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2目录医院感染概念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暴发、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的报告制度消毒灭菌原则及、无菌物品使用时限洗手、卫生手消毒概念医疗废物概念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报告时限医疗机构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该如何处理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3什么是医院感染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4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5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6什么是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7医院感染的报告制度有哪些1.散发医院感染病例诊断后在24小时内报告院感科,出现暴发流行趋势应即时报告院感科。2.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2.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2.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3.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要求,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3.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3.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3.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8消毒灭菌原则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9治疗室、换药室对无菌物品使用时限有何要求抽出的药液、开启静脉输入用的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24小时。抗菌药物现配现用。10治疗、护理、换药等操作时应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按照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处理。无菌物品使用应注意哪些?不在有效期内,灭菌不合格,包装有破损,器械有污迹,高压无菌包掉落地上或误放到不洁处应视为被污染等情况均不得使用11标准预防1.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暴露而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2.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12隔离标志有哪些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13普通病区的隔离要求有哪些1.感染性疾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置。2.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0.8m。3.病情较重的患者宜单人间安置。4.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3床,双排不应超过6床。14手卫生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洗手(handwashing)是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卫生手消毒(handantisepsis)是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外科手消毒(surgicalhandantisepsis)是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但也是存在问题最多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之一。很多医院感染的暴发,尤其是ICU获得性感染,与不良的手卫生有关,严格的手卫生措施对控制医院感染就显得尤为重要。15哪些情况下,医务人员应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2.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16什么是医疗废物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包括使用后医疗用品(如注射器、输液管、棉签、敷料、棉球、纱布、手套等)、使用后一次性医疗器械、各种传染用品等。17医疗垃圾分为哪几类五类,分别是感染性垃圾、病理性垃圾、化学性垃圾、损伤性垃圾、药物性垃圾。18医疗垃圾流失该如何处理1.及时报告院办或院感科2.确定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3.现场处理4.安全处置措施5.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6.总结吸取教训。19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报告时限1.在48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2.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损害,应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3.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健康损害,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20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有哪些1.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2.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必须进行接触隔离,医生要下床边隔离医嘱,护士在床牌上挂接触隔离标识。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与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3.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范。4.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卫生洁具、医疗护理物品单独使用。5.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6.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21针刺伤时如何处理流动水冲洗、挤血、碘伏消毒,必要时进行包扎;报告院感科。22我国将传染病分为几类?包括哪些疾病1.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丙类。2.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3.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4.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23我国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限有哪些规定(传染病信息管理规范)1.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或疑似患者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2.其他乙、丙类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24责任疫情报告人有哪些医护人员、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25传染病防治中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注意哪些1.询问患者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患者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患者进行传染病的预检。2.经预检为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的,应当将患者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3.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患者,应当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对患者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26医疗机构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该如何处理及时将患者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转诊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时,应当按照规定使用专用车辆。27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的内容包括哪些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以及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2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哪些情况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2.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3.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29突法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限是多少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30医疗卫生机构在艾滋病防止中应承担什么责任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有关艾滋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知识;医务人员在开展艾滋病、性病等相关疾病咨询、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当对就诊者进行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31对确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该如何处理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将其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告知本人;本人为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应当告知其监护人。32防护服按其防护性能可分哪几级A级防护:能对周围环境中的气体与液体提供最完善保护。B级防护:适用于环境中的有毒气体(或蒸汽)或其他物质对皮肤危害不严重时。C级防护:适用于低浓度污染环境或现场支持作业区域。D级防护:适用于现场支持性作业人员。33什么是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2周内),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同一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具有临床表现相似性、发病患者呈聚集性、流行病学关联性、健康损害严重性的特点。这类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包括新发传染病)、中毒或其他未知因素引起的疾病。34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分几级1.Ⅰ级:特别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涉及两个以上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或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相应级别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2.Ⅱ级: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一定时间内,在一个省多个县(市)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相应级别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3.Ⅲ级:较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一定时间内,在一个省的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由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相应级别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35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报告时限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或其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在核实后应立即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36
本文标题:医院感染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748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