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2017年高中历史必修二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1(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了解古代中国的主要农具原始:石刀、石斧(刀耕火种);耒耜;商周:青铜农具(很少);春秋战国:铁犁牛耕(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西汉;耦犁;隋唐:曲辕犁;2.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2)农业灌溉工具: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唐朝时创制了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3.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到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4.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1)小农经济: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单位,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延续的重要原因。(2)特征: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冶金:冶铜①原始社会晚期,冶铜。②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进入了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精美青铜器。冶铁炼钢③西周晚期,铁器;2④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⑤南北朝灌钢法,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2.制瓷:①商朝,原始瓷器;②东汉,青瓷;北朝,白瓷。③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秘色瓷(青瓷一种)④宋代:五大名窑:定、汝、哥、官、钧。⑤江西的景德镇是瓷都。⑥外销:唐朝起,输出欧洲、非洲。明代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西餐用具和鱼缸。17世纪开始,欧洲生产瓷器。3.丝织:①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②商朝出现了织机。③西周斜纹提花织物。④西汉长安东西织室;西汉通过丝绸之路,外销丝绸。⑤唐朝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⑥宋朝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⑦明清时苏州、杭州、南京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制造局;明:花楼机;清丝织品代表,缎。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及经济政策1.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宋前(1)县治以上设市;(2)有严格的地域限制,市坊分开;(3)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日中为市);(4)官府直接管理贸易;市令、市长。宋时:(1)宋朝市与坊的界限被打破;(2)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3)官府不再直接管理商业。(4)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普遍;(5)四大商业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商帮(1)商业城市: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著名商业城市;经济中心南移后,长江流域的扬州、成都(“扬一益二”)等成为繁华的大都会。(2)商帮:明清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3.理解“重农抑商”①首倡于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国家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手工业和商业。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经济政策。3②影响:是维护封建专制国家的经济基础。积极—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封建社会初期巩固封建统治。消极—明清时期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①海禁:明朝政府禁阻私人出海从事海外贸易的政策。②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③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4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新航路的开辟(15-16世纪)1.了解开辟新航路的史实(1)对财富的追求、地理知识的增加、航海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播天主教的热情最终导致了新航路的开辟。(2)①1487年;迪亚士;葡萄牙;好望角;欧洲到非洲。②1492年;哥伦布(意大利人);西班牙;欧洲到美洲;发现美洲新大陆。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③1497年;达·伽马;葡萄牙;直达印度。④1519~1522年;麦哲伦;西班牙;欧洲向西,回到欧洲;实现环球航行;证实地圆学说。2.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的相互孤立状态,促使世界逐渐连成整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出现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商业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二、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1.了解荷兰、法国、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市场的史实(1)荷兰—海上马车夫(17世纪世界头号贸易强国);东印度公司(垄断性贸易公司)。非洲:好望角;亚洲:印度、马六甲、锡兰、印尼、台湾;美洲:新阿姆斯特丹。(2)“日不落帝国”—英国(18世纪确立世界殖民霸权)东印度公司;《航海条例》;英荷战争,纽约;英法战争,加拿大和新法兰西;印度。2.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建立的主要途径。欧洲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扩张和掠夺。3.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野蛮掠夺,给殖民地带来极大的破坏和灾难,客观上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三、两次工业革命1.了解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条件(1)工业革命前提:1688年,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条件:①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自由劳动力;②资本—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等积累大量资本;③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④市场—“日不落”殖民帝国的建立,提供广阔的海外市场。5(2)第二次工业革命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理论:自然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2.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成就(1)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840年前后):1765年英国人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1785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机,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交通运输: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造成第一艘汽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2)第二次工业革命①电力的广泛使用:1866年德国西门子创制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美国爱迪生发明电灯、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电话;电车、电影等产品纷纷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②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问世;1885年德国人戴姆勒和本茨独立制成三轮汽车;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成飞机。③化学工业的发展:石化工业。④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3.了解19世纪晚期垄断组织的产生19世纪晚期垄断组织产生4.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发展);5.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全球化起步;殖民扩张和掠夺:世界市场形成和拓展的主要途径;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全球化趋势加强。6.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资产阶级建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6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了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中国近代民族工业①产生的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②地点:主要是东南沿海地区;上海、广东、天津。③最早创办者:官僚地主商人④著名企业:方举赞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2.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逐渐瓦解。(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运动诱导。3.了解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史实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二、民国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了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①时间:辛亥革命后—“一战”期间(1912-1919年)②原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南京临时政府的奖励措施,激发了投资热情;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地推动;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③厂矿数量、资本。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又迅速萧条。2.了解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①时间:1927—1936年。②“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3.了解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状况(1)抗战时期民族工业的状况①时间:1937——1945年。②状况:战争破坏、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掠夺、官僚资本的压榨,民族资本日益萎缩。(2)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状况:《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货排挤国货;官僚资本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倒闭。4.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7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了解“一五”计划①时间:1953——1957。②成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和鞍钢三大工厂先后建成投产。③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2.理解三大改造(1)背景:国民经济的恢复、政权巩固。(2)时间:1953——1956年。(3)过程: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1956年底,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3.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召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建立。主要内容:①国内主要矛盾:人们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4.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大跃进”: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会后,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农业,追求经济建设不切实际的高速度,不断地大幅度提高生产计划指标。反应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2)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中央政治局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3)影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和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教训:发展经济要按经济规律办事,生产关系的变革要考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的主要内容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
本文标题:2017年高中历史必修二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917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