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2019高考专题:文言文整体阅读
返回古诗文阅读返回返回栏目导引考情梳理·一目了然栏目一考题研究·一步到位栏目二专题学案·一一突破栏目三知识清单·一览无余栏目四返回考纲梳理2017年《考试大纲》在“古诗文阅读”部分所列“理解”的5个考点和“分析综合”的3个考点,主要针对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具体规定如下:理解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返回考题研究年份201720162015卷别及内容卷Ⅰ断句、文化常识、分析综合、翻译[分值]19分[选文]《宋书·谢弘微传》断句、文化常识、分析综合、翻译[分值]19分[选文]《宋史·曾公亮传》断句、文化常识、分析综合、翻译[分值]19分[选文]《宋史·孙傅传》卷Ⅱ断句、文化常识、分析综合、翻译[分值]19分[选文]《后汉书·赵憙传》断句、文化常识、分析综合、翻译[分值]19分[选文]《明史·陈登云传》断句、文化常识、分析综合、翻译[分值]19分[选文]《北史·来护儿传》卷Ⅲ断句、文化常识、分析综合、翻译[分值]19分[选文]《宋史·许将传》断句、文化常识、分析综合、翻译[分值]19分[选文]《明史·傅珪传》返回专题学案五步阅读,扫清障碍【读文指导】第一步快速通读,厘清层次初读后,应大致上弄清文本的层次。史传类文言文,其行文大多按时间顺序记叙传主的一生。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开头,介绍传主的基本情况(姓名,字号,籍贯,家庭背景,学识,性情,官职等);正文,以时间先后为序,记叙传主何时何地做了何事,有何结果(官位变动或奖惩等);结尾,对传主的死因和身后事作一下交代。返回第二步勾画业绩,解读品性任何传记,在正文部分,都要记叙传主一生中重要的事迹。这些事迹主要是为了突出传主的功德,表现传主的某些品性。而命题者命制的概括分析题,恰恰就是针对传主的功德和品性的。因此,我们可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对“事迹”及与事迹有关的方面做记号,加深印象。(怎样圈点勾画,全凭个人的习惯。如用单斜线和双斜线在字句间切分事迹的层次,用问号标示疑难处,用叹号标示关键处。还可在词句下用小三角形、圆点、波浪线、直线勾画,标示人名、时间、事件中心词以及直接或间接评价人物的关键词等。)在勾画传主的事迹时,我们可以将概括分析题看一看,相互比对,想一想:几个选项是分别针对什么事迹的?从事迹中解读出的品性与自己的体会是否一致?这种方法叫作“借题读文”。返回第三步宏观着眼,微观品析综观近些年全国新课标卷的史传类文言文阅读材料,所涉及的传主至少有两大共性:第一,具有正能量;第二,具有立体感。所谓立体感,就是人物的品性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宏观着眼,就是要把握传主品性的多面性。微观品析,就是要分析某一事迹的细微之处,比如时间、地点、人物、前因后果、行事方式等,可以表现传主的哪一方面或哪几方面的品性(可以研读概括分析题的分析部分,分析部分提到哪一方面,就重点比对原文对应的信息区)。不放过细微之处,是准确答题的关键,因为概括分析题主要是在细微之处设误。返回第四步结合语境,正确断句全国新课标卷断句题一般是以所选人物史传中抽取的局部语句为命题材料。有人误认为断句只需要理解局部语句即可,好像不需要着眼全篇,实则大谬不然。断句不能仅仅只依据首尾虚词、对话标志、句式特点等外在标志,其根本在于对句子意思乃至文段整体意思的理解。我们必须弄清楚这句话涉及的事件的前因后果、人物关系及各自的立场观点等等,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断句。第五步了解文化,积累常识人物传记中,经常涉及文化常识。文化常识主要包括称谓字号、官职制度、科举教育、礼仪文化、纪时纪年等等。我们在阅读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积累,要学会迁移运用。我们不仅要弄懂文中出现、题目考查过的这些词语,而且更应该触类旁通,联想扩展到其他相关文化常识。返回以例说法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2015·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宋史·孙傅传》节选,选文略】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文章,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有时可借助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入贡”意为入朝进贡,其后应断开。“奏贬”意为上奏贬谪,不应该断开。据此应选A项。返回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解析:D.“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解说有误,封建时代只有“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才能称为“太子”,而君主的“其他儿子”则不能称为“太子”。返回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解析:本题从曲解文意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能力。C项,“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错误,孙傅说的意思是:“宦官打算把太子秘密送出,京城人争相斗杀宦官,误伤了太子。于是太子率兵讨伐平定,杀死作乱的人献过来。如果不停止索求,太子就会自杀。”返回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译文:(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译文: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中的句子,涉及词类活用、宾语前置、一词多义。(1)“帝”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做皇帝,称帝;“死”是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2)“不吾索”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不吾索”即“不索吾”;“俱”,一起,一同;“庶或”,差不多,或许;“济”,成功。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返回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B.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C.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D.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阅读下面《周书·熊安生传》节选,完成下列各题。【选文及阅读步骤略】解析:事件的背景:访北齐的北周兵部尚书尹公正与北齐人谈论《周礼》,提出的很多问题北齐人不能对答。人物:尹公正、熊安生。事件的结果:北齐为维护尊严,派出本国精通《周礼》的国子博士熊安生与对方切磋交流,令对方大为折服。即学即练返回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B.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河清、天和等。C.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D.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解析:第2题涉及哪些文化常识?“五经”涉及重要的儒家经典,“年号”涉及古代的纪年方式,“象笏”涉及古代器物,“致仕”涉及古代的官员退休制度。《五经》应指《诗》《书》《礼》《易》《春秋》。返回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尹公正对熊安生渊博的学识深为叹服,他从北齐回到北周后,向高祖详细报告了熊安生的情况,高祖对熊安生大为钦佩推重。B.北周高祖尊儒重道,对没有早一点离开战场来看望熊安生感到很愧疚,熊安生认为即便是黄帝也会忙于战事,更何况高祖是在替天行道。C.熊安生年少时勤奋好学,孜孜不倦,起初跟随陈达学习“春秋三传”,又跟着房虬学习《周礼》;后来师从徐遵明,潜心学习了好些年。D.北周朝廷推行《周礼》的学说,公卿以下官员多研习《周礼》,但积累下来了几十个没有弄懂的疑难问题,一时没有人能解释清楚。解析:“愧疚”的原因是“未能去兵”。返回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公正于是具问所疑,安生皆为一一演说,咸究其根本。译文:(2)俄而帝幸其第,诏不听拜,亲执其手,引与同坐。译文:(1)尹公正于是把疑问全部提了出来,熊安生为他逐条阐发讲解,都能探究出这些问题的本源。(2)一会儿,高祖驾临熊家,下令不用跪拜,(他)亲自拉着熊安生的手,引领熊安生和自己坐在一起。返回知识清单详见WORD电子版
本文标题:2019高考专题:文言文整体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934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