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道士塔余秋雨泸县一中贺树军编制导语在祖国的大西北,有一颗世界著名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璀璨明珠——敦煌石窟月牙泉月牙泉水鸣沙山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断崖上,是我国最著名的佛教石窟,又称千佛洞。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内容最丰富和使用时间最长的佛教艺术宝库。自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开窟造像,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时期,千余年从未停止。现保存下来的石窟492个,壁画面积达4.5万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经书文书四万多件。莫高窟窟中石像敦煌壁画敦煌壁画莫高窟第332窟仕女图飞天4000余身飞天“墙壁上的图书馆”壁画45000平方米“墙壁上的图书馆”莫高窟第285窟,就连地上的土砖,也是刻有莲花图案洞窟492个这些都是中国的国宝。陈列的地方却是大英博物馆!开凿于唐开元、天宝年间。窟内塑莫高窟第二大佛,因位于96窟之南,也称南大佛。佛高26米,为石胎泥塑弥勒倚坐像。洞窟窟形为上小下大的方锥形覆斗顶窟。甬道南北壁上部各开一龛,下部分别绘有供养人像;主室南北壁各绘高约15米的巨型菩萨坐像一身,上部为宋代所绘飞天,是敦煌石窟中最大的飞天图象。窟前保存有西夏殿堂遗址。大佛仅头部就有7米,虽然不符合人体比例,但却巧妙地解决了自下而上仰望佛时的视觉差,从而使观佛者能清晰地看到既庄严又慈祥的弥勒佛的表情,更增加了对佛的敬畏感。16窟——甬道249-2狩猎藏经洞——中国的荣耀和耻辱由此吞吐光绪二十六年(l900年),王圆箓发现了藏经洞,里面完好保存着历代文书、写经、文物4万余件。它轰动了世界,形成了敦煌学。454博奕55内景难忍的民族之痛自1900年,一个叫王圆箓的道士发现了这个石窟之后,石窟遭到了空前的劫难。英、法、日、美、俄等帝国主义巧取豪夺,掠走了窟中无数的文物。还盗走了洞中的壁画,用野蛮的手段毁坏洞中壁画,使敦煌文物受到了极大的损失。王道士,即王圆箓.原湖北麻城的农民,逃荒到甘肃省,做了道士,几经转折,当了莫高窟的家,把持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他从外国冒险家手里接过极少的钱财,让他们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当时的情形是,王道士对于敦煌的一切毫不珍惜。庚子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清晨,他发现了藏经洞!但他对于藏经洞中宝物的价值一无所知。随意拣来送人。后来,外国人知道了,用了很少的钱财就从王道士手中盗买了其中的大量宝物。文化大盗——斯坦因从藏经洞中搬出的经文1907年3月,为英国服务的匈牙利人斯坦因,他仅用40块马蹄银(合200两)贿通王道士,骗走六朝至宋代的经卷、写本共7大箱约万余卷,以及5大箱装有仔细包扎好的绘画绣制品等艺术古物,约500余幅。10月份,斯坦因又委托蒋孝琬和另一个中国人潜回莫高窟,又诱取了230捆手稿。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来敦,又从王道士手中骗买走足足四大箱,600多卷经卷。1908年8月3日,法国人保罗·伯希和进入藏经洞后,用整整3个星期,以每天1000卷的阅读速度,翻看了所有写本和绘画的每一张纸片。最后仅以500两白银为代价,骗走了6600卷精品中的珍贵文物,其中古藏文卷子2700卷,其它类3900卷,装满十辆车后偷运回法国。文化大盗——伯希和美国人兰登·华尔纳是最后一个成功的劫掠者。1924年,他用胶布和特殊的化学溶液剥走壁画26幅,其中就有极珍贵的323窟唐入画《张骞西域迎金佛》图,及几尊极为优美的唐代彩塑。当时,“华尔纳的心情是十分不安的,他深知自己所干的事情太有些无法无天了”。莫高窟壁画,空白位是被盗粘走的壁画敦煌328窟唐代塑像,图中用圆圈标注的地方,原有一尊菩萨,被英国人盗走,现存波士顿博物馆。现在还能看出地上留下的一个圆坑。敦煌遗书与纸卷画约有4.77万件,主要分藏在英、法、俄、日、美、丹、韩、中等8个国家,其中有五分之三在国外,中国现仅存2万多件。敦煌历难数字四万多件北京图书馆一万余册英国图书馆11297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6000册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11050册日本私人592册丹麦皇家图书馆东方部14册韩国汉城博物馆2000余册印度、瑞典、奥地利、原东德……到目前为止,据统计各国所藏的敦煌的文物情况如下:英国:13300件法国:5779件前苏联:10800件日本:600件美国:22件丹麦:14件英国印度事务部:近2000件法国吉美博物馆:藏经洞出土的绢画200幅中国:17500件余秋雨简介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当代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辞职后继续从事教学和写作。主要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艺术创造工程》《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山居笔记》《千年一叹》《霜冷长河》。199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载多部世界名人录。作者对于这些宝物的损失深感痛心!从中深省酿成那场不堪回首的民族文化悲剧的社会根源。第一部分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读第一节:作者将见到的莫高窟置放在一个怎样的背景下?目的是什么?夕阳西下、朔风凛冽这个破落的塔群更显得悲凉写出衰落颓败的景象,渲染了全文凄凉、悲哀的气氛读第2-3节:小结:引出敦煌石窟的罪人王圆箓。“塔身有碑文,移步读去,猛然一惊,它的主人,竟然就是那个王圆箓!”作者早就关注过这个人,并对其憎恨不已该句中,哪两个词强烈地反映出作者心中难以抑制的愤怒之情?竟然居然既意外又气愤就是那个读4-5节:作者认为王道士是卖国贼?他对王道士的评价集中在哪一段落?第五节:“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泄。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为什么说最大的倾泄也只是对牛弹琴?因为王圆只是一个愚味的、卑微的、没有思想的道士。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事毫无认识。因此“让他这具无知的躯体全然肩起这笔文化重债,连我们也会觉得无聊。”在作者眼中,他只是一个没有思想与灵魂的身体,更何况王圆箓已死。一语双关。读第六节: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错步上前的小丑?民族悲剧既因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大量流失,更因这种流失的方式带给国人的屈辱和耻辱。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错步上前的小丑不仅是个人罪行,社会的黑暗,国家的懦弱无能,官员的无知才是我们民族真正的罪人。归纳:以道士塔为引线,简要介绍王道士其人,概述文物被劫掠,愤怒指出这是一个民族悲剧。该部分结尾再一次描写了西天的晚霞,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气氛。第二部分愚昧对文明的亵渎读1-2节:当时欧美艺术家做什么,中国的文官做什么?欧美艺术家有突破歆羡东方艺术;中国文官昏庸无视艺术,无知的道士掌管佛教艺术草地的晚餐鲜明的对比暗示了敦煌文物被毁的根本原因读3-4节该部分详细叙述王道士粉刷洞窟的经过,并对他的一系列心理活动作了描写,作用是什么?经过涂壁画,毁雕塑,塑天师。心理亮堂一点多好呢塑雕过分惹眼,令人尴尬一个道士何不搞几个大师菩萨本质无知愚昧肤浅庸俗毫无品味愚昧犯罪而不知前两个“惨白”写的是洞被粉刷后颜色,而后两个“惨白”是作者心中的感受,表达的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愤怒、痛心、伤心、绝望之情。读第五节“今天我走进这几个洞窟,对着惨白的墙壁,惨白的怪像,脑中也是一片惨白”,“我脑中依然一片惨白”这里写的四个“惨白”,是否完全相同?。“是啊,他在整理他的宅院,闲人何必喧哗?”这句话中,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里的“闲人”指谁?如果换成“其他人”呢?透露出作者无可奈何的心情。“闲人”指的是那些关心这份历史文人遗产的人,用“闲人”来嘲讽王圆,也表达了一份无奈的自嘲情绪,王圆箓把莫高窟看做是他的私人财产,十分荒唐。“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起求他:‘请等一等,等一等……’但是等什么呢?”你认为作者想等什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作者是想阻止这个历史的悲剧,但悲剧已成事实,作者只能在心中呐喊,却无能为力,是啊,当时国家积贫积弱,政治黑暗,政府腐配,等谁呢?第三部分野蛮对文明的侵犯读1-2节“王道士完全不能明白,这天早晨,他打了一扇轰动世界的门户”这里的“门户”指的是什么?是指敦煌石窟的文化遗产。“中国的耻辱和荣耀”指的是什么?“一门永久的学问”指的是什么学问?(敦煌学)耻辱对文物的无知,门户被外国人打开荣耀中国拥有优秀文化遗产读3-5节当中国官员发现藏经洞后,对文物采取什么态度?为什么不予以保护?县长建议运到省城保管运费不低,犹豫绝不会穷到筹不出这笔运费也不是都没有学问但他们没有那副赤肠,下个决心,把祖国的遗产好好保护一下。但官员们生活却十分奢侈豪华。中饱私囊读6-7节鲜明对照外国学者:不远万里,风餐露宿.中国官员:“他们在沙漠中燃起了股股炊烟,而中国官员的客厅里,也正茶香缕缕”“股股炊烟”和“茶香缕缕”形成了什么样的关系?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图?腐败麻木“没有任何关卡,没有任何手续,外国人直接走到了那个洞窟眼前”,这句话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了当时的政府对敦煌保护的不作为,让人震惊,令人失望。“他们只得幽默地耸耸肩”这时的“幽默地”有何含义?外国人为何有如此的反应?----讽刺的意味,形象地刻画了外国人的丑恶的形态,同时也为中国官员感到可悲,外国人之所有如此反应,是因为他们对王圆箓,中国官员都不屑一顾,有一种轻蔑的态度,同时对中国人如此漠视敦煌文化大出所料,觉得不可思议.“略略交谈了几句,就知道了道士的品位”,结合下文说明王道士的品位是什么?点出敦煌文物被毁被盗的原因之一:愚昧无知。读第8节王道士只是一个无知的,没有品位的平民,他毫无文化保护眼光,只有金钱的欲望,商人的利欲。(13)为什么“要详细地复述这笔交换账,也许我的笔会不太沉稳”?作者此刻是感到可悲、无奈、震惊、愤怒、此刻的心情难以平静,所以会“不太沉稳”。一层:说明外流文物之多。二层:“深深的车辙”是一道历史的痕迹。三层:“深深的车辙”也是刻在人们心灵的永远的伤痕。读第9-11节外国冒险家用什么手段掠走文物?----欺骗“沙漠上,两道深深的车辙”是什么含义?读12-14节“但是,他们的论述中遗忘了一些极基本的前提”,这个“前提”指的是什么?如果去掉这里的“极”,所表达的语意效果如何?这个“前提”指的是外国学者所得来的学术成就,是建立在中国人民的欺诈、掠夺,对中国文化遗产无情地剥夺的基础上。这个“极”字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愤怒之情,放在这里能够强调感情色彩,如果去掉就达不到这层效果。作者设想自己拦下车队后的情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环境吕,以最直接的方式表达心中的一种强烈愿望,这份愿望是留住这份历史文化遗产,也能引发读者对敦煌劫难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但在现实面前却无能为力。这样写更具有感染力,让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的心情。读15-17节“被我拉住的车队,究竟应该驶向哪里?这里也难,那里也难,我只能让它停驻在沙漠里,然后大哭一场。”这里所写的“难”,究竟难在何处?这两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为什么写在沙漠里“大哭一场”?这里一种什么样的意境?“难”指的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政治的黑暗,官员腐败,这样一种历史根源,无法一时去改变它,所做的一切都无意义。表达作者痛彻心底的悲痛之情,之所以“停驻在沙漠里”是因为作者当时难以发泄他的情感,作者已完全置身于这份幻想中,只能找一个切合自己心境的环境去发泄无人理解的情感,“沙漠”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偌大一个中国,祖先留下的遗产竟然无处安放,何等悲哀,表达了无助与无奈。作者引用了一个青年的诗句“我好恨”,恨什么?恨王王圆箓的无知、愚蠢恨清政府的腐败恨外国侵略者的掠夺由此可知,造成国宝大量流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旧中国的落后与腐败,外国侵略者的欺骗和掳掠。读第四部分牢记耻辱,保护、研究文物我国敦煌研究所的专家比我恨得还深表现在那里?不愿抒发感情,加紧钻研,抢时间,争速度,实干精神一位日本学者的话说明了什么?取得的成绩得到世界的公认。中国的专家为什么没有太大的激动,而是默默地离开了会场?①因为在中国学者的心中,敦煌是中国的,所以面对这一言论时,心中很平静。②因为敦煌的历史在中国专家心中永远是一段难言的心痛,他们的情感是压抑的。小结:主题:
本文标题:《道士塔》课件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799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