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数学家的故事—华罗庚
数学家的故事——华罗庚华罗庚简介华罗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华罗庚小时候家境贫寒,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来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都中学时代的华罗庚正在思考的时候,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1925年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学校学习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被迫中途缀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他回家乡一边帮助父亲在“乾生泰”这个只有一间小门面的杂货铺里干活、记账,一边继续钻研数学。回忆当时他刻苦自学的情景,他的姐姐华莲青说:“尽管是冬天,罗庚依然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的桌子上一甩,没有甩掉,就这样伸着,右手还在不停地写……那时华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来了就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一走就又埋头演算起数学题来。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结果当成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一跳。因为经常发生类似的莫名其妙的事情,时间久了,街坊邻居都传为笑谈,大家都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罗呆子”。每逢遇到怠慢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急又气,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争执发生时,华罗庚总是死死抱着书不放。后来,回忆起这段生活,华罗庚心酸的说:“那正是我应当接受教育的年月,但一个‘穷’字剥夺掉了我的梦想:在西北风口上,擦着鼻涕,一双草鞋一根针地为了活命而挣扎。”顽强地自学到了18岁。1927年秋天,华罗庚和吴莜值结婚。1929年。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929年冬天,他得了严重的伤寒症,经过半年的治理,病虽好了,但左腿的关节却受到严重的损害,落下了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华罗庚度初中的时候,一度功课并不好,有时数学还考不及格。当时在金坛中学任教的华罗庚的数学老师,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翻译家王维克(1900年出生,金坛人)发现华罗庚虽然贪玩,但是思维敏捷,数学习题往往改了又改,解题方法十分独特别致。一次,金坛中学的老师感叹学校“差生”多,没有“人才”时,王维克说:“不见得吧,依我看,华罗庚同学就是一个!”“华罗庚?”一位老师笑道:“你看看他那两个像蟹爬的字吧,他能算个‘人才’么?”王维克有些激动地说:“当然,他成为大书法家的机会很小,可他在数学上的才能你怎么能从他的字上看出来呢?要知道,金子被埋在沙子里的时候,粗看起来和沙子并没有什么两样,我们当教书匠的一双眼睛,最需要有沙里淘金的本领,否则,就会埋没人才啊!”华罗庚开始他的数学生涯时,仅有一本《代数》、一本《集合》和一本《微积分》。有志者事竟成,他终于在19岁那年写出了那篇著名的论文。1930年春,华罗庚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1930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看一本《科学》杂志。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瑶瑶头,“他是那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的教员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哪有教过什么大学啊!他只念过初中,听说是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熊庆来惊讶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他当即做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系助理员。进入清华大学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著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清华大学破了先例,决定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几年之后华罗庚被留学。可是他不愿读博士学位,只求做个访问学者。因为做访问学者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他说:“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初中文凭打天下数学大师华罗庚,江苏太湖西北金坛县城镇人,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认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他在多元复变数函数论方面的卓越贡献,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华罗庚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在剑桥的两年内,他写了20篇论文。论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其中一篇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华罗庚以一种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不求名利的精神,献身于他所热爱的数学研究事业。他抛弃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钱、名利、地位。最终,他的事业成功了。华罗庚把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华罗庚把数学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华罗庚还是一位数学教育家,他培养了像王元、陈景润、陆启铿、杨乐、张广厚等一大批卓越数学家。为了培养青年一代,他为中学生编写了一些课外读物。教育家——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后的华罗庚在清华大学,华罗庚如鱼得水,每天都遨游在数学的海洋里,给自己留下五、留、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说起来让人很难相信,华罗庚甚至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看书的习惯。他当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头脑中一种逻辑思维活动。他在华罗庚坐像简介慈尊坐像是家乡人民为了永远纪念华罗庚同志的光辉一生,由金坛县人铜民政府出资,委托雕塑家吴支超设计。南昌工艺品铸造于一九九三年九月二十五日落成。坐像高4.6米,重2吨。基座下面所刻的“香。香不过故乡茶;亲,亲不过故乡人”是“华老”生前回故乡时亲笔题词。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集中精力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塔大学高新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得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回国后,他在数学领域里的研究硕果累累:他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7年1月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1957年出版《数论导引》;1963年他和学生万哲先合写的《典型群》一书出版……幽默大师——华罗庚青年时代,华罗庚曾经因病左腿残疾,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他说“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他终于从一个只有初中毕业文凭的青年成长为一代数学大师。华罗庚:一个代表着中国光荣的名字华罗庚,一个代表着中国光荣的名字,作为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大师,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他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又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他开创了中国数学学派,并带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培养出了众多优秀青年,不少已成为世界级的名家。据悉,金坛市近年来大力弘扬华罗庚同志“矢志不渝、自强不息,心系人民、献身祖国,勤奋学习、立志事业,严于律已、精勤不倦”的崇高精神,决心将华老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本文标题:数学家的故事—华罗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912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