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7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等,湖南省凤凰县人。著名作家、历史学家、文物学家。有苗、汉、土家各族的血液1917年到1922年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1922年,到北京求学。1924年开始在《晨报副刊》发表作品,接着又在《现在评论》、《小说月报》上发表小说。1928年赴上海,与胡也频、丁玲一起编辑《红黑》杂志。1929年去吴淞中国公学任教,爱上女学生张兆和。1930年起,先后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1933年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引发文坛上“京派”、“海派”和文坛“差不多”现象的争论。不久,完成其代表作《边城》和《湘行散记》。1939到1947任西南联大教授1950年至1978年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任文物研究员1978年至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1949年以后,出版《中国历代服饰研究》等著作,成为著名历史学家。1、创作前期:1924年-1927年,主要写到北京后的碰壁、遭遇,受到的冷眼,主要是对生活的回忆,重在叙述人生经历。喜悦的、甜蜜的和厌恶的、憎恨的两种感情倾向都有。主要作品结集有《鸭子》、《老实人》、《阿丽思中国游记》等。2.创作中期:1927年-1931年。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文学创作自觉期的转折期。题材范围广,个人经历,乡村、都市都写。《柏子》、《萧萧》、《烟斗》、《绅士的太太》等3、成熟期:1931年-1947年。视野所关注的是整个社会人生,但以湘西世界为主。其中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代表着他创作的思想与艺术的成就。“乡下人”的自我认知的知识分子与乡村、都市保持着距离。建构出既可以审视乡村也可以审视都市的心理空间,建构出“人文湘西”以批判都市文明远离时代主流的文学价值追求对乡土中国的关注:民族性的思考从容、静穆的民族文化品格的追寻对中国现代性的反思初期:赞颂神性,男女浪漫而狂野的生命、情爱形态,如《神巫之爱》《龙朱》中期:对湘西人生进行价值重估,如《萧萧》、《丈夫》成熟期:在想像中用审美理想之光烛照湘西人生立场,描绘的是一个理想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最醒目的就是东方人格理想与湘西风情画卷的交融,以及由此产生的《边城》神韵。1.小说故事内容小说叙述的是湘西小镇一对相依为命的祖孙平凡宁静的人生,以及这份平凡宁静中难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凄凉”。著名中篇《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它既是人性美的颂歌,也是人性美的哀歌。作品在诗意流注中,显示人性的光芒和人情的淳厚。《边城》所表现的美好淳厚的人性、人情,是作家救正民族品德滑落的一种对策。“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多少年。年纪虽那么老了,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这个大方洒脱的人,事业虽十分顺手,却因欢喜交朋结友,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明白出门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为人却那么公正无私……既正直和平,又不爱财两个年青人皆结实如小公牛,能驾船,能泅水,能走长路。凡从小乡城里出身的年青人所能够作的事,他们无一不作,作去无一不精。年纪较长的,如他们爸爸一样,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年幼的则气质近于那个白脸黑发的母亲,不爱说话,眼眉却秀拔出群,一望即知其为人聪明而又富于感情。酒家屠户、往来渡客:也都乐善好施,具有君子风度。作品中的娼妓:“也常常较之讲道德和羞耻的城市中绅士还更可信任”。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天真、纯洁、自然、混沌、坚强解一:自然与人为解二:性格与命运解三:文化与种族解四:……1、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边城》中湘西风情民俗的生动画卷,是作家理想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正是在这里诞生了东方人格理想。这里的景物是独特的,酉水岸边的吊脚楼、竹林、白塔、碾坊、小街……这里的风俗是充满活力的,舞龙耍狮,龙舟竞渡,泅水捉鸭,还有竞歌定情的婚俗,以及古朴的风习,淳厚的人情。这一切交汇在一起,构成了人格化的人文环境。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一个对于诗歌图画稍有兴味的旅客,在这小河中,蜷伏于一只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至于感到厌烦,正因为处处有奇迹,自然的大胆处与精巧处,无一处不使人神往倾心。首先,沈从文擅长于将人物和景物交融在一起。在他笔下,人物是自然化的,而景物又是性格化的。天人合一,景物与人物达到高度的和谐,共同构成纯真的理想世界。其次,在结构上,不追求情节性,而看重抒情性,他往往将散文笔法和诗歌的抒情方式引入小说。因此,《边城》中经常出现散漫而从容的铺叙、插叙,而不照顾情节的连续与完整。如作品第2节对茶峒酉水上游的地理形势、历史风物的详细介绍就是如此。意境的组合与转换,一组组诗画的衔接,更是作品倚重的艺术手段。再次,在语言上,作品将活泼的口语和简朴的古语,以及时而出现的欧化句式结合起来,平淡中有绚烂,朴讷中见清新,令人耳目一新。最后,在风格上,《边城》于节制中见浓郁,在平淡里显奇崛。1、翠翠的悲剧命运探析2、阅读《沈从文小说选》
本文标题:2017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932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