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县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一、形势分析(一)“十一五”期间的主要成就“十一五”期间,***县气象工作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和科技进步,不断提高气象监测、预报、预测和服务水平,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初步建立,在防灾减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气象监测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五年间,气象监测业务现代化建设成绩显著。***县国家气象观测站2006年进入自动观测为主、人工观测为辅的自动站单轨业务运行;完成了5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和1个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站为标志的***县区域天气监测网和干旱监测网建设任务。2、气象信息系统更加完善“十一五”期间,建成***至银川4兆MPLSVPN数字通信网络。完成了气象观测站天气实况视频监视系统建设,并投入业务运行。3、气象预警预报能力明显提高(1)初步建立***县预报综合业务系统,发布临近短时、短期气候预报预测产品。(2)进一步完善了***县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发布业务流程,建立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短信发布平台,气象灾害预警信号预报服务能力明显提高。(3)新一代天气雷达、卫星和自动站等探测资料应用能力不断增强,暴雨、冰雹等强对流性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和预报能力明显提高。4、公共气象服务取得显著效益初步建成决策气象服务系统、农业气象服务系统、“12121”气象信息服务,开展了手机气象短信息服务。推进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为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提供了有力的气象保障。建立了***县气象灾害应急联系人和气象信息员队伍,气象信息员达315人。县气象局于2009年建立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短信发布平台,负责所辖区内气象信息员发送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2010年与***县农牧局联合建立13个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2010年***县政府常务会议审定了《关于加强***县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意见》,按照“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进一步加强了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和基层气象应急队伍建设等工作。5、人工影响天气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建成覆盖全县的火箭增雨防雹作业体系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布设人影火箭4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发展为火箭、高炮综合立体式作业,作业范围覆盖全县,2006-2009年***县高炮作业6424发,火箭增雨作业300枚,在高炮保护区、火箭影响区内,冰雹受灾面积减少、增雨效果明显。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下,更新人影作业车辆1辆,为全县所有作业点统一制作了工作制度及作业流程挂图,并绘制了安全作业射界图。对抗旱减灾、改善生态,保证退耕还林还草取得成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我县气象事业虽然取得很大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总量的增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依然很大,各行各业和人民群众对气象预报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广泛,要求越来越高,气象事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1、气象综合观测系统不完善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存在观测项目、观测精度和观测时空密度等不足。气象观测站点布局不合理,在广大农村、部分山洪与地质灾害多发区存在着气象观测的空白区,无法及时监测捕捉局地暴雨、冰雹、雷雨大风等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农业气象干旱监测、生态与农业气象监测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典型生态系统和特色农业气象观测也未深入开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气象保障观测、服务能力欠缺;区域气象站气象观测仪器设备技术保障能力不足。2、气象预报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天气预报准确率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预报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突发性的暴雨、冰雹和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预报能力偏弱;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发布与传播渠道不够畅通,气象信息覆盖面比较小,农村和边远地区不能及时获得气象预警预报信息,气象信息进偏远农村“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3、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服务能力不足尚未全面开展气候资源普查、综合分析和承载力评估以及精细气候区划工作;尚未开展对城市规划和大型建设工程的气候可行性论证。4、气象应急保障服务能力不足气象应急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有待完善,特别是缺乏“移动气象台”和必要的装备,尚未建立起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气象信息分析预报及评估业务系统,重大气象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气象预警和应急保障能力不足,无法及时有效地开展全方位的现场应急气象监测与预报服务。5、部门间信息共享程度有待提高各有关部门未实现有效的网络互联,各类资料收集、处理和交换的标准、规范不统一,缺乏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和统一开放的信息共享平台,各部门获取的气象观测资料和其他防灾减灾资料不能充分共享。(三)面临的形势与需求我县是全区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气象灾害种类多、危害大,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据统计,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80%以上,由其引发的生态、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间接损失难以估量。同时,我县气候资源丰富多样,风能、太阳能、农业与生态气候资源、空中云水资源等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着巨大的经济、环保和生态价值。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构建和谐***,提供更加充分有效的保障,迫切需要大力发展***气象事业。1、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服务能力提出新需求我县自然地理状况复杂,面临干旱、水土流失、自然生态脆弱、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承载力有限等严酷现实,防灾减灾尤为重要。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干旱、暴雨、冰雹、霜冻、雷电、大雾、大风、沙尘暴、寒潮等气象灾害,以及因气象因素而引起或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的衍生灾害如洪涝、地质灾害、电线积冰、道路结冰等频繁发生。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县天气气候灾害呈明显上升趋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加剧,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干旱是我县发生频率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气象灾害,特别是全县北部干旱带地区,一遇少雨年份,则灾荒成片,损失巨大,已成为制约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性因素之一。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加大,气象灾害造成损失的绝对值越来越大,严重的气象灾害甚至影响和威胁社会稳定。各级政府在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进行生态环境治理、指挥防灾减灾的决策过程中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2、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对气象应急服务保障提出新需求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突发气象灾害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的频率增高,强度明显增强,其带来的损失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且可能引起社会的连锁反应,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加强对突发灾害性天气及其衍生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实现防灾减灾信息的充分共享,扩大防灾减灾信息覆盖面,增强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的应急服务能力,最大程度的减轻灾害损失,是保障全县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求。应对自然灾害、火灾、爆炸、有毒气体和化学品泄露、重大传染性疾病、重大事故、生化恐怖袭击等突发公共事件,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能。而提供准确的气象监测信息和应急保障气象服务,是处置这类突发公共事件,做出科学决策的必要条件,也是气象部门的主要职责。加强应急气象保障服务,提升气象保障服务能力是经济社会发展、防灾减灾、应急处置的现实性需要。3、可持续发展对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提出新需求我县水资源严重短缺,“十年九旱,靠天吃饭”是对我县的形象比喻。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我县年平均气温呈连续上升趋势,1986年之后增温速率加快,使冬春夏连旱进一步加剧。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加快,城乡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牧业用水、生态用水等快速增长,水资源问题更加突出,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科学作业,以缓解农业抗旱用水,改善生态环境,是新时期对气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气象工作提出新需求如何围绕新农村建设不同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及时调整农业气象服务的领域和重点,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系列化气象服务,提高为农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信息服务能力,解决气象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使气象信息向偏远农村延伸;针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等现代农业建设,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气象信息服务站等,对气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二、发展思路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意见》和《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按照提高防灾减灾、综合观测和预测、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和打造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方向,立足社会需要,面向科学技术发展前沿,以实现既快又好发展为主题,以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降低气象灾害损失为目标,全面提升气象服务水平,为我县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二)基本原则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县“十二五”时期气象事业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导向,全面提升气象对公共安全、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不断强化气象防灾减灾对政府决策的基础性地位。二是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气象科技创新,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三是坚持以提高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和气象防灾减灾业务能力为核心,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发展方向,统筹规划全县气象防灾减灾业务发展。四是坚持先进性、成熟性与可行性的统一。要与实际情况结合,充分考虑项目在技术、经济、实施和业务运行等方面的可行性。五是坚持改革开放,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分步实施。(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建成结构合理、布局适当、功能齐备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和科技支撑保障系统,使气象整体实力达到全市领先水平。2、主要指标——继续推进综合观测系统建设。基本实现“村村有雨量点,乡乡有气象站”,观测自动化、布局科学化、业务标准化,实现对灾害性天气和主要气候要素的系统性综合观测;改进观测手段,加快推进观测自动化,增强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增强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建成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和技术保障系统。——实现农业气象业务服务新突破。提高气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障能力,构建较为完备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提升农村防灾减灾、农业生产的气象服务能力。——实现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新突破。突发气象灾害预警时效达到15分钟以上。——初步建立气候预测和气候影响评估体系。提供当地经济社会和重大项目建设气候影响评价、气候区划适应对策。——建立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机制。加强人工增雨工作,建立健全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评估机制,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和水平。开展风能、太阳能新能源开发利用气象服务。——实现公共气象服务的新突破。基本建成机构健全、管理规范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明显提高决策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敏感性、综合性、时效性;气象预报警报公众覆盖率达到95%,气象服务公众满意率达90%以上。——建设一流台站。按照建设“一流台站”要求,着力加强***县气象局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加快建立探测环境良好、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的基层气象观测平台,探测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三、主要任务(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机制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乡村社区等气象体系,完善体制机制流程,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社会气象发展,提升气象服务科技内涵、质量和效益;积极创新科技人才保障体制机制;争取地方政府对气象工作的支持,在建立完善双重财务体制机制、增设地方编制和机构方面取得突破。优化气象科技服务政策环境,进一步理顺气象科技服务的体制机制。(二)现代气象业务服务体系建设1、综合观测和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村雨量点,乡镇气象站,推进县气象局建设。对现有系统进行科学评估,整合资源,优化站网布局,主要建设一体化、自动化观测体系,开展特种
本文标题: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775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