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教案1、落实《考试说明》“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原则,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中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教学重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2、掌握解题步骤、翻译方法,学以致用。3、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教学步骤】一.课堂导入文言文的阅读离不开翻译,高考中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所占的分值也较大,而考生平均得分多为分值的一半,可见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既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好中考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二、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原则1.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愿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三、文言文翻译方法1、翻译的基本方法是“对”,即“对译”,要求逐字逐句的落实。如:古(古代)学者(求学的人)必(一定)有(有)师(老师)2、具体方法为“换”、“留”、“删”、“补”、“调”五字诀①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及专有名词。其中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国号、庙号、谥号、书名、器物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等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②换:就是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文言词汇。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等。③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如发语词“夫”、“盖”,某些助词,如衬音助词“之”,陈述语气助词“也”,提顿语气助词“者”,某些承接连词“而”“以”以及偏义复词中的虚设成分等,它们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④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或隐含的内容。如句中省略的主、谓、宾以及介词“于”、词语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⑤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翻译时把这些倒置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前三种方法是用于解词,后二种方法是用于调整文言文特殊句式造成的语序不合现代规范现象。四.文言句子翻译题的解题步骤:(一)总体分五步:第一步:通读语句、整体理解第二步:找得分点、发现“生词”第三步:理清句式、调整语序第四步草拟底稿、连词成句第五步:调整至答卷(二)分步解析:第一步:通读语句、整体理解这一步其实是很重要的,翻译的第一步要从整体理解句意入手,不要一拿到题目就一个字一个字的去抠,会出现前后不照应、句意不通顺等毛病,而且也这样容易走入死胡同。初次读句,只要理解句子的大意就行,这为下面推断词义打下基础。第二步:找得分点、发现“生词”这一步是关键,因为高考挑出来让考生翻译的句子,一定有几个得分点,突破这些点是解题成功的关键。另外,每个人由于情况不同,在这些句子中总有几个字是他们一时难以断定词义甚至根本不知词义的“生词”。在这一步中,先用笔把这些字圈出来,然后逐个解决。具体解释词语时,可以用下面的方法:第三步:理清句式、调整语序有很多情况下,因为没有看出句子中所隐藏的特殊句式,导致很多学生翻出来的句子很乱,不合现代文的句子规范。所以,翻译句子一定要把语序理顺。要掌握以下几种文言文特殊句式:①主谓倒置句②宾语前置句③状语后置句④定语后置句⑤省略句⑥被动句第四步:草拟底稿、连词成句这一步可以在草稿纸(考试时可以在试卷上)上先大致草拟一下答案,结合上面几步连词成句。第五步:调整至答卷这最后一步即把第四步的草稿再作调整,然后誊写到答卷上,这样既可以保证答案的思路清晰,又可以保持卷面清洁。总结规律:①做翻译题的时候,应该有踩点得分的意识,要洞悉命题者关键想考查你哪些地方。要抓住翻译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关键词,二是特殊句。②借助字音、字形判断;借助成语(词语)判断;借助课内文言知识积累;借助上下语境推断;借助语法结构推断……五.文言句子翻译方法:(一)“留”字诀☆指定学生翻译下面一个句子: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晋太原年间,有一个武陵人以捕鱼为生]师生归纳该句翻译特点:保留法——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课堂练习:①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南阳刘子骥,是品德高尚的人士。】②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庆历(宋仁宗)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二)“换”字诀1、通过字形推知字义。(如:“身虽瘁臞,犹未有益。”的“瘁臞”。)2、通过组词来解释词义。即以文言本字为核心,多组几个相关的词。借助字音、字形判断;借助成语(词语)判断词义,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3、通过上下文的联系来推知词义。(如:公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其中“择”字的解释可以结合句意,参照下文的“除”字来翻。)☆指定学生翻译下面一个句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妻子”和“绝境”的古今意义差别很大,不能套用今义去理解。)师生讨论归纳该句翻译特点:替换法——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古汉语中还有一些词类的活用现象,也应该用现代汉语的相应的词语加以置换。课堂练习: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译: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浅陋,委屈了自己降低了身份(前来拜访我)。●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三)“补”字诀☆指定学生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②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师生讨论归纳该句翻译特点:增补法——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得通顺。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课堂练习: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四)“删”字诀虚词,只在句中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现代汉语里也没有相应的词语对应,就可以删去不译。例如:“……者……也”是文言文常见的判断句式的标志。“者”起提顿作用,“也”表示判断语气。翻译时,“者”、“也”都可删去不译。句首尾的语气词、连词、副词。如:果然鹤也。课堂练习: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②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五)“调”字诀文言文特殊句式。在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来调整语序。例如:何以战?(宾语前置)——您凭借什么应战呢?还自扬州。(状语后置)——从扬州回家。课堂练习:①孔子云: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有?③甚矣,汝之不惠!四、教师归纳总结:《文言文句子翻译歌》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字字落实。切勿漏译,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完整。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五、布置作业(见附卷)附卷:课外综合练习1、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注】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②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③纺:系①范氏富,盍已乎!(2分)译:②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3分)译:③欲而得之,又何请焉?(3分)译:2、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它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①②③3、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译: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译:4、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①曾子衣敝衣以耕。译: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译:③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译:
本文标题:文言文翻译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916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