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2012高中历史 1-1《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课件 人民版必修2
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3、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导言:主要内容:1、农业——“本”2、手工业——3、商业——“末”4、经济政策与制度——“策”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农业手工业商业农业在我国古代有着怎样重要的地位?农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第一课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①知道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及其改进的过程。②列举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③知道商周的井田制、北魏到唐的均田制等古代的土地制度。知道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④了解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一、农业的起源(一)农业包括:作物栽培:采集——培植牲畜养殖:狩猎——驯化早期的农业格局: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中心黍稷粟麦稻猪马牛羊鸡狗一、农业的起源(二)农耕格局黄河流域种植粟、麦长江流域种植水稻我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南北不同特色的农耕格局?这给你带来哪些启示?原因:气候不同;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课堂讨论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耕作方式的进步水利工程的兴修1、自然因素:地理、气候条件2、人为因素:生产工具、技术的革新土地制度、赋役制度社会政局、政府政策劳动者素质(一)生产技术的进步1、生产工具的革新——铁制农具(1)春秋战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是战国时期的,说明战国已开始使用并将其逐渐推广。(2)汉朝以来:铁制农具逐渐普及,曲柄锄、大镰、耧车(播种工具·西汉)、耦犁(西汉二牛抬杠)、一牛挽犁(东汉)、曲辕犁(唐朝)等。二、古代农业的发展生产工具的革新:骨耜磨制石斧石锄春秋战国铁农具汉代大镰西汉耧车——世界上最早的播种机汉曲柄锄耒耜石斧远古牛耕铁锄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火耕)石器锄耕(耜耕)铁犁牛耕(以牛田)古代2、农业耕作方式的演进:3、牛耕技术的进步(1)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标志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2)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3)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东汉耦犁逐渐演进为一牛挽犁→唐代出现结构更完备的曲辕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东汉一牛挽犁西汉耦犁犁的改进——直犁到曲辕犁唐代曲辕犁曲辕犁特点:1、结构合理,使用轻便,回转灵活,便于推广;2、能够控制耕土的深浅,耕作平稳;3、是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曲辕犁示意图耦犁仔细观察曲辕犁有哪些特点:(二)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即小农经济)(见3+2P63)“长期以来,中国的农业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这是为什么呢?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发展。1、小农经济的含义:是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的高度分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一种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①生产单位:家庭(小农户)②生产形式:男耕女织(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③经营方式:精耕细作,个体经营,农民有少量的生产资料④产品用途:自给自足⑤耕作方式:铁犁牛耕⑥历史地位:立国之本2、小农经济产生原因:(1)铁农具、牛耕的出现和普及;(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小农经济的特点:⑴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⑵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⑶自给自足,具有封闭性、分散性。4、评价:(1)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中国繁荣的农耕文明。(2)消极作用:其狭小的生产规模,阻碍了扩大再生产和技术的进步,不利于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之一。(三)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的发展1、水利工程:(1)春秋战国时期:①都江堰:位置: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境内修建: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在主持构成: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部分功效:排洪、灌溉、运输、旅游经济、文化价值特点:A.生态型无坝引水B.自流灌溉;C.选址合理;D.就地取材作用:是蜀地“天府之国”富庶之源;②郑国渠:秦国时水工郑国在关中平原主持修建的③西门豹渠④芍陂(quebei)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修(2)汉朝时期:①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创造“井渠法”施工方法②东汉王景治理黄河(3)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4)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如果你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负责人,请你给都—青文化遗产写一个批准理由•1)都江堰在世界水利史、青城山在中国道教史上具有开创性;2)都江堰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独树一帜3)青城山道教和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华民族文化划时代的杰作,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4)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天师道的祖山、祖庭5)青城山--都江堰是全世界亚热带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完整的地区为什么都江堰—青城山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以下是评选条件)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6、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2、灌溉工具:人力—水力—自然力(1)春秋战国:桔槔(利用杠杆原理)(2)汉魏:翻车(3)唐朝:筒车(水力)、高转筒车、立井水车(北方)(4)宋朝:水转翻车(5)元代:戽斗(hudou)(6)明清:风力水车(风车带动水车提水灌溉或排水)大禹治水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司马迁《史记》李冰父子鱼嘴分水堤坝飞沙堰泄洪、排沙、调节水量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开凿。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井渠法的发明,是我国古代一项独特的创举。它既能解决在地表无法开渠的问题,又能减少明渠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和渗漏。井渠法很快就推广到甘肃、新疆一带水分容易蒸发的干早地区。至今仍在新疆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坎儿井,就是在井渠的基础上加以发挥改进而成的。关中:井渠法桔槔春秋战国用两根木杆组成,一根竖立河边或井边,另一根横在直木顶上,一端系一大石头,另一端用长绳挂上水桶,用杠杆原理来汲水灌田。翻车复原图人力和水力三国马钧加以完善。立井水车是唐代发明的一种灌溉工具。《太平广记》引《启颜录》:“邓玄挺入寺行香,见水车,以木桶相连,汲于井中。”这种“以木桶相连”的水车是用来提取井水的,故又称为井车。唐代筒车高转筒车高转筒车——唐代宋代水转翻车元代戽斗(hudou)明代风力水车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哪些?②沉重的赋税和力役①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严重)三、土地制度的变迁和土地兼并1、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国家土地所有制(北魏到唐前期均田制)地主土地私有制(春秋战国时期确立,古代中国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自耕农小土地私有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地主进行土地兼并的主要对象)(1)奴隶社会(商周)─井田制(名为国有实为王有)(2)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2、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1)原因:①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的盛行。②封建政府的政策。③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介入,如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加入。(2)兼并现象:①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对立。②地权和劳动者分离。③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3)导致的社会问题(危害)①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深化封建国家同地主阶级的矛盾。(因为自耕农是国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②造成自耕农大量破产,农耕生产秩序严重破坏,阶级矛盾尖锐,是社会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③自耕农破产成为佃民,导致租佃关系的出现并日趋普遍化。(4)结果:难以解决。难以解决的原因(见书P7)(5)主要措施:①实行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保证农民占有一定土地。如屯田制和均田制。②限制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③清查大地主土地的实际数目,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如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法”和明朝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编制“鱼鳞图册”等。(6)地主、农民之间的关系徭役兵役(均田、限田)封建国家佃农抑制兼并地主自耕农田赋人头税田赋地租沦为农民起义激化矛盾新的封建国家新的自耕农轻徭薄赋赋税:3、沉重的赋税和力役(秦始皇“泰半之赋”)徭役:水利、交通、国防、城市、宫室、陵墓等工程建设兵役:征战、戍边、守地田亩税、人头税、杂税、附加税、临时性的征收悯农诗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你如何理解古代农民的生活境况和社会贡献?该诗反映了农民辛勤耕耘,不怕流汗,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由于沉重的赋税和徭役负担,农民生活困苦,没有保障。1、促进古代中国农业进步的因素:(1)前提:国家统一。(2)条件:①统治者的政策;②先进科技在生产上的运用。③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④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否。⑤水利事业的发展。2、不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1)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2)土地兼并严重。(3)社会的动荡。(4)自然灾害。(5)小农经济规模小,力量弱小。3、精耕细作与小农经济的关系:精耕细作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并最终促成地主制经济的形成,而小农经济的存在又是精耕细作的内在要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神农的传说:农业的起源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个体经营赋役制度赋税徭役兵役土地制度:井田制、均田制(土地兼并问题)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灌溉工具:立井水车、筒车、戽斗、翻车、风力水车3.(浙江学业水平测试)右图是出土于今陕西省的东汉画像石中的农耕图,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有()A.牛耕技术最早出现于东汉B.东汉时期没有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C.东汉时期开始使用曲辕犁D.东汉时期有耦犁进行耕作的技术D4.(福建学业水平测试)商鞅变法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材料中的“本业”指的是()A.工业B.手工业C.农业D.商业C8.2010年5月12日,是四川汶川大地震两周年纪念日,在四川地震中有一处修建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如下图)没有受到严重损害,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A.郑国渠B.都江堰C.大运河D.井渠B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B.铁犁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原因。注意题中信息变化,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显然在揭示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铁犁牛耕的推广。B2.(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史书载:“(东汉)立春之日……京师百官皆衣青衣……施土牛耕人(泥塑的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这一隆重的仪式说明了()A.统治者重视春耕生产B.铁犁牛耕始于东汉C.立春是统治者祭祖之日D.东汉时期制瓷业发达【解析】选A。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京师百官皆衣青衣”、“施土牛耕人”反映了统治者对农耕生产的重视,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3.“朱门巧夕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男解牵牛女能织……”该诗句反映出古代中国的经济生产方式是()A.手工作坊B.小农经济C.庄园经济D.商品经济【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男解牵牛女能织”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耕作方式,即小农经济。4.(连云港模拟)唐代诗人杜甫“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的诗句,突出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A.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B.铁犁牛耕的演变过程C.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D.男耕
本文标题:2012高中历史 1-1《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课件 人民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744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