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 临床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讲座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讲座主讲人:朱金成临床检验室常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其它项目血常规五分类•血常规简介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血小板计数5项血常规参考值1、红细胞计数(RBC)男:(4.0-5.5)×1012/L女:(3.5-5.0)×1012/L儿童:(3.5-4.7)×1012/L2、血红蛋白测定(Hb)男:120-160g/L女:110-150g/L儿童:110-140g/L3、白细胞计数(WBC)(4-10)×109/L(4000-10000/mm3)4、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N)51-75%杆状核(st)1-5%分叶核(sg)50-70%嗜酸性粒细胞(E)0.5-5%嗜碱性粒细胞(B)0-1%淋巴细胞(L)20-40%单核细胞(M)3-8%5、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红系•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降低:贫血,出血•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0-550万/μL,女性为350~500万/μL,新生儿为600~700万/μL;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降低:贫血,出血贫血的类型分类MCV(80-100fL)MCH(26-32pg)MCHC(32-36g/L)病因正常细胞性贫血80-10026-3232-36再障、急性失血、溶贫、白血病等大细胞性1003232-36巨幼贫、恶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802632-36慢性感染、炎症、肝病、尿毒症、恶性肿瘤等小细胞低色素性802632珠蛋白生成障碍性、铁粒幼细胞性白系•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成人为4000~10000/μL,新生儿为15000~20000/μL,6个月至2岁婴儿为11000~12000/μL。升高: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白细胞分为五类•中性粒细胞(Gran),正常为0.50~0.70,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增高:细菌感染,炎症;降低:病毒性感染•淋巴细胞(Lym),正常为0.20~0.40,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降低:免疫缺陷。•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1,升高见于过敏性或炎性反应;中毒反应。•单核细胞,正常为0.03~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血小板(PLT)•升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血沉将抗凝血放入血沉管中垂直静置,红细胞由于密度较大而下沉。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即血沉。判断指标:血沉速度的快慢与血浆黏度,尤其与红细胞间的聚集力有关系。红细胞间的聚集力大,血沉就快,反之就慢。因此,临床上常用血沉作为红细胞间聚集性的指标。可以反映身体内部的某些疾病。正常值:男性:(0-15)mm/h;女性:(0-20)mm/h增快: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瘤,结核病。减慢:红细胞增多症,脱水。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在周围血液中的数值可反映骨髓红细胞的生成能力,因而对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均有其重要意义。正常值:(0.5-1.5)%增高: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降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尿常规检查几种常规检查项目尿液常规检查是健康体检的重要项目,它不仅可反映泌尿系统疾病,对糖尿病、黄疸肝炎、胆道梗阻等多种疾病的筛选也有重要意义。尿蛋白(PR0)正常尿常规检查一般无蛋白,或仅有微量。尿蛋白增多并持续出现多见于肾脏疾病。但发热、剧烈运动、妊娠期也会偶然出现尿蛋白。故尿中有蛋白时需追踪观察明确原因。尿糖(GLU)尿糖阳性要结合临床分析,可能是糖尿病,也可能是因肾糖阈降低所致的肾性糖尿,应结合血糖检测及相关检查结果明确诊断。由于维生素C和阿司匹林能影响尿糖结果,故查尿糖前24小时要停服维生素C和阿斯匹林。尿红细胞(RBC)每个高倍显微镜视野下,尿液红细胞超过5个以上,称为镜下血尿;大量红细胞时,称“肉眼血尿”,可见于泌尿系统炎症、感染、结石、肿瘤等,应加重视,并立即到泌尿专科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血尿的部位和原因。尿白细胞(WBC)每个高倍显微镜视野下,尿液白细胞超过5个以上,称白细胞尿,大量白细胞时,称脓尿,它表示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尿上皮细胞(SPC)尿液中有少量上皮细胞临床意义不大;大量出现时,一般常见于女性尿,如能排除分泌物污染,就要考虑泌尿系统炎症存在。此时,如加做尿上皮细胞形态检查,可确定上皮细胞的来源。尿管型(KLG)是尿液中的蛋白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形成的圆柱状结构物,故又称圆柱体。尿中出现管型,特别是颗粒管型、细胞管型都是肾脏实质性病变的标志。尿潜血(ERY):正常情况尿潜血试验阴性。尿潜血阳性同时有蛋白者,首先考虑肾脏疾病和出血性疾病,可进一步做肾功能检查;如尿蛋白阴性应到有关专科查明出血部位和性质。一般认为,下尿道出血因红细胞未被破坏,潜血可不明显。尿胆原(UBG)、尿胆红素(BIL)尿胆原和尿胆红素阳性,多提示有黄疸存在,有助于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尿三胆试验•血液中的间接胆红素在流经肝脏时,先被肝细胞摄取,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催化下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使间接胆红素转变成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在肝细胞内经转运排入毛细胆管,随胆汁经胆管入肠腔。在肠腔内分解成葡萄糖醛酸和胆红素。胆红素受肠道细菌作用还原成无色的尿胆原和粪胆原,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粪胆原经空气氧化变成棕黄色的粪胆素,这是粪便颜色的主要来源。肠内小部分尿胆原由肠道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其中大部分随胆汁经胆道入肠道,这一过程成为胆红素的肝脏循环。小部分随大循环进入肾脏,自尿中排出,尿胆原在空气中被氧化成棕黄色的尿胆素,也是尿为淡黄色的主要来源之一。尿特殊试验•尿三杯试验:一次排尿分三段收集。临床用于尿路及生殖系统疾病定位初步判断。•乳糜尿:是肾淋巴管破裂,淋巴管内乳糜液进入尿内所致。临床用于丝虫病和某些肿瘤的诊断。•尿本周氏蛋白:尿本周氏蛋白阳性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以及恶性淋巴瘤等疾病。尿三杯试验第一杯第二杯第三杯初步诊断血尿清晰清晰病变在前尿道清晰清晰血尿病变在膀胱颈部后尿道或前列腺部血尿血尿血尿提示病变在肾脏和输尿管大便常规检查•检查内容有粪便颜色,粪便形态,潜血试验以及显微镜检查等。•粪便颜色正常颜色:成人呈黄褐色,婴儿为黄色或金黄色。临床意义:柏油色,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等。红色,见于痢疾、结肠癌、痔出血等。陶土色,见于各种原因所致阻塞性黄疽等。绿色,见于婴儿消化不良等。粪便形态•正常形态:成形软便。临床意义:粥样或水样稀便,见于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伪膜性肠炎等。粘液性或脓血性便,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炎、小肠炎、结肠癌、直肠癌等。凝乳块便,见于婴儿乳汁消化不良等。细条状便,见于结肠癌等所致直肠狭窄。米汤样便,见于霍乱、副霍乱等。粪便潜血•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胃肠道恶性肿瘤、伤寒、溃疡病、肝硬化等所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显微镜检查•粪便细胞正常参考值:红细胞:0/HP。白细胞:偶见/HP。临床意义:红细胞出现和增多,见于痢疾、肠炎、结肠癌、痔疮出血等。白细胞增多,见于肠炎、细菌性痢疾。生化常规检查项目•生化室常规检查项目有: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心肌酶,离子,微量元素镁锌铜铁等等。谷丙转氨酶(ALT)正常值0-40u/L。升高的原因:1、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2、胆囊炎或胆道疾病(如炎症、结石、息肉、癌症等);3、饮酒引起的肝脏损伤;4、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5、其他引起异常的因素(脂肪肝、肝癌等)。谷草转氨酶(AST)正常值:0-40u/L谷草转氨酶增高60u/L;心肌梗死急性期、急性肝炎、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活动期、肝癌、心肌炎、肾炎。ALT/AST比值结果分析•AIT,AST反映肝脏细胞的损伤情况,ALT反映肝脏细胞急性损伤。AST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ALT主要在细胞浆内,AST主要在细胞浆中线粒体内。因此不同的肝炎情况所出现的ALT,AST升高情况上不同的。ALT/AST的比值也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急性,慢性,轻型肝炎肝细胞有损伤,但是线立体是完整的,所以检查ALT升高,ALT/AST1.重型肝炎和慢性肝炎的中,重期细胞线立体遭到破坏,则会出现AST升高,AST/ALT1的情况。γ谷氨酶转肽酶(GGT)正常值0-50u/LGGT主要是来自肝胆系统,因此,它主要是肝胆疾病的监测项目。1、肝脏炎症:GGT轻度和中度增高。2、肝胆其他疾病:肝癌、肝阻塞性黄胆、胆汁性肝硬化、胆管炎、胆囊息肉、胆结石、胰腺炎、胰头癌、胆道癌等、GGT明显升高。3、长期或大量的饮酒,也会导致该酶的升高。4、长期接受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安替比林者,口服避孕药等也会使GGT升高。胆红素的结果分析总胆红素(T-BiLi)正常值5.1-19umol/L直接胆红素(D-BiLi)正常值0.1-6.8umol/L间接胆红素(I-BiLi)正常值3.4-13.7umol/L胆红素是血液中衰老红细胞分解和破坏的产物。它分为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三种。因此,胆红素测定结果有3个方面的作用。1、肝细胞受到损伤时如肝炎时,直接和间接胆红素会明显升高。2、胆道疾病,尤其是胆囊结石、胆道息肉、胆囊炎等、血中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3、溶血性疾病使血液中的胆红素来源增加,肝脏处理不及,造成间接胆红素明显增加。胆固醇结果分析•胆固醇(CH):•正常值:CH<5.18mmol/L,边缘升高为:5.18~6.1gmmol/L,升高为:≥6.22mmol/L。增高,见于Ⅱ型高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胰腺炎、类脂性肾病、砷中毒性肝炎、胆管梗阻、动脉硬化、心肌局部缺血等;降低,见于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肝硬化、慢性中毒性肝炎、贫血、股骨头的骨软化病、甲状腺炎等。。甘油三脂•TG正常值:1.70mmol/L以下,边缘升高为:1.70~2.25mmol/L以上,升高为:≥2.26mmol/L。增高见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及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等。降低(低于人群的5%位数)无重要临床意义。过低见于消化吸收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β-脂蛋白缺乏症。血肌酐(Scr)参考值:成人男79.6~132.6μmol/L女70.7~106.1μmol/L。临床意义:增加:肾衰、尿毒症、心衰、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水杨酸盐类治疗等。减少:进行性肌萎缩,白血病,贫血等血尿素参考值:3.2~7.0mmol/L。临床意义:升高表示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
本文标题:临床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讲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717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