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新闻采访学-复习重点内容
新闻采访学绪论第一节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对象新闻采访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又有完整理论体系的应用学科,是对新闻实践中大量的采访活动的规律进行研究和概括的一门学问。新闻学理论共分四大块: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史和新闻管理,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等,同属于新闻业务分支。绪论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对象有三个方面:1、新闻采访新闻在我国古典文献中,“新闻”一词最早出自唐代神龙年间(公元705年-706年)文人孙处玄的“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一句。南宋赵升在《朝野类要》中首次把“新闻”一词和报纸联系起来使用,他在谈到当时民间小报情景时说:“共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私衷小报,率有漏泄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闻’。”“采访”一词始见于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干宝(公元?—336年)。《晋书﹒干宝传》中曰:“宝撰搜神记,因作序曰:若使采访近世之事,苟有虚错,欲与先贤前儒分其讥谤。”这里提到的“采访”已经接近于今天的含义。绪论“新闻”与“采访”合为词组使用,是在我国近代报刊出现以后。如《申报》创立(1872、4、30)后一月,刊登广告向社会征集新闻,广告名称就是《新闻采访启》。其中的“采访”已经专指新闻采访。2、记者的新闻采访活动新闻采访学是指导记者采访新闻的学问,其基本理论来自于记者的采访实践,是记者采访活动规律的总结。通讯员的采访活动不纳入研究范围。绪论但是总结出的规律具有广泛性,同样可以指导通信员采访。3、记者采访规律它深入研究新闻采集的方式、方法、技巧类问题,是这门学科的特色。除此之外,还研究采访原理和基本规律一类问题,并且注重揭示其规律性。第二节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历史综述萌芽于近代报刊时期,主要见于著名报人、记者论述新闻问题和别涉及到多方面问题。例如:绪论梁启超(1873--1929)1904年为《时报》创刊写的发刊词中,提出了新闻报道的一些原则。黄远生(1885--1915)1915年在《忏悔录》文中提到记者的“四能”(能想、能走、能听、能写)。……以上论述,既是经验之谈,也是对新闻采访写的理论思考,谈出了不少规律性东西。对新闻采访的系统研究开始于1918年,此后可分为三个时期:绪论1、“五四”时期1918年,北京大学聘邵飘萍为导师,讲授新闻采访,1923年将其讲稿出版,名为《实际应用新闻学》(又名《新闻材料采集法》),是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标志学科形成。徐宝璜,北大新闻研究会主任,讲授新闻学,1919年便出版《新闻学》一书,是一本新闻学概论著作,蔡元培喻之为“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书中《新闻之采集》一章多达17节,完全可以拓展成一本采访学专著。绪论以上两部专著表明:在新闻业务研究方面,采访研究已经走在了前面。2、抗战时期此期论述新闻工作的文字有个鲜明的特点:服从抗战需要,为抗战服务。范长江的一系列文章就是代表作。8年间出版新闻书刊约100种,其中有采访专著,1938年出版的王文斌的《采访讲话》是我国第一部专业采访报道的论著,把采访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绪论抗日根据地的新闻事业在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得到较大发展,毛泽东、陆定一等中共领导人关于新闻工作的的社论、讲话,对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建立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3、建国后建国初期,建立和发展无产阶级新闻学成为新闻学研究的根本任务。1949、10---“文革”,探索和积累经验阶段,不适当地强调了新闻的阶级性、政治性,对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基本否定排斥,甚至对“五个W”、新闻真实、及时、客观等都不接受。绪论“大跃进”时期的狂热,抹杀客观规律与科学性。林彪、四人帮把左倾发展到高峰,扣帽子、打棍子。1978年后,新闻事业空前发展,全面繁荣。大批教材出版,新闻采访专著涌现,老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论集、经验汇编、回忆录出版;名记者研究著作;翻译著作。此期存在问题:重复、拼凑和抄袭过多。第三节学习目的和方法学习目的:自觉地运用学到的系统知识指导我们的采访实践,搞好报道,做好记者工作。学习方法:a、重视全面、系统地学习b、重视采访实践c、及时总结采访经验d、重视研究采访实践中的新问题,关注学科发展e、重视比较对照的方法。第一章新闻记者概述第一节我国职业记者的起源和称谓演变新闻记者通称记者,指新闻机构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1、起源商周时期的“采风”和“采诗”活动春秋时期出现了“史官”,秉笔直书东晋干宝《搜神记》和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的成书过程唐代开元年间出现的邸报,办报官吏的工作宋朝民间“小报”雇佣的内探、省探、衙探等2、称谓演变我国传统报纸(邸报)历经唐、宋、元、明、清几个大的朝代,办报官员都不称“记者”。“记者”的称谓是从近代报刊出现的。1815年8月,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创办近代第一家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有准记者梁发,笔名“学业”。后来出现“主笔”称谓。再后来报刊多了,称谓五花八门,仅《申报》的称谓就有:探员、探事、访事、友人、访友、访员、访事人、报事人、文士、采访等。从现在的划分标准看,其中有记者、也有通讯员。自从梁启超主办的《清议报》第7、8期(1893年3月)后,其他称谓(除访员和主笔外)陆续淘汰。第二节西方资产阶级职业记者的出现意大利威尼斯是资产积极报纸的诞生地,也是资产阶级职业记者的诞生地。14世纪,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稀疏的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5世纪出现手抄小报;16世纪发展到德法,同时出现了专门的办报机构,随着报刊业发展,机构内部分工为老板(即出版者)、编辑和记者,再后有了驻外地、外国记者。19世纪,言论自由观念普及和工业革命提供的物质条件,日报大发展,通讯社纷纷建立,记者队伍空前庞大。第三节无产阶级记者队伍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就是个才能出众的主编。恩格斯是个政治嗅觉非常灵敏的记者。列宁曾创办俄国民主工党第一份机关报《火星报》。中国共产党诞生前,陈独秀、毛泽东等就分别主办国《新青年》、《湘江评论》等刊物。随着党的建立和党报的诞生,中国无产阶级记者队伍逐渐形成。其中最出色的任务有蔡和森、瞿秋白、李伟森、谢觉哉……又围绕延安《解放日报》,重庆《新华日报》以及解放区的各种报纸,无产阶级记者队伍越来越壮大起来。第四节记者的类型(按活动范围和业务分工划分)1、专业记者——专门采访报道某一领域的记者。如文教记者,农业记者,军事记者,体育记者…。其最大特点是行业方面“专”。2、机动记者——又叫直属记者,归总编或总编办公室直接领导,负责重大新闻和典型的采写。平时没有固定任务,机动灵活又随时待命。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要求高。3、特派记者——因特殊采访任务的需要,受新闻单位特别派遣的记者。许多著名记者都曾是特派记者,如邵飘萍、范长江…4、特约记者——为完成某项重要报道任务,特约的单位外人员,对这些人的称谓。特约记者的规格要求较高,多是党政部门负责人或知名学者、专家等。方纪、徐迟、杨朔、萧乾等著名作家都曾作过特约记者。5、地方记者——新闻单位派往某地的常驻记者,记者多时设记者站,直属编辑部管理。派出地方记者,有利于加强和地方的联系。6、驻外记者——受新闻单位派遣,常驻国外采访的记者。政治、业务、外语、国际政治敏感等都有较高要求。瞿秋白是最著名的驻外记者。他受《晨报》和《时事新报》派遣,驻莫斯科26个月。还有在南联盟牺牲的邵云环、许杏虎、朱颖。第二章记者的职责和任务第一节职责1、时代的“瞭望者”——约瑟夫·普利策:“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及时发出警告。”例如:张广友顶着巨大风险为土地承包大唱赞歌;胡占凡猛烈抨击拜金主义苗头。2、喉舌——党和政府的“发言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3、社会活动家——善于调查研究、独立思考,对社会活动和社会发展有独立见解4、当代历史的记录者——忠实的记载历史进程和历史事件第二节记者的任务———记者职责的具体化体现记者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1、及时采访和报道新闻具体工作内容包括:传递信息沟通情况宣传政策指导工作宣传典型表彰先进传播知识开阔视野2、反映情况(主要用‘内参’形式)有些新近发生的事实尽管具有新闻性,但不宜公开或者暂时不宜公开传播。记者可以用“内参”的形式提供给新闻单位内部或一定级别的领导部门,使得问题得以解决。3、做群众工作帮助、培养通讯员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收集报道反馈信息第三章记者的素质和修养第一节记者的素质1、政治素质:即政治倾向性2、业务素质:掌握和运用新闻手段的能力。包括:社会活动能力、职业敏感性、逻辑思维能力、文字功底和口才3、心理素质:即与工作性质相适应的心理状态。包括好奇心理、竞争意识、冒险精神、坚强的意志力等。4、身体素质。记者的工作强度很大,是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叠加,对身体要求也高。身体好才能胜任工作。第三章第二节记者的修养一、知识修养1、知识修养的重要性(实例两则)⑴、能提高采访效率⑵、能满足新闻受众求知欲⑶、能加强采写综合能力2、知识修养的范围、内容⑴政治理论知识⑵新闻专业知识⑶文化基础知识(4)专门知识二、作风修养1、谦虚谨慎的作风————记者容易出名,千万要稳住神,不可张狂。应该保持低调,不断学习,不耻下问,不作“无冕之王”。2、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怕吃苦,敢于冒险,具有为事业献身的精神。3、雷厉风行的作风————采访报道要快,机灵、果敢,不能四平八稳、慢慢腾腾。第三章4、一丝不苟————采访需细心严密,事实必须真实准确。5、文明礼貌遵纪守法————记者从事的是精神文明的工作,自己要作精神文明的表率。三、职业道德修养1、坚持真理、忠于事实———不迎合政治,不屈服于邪恶,不贪图金钱。2、正视权利,不谋私利———不为金钱所动,更不能索贿受贿,不搞“有偿新闻”。例1:2008年7月,张家口市蔚县南留庄镇李家洼煤矿新井发生炸药爆炸,造成35人遇难。地方政府为瞒报事件给相关媒体记者发放“封口费”,致使案件瞒报87天之久,为案件的调查和处理带来了难度。例2:2002年,山西繁峙一金矿发生矿难,多名记者收受矿主现金或金元宝;2005年,河南汝州发生一起矿难,当地政府竟然向前去采访的450多名真假记者发放近20万元的红包,导致媒体集体失语;2008年,山西霍宝干河煤矿矿难,为掩盖事实,煤矿向记者发放“封口费”。3、信守诺言,遵纪守法———尊重采访对象的合理要求;注意保密原则;遵守宗教政策和民族风俗习惯例:1995年,共和党人纽特·金里奇(NewtGingerich)当选众议院议长,并希望与民主党总统克林顿合作。就在这时,宗毓华采访了金里奇的母亲。在节目中,宗毓华问道:“能告诉我您对第一夫人希拉里的看法么?”老太太诚实地说:“这个,我不能讲!”宗毓华接着引诱她:“那您悄悄告诉我。”金里奇的母亲凑到她的耳边说:“她是条母狗!”1995年1月4日,金里奇宣誓就职,而就在当晚,CBS播放了宗毓华的访谈纪录。第二天,金里奇就被记者包围了起来,请他回答“母狗”的定义。这件事情在美国政界轰动一时,CBS连遭谴责,宗毓华也因为“引诱老人说出不该说的话”而招来骂声一片。美国总统克林顿赶忙为金里奇开脱,并公开批评宗毓华的不当行为。5个月后,宗毓华被CBS扫地出门了。4、采访方式光明正大,不可不择手段显性采访能够获得的素材,尽量不使用隐性采访手段。不要总是企图刺探他人的隐私来哗众取宠。第三章5、与同行互敬互学、积极竞争———摒弃“同行是冤家”的狭隘观念,建立同行间的友好协作关系,注意发挥媒体的“整体优势”四、技能修养当地方言土语(外语)摄影熟练运用电脑驾驶各种交通工具辨向、测时、野外生存第四章新闻的感知与选择大千世界的纷繁万事,记者应该怎样去发现新闻?这是采访活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这里有两个重要名词需要了解。第一节新闻价值定义:它是新闻事实具备的能够吸引人的某些特质,它是事件的固有属性,它只能挖掘不能创造。主要包涵以下要素:1、重要性:指新闻事实能在某种程度和某种范围内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这是无产阶级新闻的核心因素。比如: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都具有这种性质。第四章2、显著性即新闻事件或人物所具有的引人注目的特质。西方流行下列新闻数学公式,可供我们参考:平常人+平常事
本文标题:新闻采访学-复习重点内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898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