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细菌性痢疾石家庄市中医院邢峰丽一、定义:由志贺菌属(痢疾志贺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简称菌痢,也称志贺菌病。本病终于散发,夏秋季可引起流行,每年5月份开始,8-9月份达高峰,各医院5月份开设肠造门诊。在法定传染病中,属乙类传染物,其发病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和结核。2二、病源学:痢疾杆菌1、G-杆菌,有菌毛,无鞭毛及荚膜和芽孢,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即可。2、分型:痢疾志贺菌:A:致病性强福氏志贺菌:B:农村,在我国占大多数易转为慢性鲍氏志贺菌:C宋氏志贺菌:D:城市33、致病物质(致病性)1)侵袭力:侵袭肠粘膜上皮C,在粘膜固有层形成感染病灶,并释放毒素,引起炎症反应,一般不侵入血流。2)内毒素:各型志贺菌死后均能释放内毒素,内毒素作用于肠粘膜,便其通透性增加。A:促进内毒素吸收,形成内毒血症:发热、意识障碍,甚至中毒性休克。B:内毒素作用于肠壁植物N,使之功能紊乱,肠蠕动失调和痉挛,直肠括约肌痉挛明显,出现腹痛,里急后重等特殊症状。3)外毒素:A群痢疾志贺菌可产生外毒素,志贺毒素,这种外毒素具有肠毒素、细胞毒性、神经毒性三种物质活性,引起机应的临床疾病。16-44、抵抗力:1)在体外生存较强,在污染物品上,瓜果蔬菜上存活1-3W,温度越低,生存时间越长。2)60℃15分钟,阳光曝晒30分钟能杀死。3)对各种消毒剂敏感(如酚液,新洁尔灭,1%漂白粉,75%酒精。)5三、流行病学1、传染源:菌痢病人和带菌者2、传播途径:粪→口传播,受染的食物、水经口传染,也可通过苍蝇,蟑螂等媒介污染食物而传播。3、易感人群:1)人群易感2)病后有一定免疫力,持续时间短,不同菌群和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故易复发和重复感染。6四、发病机制1、终年散发,夏秋季引起流行,5月份开始上升,8-9月达高峰,10月后减少,主要是夏秋季进食生吃瓜果机会较多,以及夏秋季苍蝇密度高有关。2、有2个年龄分布高峰:学龄前儿童和青壮年。与日常生活中接触病原菌相关较多有关。1)志贺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细菌数量,致病力和人体抵抗力密切相关,志贺菌进入消化道后,大部分被胃酸杀死,少量细菌被正常菌群拮抗不能致病。2)人体条暴饮暴食胃酸缺乏机体→机体抵抗力↓细菌可侵入肠粘膜上皮C营养不良经基底膜进入固有层,在其繁殖,释放毒素,→引起肠粘膜的炎症反应和固有层血管循环障碍,→肠粘膜的炎症、坏死及溃疡→腹痛,腹泻和粘液脓血便。7由于体内网状内皮系统具有吞噬C的强大吞噬作用,细菌很少进入血流引起感染:菌血症、败血症,但志贺菌死后释放的内毒素入血引起发热和毒血症,直接作用于肾上腺髓质刺激交感神经释放各种血管活性物质,引起急性循环障碍网状内皮系统→感染性休克,→休克型→中毒性菌痢各种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脑部病变脑水肿脑疝抽搐及呼衰:中毒型休克(脑型表现)出现昏迷16-8五、病理变化:乙状结肠和直肠的炎症为主(一)急性期:基本病变:弥漫性的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肠粘膜表面有大量粘液脓性渗出物覆盖。重者:肠粘膜上皮大片坏死与粘液脓性渗出物共同形成灰白色假膜,脱落,形成溃疡,但病变不波及粘膜所在固有层,穿孔少。(二)慢性期:肠粘膜仅弥漫性充血水肿,肠腔粘膜脓性渗出物。肠粘膜水肿和肠壁增厚,由于慢性炎症,肠粘膜不断形成与修复,可导致疤痕与息肉形成。少数病例可引起肠腔狭窄(三)中毒性痢疾1、肠道病交轻微,粘膜充血水肿,少有溃病形成。2、突出是内毒素引起的全身微循环障碍及脑缺血、缺O2和水肿。3、部分病历可见肾小管上皮C交性坏死,皮质出血和萎缩。9六、临床表现:(一)急性菌痢:1、普通型(典型)A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重:畏寒、高热、头晕乏力、纳差B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便次增多,10余次,数十次,呈稀便/水样便,粘液脓血便粪质少,每次量少,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少见.C查体,精神可,可有左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D自然病程1-2W,多经1W左右痊愈2、轻型:A:全身毒血症状较轻,无发热或仅有低热,表现为急性腹泻,次数少10次以内,有粘液,少量脓血,里急后重不明显,可有腹痛。B:可有左下腹压痛易误诊为肠类,需大便培养确诊,3-6天自愈,少数转为慢性。大便培养可确诊103、重型A:见于老弱、营养不良者,急起发热,腹泻30次以上,稀水脓血便,甚则大便失禁,腹痛、里急后重明显。B:后期出现中毒性肠麻痹,失水引起周围循环衰竭,部分出现中毒性休克体温不升,有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4、中毒性痢疾(1)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感染性休克主要表现:全身微循环障碍,机体细胞、组织、器官缺血缺O2,病人可出现精神萎糜,面包苍白,四肢厥冷,皮肤花斑,发绀,血压下降,脉细速,最终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2)脑型(呼吸衰竭型):中枢N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脑血管痉挛导致脑缺O2、水肿和脑疝:头痛,反复呕吐,血压上升。意识改变:烦燥不安,嗜唾,昏迷抽搐,重者中枢性呼衰,死亡率高。(3)混合型:兼具以上两型的表现,如治疗不及时,迅速发展为呼衰及循环衰竭,此型最为凶险,病死率高。11(二)慢性菌痢:急性菌痢反复发作或迁退不愈,病程2个月以上者称慢性菌痢。1、慢性迁延性,急性菌痢发作迁延不愈,间断出现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便秘,查体:左下腹疼痛,部分病人可于左下腹触及条索状的乙状结肠,长期腹泻可有营养不良,贫血及乏力等症状。2、急性发作性:病人有慢性菌痢病史,临床上无症状,但因饮食生冷,劳累受凉等因素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出现腹痛、腹泻及脓血便,但少有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3、慢性隐匿性1年以内有急性菌痢病史,较长时间(2个月以上)无症状,但乙状结肠镜检查,粘膜炎症甚至有溃疡等病变,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16-12七、并发症:1、志贺菌败氏症:败氏症:病原菌及毒素侵入血流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病程中带有炎症介质的释放与激活,引起寒战高热,心动过速,呼吸急速,皮疹,神志改变,肝脾肿大等一系列临床表现,重者休克,DIC和多脏器功能衰竭。2、关节炎:急性期和恢复期偶发大关节的渗出性炎症,与变态反应有关。3、Reiter综合症:眼炎,尿道炎,关节炎八、诊断:1、流行病学资料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1)血RT:白C、中性增高慢性:贫血2)便RT:粘液脓血脓C、白C、红C,培养:痢疾杆菌13九、鉴别诊断:(一)急性菌痢:1、急性阿米巴痢疾:起病缓,无里急后重,腹痛,腹泻,多不发热,典型者大便呈现暗红色果酱样,有腥臭,镜检红C多,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右下腹压痛。2、细菌性食物中毒:A:夏秋季多见,临床易误诊B:多有发热,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左下腹痛。C:大便常规:大量的红C、脓C、巨噬CD:便培养确诊(二)慢性菌痢:1、直肠Ca,结肠Ca:病人Ca组织坏死脱落及反复继发肠道感染亦出现腹痛,腹泻,脓血便,但常有进行性消瘦,指肛、结肠镜、直肠镜检查有助于诊断。2、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常见,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较长,有反复发作腹痛,脓血便特点,抗菌治疗无效,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X线钡灌肠:结肠袋消失,呈铅管样改变。14(三)中毒性痢疾:1、休克型:与其其他感染中毒性休克鉴别,粪便培养。2、乙脑: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症为特征15十、治疗:(一):急性:以抗菌治疗为主1、一般治疗1)消化道隔离至症状消失,粪便培养过续2次阴性。2)饮食:流食半流食,忌辛辣、油腻2、对症治疗1)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2)高热:物理降温3)毒血症:肾上腺皮质激素3、抗菌治疗:(1)喹诺酮类(2)氨基甙类(3)黄连素:减少肠道分泌(二):慢性:抗菌+改善肠道功能,辅以中药1、病原治疗:两种以上搞生素:2-3个为程2、局部治疗:保留灌肠疗法3、一般治疗:增加抵抗力:生活规律,锻炼身体,避免劳累与紧张16(三)中毒性:病情凶险,综合性抢救措施。1、病原菌:有效的抗菌药2、一般治疗:注意生命体征3、对症:1)高热:物理降温、人工冬眠2)抗休克A:及时补充血容量,706代血浆B:血管活性药C:防心衰D:激素E:保护脑C:降颅压20%甘露醇3)防呼衰:A:O2B:畅通气道C:兴奋剂17霍乱石家庄市中医院邢峰丽一、概述1、定义: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以起病急聚,剧烈地吐泻和由此引起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循环衰竭为特征。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甲类传染病,因在鼠疫之后,故之称2号病。3、霍乱的发病没有严格的季节性,但主要在夏秋季引起流行,传染源主要为病人和带菌者,通过病人和带菌者的粪便污染食物和水源,经口传入肠道,引起感染,人类是霍乱弧菌唯一的易感者。4、自发现霍乱弧菌以来,曾引起七次世界性大流行,也是亚非拉地区腹泻的主要原因,属于国际检疫性疾病。5、霍乱是个古老又活跃的疾病,在世界范围内仍是导致人类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大灾之后必有大疫)1霍乱的发源地:印度:恒河三角洲,古典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埃尔托生物型)每次霍乱大流行均能波及我国,自1961年,我国霍乱此起彼伏,从未终止,大约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61-1965):早期流行阶段。第二阶段(1966-1976):疫情报告少,但可信度低,文化大革命都说假话,政治影响。第三阶段(1977-1986):严重流行阶段第四阶段(1987-1992):发病逐渐减少,发病地也逐渐缩小。第五阶段(疫情双出现新的势力,并在新疆局部地区发现O139型新型霍乱。总之,从全球来看,霍乱仍是发展中国家需要积极防治的传染病之一。2二、病原学:1、G-弧形,有鞭毛,运动活跃,悬滴镜检时呈穿梭状运动。2、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属兼性厌氧菌,在碱性环境中繁殖快。3、抗原结构:耐热的0抗原不耐热的H抗原4、毒素(3种)I型毒素:内毒素制作疫苗引起及反应的主要成分。II型(外毒素):即霍乱肠毒素,是霍乱弧菌在体内繁殖时产生的代谢产物,是引起病理生理的主要毒素。肠毒素,刺激肠壁上皮C,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ATP]↑细胞内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引发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液体和CL分泌增多肠壁上皮C对Na和水的重吸收下降→腹泻III型:在发病无意义35、分类:(1)01群:古典生物型埃尔托生物型(2)O139群:近年新发现的血清型,类似于埃尔托生物型6、致病力(1)在自然环境中生存时间较长,河水、井水、海水中可存活1-3W(2)对热、干燥剂、酸、一般消毒剂敏感,煮沸后立即被杀死,在正常胃酸中能存活4分钟,自来水、清水中加0.5ppm的C1即可被杀死。15-4三、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1)病人在发病期可连续排菌5日,甚则长达2W,特别是重型病人,排菌量大,污染面广,是重要的传染源2)轻型病人易被忽视,得不到及时的隔离治疗,健康带菌者又不易检出,所以二者在霍乱的传播上起着重要作用。2、传播途径:胃肠道传染1)粪口传播,病人及带菌者的粪便污染水源和食物引起传播。2)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也起着传播作用。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有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短,可再次感染,由于胃酸有强大的染菌作用,只有大量饮水,暴饮暴食、胃酸缺乏,并有足量的霍乱弧菌进入时,才引起发病。4、流行病特征:全年均可发病,但我国以夏秋季为流行季,高峰为7-9月,有沿江沿海分布的地理特点。5四、发病机制:霍乱弧菌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机体胃酸分泌程度和霍乱弧菌致病力两个方面。经口感染的霍乱弧菌,在正常情况下可被人体胃酸杀死,但当胃酸高度稀释时/减少(胃切除、萎缩性胃炎)时,入侵的霍乱弧菌能过胃,小肠粘液层(碱性环境)大量繁殖。并粘附于小肠粘膜表面:大量繁殖:外毒素,肠液分泌上升,吸收下降菌体裂解:内毒素:发热胃肠道粘膜炎症胃肠蠕动加快五、病理生理:因为霍乱病人粪便为等渗液,含有大量的电解质和碱性物质,故剧烈的吐泻可导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1、水电解质紊乱:剧烈地吐泻,便水和电解质大量丧失,而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严重脱水出现循环衰竭,血压持续偏低,若不及时纠正,进一步发展引起肾小管变性坏死,肾功能衰竭。62、代谢性酸中毒1)腹泻丢失大量的HCO32)周围循环
本文标题:痢疾、霍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722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