紧急支援英军盟友,抗击日本,并在保卫同古、收复棠吉等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写下这封家书时,他正和全师将士孤军奋战、坚守同古城。在危急关头,他对全体将士下达了这样的命令:•“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后人纪念为纪念戴安澜将军,安徽省芜湖市人民政府于1979年重新整修了墓地,并树立了石碑。戴安澜烈士墓安放在安徽省芜湖市小赭山南坡半山腰,占地100多平方米,墓地正面对着大赭山,墓地背后依山而建,呈半圆形,四周苍松翠柏环绕,墓前有宽敞的神台,墓穴为圆形混凝土结构,直径约5米,高2米,墓前竖立着一块一人多高的墓碑,碑上镌刻着“戴安澜烈士墓”六个大字,为前民革中央主席王昆仑题写,字体苍劲有力。芜湖市人民政府于一九七九年将墓地重新整修,并树立了多块石碑。左碑铭刻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邓颖超等先辈当年题赠的挽诗挽词挽联;右碑是将军生平简历;中碑是王昆仑所题“戴安澜烈士墓”。墓群和地面采用花岗岩蘑菇石粘贴,新增加了汉白玉护栏和上下两座瞻仰台,面积由原来的216平方米扩大为336平方米,可容纳同时150多人。戴安澜烈士墓在“文革”期间(1966-1976)曾遭毁坏,1978年以后多次修葺。1996年8月,中共芜湖市委、芜湖市人民政府将戴安澜烈士墓列为“芜湖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10月,市政府又公布戴安澜烈士墓为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市政府拨款对墓地进行修建,并于2004年5月在墓前立碑公示。为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2007年8月戴安澜烈士铜像又在园内塑立。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戴安澜简介•戴安澜(1904~1942),国军名将,黄埔系骨干之一。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曾血战古北口,后立下台儿庄战役部分战功(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击败瑞阳公路日军第九师团主力(属武汉会战)、击退艾山阵地日军进攻(属徐州会战)、攻克昆仑关/击毙中村正雄少将(属昆仑关战役)等战功,因昆仑关一役获得蒋中正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之赞誉。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1939年6月17日,授陆军少将。1942年10月16日,追赠陆军中将,解放后追认为革命烈士。戴安澜的传奇故事•1942年初,应美国和英国的一再要求,中国政府组建中国远征军(援缅军)。同年3月,戴安澜率所部万余人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扬威国外,藉伸正义”。在东瓜战役中,他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表示了决一死战的坚定信念:“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的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在十多天激烈的东瓜保卫战中。戴安澜率部孤军奋战,击毙敌军5000余人,掩护了英军的撤退,取得了出国参战的首次胜利。美国官方认为,东瓜保卫战是“所有缅甸保卫战所坚持的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蒋介石对此的赞誉是:中国军队的黄浦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重庆的报纸称东瓜保卫战“无论在中国抗战史或世界大战史均有其不朽的价值”。英国的《泰唔士报》称之:“东瓜之命运如何,姑且不论。但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光荣簿中增一新页。•4月24日,戴安澜所部在奉命收复棠吉的战斗中,他亲临前线指挥,战斗异常激烈,随从副官受伤,一名卫士牺牲。战至午夜,棠吉被攻克。捷报传来,不仅使中国远征军以极大的鼓舞,而且也使东线战局的转危为安有了希望。戴安澜的名字再次出现在中国、美国和英国的各家报纸上。•由于日军迂回包抄,戴安澜所部陷入日军重围。同年5月16日在奉命撤退的途中,突遭日军重兵伏击,戴安澜亲临前线指挥。激战两天后,全师伤亡惨重,戴安澜胸腹两处中弹,还是突出重围。在多雨的山林中。戴安澜的伤口感染恶化,5月26日行至孟关(即茅邦)时,以身殉国,终年38岁。•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爆发时,戴在国民党军队中任七十三旅旅长,曾先后参加过台儿庄战役、中条山战役、武汉保卫战等著名战役。在平汉铁路沿线的漕河、彰德等战役中屡创日寇。尤以鲁南台儿庄战役,戴将军火攻陶墩、计取宋庄,为台儿庄大捷,作出重大贡献。其间中艾山之战,更使日寇丧胆。当时,戴将军守中艾山,日寇向我军阵地猛攻,达四昼夜之久,戴将军率部奋勇抵抗,坚守阵地,并一一击退日寇之进攻。一九三八年五月戴晋升为八十九师副师长,在师长徐庭瑶调(无为县人)领导下供职,一九三九一月,徐庭瑶调升为装甲兵团司令,戴安澜充任师长,后又调升中央军王牌第五军第200师少将师长。•一九三九年冬,国民党第五军军长杜聿明率部在广西大明山区与日寇战于昆仑关(在广西南宁市东北宾阳县附近)。昆仑关地形险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侵占昆仑关的日本军队是在日俄战争时期号称钢军的第五师团之主力第十二旅团,及后来增援的两个联队,由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亲自在九塘指挥。杜部戴安澜将军率机械化师担任正面反攻,用火牛战术,冒着密集的炮火,爬向日军堡垒,冲毁敌军层层铁丝网等防御工事,重创日寇。戴将军亲赴战壕指挥,冲锋陷阵,首克同兴堡。昆仑关战役一个多月,歼敌六千余人,俘获甚多,毙敌旅团长中村正雄和联队长三木吉之助于九塘和昆仑关之间。战斗中戴将军身负重伤,仍奋勇作战,因此荣获国共两党联合颁发的三黄宝鼎勋章。戴将军初到昆仑关部署阵地时,即发出豪言壮语,说:中国古时有上无三鼓夺昆仑之佳话,吾拟元旦夺取昆仑关。后来果然如期攻夺。此役戴安澜被誉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蒋中正为纪念戴安澜将军赋诗:“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1943年3月,毛泽东为纪念戴安澜将军赋诗《海鸥将军千古》:“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朱、彭联名诗作:上联: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下联: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孙立人称赞:“伟哉将军,战
本文标题:抗日名将--戴安澜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708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