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020届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课件(46张ppt)
什么叫断句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断句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2从前有一个富翁,只有一个女儿,到了六十岁时,才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非”。富翁害怕自己死后,家产都被女婿夺走,於是写了一封遗书,分别交给儿子和女婿。遗书上写着: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富翁死后,女婿果然并吞了家产,只留下一间小房子给富翁的儿子。几年后,富翁的儿子长大了,要向姐夫要回家产,两人争执不下,便告到官府里。2020/3/234六十老翁产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断句方式一:六十老翁产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给女婿断句方式二:六十老翁产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给幼子断句不同遗嘱迥异45其前提:读文段,通文意……断句的基础或前提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自然,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但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帮助断句。5文言文断句原则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2、先易后难,攻破难点3、寻找标志,辅助断句67一、查找名代词断句法名词和代词常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断句时,要首先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常见的代词有:余、吾、此、彼、其、之、公等。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和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781.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汉六年(前201年)正月,封赏功臣。张良不曾有战功,高帝说“出谋划策于营帐之中,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这就是子房的功劳。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8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雕刻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的小一点。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办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为了以后可以再有挽回的余地,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910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而动词则充当句子的谓语,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可以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二、借动词,定句读。1011王哇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王慎中写文章,一开始也喜欢谈论秦汉时期的散文。说东京以来,就没有可取之处了。不久领悟到欧阳修、曾巩写文章的方法,于是把旧作全都焚毁了,一心一意师法模仿他们的写法。尤其得益于曾巩的写作方法。唐顺之一开始不信服他的说法,一段时间以后就改变写法跟从他了。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12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12诸葛亮再次率大军到达渭水的边上,整个关中(指长安凉州一代)民心不稳,魏明帝很害怕司马懿会出战看,所以派遣辛毗做军队的司马(官位,等于监军)。13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三、借助虚词位置断句。13句首虚词:夫、盖、至若、若夫、初、惟、凡、今、且夫、嗟夫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句尾虚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与(欤)、邪(耶)、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句中虚词: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这些词前后一般不断句。14独立成句的叹词:嗟夫呜呼……断句口诀:“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间,“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是停顿。1516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1617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不可不勉乎//////2020/3/217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今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例】(2006年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18(赵国被秦国围困)齐人、楚人奔赴赵国。赵国粮食匮乏,向齐国借粮,齐王不同意。周先生说:“赵国对于齐国、楚国来说,是屏障。就像牙齿和嘴唇的关系,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今天赵国灭亡了,明天就会祸及齐国、楚国。况且援救赵国,表明我国非常仁义,打退秦国军队,能使我们扬名诸侯。不为了这个而吝惜粮食,这是作为治理国家的人的过失。”19四、察对话,巧断句对话是断句的一个重要依据。其标志性的词语有:曰、谓、云、言等。一般情况下要在其后断开。如果是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回答时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等为标志,而把主语省略,因而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出问者和答者,准确断句20上(刘邦)尝从容与信(韩)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如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202020/3/221有一次,刘邦与韩信谈论各位将领的能力,韩信回答说各有差异。又问韩信:“依你看来,象我这样的人能带多少人马?”韩信答道:“陛下带十万人马还差不多。”刘邦再问道:“那么你呢?”韩信不客气地说:“臣多多而益善耳(我是越多越好)!”刘邦于是笑道:“你既然如此善于带兵,怎么被我逮住了呢?”韩信沉吟半晌才说:“您虽然带兵的能力不如我,可是您有管将的能力啊。”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五、借助固定的词组和句子结构断句22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熟悉这些固定句式,对文言断句很有帮助。判断句式:…者…也反问句式:不亦…乎、何…为、岂…哉、安…哉(也)、孰与……乎被动句式:为……所……、受……于……其它固定句式:况……乎,奈……何,如(若)……何,得无(无乃)……乎,何以……为,与其……,孰若……2324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24唉!这是真的呢?还是做梦呢?还是传信的弄错了真实情况呢?25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较多,这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1、“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六:借助修辞断句2020/3/22526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26☆当堂断句练习: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27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⑵据排偶,定句读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例8: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8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这一段文字之中,“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是对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是排比;“内”“外”是对照。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确定句读也就容易多了。2020/3/229☆当堂断句练习: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此可以改容。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此/可以改容。30善事如果做得多,偶尔做了一件坏事,也只能算是失误,不足以导致灭亡。而坏事做多了,偶尔做了一件善事,也只能算是不小心做的,不足以求得生存。⑶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例9: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31译文: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如今却为了所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不可以停止吗?(如果不停止的话,)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人本来的思想,即羞恶之心。☆当堂断句练习: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师旷说:“我盲臣哪敢戏弄国君您啊!臣下听说: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在早晨温和的太阳下学习;壮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在正午的烈日阳光下学习;老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将蜡烛点燃,散发光亮来学习。在点燃蜡烛的亮光下(行走)和在黑暗愚昧中行走(哪一个会更好呢)?”32七: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例10: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33所以说有五种情况能够预知胜利:知道能否作战的一方胜;知道人多时如何运用,人少时如何运用的一方胜;军中上下齐心的一方胜;用充分的准备来等待毫无准备的一方胜;将领有才能,而且君主不扼制将领的一方胜。这五种胜利的情况,是预知胜利的方法啊。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也。☆当堂断句练习: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也。34年老的男人
本文标题:2020届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课件(46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874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