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大伊山导游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古伊胜境仙居地、淮北平川第一山的大伊山。我是景区的讲解员XXX,很高兴为大家服务,请允许我代表大伊山景区对各位游客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首先,给大家介绍大伊山的概况。自古就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美誉的大伊山位于灌云县城区,它诞生于太古代,已是20亿岁的高龄了。它由12座山峰组成,人称“三山十二峰”,占地5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226.7米,目前大伊山景区是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大伊山素有“淮北平川第一神山”之称,“伊山”名字的由来说法不一,通常认为因“华夏第一贤相”、中华美食鼻祖——伊尹晚年隐居于此而得名。大伊山自然风光秀丽历史积淀厚重,古往今来众多名人在此留下了赞美之诗。清代兵部尚书、漕运总督杨锡绂游览大伊山后,写下了:“海甸平无极,苍然见此山。向东凝地尽,如带有流环。雪净梅刚瘦,风停竹自闲。驰驱犹未已,不敢问烟鬟”的美丽诗篇。一位叫相才的秀才所写的《大伊山记》将大伊山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跃然纸上,这就是《大伊山记》的全文,由现代著名女书法家孙晓云所书。现在让我们顺着步游道来欣赏大伊山的风光!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十分名贵的竹子,它叫金镶玉竹,又称为“对青竹”,它笔2直的竹竿上每节都是黄金包碧玉,上下交错、此前彼后,极为珍贵,它与紫竹、佛肚竹、茶秆竹并称我国四大名竹。金镶玉竹是大伊山的原生植物。大家向前看,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在道路中间留棵树?这棵看上去很平常的树叫黑檀,别看它树径只有15公分左右,可树龄却有百岁了。黑檀这种树生长十分缓慢,每年5月中旬才开始发芽,到8月份又早早的落叶了,这样算来,它一年的生长期仅有三个月的时间,由于生长缓慢,材质坚韧致密,是高档木料。现在我们来到了栖龙洞,顾名思义洞里住着龙。传说唐僧西天取经回来后,小白龙随孙悟空回老家花果山游玩,它迷恋大伊山风景便长期居住于此,由此得名栖龙洞。栖龙洞长一百八十米,洞北口叫栖龙洞,洞南口又称白云洞,洞北侧下方的涧沟是小白龙玩耍的地方,就叫老龙涧。请大家随我到栖龙洞走走,看看神仙居住的地方是什么样子。出了洞口,我们现在看到的是66米高的伊山大佛和一派欣欣向荣的灌云新县城。伊山大佛是释迦牟尼说法坐像,66的数字取佛家“六和、六度、六顺”之义。好,请大家原洞返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大伊山造就了许多像形石,它们形状各异、栩栩如生。前面就是一尊蛙石,各位请看,它像不像一只蛰伏多年的青蛙。提到青蛙,大伊山上还真有奇怪之事:每逢夏秋季节,蛙石下面的涧沟里、水塘中不时传出阵阵蛙声,此起彼伏,3真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可是游人只能闻其声却不能见其蛙。当地有好事者顺着蛙声去寻找,可怎么也找不着,甚至晚间带着手电来寻找也找不到。为什么呢?可能就是这只神蛙在保护它的子孙后代吧!大伊山是座青山、绿山、金山、银山,更是一座神山。说它“神”,自然要讲到大伊山的佛文化了。大伊山的佛文化渊源流长,“佛”也就成了景区的一大特点。山上最古老的庙宇叫古佛寺,坐落在山东麓的清风岭上;最有名的庙宇就是石佛寺了。石佛寺为什么有名?还得从它的开山僧人说起。据传石佛寺开山僧印空少年出家,在九华山广学内外经典,后来因日夜为《大集经》作注释而积劳成疾,四处寻医,皆不能治。一日,他云游到黄海边上的大伊山时,凌晨盘坐在一棵古柏下打禅,忽感眼前一亮,一尊大佛立于半空中,口曰:“愿自宽情念,勿以忧自伤”,印空在心中背诵此偈,顿感病痛有所好转。待其打坐结束睁开眼睛,天已大亮。他环顾四方,悟出这里是佛门宝地,“左青龙、右白虎、面向大海、紫气东来”(地理位置)。于是他立志在此建佛寺。他四方化缘,历尽艰辛二十余年,于元皇庆二年(公元1313年)建成了大伊山石佛寺。石佛寺的含义有三:1.取义于东晋佛教禅宗高僧“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寓佛陀推因及果,劝人作善,超度众生之意;2.赞扬印空和尚弘扬佛法之意志如磐石之坚,后人称其为“石头和尚”;3.当年石佛寺内所供菩萨都为石头雕琢而成。4旧时石佛寺,朱红色的围墙,三层翘檐建瓴的大雄宝殿气势雄伟。沿老龙涧拾阶而上,进入山门,天王殿排列两边,居中弥勒佛笑迎来者。天井中高大的石香炉,香火袅袅。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石像,两旁佛坛一字摆开的十八罗汉,都是大伊山石雕凿而成。石佛寺距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虽数经沧桑香火旺盛。据史料记载清康熙25年(公元1686年),石佛寺从头年腊月至第二年夏,佛事不断,香客如潮,方圆数百里的虔诚善男信女都来此敬香朝拜。每逢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和盂兰盆盛会,香客都排成数里长队等候供佛,闻佛教音乐,尝佛斋食品,游奇峰异洞,如出尘世。当年因为到大伊山石佛寺朝拜许愿非常灵验,因此大伊山的名声大噪;加之明清时期大伊山的庙宇有“九俺是十八寺”之多,可谓香火鼎盛,方圆数百里的香客常年来此进香朝拜,这也就是大伊山成为“淮北平川第一神山”的由来。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称为“淮北无双寺”石佛寺,这里三面环山,一面朝阳,北靠观日峰。大家向东看:近处的森林,远处的县城(古代是大海),郁郁葱葱,蒸蒸日上,如诗如画。现在的石佛寺是2000年以后复建的,目前大雄宝殿已经建成,不久,石佛寺将再闻晨钟暮鼓,恢复以往的鼎盛,遍及海内外的信众将来此朝拜。石佛寺后面有一个奇异的石泉,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石泉很小,仅容一瓢水,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舀完一瓢,马上又渗一瓢,时取时盈,盈而不溢,当地老百姓称此泉名叫瓢儿井。瓢儿5井的水质甘醇清洌,水的来源又如此神奇,因而沿海众多船民、香客,只要上山,大都不会忘记取水带回,细细品尝。传说,喝了瓢儿井的水神志清爽,精力充沛,桨橹勤桡,行船顺利。下面我们要去看的海船岩画,离这里还有短距离,利用这个时间我给大家简要说说大伊山六千多年的历史和文化。悠悠六千年的大伊山文化底蕴,是通过“大伊山遗址”和历代岩画来展示的。“大伊山遗址”,又称新石器时期大伊山石棺墓葬群遗址,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北京的故宫、长城都是同级别的哦,当然它也就成了大伊山的镇山之宝,有非常珍贵的价值。大伊山遗址与国内外其他墓葬遗址的不同处在于:1.石棺统一朝向(头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预示古人向往太阳、向往大海;2.墓葬中都是女性,揭示了墓葬源于新石器时期母系氏族;3.葬俗表现独特,死者的面部盖着一只底部带有孔的红陶钵,标志着当地生产力水平已经提高,人类的亲情意识、灵魂观念已经产生。大伊山遗址的发现,丰富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的内容,揭示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面貌,把连云港地区的历史上溯到了6500年以前。该遗址的发现,曾引起了国内外考古界的强烈反响。《人民中国》日文版,《新闻图片》、《嘹望》海外版,香港《龙语》杂志先后作了报道,称大伊山遗址为“中国最早的石棺墓”,是“考古一大发现”,是中国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石棺葬墓地。考古专家认定,遗址出土的陶6钵底部刻划符号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字萌芽。国外许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这一遗址所表现的历史文化价值十分珍贵,具有独特的自身文化体系。说到岩画,景区有商汤时期的裸女岩画,它早与西方裸女画近两千年;有众多的海船石岩画,它也是大伊山岩画中具有代表性的石刻文化,有渔船、战船、官船等等;有元代留下的麋鹿崖岩画等等;明清时期的就更多了。我们马上要看的是渔船岩画,它位于大伊山主峰大山圩与大龟腰山结穴处的山脊上。据文物部门介绍,岩画上船的特征与宋代内河木船特点相似,故推断此岩画为宋代作品。月牙形的峭壁面积,约五六平方米,携刻了大小两只条形的石船,船上的桅杆桨舵,蓬花式的帆衣,依稀可见,线条简洁、明快。船若飘摇,似动未动,大有乘风破浪直上云宵之势,意为古人欲飞天之举。现在就来到了海船岩画处。大家注意看,这幅画面内容为三只船和鱼。这组岩画是反映了一个渔民叫“王宾”的家人在岸上眺望祈祷,希望他驾乘满载鱼虾的船只,早点平安归来。也有人认为这是反映古时的大伊山人,面对大海神秘的彼岸,期盼有一天能驾驶着自己的航船,在无边无垠的大海上乘风破浪的美好的心愿。时间关系,我们要下山了,下山又必经卧龙岗,在卧龙岗上有一个大伊山著名的景点——星相石,又称“无字天书”、卧龙岗岩画,请朋友们随我去欣赏。7这里就是卧龙岗。相传东汉末年,刘备率逃兵路过大伊山,人困马乏,在此扎营休息,也就在前面的星相石上得高人指点,继而得了天下,刘备是真龙天子,随后这里也就叫“卧龙岗”了。这块涧沟源头、贴近水面、孤立平摆着的形如龟鼋石头上,有众多刻凿的圆窝,如天穹中的日月星辰,故称叫星相石;还有些排列龙形的圆窝,人称“东方苍龙”。大家请仔细看,星相石上端,有两个相对最大的圆窝,相距275厘米。偏南的大圆窝,直径22厘米,深10厘米,表示为太阳;另一个次之,直径约20厘米,表示为月亮。正如《汉书•律历志》所载,这是很少见的“日月合璧”,表示祥瑞的天象。在东部位置,出现比较密集的许多圆窝。其中有一个大圆窝,围绕着六七个小圆窝,向东延伸,它们大若拳头、小若鸡卵,其中有的排成梅花状,像一只只兽爪印”,这整个画面除两个大圆窝和一些零星小圆窝为独立体外,其余大多是结构单一的圆窝组合图案。圆窝之间没有相交、相切或相含的现象。如史书所言:“七曜聚斗,合璧连珠”,象征吉兆。其他许多小圆窝,也分列有序,最小的圆窝直径才达2厘米,距群星较远,被称叫海王星。石面纵向有一道天然褶曲,两边小圆窝密集,其曰银河。因含云母较多,夜晚似银河照目。其他大小圆窝,也因云母含量较重,夜晚火光出现时,会反射金光,如天上群星灿烂,更加显得此石的神秘性。面对这“天书”般的青石板,人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考古学家认为这是7000年前古人祭神用的祭台;天文学家说是商8代的星象图;社会学家认为是祖先祭祀活动的记录……游客朋友,你们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吗,欢迎你们参与讨论。各位朋友,今天我们游览的时间很短,大伊山景区给您留下深刻印象了吗?优美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渊源流长的佛文化是我们景区的两大特点,当然还有很多正在开发和待开发的景点您还没见到,下次再来一定会有新的景点和游乐项目让您开心、让您有所收获。连云港市抗日山景区导游词一、抗日山风景区介绍各位游客:大家好!热忱欢迎大家来抗日山风景区参观游览。抗日山原名马鞍山,位于赣榆县西部苏、鲁两省交界处,素有“中国抗日第一山”之美誉。1941—1944年间,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以及滨海军区的广大军民曾四次兴工为死难烈士树碑建塔,抗日山由此而得名。抗日山风景区占地2000多亩,有大小景点20余处,主体景观抗日山烈士陵园占地360多亩,依山而建,分为八个坡段,363级台阶,由抗日烈士纪念塔、纪念堂、纪念碑、碑廊、国防园、盆景园、集会广场、马鞍石、景观亭、神龟泉等景点组成。抗日山烈士陵园是我国建园最早、规模最大以‘抗日’命9名的烈士陵园,它是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里,由滨海区军民一边打仗一边修建的,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陵园内安葬的烈士既有八路军将士,又有新四军将士;陵园内既有国内革命烈士的墓碑,又有国际友人纪念碑;纪念馆里既有中共抗日将领事迹的展示,又有国民党爱国将领英勇抗日的事迹介绍。1982年以来,景区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还被国家旅游局列入全国十二大红色旅游景区之一的“苏鲁皖红色旅游景区”,纳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008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苏北鲁南地区重要的红色旅游胜地。二、集会广场现在我们来到了陵园的第一坡段——集会广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多次对景区进行修整和扩建,仅2001年至2002年就一次性增加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了景区大门、水上乐园、曲桥亭榭、集会广场、碑廊、管理大楼和两处停车场,改建了革命烈士墓、烈士纪念馆、纪念堂,完成了水、电、通讯、音响等配套设施,增加绿化面积近10万平方米,使景区旅游环境和游客接待条件得到进一步改观。如今的抗日山风景区,已是亭塔耸峙,碑碣林立,松柏常青,花木峥嵘,一个以抗日烈士陵园为主体,以休闲旅游为内涵,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革命传统教育、旅游休闲于一体,山水环绕,植被茂密,景色优10美,风
本文标题:抗日山风景区讲解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708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