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2第二讲--民居的结构形式
中国传统民居第二讲.民居的结构形式1.抬梁式构架抬梁式构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为普遍的木构架形式。柱上承梁,梁上立短柱,短柱上置短梁,以此层层跌落直到屋脊,各个梁头上再架檩以承托屋椽。抬梁式结构坚实牢固、经久耐用,并且内部有较大的使用空间,构架而成的建筑具有美观的造型和宏伟的气势。•木柱架于地面,在柱子上设木梁和木枋•梁枋上架设屋顶构架•构架上铺设瓦顶屋面崇麓祠堂浯溪王廷垣官厅东乡祠堂---混合式结构2.穿斗式构架柱子与柱子之间用穿枋连接,使之练成一个整体,没跟柱子上顶着一根檩条.穿斗式构架的优点是,能用较细小的木料建造体型较大的房屋。但是它也存在有一定的缺点,那就是屋内柱、枋太多,不能像抬梁式构架一样连通的大空间。当人们发现抬梁式与穿斗式两种结构各自的优点后,就出现了将两者相结合使用的房屋,即两头靠山墙处用穿斗式,而中间使用抬梁式,这样既增加了室内使用空间,又不必全部使用大型木料。落地柱较多,柱距较密金溪竹桥民居金溪竹桥民居楠溪江碧油坑村穿斗式民居•穿斗式民居(广西三江马安村侗族村寨)3.干阑式构架干阑式构架先用柱子在底层做一高架,在架上面放梁、铺板,做成一个平台形式,然后再在这个平台上建构房子。房子的上层住人,下面的空间用来储存柴草,或者圈养牲畜。这种结构的房子多见于南方的少数民族。唐涯土司城吊脚楼4.井干式构架井干式构架的最大特点就是需要使用大量木料,所以只有树木丰富的森林地带才常采用这种木构架。它是先用原木嵌接成框状,然后层层垒砌、跌落形成墙壁。这种结构的房屋墙壁全部使用原木,屋顶也是。井干式结构非常简单,建造起来也很容易。但是这样的房子极其耗费材料,使用空间很小,受自然状况和经济条件所限制。井干式的木构架形如古代水井上的木围栏,不用立柱和大梁,①以圆木、或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叠。②转角处,木料端部都交叉咬合。③在左右两侧壁上立矮柱承脊檩构成房屋。泸沽湖井干式民居5.斗栱1.斗栱的柱子及阑额2.柱子加栌斗3.斗上加泥道栱4.加华栱5.栱端加散斗及交互斗斗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由斗、升、栱、翘、昂组成。其功能在于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一般来说,只有非常重要或带纪念性的建筑物,才有斗栱的安置。6.加泥道慢栱7.加华头子8.加散斗及交互斗9.加内檐令栱10.加内檐耍头11.加柱头枋12.加散斗与齐心斗13.加内檐罗汉枋14.加下昂15.加骑昂交互斗16.加外檐令栱17.加外檐耍头18.加外檐散斗19.加挑檐枋20.加衬方头21.加梁22.加檐檩23.加椽•应县木塔斜栱安徽呈坎村罗氏祠堂的宝纶阁6.雀替雀替是中国古建筑的特色构件之一。宋代称“角替”,清代称为“雀替”,又称为“插角”或“托木”。通常被置于建筑的横材(梁、枋)与竖材(柱)相交处,作用是缩短梁枋的净跨度从而增强梁枋的荷载力;减少梁与柱相接处的向下剪力;防止横竖构材间的角度之倾斜。其制作材料由该建筑所用的主要建材所决定,如木建筑上用木雀替,石建筑上用石雀替。宁海前童古镇民居雀替•1。大雀替:立柱左右雀替相连,由大块整木制成,放在柱头上。•2。龙门雀替:用在牌楼上,龙门雀替多云墩、三福云等结构造型样式。•3。雀替:属于在古建筑上最多见的一个雀替种类,其位置在柱与梁枋交接处的下部。主要指清式雀替。故宫太和门清式雀替•4。通雀替:柱子两侧的雀替为一个整体,穿过柱身而成立。•5。骑马雀替:两立柱间距太短时,两雀替相连合而为一。•6。花牙子:又称挂落,纯粹起装饰作用。常被用于园林建筑中。•7。小雀替:形短而小,主要用于室内。草龙纹卷草纹葫芦纹梅竹纹雀替牡丹花雀替福寿雀替乐平老街如意云纹雀替乐平老街回纹雀替卷草纹雀替----乐平老街蝉肚式雀替------金溪县后龚村龚氏祠堂蝉肚式雀替是明代最常采用的形式.前端为踏头,后部形似蝉肚,呈弧线形。瓣卷比例均匀,且卷杀收分缓和,造型极具弹性和力度。7.撑栱(牛腿)传统民居中,檐柱上方外伸的斜木杆,上加横木,以支撑挑檐的檩。装饰题材多样,有动物(常见狮子和梅花鹿)荷花童子前童民居的太师少师流坑村文馆门厅的回首鹿神话人物---流坑继德堂前童民居---麒麟牛腿前童民居东乡民居---卷草纹牛腿
本文标题:2第二讲--民居的结构形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816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