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内科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3/17内科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培养单位齐鲁医学院培养层次√硕士√博士√硕博□直博学科名称内科学学科代码100201覆盖二级学科(按一级学科制订方案需填写)适用年级从2018级开始适用修订时间2018年5月学制硕士:3年,最长学习年限:4年博士:4年,最长学习年限:6年硕博:5年,最长学习年限:7年提前毕业要求普通博士:临床医学学术型博士研究生达到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和临床实践要求后,以第一作者在SCI收录期刊(1区,参见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提供的JCR期刊影响因子及分区情况表)上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且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及申请学位研究生所在单位为山东大学,不含综述、摘要),经导师同意最多可以申请提前毕业1年。硕博连读:不允许申请提前毕业。硕士:不允许申请提前毕业。应修总学分与课程设置(具体课程列表另附页-附件2)硕士:总学分≥30学分,必修学分≥20学分(含培养环节学分)课程设置要求:1.必修课(学位课)思想政治理论,3学分;第一外国语,3学分。专业外语,2学分。(修读培养方案中1门及以上全英语教学必修课程并通过课程考核的,可免修专业外语。)学位基础课:(2-3门)学位专业课:(2-3门)2.选修课(非学位课)专业选修课:至少修读不少于2门的专业选修课。非专业选修课: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至少修读1门公共选修课或1门跨培养单位选修课。3.补修课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须补修本专业本科阶段主干课程1-2门。补修课程成绩必须合格但不记学分。博士:总学分≥15学分,必修学分≥10学分(含培养环节学分)课程设置要求:1.必修课(学位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专业外语(2学分)。(培养方案中有1门及以上全英语教学必修课程的,相应专业研究生选修并通过课程考核,可免修专业外语)。学位专业课(3学分)。学位专业课由导师组开设,可采取以下三种形式之一:①经典著作或文献阅读:写出读书报告3篇,由导师或导师小组评定成绩,每篇为1学分。②由本专业组织统一授课,采取课程考试方式③由本专业(未统一开课的)命题并组织考试,具体的考试方式由各专业自行决定。2.选修课(非学位课)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博士生,“第二外国语(英)”为必选。3.补修课4/17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博士生须补修本专业硕士阶段主干课程1-2门。补修课程成绩必须合格但不记学分。硕博:总学分≥40学分,必修学分≥25学分(含培养环节学分)课程设置要求:1.必修课(学位课)思想政治理论,3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第一外国语,3学分专业外语(博士),2学分(培养方案中有1门及以上全英语教学必修课程的,相应专业研究生选修并通过课程考核,可免修专业外语)。专业课:(其中:学位专业课(3学分)。学位专业课由导师组开设,可采取以下三种形式之一:①经典著作或文献阅读:写出读书报告3篇,由导师或导师小组评定成绩,每篇为1学分。②由本专业组织统一授课,采取课程考试方式③由本专业(未统一开课的)命题并组织考试,具体的考试方式由各专业自行决定。)2.选修课(非学位课)专业选修课:非专业选修课:硕博连读研究生在学期间须至少修读1门公共选修课或1门跨培养单位选修课;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硕博连读研究生,“第二外国语(英)”为必选。3.补修课跨学科硕博连读研究生须补修本专业硕士阶段主干课程1-2门。补修课程成绩必须合格但不记学分。培养目标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1、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能够从事本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2、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注重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3、掌握一门外语,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4、身心健康。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含硕博连读)培养目标:1、热爱祖国,品德优良,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队精神。2、培养博学多才,在本领域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的最新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在本领域中做出创新性成果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3、精通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如果第一外语不是英语,则第二外语必须选英语。4、身心健康。研究方向内科学(传染病)1.病毒性肝炎研究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发病机理、抗病毒治疗等。2.流行性出血热研究肾综合症出血热的病原学、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等。3.新出现传染病研究新出现传染病的病原学、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及治疗。内科学(风湿病)1、常见风湿性疾病病因与病理生理的研究5/171)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相关致炎细胞因子的病理生理作用。2)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发病机理的研究。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学研究2、常见风湿病病理学诊断的研究1)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2)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血液学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学研究。3)系统性血管炎的实验室诊断。3、常见风湿病临床防治研究1)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有效成分的提纯、药理学机制的研究。2)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研究。3)生物制剂治疗炎症性风湿性疾病的临床研究。内科学(呼吸系病)1.(1)分子发病机制(2)易感性(3)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2.(1)病因及发病机制(2)早期诊断(3)多学科综合防治3.支气管哮喘(1)炎性发病机制(2)综合防治4.呼吸系感染性疾病(1)病原学(2)耐药机制5.凝血纤溶系统与肺部疾病内科学(消化系病)1.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制2.消化系肿瘤的早期诊断3.慢性肝病的发病机制4.胰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1.糖尿病(1)重点研究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基因诊断、治疗的探索。(2)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2.甲状腺疾病的遗传因素及基因多态性研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3.肥胖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干预治疗。4.其它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遗传学研究及基因治疗。内科学(肾病)1.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基因诊断、治疗的研究。2.肾间质、肾小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防治的研究。3.肾脏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4.肾脏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内科学(心血管病)1.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诊断、药物和介入治疗以及PCI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防治。2.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6/173.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药物和介入治疗4.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内科学(血液病)1.贫血的诊断与治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难治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其他继发性贫血和造血原料缺乏所致贫血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策略进行研究。2.恶性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等的诊断和治疗措施进行研究。3.止血与血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包括血小板数量、质量异常、凝血因子异常、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异常及高凝状态与易栓倾向等的诊断与治疗研究。培养方式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个别指导或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导师组由本专业及相关专业3-5名具有讲师以上职称人员组成。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含硕博连读)培养方式:实行导师个别指导或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成立硕博连读研究生指导小组,由3-5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专家(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组成,其中应有一名校内跨学科的导师或校外导师,研究生导师任组长。其他培养环节及要求培养环节学分内容或要求备注前沿讲座(硕士)2前沿讲座旨在使研究生熟悉本学科的重要学术理论和前沿性成果,提高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提升学术交流能力。前沿讲座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要求研究生参与一定数量的学术活动,包括各类学术论坛、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等;二是要求研究生主讲一定数量的前沿讲座。前沿讲座应贯穿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1)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讨论会1.0学分参加学院或学校组织的学术讲座0.1学分/次参加省级以上学术会议0.2学分/次(2)综述报告或研究进展报告1.0学分要求硕士生在读期间做综述或课题报告4次,其中至少在学科或医学院研究生论坛报告1次。在本学科做综述或研究报告0.3学分/次在医学院研究生论坛做综述或研究报告0.4学分/次在省级以上学会做综述或报告0.6学分/次国际学术会议做研究报告1学分/次前沿讲座(博士)5前沿讲座旨在使研究生熟悉本学科的重要学术理论和前沿性成果,提高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提升学术交流能力。前沿讲座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要求研究生参与一定数量的学术活动,包括各类学术论坛、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等;二是要求研究生主讲一定数量的前沿讲座。(1)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讨论会2学分参加学院或学校组织的学术讲座0.1学分/次参加省级及以上学术会议0.2学分/次(2)综述报告或研究进展报告2学分要求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做综述报告或科研报告6-8次,其中至少在学科或学院研究生论坛报告2次。由导师组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能获得学分。7/17在本学科做综述或研究报告0.3学分/次在医学院研究生论坛做综述或研究报告0.4学分/次在省级以上学会做综述或研究报告0.6学分/次国际学术会议做研究报告1学分/次前沿讲座(硕博)6前沿讲座旨在使研究生熟悉本学科的重要学术理论和前沿性成果,提高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提升学术交流能力。前沿讲座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要求研究生参与一定数量的学术活动,包括各类学术论坛、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等;二是要求研究生主讲一定数量的前沿讲座。(1)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讨论会2学分参加学院或学校组织的学术讲座0.1学分/次参加省级及以上学术会议0.2学分/次(2)综述报告或研究进展报告2学分要求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做综述报告或科研报告6-8次,其中至少在学科或学院研究生论坛报告2次。由导师组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能获得学分。在本学科做综述或研究报告0.3学分/次在医学院研究生论坛做综述或研究报告0.4学分/次在省级以上学会做综述或研究报告0.6学分/次国际学术会议做研究报告1学分/次讨论班(硕士)1讨论班指一定范围内的研究生在指导者的引导下围绕特定主题进行研讨,一般以研究方向或课题组为单位设立。讨论班定期举行,每期有明确的主题,要求研究生充分参与讨论,展开学术争鸣。讨论班是一种极具研究强度的学习形式,旨在通过参与者的直接交流和思想碰撞,以开拓思维,激发创新,养成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讨论班同时也是一种学术指导形式,鼓励导师或导师组依托讨论班对研究生进行有效的学术指导。硕士研究生自第三学期,应至少每两周参加一次讨论班。每次讨论班应有完整记录(主持人/组织者签字、参加人员名单、讨论主题,考核成绩)讨论班(博士)1讨论班指一定范围内的研究生在指导者的引导下围绕特定主题进行研讨,一般以研究方向或课题组为单位设立。讨论班定期举行,每期有明确的主题,要求研究生充分参与讨论,展开学术争鸣。讨论班是一种极具研究强度的学习形式,旨在通过参与者的直接交流和思想碰撞,以开拓思维,激发创新,养成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讨论班同时也是一种学术指导形式,鼓励导师或导师组依托讨论班对研究生进行有效的学术指导。博士研究生自第二学期开始,应至少每两周参加一次讨论班。每次讨论班应有完整记录。每次讨论班应有完整记录(主持人/组织者签字、参加人员名单、讨论主题,考核成绩)含硕博社会实践(硕士)1临床医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术型)必须参加不少于6个月的临床实践。临床实践阶段按课程形式进行设置,由导师组负责安排在二级学科内相关科室轮转。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安排(时间、科室)确定后需提交各培养单位教育处备案。临床实践由轮转科室及导师组负责考核评估(实践课成绩≥70分为合格),医学院负责进行检查。临床实践不合格者不能毕业。8/17社会实践(博士)1临
本文标题:内科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728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