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分析
•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与教育•中小学生感知的发展与教育•中小学生记忆的发展与教育•记忆:注意、感知、观察、记忆、遗忘的一般概念注意和记忆的分类•理解:中小学生的注意、感知和记忆发展的特点遗忘的原因及其规律•运用:运用注意规律指导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能结合实际选择和应用有效方法来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注意力和观察力结合中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培养其良好的记忆力第一节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与教育一、什么是注意(一)注意的含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心算家被心理学家难倒)。注意的指向范围越大,集中性就越差;注意的指向范围越小,集中性就越好。注意是各种心理活动的伴随状态(看、听、思考)。(二)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客观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信息,注意使心理活动选择有意义的、符合当前活动需要的重要信息,同时避开或抑制那些无关信息的干扰,从而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选择功能是注意的首要功能,注意的其他功能都是在它的前提下发生作用的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注意的保持功能体现在注意在时间上的延续注意能使人的心理活动较长时间地保持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维持一种比较紧张的状态,从而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3.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使人的心理活动沿着一定的方向和目标进行,并能提高人的意识觉醒水平,使心理活动根据当前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分配和及时的转移,以适应变化着的周围环境(三)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范围)含义影响因素注意的稳定性含义影响因素注意的分配含义条件注意的转移含义影响因素什么是注意的范围•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又称为注意的广度•一般地,注意的范围越大,同样的时间内获取的信息量就越大。因此,扩大注意的范围,可以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1830年汉密尔顿(Hamilton)最先做了关于注意广度的实验。他在地上撒一把石子,让被试在一瞬间辨认,结果发现被试很难看清六个以上的石子。如果把石子两个、三个或五个组成一堆,人们能同时看到的堆数和单个的数目几乎一样多,因为人们会把一堆看做一个单位。后来有人用速示器做实验,结果表明:在0.1秒的时间内,成人一般能注意到8~9个排列不规则的黑色圆点或4~6个没有联系的外文字母,3~4个几何图形。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汉字实验表明,对没有内在联系的单字只能看清3~4个,对内容有联系的组成词或句子一般可看到5~6个字。实验例证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注意的对象越集中,排列得越有规律,越能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也就越大,反之注意的范围就越小•活动的性质和任务在注意对象相同的情况下,活动任务越复杂,越需要关注细节的注意过程,注意的范围就越小•个体的知识经验个体在某一方面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对这一方面的整体知觉能力就越强,因而对这一方面的注意范围就越大;反之则越小什么是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所能持续的时间。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一般来说,内容丰富、特征复杂、活动变化的对象更容易使人保持稳定的注意–但是,如果注意的对象过于复杂、变幻莫测,则容易导致疲劳,从而使注意减弱或分散•人的主体状态–对活动的意义理解深刻,抱着积极的态度,对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有高度的责任心,意志坚强,并且在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情绪良好时,注意就容易持久稳定什么是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事物或活动上•注意的分配通常表现在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关活动中注意分配的必备条件•首先,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很熟练,或者其中只有一种是不熟练的,而其他几种则熟练或相当熟练,达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程度•其次,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有密切关系什么是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任务的要求,自觉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另一种活动上•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注意的转移是根据实际需要有目的地把注意转向新的对象,使一种活动任务合理地被另一种活动任务所代替,是主动的,是注意的优良品质–注意的分散则是在需要集中注意时,因受无关刺激的干扰或由单调刺激所引起的使注意离开需要注意的对象,是消极被动的,是注意的不良品质。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先前的注意紧张度•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个人神经过程的灵活性•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四)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二、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注意的目的性不断提高•注意的内容逐步深化•注意的品质逐步改善•注意的广度逐渐扩大(4岁4.74分,13岁8.26)•注意的稳定性逐步增强(时间20mt-40mt)•注意的分配能力的发展(字的正确、结构美)•注意的转移能力的发展(二-五年级-初二-高二停-大二缓升)三、中小学生注意能力的培养•限定完成学习任务的期限•养成注意重点的习惯•加强意志锻炼•节奏分明的学习与休息•做些集中注意力的训练测测你的注意力•见下图:用手指按1-25的顺序依次指出其位置,同时诵读出声,施测者一旁记录所用时间世界著名的“舒尔特方格”11182412523482216176133910152571212191420注意力测验结果解释•数完25个数字所用时间越短,注意力水平越高–以12-14岁年龄组为例–能达到16以上为优秀–26属于中等水平–36则问题较大–18岁及以上成年人最好可达到“8”的水平,“20”为中等水平四、注意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两种注意转化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一)无意注意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控制和减少分散学生注意的无关因素•优化教学环境•注重教师仪表行为•规范学生行为•充分利用吸引学生注意的有利因素•教师语言技巧•合理安排板书•科学安排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二)有意注意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首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其次,培养学生学习的间接兴趣•第三,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三)两种注意转化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两种注意的相互交替有利于注意长时间地保持集中如果只依靠学生的有意注意来学习,容易引起学生疲劳而出现注意涣散,甚至会产生厌倦的情绪。如果只依靠学生的无意注意,单凭刺激的外部特点或新异性引起学生的注意,就会把教学导向为趣味而趣味的误区,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也不利于学生认知能力和意志品质的发展–为了使学生长久地保持旺盛的精力,积极地投入注意而不疲劳,教师就要善于运用两种注意转划规律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的两种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轮换,使学生的注意张弛有度案例•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小学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期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摆上了花草、植物、游鱼,教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案例分析•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游鱼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第二节中小学生感知的发展与教育一、什么是感知•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的过程,是认知过程的开端。•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感觉是人脑接收信息的过程,知觉是人脑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感觉和知觉是密不可分,人们通常把感觉和知觉统称为感知。(一)感知的含义•1.感觉的种类–根据信息的来源,可以把感觉分为两大类: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主要接受来自体外的适宜刺激,反应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主要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内部感觉接受内部刺激,反映有机体本身各部分运动或内部器官的变化,主要有平衡觉、运动觉和机体觉三种。(二)感知的种类•2.知觉的种类–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时间知觉是指人对客观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运动知觉是指人对物体的运动特性的知觉•空间知觉是人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1、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能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知觉的组织规律:•接近规律•相似规律•闭合规律•连续规律(三)知觉的特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131214AC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在许多知觉对象中,根据当前需要有选择地把其中一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以产生清晰的知觉。–在知觉过程中只有一部分对象被选择出来,未被选择的对象叫做背景。双关图形–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对象与背景的差别–知觉对象各部分的组合–对象的运动–主体的需要、目的、任务、期待、兴趣爱好等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当前事物的时候,人们总是借助于已有知识经验对当前知觉对象的意义做出解释,并用词把它表示出来,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主要受知识经验、言语的指导作用和定势等因素的影响请看下图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知觉恒常性以视知觉的表现最为明显,主要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亮度恒常性等–知觉恒常性主要是过去经验的作用知觉的恒常性二、中小学生感知的发展•中小学生感知的有意性逐渐增强•中小学生感知的精确性日益提高•中小学生感知的概括性和逻辑性逐渐发展三、中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是与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紧密联系的复杂的智力活动过程•观察力是人在观察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指人对事物的典型特征和重要细节进行准确、迅速和全面反映的能力。它是一种发展水平较高的知觉能力,是智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观察与观察力•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引导学生做好观察前的知识准备•指导学生制定观察计划•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引导学生在观察时要勤于思考•指导学生整理和总结观察结果(二)中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第三节中小学生记忆的发展与教育一、什么是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是心理过程在时间上的延续,因此,记忆使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记忆是人的经验积累和心理的发展的重要前提(一)记忆的含义•根据记忆的内容来划分,可以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根据记忆的理解性,可将记忆分为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根据记忆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可将记忆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根据记忆编码方式和储存时间的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二)记忆的种类•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情景记忆是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的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是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运动记忆是以人们操作过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又叫动作记忆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机械记忆是指在不理解材料意义的情况下,采用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的记忆意义记忆是指在理解材料意义的基础上,根据材料内在联系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而进行的记忆从记忆效果来看,意义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但它们并非相互排斥和绝对对
本文标题:2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870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