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解读王忠尧2011.11.08主要内容•概述•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手术部位感染的分类与定义•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要点概述•手术切口的分类:•Ⅰ类(清洁)切口(1%)•Ⅱ类(清洁-污染)切口(7%)•Ⅲ类(污染)切口(20%)•Ⅳ类(感染)切口(40%)•注:•就高不就低;•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扁桃体、唇、腭裂手术属于Ⅲ类。概述•手术部位感染的含义:手术损伤的皮肤和组织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手术部位的感染包括:切口感染(浅部、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患者方面: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健康状况等。•手术方面:术前住院时间手术部位皮肤的准备(备皮、消毒)手术室环境与器械的灭菌无菌操作手术技术与持续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分类一、切口感染:浅部深部二、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符合以下几点之一:•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3.局部症状和体征:红肿热痛注: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1.针眼处脓点•2.外阴切开术、包皮环切术、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3、感染的局部症状和体征:肿热痛(红)。•4.检查发现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注:•1、同时累及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2、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器官/腔隙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出致病菌。•3.经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感染的证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要点•一、加强管理•二、术前准备•三、术中严控•四、术后把关加强管理•1、制定并完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严格落实•2、医疗机构要加强培训•3、医疗机构应当开展目标性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逐步降低感染率。•4、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5、评估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做好各项防控工作。术前准备•(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控制其他部位感染。•(2)改善患者一般情况:纠正水电解质的紊乱、贫血、低蛋白血症、高血糖等。•(3)术区备皮•(4)术区消毒•(5)合理使用预防用抗菌药物(0.5-2h)(肠道准备)•(6)有感染的医务人员,不应当参加手术。•(7)严格刷手(消毒)。术中严控•(1)环境清洁•(2)无菌器械•(3)无菌操作•(4)合理追加抗菌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手术时间长于抗菌药物半衰期,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5)严密止血,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死腔。•(6)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7)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37℃的无菌生理盐水(8)首选密闭负压引流,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术后把关•(1)注意手卫生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2)术后保持引流通畅,尽早拔除引流管。•(3)密切观察切口,及时处理(合理使用抗菌素)
本文标题:手术感染预防与控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765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