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一)儿童成长及心理发展规律
家庭教育前提之--孩子成长关键期及教育策略主讲人:孙景祥儿童发展关键期的基本理念1、每个儿童的发展都有关键期,在关键期中,儿童的成长任务集中,矛盾突出,抓住关键期的教育,事半功倍。2、每个关键期的任务顺利完成,成长就顺利,成长中有空白,会用一生的代价来弥补。3、每个关键期的成长模式都是最完善的,也是“补课”中的最佳教育模式。4、各个阶段的发展是连续的。一、胎教•胎教是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过程。1、准妈妈的心理调节2、妈妈的心跳是最好的音乐。二、婴儿的社会适应期没有任何人可以用智力开发为借口,伤害孩子的安全感。(一)孩子的出生方式•顺产•剖腹产•早产•孩子的出世不是由我们的意志能决定的,它是有规律的。除非特殊情况,我们不应该随意改变孩子的出生方式。•我们必须明白,不是我们要把孩子生出来,而是孩子自己做好的充分的准备,他要出世了。孩子是第一决策者。•大量研究证明,顺产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要高于其他人群。(二)婴儿的条件反射•婴儿的着先天带来的条件反射,这是人类本能的痕迹,而不是技能,目的是生存和防御。•当他们发现生存环境足够安全后,这些无条件的反射会依次消失。•当人们需要这些技能时,需要重新学习。–吸吮反射、抓握反射、惊厥反射、行走反射、爬行反射、游泳反射等。(三)婴儿的智力开发•婴儿的潜能是综合性的,不分化的,是可以开发的,但开发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最佳的教育是顺从孩子的发展。–动作:婴儿的智力开发依赖于动作,只要有动作,智力就已经得到了开发。–听觉:孩子最喜欢听的是妈妈心跳和说话声。–视觉:婴儿的视觉是有偏爱的,给他喜欢的东西看。所有婴儿最喜欢看的是妈妈的头。(四)婴儿的安全依恋•让婴儿和妈妈建立安全依恋是必须的。–隔代抚养–保姆代养–领养婴儿出生后的保护•婴儿的能力是有限的,他有理由受到保护,成长永远是第一位的任务。•所谓“出生第二天进行教育就晚了一天了”,是不科学的。•孩子惧怕的事物有:突然的声音、光、位移。•没有受到保护的孩子安全感差。三、幼儿期•幼儿期:通过游戏完善自我(一)幼儿期的游戏•幼儿时期的主要活动是游戏,通过游戏熟悉社会规则,遵守规则,制定规则。–独立游戏–平行游戏社会角色和性别角色–合作游戏•家长应该和孩子一样有游戏心态,孩子的任何活动都是游戏。以成人的心态对待孩子游戏,会让孩子失去游戏的乐趣和游戏的机会。(二)幼儿期的自我中心•幼儿时期是“自我”形成的关键时期,没有“自我中心”不会产生自我,“自信、自尊”随之受到影响,自卑产生不可避免。•自我中心和任性行为联在一起,鼓励孩子形成自我,就要容忍他的任性;反之亦然。–宽容、赞许和尊重,尽量放大自我。–群育,让伙伴检验、评价、强化、朔造自我。–家长自律,约束孩子的自我。(三)幼儿的现实与自我•幼儿的现实和自我想象是分不清楚的,常常混在一起,让成人认为他在说谎。–现实与想象混淆–取得最大利益–避免最大伤害–习惯(四)幼儿期思维特点•幼儿期思维不可逆性:幼儿时期的孩子思维是不可逆的。比如A大于B,B大于C,孩子不能推倒出A大于C•幼儿期思维不守恒性:满满的一杯水在孩子注视下,倒入大盆中,孩子们并不知道,杯子里的水和盆子里的水是一样多的。•理论上讲他们可以识字、可以阅读图画,但不适合具有逻辑思维性质的算术和文字阅读。•盲目开发智力的代价是丧失了孩子游戏的时间和学习的兴趣、信心、能力。•跟踪实验证明,中小学绝大多数孩子的厌学、识字困难、写字错误、握笔姿势不正确等与幼儿时期的不正确的学习方式有关。除非天才。(五)幼儿期的能力开发•言语发展,通过听故事、讲故事、读故事发展孩子的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六)幼升小入学适应期•中小学升小学是人一生中第一次进入正规的学习环境,它对学生一生的生活态度、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效率产生深远的影响。–鼓励家长对小学生活的憧憬–避免家长对小学生活的妖魔化•四、小学儿童成长的关键期(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是人生的所有习惯的基础。•所谓习惯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孩子的习惯养成与否关键在于孩子父母的坚持。•习惯是一种行为定式,对幼儿来讲,任何习惯都会约束孩子的创新。•我们培养的不是习惯本身,而是习惯养成过程中的良好品质。–自我约束–自我规划–社会责任感(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许多,家长能否抓住与学习效率有关的习惯,至关重要。–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尊重老师–遵守计划–独立反思–独立探究–维护学习兴趣(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注意习惯•注意习惯是我们生活中的支持系统,没有良好的注意习惯,将一事无成。•当前孩子的注意专注力水平逐年下滑。–注意习惯不良的社会性原因–听觉注意习惯–视觉注意习惯感觉统合发展期•任何一个孩子都会经历从感觉不协调到协调的成长过程,10岁左右是孩子感觉统合协调的成熟期。•感觉统合训练–大动作协调–平衡感训练–感觉统合协调(四)小学生思维飞跃期•在10岁左右,每个孩子都会产生一生中重要的思维方式的改变,由形象的、直观的思维方式转变为抽象的、思辨的思维方式。–孩子的思维品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孩子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交替发展–10岁左右是孩子思维飞跃的关键期培养小学生的思维习惯•家长应该促进、引导孩子思维方式的改变–听–说–读–写•培养适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在小学高年级,孩子的学习活动中的思维逐渐从动画中脱离,沉迷动画之类,会形成阅读困难。(五)小学生道德发展期•学生的道德判断标准及价值观念的形成是有关键期的,大约在10岁左右。准确把握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策略,建立合乎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价值观念。–无道德判断阶段:兴趣引导、家长自律–他律道德判断阶段:赏识教育为主、人事分离、就事论事–自律道德判断阶段:向惩罚教育过渡、思想教育(六)小学生的交往习惯•家长鼓励孩子参加两个以上的小团体,在团体中以自我妥协换取快乐,不交死党。•家长鼓励孩子与异性同学群体交往,避免小群体。五、青少年时期的成长关键期•小升初的入学适应•青春期的教育策略(青春期的主要表现)(一)建立爱的沟通渠道(无条件的爱)•我在调查中发现,约有一半多的孩子认为父母不理解他们,不关心他们。有的孩子甚至认为父母是“后娘”。–了解孩子的需求–倾听–陪伴(二)认同孩子的成长•当孩子认为他们超过我们的时候,他们会有强烈的成人感。•认同他们的努力,肯定他们的成长,对他们经过努力取得的成果进行必要的鼓励。•给他们显示、锻炼自己的机会。(三)树立和维护家长的教育权威•家长的教育权威是孩子争斗的耙子,也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是他们一生成长的灯塔。•家长的教育权威是孩子自律内化的必须,孩子的自律不会自然形成。•家长的教育权威是问题孩子的防火墙,是挽救问题孩子的最后屏障。父进母退•家庭教育权威的建立与维护•夫妻在教育权威建立是的角色,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父亲的作用更加重要,不可或缺。(四)保护孩子隐私•隐私是孩子进入青春期的又一个标志,保护隐私就是保护尊严。–保持家长个人的人格独立,增加家长个人的心理空间。–减少对孩子的依赖,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密切关注而不是监视孩子的成长。(五)在亲子交往中学习交往•青春期的亲子交往是成人性质的交往。•亲子间和谐的交往是避免孩子出现交往问题的必要因素。•孩子早恋中的失误来源于亲子交往的失误。(六)提供成长策略与方法•孩子青春期的问题是不能避免的,任何问题的出现都是可喜的,因为那是成长的表现。•忽略表层的所有问题,为他们提供安全、温暖、可信的环境,增强互信,建立沟通平台,针对他们的需要,为他们提供而对问题的有效策略。谢谢大家!•祝大家——亲子和谐家庭幸福身心安康
本文标题:(一)儿童成长及心理发展规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923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