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教案
明清文学一、明代小说1、“拟话本”释名话本是宋元时期民间艺人演讲故事的底本,而拟话本则是指明代文人模仿宋元话本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代表作是冯梦龙的“三言”。“三言”是由冯梦龙编写的三部短篇白话小说集的总称。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每部书收录小说40篇,共120篇。2、《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赏析是明代拟话本中最成功的作品。作品以维护人的尊严,追求人的权利贯穿始终。在朴实无华的平直叙述中,塑造了杜十娘这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尘女子形象。明清文学写杜十娘与李甲相会,展示了杜十娘的非人生活,反映了她对正常人的生活和自由爱情的向往。智激老鸨,为自己赎身,表现了她的机智聪慧。让李甲借钱,考验他的真心,说明了她的理智谨慎。临行前众姐妹送行馈赠,表现了她的精明和深谋远虑,以及日后对“人”的生活的憧憬。船到瓜洲,李甲因贪恋钱财而将杜十娘抛弃。在爱情梦想破灭后,杜十娘沉箱自尽。箱内不下万金的珠宝,是她倍受凌辱的见证。沉宝自尽,说明她把人的权利、人格尊严看得比箱内的珠宝更贵重。这部小说形象地反映了人情和天理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造成杜十娘悲剧的原因很多,最根本的是封建的伦理制度。明清文学二、明代戏剧1、明“传奇”释名:指在宋元南戏的基础上,吸收元杂剧某些特点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形式。“传奇”本为小说体裁之一,一般指唐人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因其内容多为后代说唱和戏曲所取材,故宋、元戏文有的也称“传奇”。到了明代,则把以南曲演唱为主的长篇戏曲专称为“传奇”,以区别于杂剧。代表作家、作品如汤显祖的《牡丹亭》。明中叶以后,传奇创作进入全盛时期。不少作家继承并发扬南戏的优良传统,写出了一批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作品,代表着传奇创作的新倾向。如被称为明代“三大明清文学传奇”的梁辰鱼的《浣纱记》、王世贞的《鸣凤记》、李开先的《宝剑记》,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在创作繁荣的基础上,形成了几个传奇流派。如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又称文采派),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又称格律派),和以梁辰鱼为代表的昆山派,是当时最主要的几个流派。这些流派之间的相互争鸣,促进了戏剧的进一步繁荣。2、汤显祖(1)汤显祖生平思想与创作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二十一岁时中举,然屡应会试不第。明清文学据《明史》本传称,万历五(1577)年汤显祖第三次应会试时,因拒绝权相张居正的延揽而落选,这使他对朝政的昏暗有了切身的体会。至张居正去世,汤显祖才于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次年任南京太常寺博士,后升至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经历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汤显祖是一个性情耿直、热心政治的人,而明代南京官署却是一个安置闲散或受排挤官员的地方,在政治方面无可作为。万历十四至十七年,江南水旱相继,瘟疫流行。汤显祖目击民间惨状,士大夫传统的积极用世之心,促使他在万历十九年上《论辅臣科臣疏》,揭露赈灾官员的贪贿之风,明清文学并进而抨击宰辅,把万历朝的统治总结为前十年坏于张居正,后十年坏于申时行,辞意严峻,震动朝野,为权臣所忌,因此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万历二十一年后,汤显祖在浙江遂昌县做了五年知县。为政宽简,颇有官声。但他深感时事不可为,逐渐对从政失去了热情,终于辞职还乡。晚年的精力,主要用于戏剧创作。汤显祖的思想意识比较复杂。①家庭影响:他的父亲是个严正的儒者,祖父却好老庄、喜神仙。②师友影响。明清文学少年时他曾师从泰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罗汝芳。罗氏接近于禅学的哲学观念和反对程朱理学的思想立场,对于他的世界观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在任职南京的后期,汤显祖与著名禅僧达观相识,成为挚友。差不多同时,他读到李贽的《焚书》,深表倾慕。受李贽的影响,他激烈反对宋明理学家“去人欲,存天理”的说教,认为人不能无欲。他敢于标出一个“情”字,来和理学家的“性”、“理”相对抗。汤显祖这种对“真情”的推崇和追求,构成了他蔑视权贵、痛恨腐败政治和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基础。其晚年由于政治上失意,及受达观的影响,崇尚佛道,人生明清文学如梦的消极出世情绪潜滋暗长,这种思想在后期创作中有明显的反映。总的说来,汤显祖的人生态度有两点最值得注意:一是积极用世、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在屡遭挫折后,又难免以佛、道虚无之说看待现实,视尘世为梦幻;二是受李贽等人的影响,强烈反对程朱理学对人性的桎梏。这两者在他的文学创作中都有突出的表现。(2)汤显祖的戏剧创作汤显祖早年创作以诗文为主。在戏剧方面,他最早的作品为万历初年所写的《紫箫记》,未完,后于万历十五年改编为《紫钗记》。其余三剧即《牡丹亭》、《邯郸记》、明清文学《南柯记》,均作于辞官以后的晚年,这四种传奇因均有作梦的情节,遂以其书斋名之,合称《玉茗堂四梦》。因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故又称为“临川四梦”。(3)“临川四梦”释名明代著名戏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四部传奇《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其中均有作梦的情节,遂以其书斋名之,合称《玉茗堂四梦》;因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故又称为“临川四梦”。汤显祖画像汤显祖故居内景汤显祖行书诗卷明清文学(4)《牡丹亭》赏析①故事梗概《牡丹亭》共五十五出,故事取材于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其基本剧情是:南宋时,南安太守杜宝只生一女,取名杜丽娘,年方十六岁,尚未许配。杜宝为了把女儿培养成封建淑女,特意为她请了位年已六十的老秀才陈最良(外号陈绝粮)为塾师。因陈上《诗经·关雎》,惹动了丽娘的情思。伴读的使女春香,偶而发现了杜府后的花园,并引领丽娘偷偷游赏了花园。久困闺房的丽娘,在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动了春情。丽娘回屋后,昏昏欲睡,忽作一梦。明清文学梦中和一书生,在牡丹亭畔,共成云雨之欢。丽娘醒来后,若有所失。第二天又去花园,寻找梦境。花落无踪,春梦无痕。失望之下,相思成病,形容日渐消瘦下去。一日照镜子,见自己形容枯槁,大惊,忙叫春香拿来丹青、素绢,自画春容,并题诗一首于其上。她又把梦境说与春香,并让春香把画叫裱画匠裱好。杜宝夫妇听说女儿病重,忙叫陈最良用药,让石道姑来念经,但都不见效。中秋之夜,丽娘死去。死前,嘱咐春香把春容装在紫檀木匣里,藏于花园太湖石下,又叮嘱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牡丹亭边的梅树之下。这时,有一个土匪头子李全,投降了金国,被封为明清文学溜金王,领兵包围淮、扬。朝廷升杜宝为淮、扬安抚使,命令他立即率兵围剿李全。杜宝只得匆匆埋葬了女儿,并造了一座梅花庵供奉丽娘神位,又嘱托石道姑和陈最良看护丽娘的墓,杜宝即带夫人和春香前往淮安。因军情危急,怕带着家眷有危险,半路上杜宝让夫人和春香乘船去了临安。南方广州府有一位秀才叫柳春卿,是柳宗元的后代。柳春卿一天梦见自己到了一座花园中,有一女子立在梅树下,说与他有姻缘。二人在梦中欢会。梦醒后,柳春卿改名柳梦梅。柳梦梅去临安参加科举考试,路上和一个钦差大臣苗舜宾相识,并得到苗舜宾援助。明清文学走到南安时,柳因病,暂时借宿梅花庵。柳病好时,偶游花园,在太湖石边,拾到丽娘的春容匣子。展看一看大惊,就是自己梦中见到的那位女子。回到书房,把那春容挂在床头前,夜夜烧香拜祝。杜丽娘在阴间里一呆三年,阎王发付鬼魂时,查得丽娘阳寿未尽,令其回到人间。丽娘鬼魂飘游到梅花庵,恰遇柳生正在对着自己的真容拜求。丽娘大受感动,与柳生欢会,自称是西邻之女。他们两人的夜夜欢歌,惊动了守墓的石道姑。一天夜里两人正说笑,被突然来的石道姑冲散。第二天夜里,丽娘只好向柳生说出真情,并求柳生三天之内挖坟开棺,自己就会复生。明清文学柳生把实情告诉了石道姑,并求她帮助。第二天,他们挖坟开棺,使丽娘还魂。石道姑怕这件事情被陈最良发觉,于是当夜雇船,三人一道去了临安。陈最良发现丽娘坟被盗,忙去淮安告诉杜宝。走到半路上,陈最良被叛军俘获。李全听说陈最良是杜家的家塾老师,又得知杜宝还有夫人和春香,就听从妻子的计策,谎说自已俘获、杀死了杜夫人和春香,然后放了陈最良。陈到淮安见了杜宝,即把小姐坟被盗,老夫人、春香被杀的事禀告杜宝,杜宝听后大恸。后杜宝忍痛修书两封,让陈最良送给李全和他的妻子,封官许钱,招降了李全,淮安围解。杜丽娘来到临安,在钱塘江边住下。但等到柳生赶到明清文学临安时,会试时间已过。多亏主考官是苗舜宾,才得以补考(会试不可能有补考。戏剧家言,不可尽信)。考试完毕,丽娘让柳生先去扬州看望她父母。柳生走后不久,老夫人和春香也来到临安,因天晚投宿,恰与丽娘、石道姑相遇。母女相认。柳生到了扬州,听说杜宝在淮安,又去淮安见杜宝。杜宝以为女儿已死,何以有女婿,即以柳生假冒罪名,令人拿下押往临安候审。杜宝回到临安,因军功升为宰相,陈最良升为黄门奏事官。这时,黄榜发下,柳中了状元,可到处找柳不着。原来柳正被杜宝吊打,因为在柳身上搜出了丽娘的春容,故杜宝认为柳是盗墓贼。明清文学苗舜宾听说后,赶到杜府,救下了柳生。苗告诉杜宝,柳生已考中状元。杜正气恼时,陈最良来到,说小姐确实又复活了,柳生就是女婿。杜认为这是鬼妖之事,绝不相信,就奏请皇上决断。陈把此事告诉皇上,皇上要杜宝、小姐、柳生、老夫人都前来对证。金銮殿里,众人齐到。杜宝硬说丽娘、老夫人都是鬼魂所变。皇上用镜子照,看她们身后有影子,从而断定丽娘等确实是活人。后经皇上裁决:让他们父女、夫妻相认。丽娘又劝柳生拜认了岳父杜宝,全家人大团圆。《牡丹亭》是中国戏剧史上继《西厢记》后又一部里程碑式的杰出的爱情剧。剧本通过杜丽娘因情而死、缘情明清文学而生的浪漫情节,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批判了程朱理学“去人欲,存天理”的虚伪与反动,反映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时期,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渴望和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歌颂了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爱情理想所作的不屈斗争。在作品中,汤显祖是如何通过杜丽娘形象的塑造,来表现反封建、反礼教主题的呢?或者说《牡丹亭》“游园”、“惊梦”这两出戏是怎样刻画杜丽娘形象的呢?②杜丽娘形象塑造的典型意义牡丹亭剧照明清文学杜丽娘是封建社会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塑造的最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其性格的核心是对爱的执着和热烈追求。她的这种性格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又同她所处的环境发生尖锐的冲突。杜丽娘生于名门,长在深闺,自幼受封建礼教的严格束缚。作为正处于青春期的少女,她长期被抑郁、愁闷、焦虑的情绪所困扰。她对自己的青春虚度感到无奈,对自己的人生前途尤其是婚姻归宿极度担忧。《闺塾》一出戏,作者通过春香闹学的情节,表现了杜丽娘内心的矛盾和思想的复杂。《游园》一出戏,杜丽娘突破父亲的禁令,游赏花园。明清文学她的身子挪出闺房,也就暗示她的思想开始越过封建理教的严格限制;她的脚步踏进后花园,说明她在行动上已经开始走向叛逆的道路。《惊梦》一出戏,表现了杜丽娘的觉醒。但她觉醒以后,又不知道出路在哪里。便只好把满腔热情和希望,寄托在梦境中,企盼在梦中实现理想。果然,杜丽娘在梦中遇到了风流才子柳梦梅,两人一见钟情,并私定终身。但梦醒了,杜丽娘面对的仍然是残酷的现实。可她又不愿放弃那个美好的梦境,不愿放弃对美好爱情和自主幸福的追求,于是,她又来到后花园寻梦。寻梦的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于是,在极度的绝望伤心中,明清文学杜丽娘抑郁而逝。杜丽娘虽因情而死,但她对爱情的追求并未停止。杜丽娘死后,她的鬼魂来到阳间,继续寻找曾欢会过的情人。最后,终因柳梦梅的救治而还阳,并在人间结为夫妻。凭着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杜丽娘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爱情理想。总之,剧本通过杜丽娘因情而死、由情而生的浪漫情节,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批判了程朱理学“去人欲,存天理”的虚伪与反动,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时期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渴望和个性解放的要求,并歌颂了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作的不屈斗争。明清文学三、清代小说(一)蒲松龄的生平和创作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蒲家庄人。父亲蒲槃(pán)科举不遂,后经商致富。但到蒲松龄少年时,家境渐趋衰落,生活困苦。蒲松龄青年时热衷功名。十九岁应童子试,县、府、道三试都得第一,受到著名诗人、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922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