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在中国共产党宣城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加快发展加速转型奋力开创宣城跨越崛起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宣城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1年9月7日)高登榜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共宣城市第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宣城市第三次代表大会,是在宣城发展处于新的历史起点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加速转型,奋力开创宣城跨越崛起新局面。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市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发展环境的复杂变化,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立足在全省奋力崛起中争先进位,坚持融入苏浙沪经济圈和“一主两翼”发展战略,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真抓实干,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圆满完成市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回顾五年来的奋斗,我们深深感到,全市最为深刻的变化是科学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最为显著的变化是综合实力和对外形象进一步提升,最为直观的变化是城乡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观,最为可喜的变化是民生不断得到改善,最为珍贵的变化是政通人和的政治生态环境进一步形成。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加速跨越崛起不动摇。针对金融危机冲击和自身发展转型的双重考验,主动适应宏观调控政策,坚定不移扩投入、抓平台、调结构、促转型,经济保持平稳持续较快发展。“十一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处于全省前列,生产总值从243亿元增加到526亿元,连跨3个百亿关,人均生产总值迈上了3000美元的标志性平台;财政收入从21亿元增加到85亿元,翻了两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32亿元增加到730亿元,增长4.5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141元,接近翻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51元,翻了一番。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主导地位更加凸显,农业产业化水平居全省前列,服务业提速提效。市本级发展加快,国投宣城电厂、宣城海螺水泥等一批重点项目投产,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力度加大,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新型建材、光电等主导产业,实力逐步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特色园区和产业集群快速壮大,在全省综合考评和分类考核中处于领先水平;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态建设扎实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大,完成节能减排目标,整体环境质量良好,是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最优的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行政审批、投融资和林业、文化、卫生等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承载平台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突破,一批关系全局的重大工程和项目相继开工或竣工,公路、水运交通建设五年投资60多亿元,是“十五”的近两倍,合福铁路宣城段开工建设,水利、电力、通信等建设持续增强。中心城市建设加快,五年累计投入300多亿元,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建城区面积扩大到43平方公里,建成一批城市主干道、广场和绿化、亮化工程,实施敬亭山改造、宛溪河综合整治,启动扬子鳄湖景区建设,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不懈怠。以民生工程为抓手,突出抓好城乡居民收入、就业、住房、低保、医保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2007年以来,各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50多亿元,受益城乡居民260多万人。积极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电、计生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人大、政协职能不断强化,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作用进一步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和新闻舆论工作有效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依法治市工作和“平安宣城”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安全感位居全省前列。社会管理创新取得突破,形成四级群众工作网络。双拥、国防动员、老干部和民族宗教等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大局稳定,团结和谐的局面不断巩固。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优化政治生态、抓好党的建设不放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主题活动扎实开展,各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得到加强,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确立“干部从干事中来、到干事中去”的用人导向,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逐步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评体系基本建立。县乡党委换届圆满完成,干部教育培训和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基层党建创新不断深入,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巩固。认真开展查治“六症”、民主考评百名科长、网络政民互动、千名干部下基层等活动,干部作风明显改进,机关效能得到提高。党风党纪教育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权力运行制度逐步规范,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得到查处,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五年来,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团结合作,集中力量完成了一些重要活动和重大任务,工作中创出不少特色和亮点,县市区和市直多项工作在全国、全省获得先进、受到表彰。圆满完成奥运火炬在宣传递任务,成功举办“欢乐中国行”和“江淮情”在宣演出活动,精心组织“文房四宝之乡”文化旅游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宣纸、宣笔、徽墨制作技艺和皖南花鼓戏列入世界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扩大了宣城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涌现出宁国“8·17”英雄群体和全国道德模范王直等一批先进典型,民主考评百名科长、网络政民互动、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等做法和经验,被《人民日报》等中央主要媒体宣传报道,在省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发展振奋人心。这是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历届领导班子工作基础上,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顽强拼搏、努力奋斗的结果,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二届市委,向所有为宣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五年的实践,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市情和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把握,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一个地方只要思路对,敢作为,善作为,完全可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工作中,必须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干事创业中凝聚共识,不断探索具有宣城特色的发展之路;必须牢牢抓住改革开放这个关键,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开放的举措,破除体制障碍,破解发展难题,坚定不移地融入苏浙沪,接轨长三角;必须牢牢抓住维护群众利益这个根本,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使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民生改善上;必须牢牢抓住维护稳定这个基础,用群众工作统筹社会管理,从源头上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必须牢牢抓住党的建设这个核心,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形成全市上下共谋发展的合力。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欠发达的基本市情还没有根本改变,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市本级带动能力还较弱,发展软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社会保障等民生压力仍然较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创新社会管理的任务依然繁重;党的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少数党员干部思想观念还不适应发展的要求,不同程度存在着观念不新、精神不振、作风不实、效率不高等问题,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还时有发生。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以对宣城发展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基本原则今后五年,既是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又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综合分析形势,宏观政策环境总体有利,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从我们自身来看,经过多年来的加快发展,基础条件大为改善,持续投入的累积效应加速释放,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区位、生态、文化、资源优势正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开始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宣城,争当皖江示范区建设的先遣队和排头兵,争创承接产业转移、“两型”社会建设、创新和谐发展的先行区,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但也必须看到,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还较多,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我们正面临加快发展与加速转型的双重压力,肩负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的双重任务。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的发展往往取决于紧要几步、关键几年。“十二五”对我市至关重要,是大有可为的时期,抓住并用好机遇,就能赢得主动,加速跨越;错失良机,就会掉队落伍,拉大差距。宣城是安徽唯一与苏浙两省交界的市,有着良好的区位,在这个地方工作,干好是应该的,干不好是不可原谅的。面对各地竞相发展的逼人态势,面对上级的期望和群众的期待,我们别无选择,唯有埋头苦干、奋起直追。今后五年全市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发展、加速转型为主线,以跨越崛起、富民强市为目标,以建设皖江示范区先行区为抓手,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奋战“十二五”,着力建设创新宣城、文化宣城、秀美宣城、和谐宣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基础。奋斗目标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经济总量翻番,城乡居民收入倍增,到2015年,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财政收入超过200亿元。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城乡建设更加协调、生态环境更加良好、社会发展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实现上述要求和目标,最根本的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速度与质量、发展与民生、增长与环境、经济与社会、富民与强市等各方面的有机统一。要把握好以下基本原则:坚持跨越发展。发展不足是我市现阶段的主要矛盾。面对区域竞争的激烈态势,亦步亦趋只会更加落后,跨越赶超才能加速崛起,必须尽快做大经济总量,努力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坚持转型发展。加快转型是今后发展的重要任务。针对我市产业层次低的现状,必须把转变发展方式贯穿到经济发展全过程,以增量推动结构优化,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发展。坚持开放发展。扩大开放是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进一步强化开放合作意识,充分发挥皖江示范区平台作用,全面参与长三角分工合作,积极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对外开放推向更高水平。坚持绿色发展。生态良好是宣城宝贵的财富。必须把环境保护作为科学发展的“生命线”,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新路。坚持和谐发展。社会和谐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构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我们坚信,只要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团结一致,只争朝夕,扎实工作,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三、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全面完成今后五年的任务,要把握全局,重点突破,努力构建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一)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抓住皖江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是宣城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战略重点。加快承接平台建设。按照整体规划、体现特色、分期实施、有序开发的原则,以13个省级开发区为依托,用好先行先试权,着力抓好园区扩容、升级、提质,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功能定位,提高承载能力,使开发区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一区多园”格局,尽快做大经济体量,提升产业层次,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当前,要集中力量推进市示范园区15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着力在大项目承接、新兴产业培育上实现突破,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核心区域。各地要积极探索合作共建园区建设的路子,扩大共建范围,深化共建机制,促进“飞地经济”发展。提高招商引资水平。根据产业转移新趋势和要素资源新变化,创新招商思路,改进招商方式,拓展招商领域。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注重集群式、产业链招商,突出集约用地、投资强度、税收贡献、科技含量和环保要求,着力高端承接,引进一批产业层次高、综合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要积极“走出去”,开展境外招商活动,优化招商引资结构。(二)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以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是我市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的关键。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总量扩张和产业升级并举,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本文标题:在中国共产党宣城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931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