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植物保护概论重点内容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害的因素(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的作用,植物正常的生理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种种病理变化,表现出各种不正常状态(即病态),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病三角:环境,病原物,植物体病害四面体:环境,病原物,植物体(人)病害的影响:生理机能出现变化,以这种为基础,今儿出现细胞或组织结构上的不正常改变,最后在形态上产生各种各样的症状;减少植物,影响产量;降低产品品质;有些病害侵害的农产品食用后还引起人蓄中毒;在运输和储藏时造成严重损害;影响国民经济;影响进出口。植物病害症状,病状,病症:植物受病原物侵害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组织内表皮或者外表显示处来的异常状态呈症状;病状的类型:变色:褪绿,白化,叶子等叶色发生变化等;坏死:病斑,溃疡,疮痂,叶烧等;腐烂:干腐,湿腐,软腐,猝倒,立枯等;萎蔫:失水导致枝叶萎垂的现象,黄萎,枯萎,青枯;畸形:皱缩,卷叶,蕨叶,如枣疯病;病状是指植物自身外部表现出来的异常状态;病症是指病原物在植物并不表面形成的各种结构;病症的类型: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索状物;脓状物;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这类病害可以在植物体间互相传染,也成传染性病害;引起植物病害的生物因素称为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非寝染性病害:由飞生物因素(既不适宜的环境条件)而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这类病害没有病原物的传染,不能再植物个体间互相传染所以也称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第二节:植物病原物营养体:真菌生长阶段的结构称为营养体。菌丝:单根丝状体称为菌丝。低等真菌的菌丝没有隔膜,称为无隔菌丝;而高等真菌的菌丝有许多隔膜,称为有隔菌丝。此外,少数真菌的营养体不死丝状体,而是无细胞壁且形状可变的原质团或细胞壁卵圆形的单细胞。菌丝组织体主要有菌核(坚硬的营养结构,储藏养分,能萌发产生新的营养菌丝或繁殖体),子座(一个垫状结构,主要功能是形成包子机构,但也有度过不良环境的作用)和菌索(菌丝体平行组成的绳索结构,可抵抗不良环境也有助于菌体在基质上蔓延)等。繁殖体:即子实体,真菌的繁殖体包括无性繁殖形成的无形孢子和有性生殖产生的有性孢子。无性繁殖:是指营养体不经过和分配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个体的繁殖方式,其产生的后代称为无性孢子。无性孢子有3种类型,即游动孢子,包囊孢子,分生孢子;有性孢子:真菌生长发育期到一定时期(一般到后期)就进行有性生殖。多数真菌由菌丝分化产生性器官即胚子囊,通过雌,雄配子囊结合产生有性孢子。包括卵孢子(根肿菌,壶菌的有性孢子);卵孢子(卵菌的有性孢子);子囊孢子(子囊菌的有性孢子);接合孢子(结核菌的有性孢子);担孢子(担子菌的有性孢子)。生活史:真菌的生活史是指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植物病原原核定的一般性状形态结构: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细胞壁外有一多糖为主的粘质层,但很少有荚膜,细胞有鞭毛,无性孢子;植物病原菌革兰氏染色反应大多为阴性(G-),少数是阳性(G+)。原核生物多以裂解方式进行繁殖,即裂解时菌体一分为二,平均分配。细胞分裂速度很快,在适宜条件下每20min就可以分裂一次。绝大多数病原细菌都是好样的,少数为兼性厌气。对细菌生长来说,培养基的最适ph为中性偏碱,培养的最是温度一般为26-30度,33-40度时停止生长,50度,10min时多数为死亡。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需在适宜寄主细胞内才能完成自身复制的细胞或分子生物。病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主要特征:一是个体微小,二是结构简单,三是寄主活细胞内复制增值。植物病毒的一般形状:病毒形态:病毒颗粒称为粒体,大部分植物病毒的粒体为球状,杆状和线状,少数为弹状,杆状和双联体状。病毒结构:病毒粒体的基本结构是核蛋白,其内部为核酸,核酸嵌在蛋白质亚基的凹痕处。杆状或现状病毒都是螺旋对称结构,即粒体中间是螺旋状的核酸链;球状病毒是等轴对称结构,其粒体呈20面体对称。第三节: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病程):是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后的发病过程。①侵入前期:即接触期,是指病原物侵入前与寄生植物存在相互关系并直接影响病原物侵入时期。病毒,支原体等病原物可以由介质直接置入植物细胞内,所以不存在接触期。侵染期是病害能否发生的关键时期,也是病害防治的关键时期。②侵染期:是病原物开始侵入寄主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的一段时间。途径包括:直接侵入(寄生性种子植物真菌,线虫),自然孔口侵入(真菌,细菌,线虫)和伤口侵入(真菌,细菌,病毒)。③潜育期:是病原物侵入寄主病简历寄生关系到寄主表现症状前的一段时期。病原物侵入寄主后,首先要从记住体内获得营养物质和水分,建立寄生关系,然后在寄主体内繁殖扩展,最后引致寄主发病。影响因素:不同病原物在记住体内扩展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潜育期的长短主要决定于病害种类和环境条件。④发病期:经过潜育期后,寄主植物开始出现症状而发病。环境条件特别是温,湿度对症状出现后病害进一步扩展影响较大,其中以湿度对病斑扩大和真菌孢子形成的影响为最重要。病害循环:一种植物的病害主要涉及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传播和初侵染与再侵染三个方面。初侵染(初次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一个生长季中最初引起的侵染;再侵染(再次侵染):初侵染植物上病原物产生的繁殖体,经过传播,又侵染植物的健康部位或健株的植株。病原物的传播:被动传播(主要)和主动传播(次要);气流传播;水流传播;昆虫及其他生物传播;人为因素传播。第四节:植物病害的诊断柯赫法则:柯赫法则一般是用来证实侵染性病害及其生物并圆形的通则,其具体步骤为:①植物病部常伴有病原生物存在;②讲该生物在培养基上分离和纯培养;③将纯培养生物接种相同的健株,接种植株表现与原来相同的症状;④从接种发病的植株上在进行该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其特征与原接种的病原生物相同。非侵染性病害,除了植物自身遗传性疾病外,主要是不适的环境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包括不适的温度,湿度,水分,光照等物理因素和营养失调,环境污染及药肥施用不当等化学因素。植物抗病性:抗病性———植物抵抗病原及侵染后所造成损失的能力。植物抗病类型:免疫;抗病;感病;耐抗;避病;抗病机制:②形态结构抗病性:先天抗病结构;诱导抗病结构;细胞核组织的防御结构;②生理生化抗病性:先天抗病因子;诱发抗病因子;植物病害的防治:防治原则:工作方针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防治方法:植物检第三章:植物害虫第一节:昆虫的形态结构:昆虫对人类的为害:直接危害人类崽土的各种植物;传播植物病害;为害人,蓄健康,传染多种疾病;对人类有意的方面:产生工业原料;给植物传粉;天敌;中药材;腐蚀性种类可分解的有机物;食用,观赏,饲料,科研材料。昆虫的形态特征:昆虫的躯体分为头,胸,腹三段,生有6足4翅的节肢动物。①头部着生有1个口器,1对触角,1对复眼和1-3个单眼,因此,头不是昆虫取食和感觉中心。②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即前胸,中胸和后胸。每个胸节着生1对足,中胸和后胸通常还各有1对翅,因此胸部是昆虫运动中心。③腹部一般由10个体节和1个尾节组成,但在大部分昆虫只能看到9-10节,腹部第一节至第8节两侧各有1对气门,末端有外生殖器及尾须,各种内脏器官大部分位于腹内,所以腹部是昆虫新陈代谢和生殖中心。昆虫的形态结构与功能1)昆虫的头部头部是昆虫躯体最前面的一个体段,一般认为由4个或6个体节愈合而成的。他的外壁结构紧密而坚硬,称为头壳。昆虫的头式:头式是根据昆虫口器的不同朝向而划分的头型。头式可以反映昆虫的取食方式和生活习性。1)下口式(蝗虫,鳞翅目的幼虫):这种头式适于咀嚼植物性食料。2)前口式(虎甲,步行虫):这种头式适用于捕食动物或其它昆虫。3)后口式(椿象,蚜虫,蝉,叶蝉):这种口器适于刺吸植物或动物的汁液。2)昆虫的触角触角是昆虫头部的一对分节外长物,一般位于头部的前方。它的基部着生在膜质的触角窝内,可以自由转动。一般分为3部分,即柄节(触角第一节,比较粗大),梗节(触角第二节,比较短小)和鞭节各节统称为鞭节,变化最大)。触角类型:刚毛状;丝状;串珠状;锯齿状;球杆状;锤状;具芒状;羽毛状;鳃叶状;3)昆虫的眼昆虫的眼包括复眼和单眼两种视觉感受器。复眼:是昆虫主要的视觉器官,它对光的反应比较敏感。如对广德强度,波长,颜色等都有较强的分辨能力。而且还能看到人类所看不到的短波光,特别对300—400nm的紫外线有很强的趋势性。单眼:是另一种类型的视觉感受器。成虫和若虫的单眼位于头部的背面或前上方,称为背单眼(一般有3个);完全变态类型幼虫的单眼位于头部两侧,称为侧单眼(一般具有1-7个)。4)昆虫的口器口气是昆虫的取食器官,位于头部的下方或前段,有各种昆虫取食和食性不同,口气的构造变化也很大,但基本上可分为咀嚼式和刺吸式两大类,后者有因其吸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刺吸式,锉吸式,虹吸式和舔吸式等。①咀嚼式口器:具有坚硬的上鄂,能够取食固体食物。其构造是较原始的标准类型,其他各种类型都是在此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如蝗虫的口器,主要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五部分组成。②刺吸式口器:上下鄂均延长成针状,称为口针,下唇特化成喙;③锉吸式口器:上颚不对称,右上鄂高度退化或消失,口针则由左上鄂和2个下颚特化而成,食管由2个下颚形成,唾液管由舌与下唇的中唇舌形成;④虹吸式口器:主要是鳞翅目成虫所特有,其特点是2个下颚的外鄂叶分别延长,并且互相嵌合成一个管状的喙。除部分夜蛾能危害果实外,这类口器的昆虫一般不造成危害。⑤舔吸式口器:主要是双翅目蝇类所特有,下唇特别发达,末端为2个半圆形的唇瓣,唇瓣上有许多换购,与食管相同;⑥捕吸式口器:脉翅目幼虫昆虫的胸部胸部是昆虫体躯的第二个体段,前面以颈膜与头部相连,后面与腹部相接。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即前胸,中胸和后胸。每个胸节着生1对足,中胸和后胸通常还各有1对翅,因此胸部是昆虫运动中心。1)昆虫的足:足是昆虫体躯上最典型的附肢,位于体节的侧腹面,着生于胸部的统称为胸足,着生于腹部的统称为腹足。足的类型:步行足(步甲),跳跃虫(蝗虫),捕捉虫(螳螂),开掘足(蝼蛄),游泳足(仰泳椿),抱握足(龙虱),携粉足(蜜蜂),幼虫的前足(鳞翅目)。2)昆虫的翅:昆虫的翅不适附肢,与鸟类的翅不同,它是由背板的两侧扩展而来的。翅的基本构造:昆虫的翅多呈三角形在展开时,朝向前面的边缘成为前缘;朝向后面的边缘称为内边缘或后缘;朝向外面的边缘称为外缘。多数昆虫的翅面上有很多凸起或凹陷的线条,称为翅脉,对翅膜骑着支撑作用。翅脉在翅面上的分布形式则成为脉序或脉相。昆虫的前后翅连为一体的特殊构造,称为翅的连锁器。翅的类型:膜翅:翅膜质,透明,翅脉明显,如蚜虫,蜂类,蝇类等;鳞翅:翅膜质,在翅面上覆盖有鳞片,如蝶类,蛾类等;毛翅:翅膜质,在翅上密生细毛,如石蛾的翅;缨翅:翅膜质,翅脉退化,翅狭长,边缘着生很多细毛的缨毛;复翅:翅革质,质地坚硬似皮革,半透明,翅脉仍然保留,兼有飞翔和保护作用。如蝗虫,蝼蛄,蟋蟀的前翅;鞘翅:翅革质,角质化程度高,翅脉消失,具有保护身体的作用,如金龟甲,叶甲天牛等的前翅。半鞘翅:翅的基部为革质,端部为膜质,如椿象等;平衡棒:翅退化成很小的棍棒状,飞翔时用平衡身体,如蚊,蝇,介壳虫雄性的后翅和燃翅虫的前翅。昆虫的腹部腹部是昆虫的第三个体段,前面与胸部紧密相连,末端有尾须及外生殖器,两侧有气门,内脏器官大部分位于腹部内,因此腹部是昆虫新陈代谢和生殖中心。腹部的基本构造:一般由10个体节和1个尾节组成,但在大部分昆虫只能看到9-10节,膜翅目青蜂科的腹部只有6节,腹部第一节至第8节两侧各有1对气门。外生殖器:雌性外生殖器又称产卵期;雄性外生殖器又称交尾器或交配器;第二节:昆虫的生物学特性1)昆虫的生殖方式:①两性生殖:绝大多数昆虫为雌雄异体,良性交配后,精子与卵子结合,雌性产下受精卵,每粒卵发育成1个子代个体;②孤性生殖:卵不经过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成为孤
本文标题:植物保护概论重点内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815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