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记叙文阅读中的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写法)1、表达方式:记叙(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引用等。3、结构手法:过渡、照应、详略、衔接、悬念、铺垫、伏笔、开篇点题等。4、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象征、类比、烘托、衬托、对比、欲扬先抑(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以小见大等。写作手法的作用(一)表达方式的作用1、记叙2、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作用是详细、科学、准确地介绍事物以突出事物特征,表现人物形象。3、抒情:抒发真挚深沉的情感,表达作者的观点,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渲染气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注:抒情按照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的作用感情表达较为强烈,有利于作者情感的抒发;引发读者共鸣,便于读者理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中心。间接抒情的作用含蓄而深沉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耐人寻味。4、描写: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正面描写的作用:对准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感知人物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和环境的规模、事件的气氛等。侧面描写的作用:更能突出主体事物的特征,表现人物、性格、心理;使所描绘的对象更为鲜明,使主题深刻、耐人寻味。5、议论:增强文章表达效果,提高战斗性;明确文章主题,揭示蕴含的思想意义;贯通文脉紧凑篇章结构。表现手法的作用1、象征:使思想感情表现的含蓄、耐人寻味;鲜明地突出事物的特点,给读者以深刻印象;使文章内涵丰富,给人以启迪。2、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3、对比: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4、联想: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使文章更有内涵,增强文学性。5、想象: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6、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特点和本质特征,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集中地揭示主旨。7、托物言志:含蓄、富有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8、直抒胸臆:直接表达表达思想和情感,使读者受到感染。9、借景抒情:使抒情方式更为含蓄,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10、动静结合: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11、欲扬先抑:使上下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12、以小见大: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13、类比:更浅显形象地加深本体事物理解;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14、烘托:它起到强调渲染气氛的效果。15、卒章显志:(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总结全文,升华感情,点明或深化主题;言已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点明主旨,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例如:八下第一单元《海燕》《白杨礼赞》《石榴》《马说》《紫藤萝瀑布》都是使用了象征的手法。八下《口技》衬托的手法。课文例子结构手法及其作用1、照应(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使文章结构紧凑,气势贯通,总结全文,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题,深化主题。2、过渡作用:承上启下,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前后呼应;转移话题、连接事件,转换场景;思路清晰、转换自然;衔接紧密,上下连贯。3、前后衔接:使诗文上下文之间取得连接与过渡的一种写作技法。主要作用是保持意义上的连贯、文句的流畅和行文的变化。4、设置悬念:使文章张弛有度,情节曲折,吸引读者。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自己主题的目的。5、为下文铺垫:主要内容起烘托作用,比如推动情节,为下文做铺垫,突出人物等等。它可以限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6、设置伏笔: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谨严、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7、详略得当:详写不为人熟知的,让读者了解,有利于更生动、更深刻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是令人熟知的,有利于交待事情的来龙去脉,对主题起补充衬托作用。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引起读者兴趣;内容充实,突出人物形象特征;笔法富于变化,重点突出,体现主题思想。8、开篇点题:使文章中心突出,使读者一目了然,留下深刻印象,总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交代要素,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本文标题:记叙文阅读中的写作手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902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