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曼瑟尔·奥尔森目录第一章集团和组织理论第二章集团规模和集团行为第三章工会和经济自由第四章国家和阶级的正统理论第五章压力集团的正统理论第六章“副产品”和“特殊利益”理论第一章集团和组织理论本章的主要内容:1.组织的目的2.公共物品和大集团3.传统的集团理论4.小集团5.“排外”集团和“相容”集团6.集团的分类第一章集团和组织理论1.组织的目的传统的观点:组织或社团的存在是为了增进其成员的利益。亚里士多德:“人们为了获得特别的好处,通过为生活的目的提供某些特别的东西而聚到一处;同样,政治社团看来是为它所带来的总的好处而自发地聚到一处并继续存在下去。”莱昂·费斯廷格:“集团成员身份的吸引力并不仅仅在于一种归属感,而在于能够通过这一成员身份获得一些什么。哈罗德·拉斯基:“社团的存在是为了达到集团成员共有的目的。”不同类型的组织被期待增进的利益多数是共同利益。第一章集团和组织理论2.公共物品和大集团国家“尽管掌握着所有的感情资源,还不得不靠强制手段来资助其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活动的话,那看来大型的私人组织要想使其个体成员自愿捐款将是十分困难的,尽管它试图增进的正是个体成员的利益。”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第一章集团和组织理论2.公共物品和大集团正如国家不能靠自愿捐款或在市场上出售其基本服务来维持一样,其它大型集团也不能以此为生。他们只能提供一些不同于公共物品的约束力或吸引力,使个体成员帮助维持组织的重担。典型的大型组织中个体成员的地位与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的地位,或国家纳税人的地位相似:他个人的努力不会对他的组织产生显著的影响,而且不管他是否为组织出过力,他能够享受其他人带来的好处。第一章集团和组织理论3.传统的集团理论传统的集团理论毫无保留地认为,私人集团和社团运作所遵循的原则与支配市场中企业间关系或纳税人和国家关系的原则截然不同。其理论的两个基本变体:随意变体和正式变体。随意变体:认为私人组织和集团是无处不在的,这一普遍性是由人类有着组织和参加社团这一根本习性决定的。嗜好、本能正式变体:它试图把今天和社团和集团的存在解释成现代工业化社会从以前的“原始”社会进化而来的一个方面。(家庭、亲属集团——国家、教会、大型企业、大学和职业社团)什么是原始社会中小型原始集团和现代大型自发社团共同的根本来源呢?(嗜好或者本能;功能)第一章集团和组织理论3.传统的集团理论传统理论对小集团和大集团的区分只是针对它们所完成功能的规模,而不是它们在完成这些功能时的成功程度或者它们吸引成员的能力。这一理论假设小集团和大集团只是等级不同,而性质是相同的。第一章集团和组织理论3.传统的集团理论要想证明大集团和小集团是按照截然不同的原则运作的,一个障碍看来是早先强调过的一个事实,即任何集团或组织,不管其大小,都是为某一集体利益服务的,其目的就是要使集团中的成员收益。所以尽管集团的全体成员对获得这一集团利益有着共同的兴趣,但他们对承担为获得这一集体利益而要付出的成本却没有共同的兴趣。每个人都希望别人付出全部成本,而且不管他自己是否分担了成本,一般总能得到提供的利益。如果这就是所有带有经济目的的集团或组织的根本特点,那么看来大型组织与小型组织不会有多大的区别,而且小集团也不会比大集团有更多的理由获得某种集体服务。然而直觉告诉我们,足够小的集团有时能为他们自己提供公共物品。第一章集团和组织理论4.小集团某些小集团不用靠强制或任何集体物品以外的正面诱因就会给自己提供集体物品。(原因是个人收益大于为获得共同收益而付出的总成本)即使在最小的集团里,集体物品的提供一般也不会达到最优水平。就是说,集团成员不会以符合他们公共利益的水平来提供集体物品。…原因是,根据集体物品的定义,一旦集团中的任一个体为自己提供了集团物品,就不能把其他成员排除在对这种集体物品的享用之外。(这样的结果是,成本承担者和搭便车者提供集团物品的动力都会下降)。因此,集团越大,它提供的集体物品的数量就会越低于最优数量。集团越大,就越不可能去增进它的共同利益。第一章集团和组织理论5.“排外”集团和“相容”集团根根据集团寻求的目标的性质的不同,可以把集团分为排外集团和相容集团。前者追求排他性的利益,主要指涉市场中的竞争性企业集团,它所追求的集体物品(更高的价格)带来的收益在供给上是固定的,某个集团的收益会造成其他集团收益的潜在损失;后者追求相容性的利益,主要指涉非市场集团,它所追求的集体物品带来的收益在供给上是不固定的,某个集团的壮大并不会减少其他集团的收益,反而可能使其他集团受益。一个集团的排外性或相容性取决于它寻求的目标,而不是成员的任何特性,这点很重要,因为许多企业既在市场里通过限制产量来提高价格,同时也在政治和社会系统中增进其共同利益。第一章集团和组织理论5.“排外”集团和“相容”集团相容和排外的集团的一个更进一步的差别在它们尝试过采取正式组织或非正式协调的行为时就显而易见。对于某一组织或协议,相容集团的每一成员并不一定都需要参加,因为一个未参加者获得的收益并不会造成参加者收益的损失。而在排外的集团中,如果在市场中存在着公开或暗中的共谋,情况就大不相同。第一章集团和组织理论6.集团的分类奥尔森根据集团寻求的目标将集团分为排外集团和相容集团,根据组织的难易程度分为特权集团、中间集团和潜在集团。作者认为,较大的集团不能增进它们自身的利益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集团越大,增进集团利益的人获得的集团总收益的份额就越小,有利于集团的行动得到的报酬就越少。第二,由于集团越大,任意一个个体,或集团中成员的任何(绝对)小子集能获得的总收益的份额就越小,他们从集体物品获得的收益就越不足以抵消他们提供哪怕是很小数量的集体物品所支出的成本。第一章集团和组织理论6.集团的分类第三.集团成员的数量越大,组织成本就越高,这样在获得任何集体物品前需要跨越的障碍就越大。于是对每一位成员来说,最理性的行为就是自己不分担任何成本(即不参加集体行动)而坐享其成。如果所有成员都采取最理性行为,其结果就是每个人都想“搭便车”,集体行动无法实现。奥尔森认为集体行动是供给集体物品的过程,这便是下文所探讨的搭便车将导致集体行动的困境。第二章集团规模和集团行为本章主要内容:1.小集团的凝聚力和有效性2.传统理论的问题3.社会激励和理性行为第二章集团规模和集团行为1.小集团的凝聚力和有效性相对较小的集团——“特权”集团和“中介”集团——具有更大的有效性。(这一观点为一些有趣的研究成果所证实。比如詹姆斯教授、保罗·黑尔教授、社会学家乔治·西梅尔、霍曼斯的研究结论。)第二章集团规模和集团行为2.传统理论问题传统理论认为小集团的经验可以直接运用于大集团。但作者认为:“小的特权集团可以通过一种或另一种方式满集体需求,而且相当小的(或中介)集团有很大的机会可以通过自发的行动来解决集体问题,但在大的潜在集团中,只要集团成员可以自由地推进其个人利益,就不采取符合共同利益的行动。”不管自发的大集团实现的功能多么有益,潜在集团中没有一个个人会受到激励去参加这样的社团。不管一个功能有多么重要,也不能因此就认为潜在集团可以加以组织以实现这一功能。自发社团传统理论的错误在于,它含蓄地认为潜在集团会以与小集团相同的方式采取行动以实现某种功能。第二章集团规模和集团行为3.社会激励与理性行为经济激励不是唯一的激励,人们有时候还希望去获得声望、尊敬、友谊以及其他社会和心理目标。大多数人很看重他们朋友和熟人的友谊,并且很着重社会地位、个人声望和自尊。第二章集团规模和集团行为3.社会激励与理性行为奥尔森认为存在这些驱使个人采取集团导向行动的社会激励与本书的分析没有抵触,也没有削弱本书的分拆,反而强化了它,因为社会地位和社会承认是个人的非集体物品。社会制裁和社会奖励是“选择性激励”,即它们属于可以用来动员一个潜在集团的激励。社会激励的本质就是它们能对个人加以区别对待:不服从的个人受到排斥,合作的个人被邀请参加特权小集团。这样,在此被划分为“特权”或“中介”集团的足够小的集团就受到双重激励.不光是经济激励,还可能是社会激励,这些激励引导其或员为获取集体物品而努力。而大的“潜在”集团总包括许多人,他们不可能被此都认识,因此不大可能产生一定的社会压力来帮助它获得集体物品。不能带来明显效应的无私行为有时候甚至被认为是不值得称赞的。第三章工会和经济自由如何解释那些成功为集团提供集体物品的大型工会组织呢?使大型的全国性组织得以生存下去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就是这些工会的成员资格以及对其罢工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强制的。他由此得出结论:强制成员制和纠察线是工会主义的精华。第四章国家和阶级的正统理论奥尔森认为马克思理论的缺陷恰恰在于马克思关于社会阶级的理论与其假设的追求个人利益的理性、自私的行为不相一致。马克思预言的阶级行动没有成为现实,这并非如一些批评家所说的是经济动机不重要了,而是由于没有采取阶级行动的个体经济激励。第五章压力集团的正统理论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压力集团一般能相互制约,从而保证最终结果不致特别有利于社会的某一成员而对其他成员造成不应有的伤害。奥尔森认为是“多元论”为这种论点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理性氛围。多元论是一种政治哲学,它主张各种私人社团,尤其是工会、教会和合作社,都应具有较强的社会法定角色,国家不应当对多数这类私人社团横加干涉。第五章压力集团的正统理论接下来奥尔森点评了几位著名学者的观点。康芒斯思想的最重要部分是他相信经济压力集团比那些以地域代表性为基础的立法机构更代表人民。本特利的思想则是将所有的集团压力的结果,不仅始终看作是社会政策的决定因素,而且还是最公平合理的决定因素。集团的权力或压力的大小大致上是与其人数多少成比例的,较大、较一般的利益通常总能战胜较小、较狭隘的特殊利益。第五章压力集团的正统理论接下来奥尔森点评了几位著名学者的观点:杜鲁门则认为,当社会变得更为复杂,其集团需求更多、变化更大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另外形成一些社团来稳定社会中各种集团关系。随着专业化程度和社会复杂性的提高,社会需要更多的社团,也会出现更多的社团,因为新生社团来满足社会需求是社会生活的基本特性。第五章压力集团的正统理论奥尔森看来,分析多元论者看来是想贬低正式组织的重要性及其他显而易见的集团行动表象。即使分析多元论者强调“潜在”集团、贬低现有组织的做法是对的,那么他们的理论也依然并不妥切,除非他们能够表明对于一个大集团利益的损害是如何(即对于集团组织和行为的激励因素是如何)必定会鼓励和促使该大集团的成员为集团目标而牺牲其个人利益的。他们还必须说明,大型潜在集团的个别成员当他看到他的支持对集团目标的实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起决定作用的时候,以及当他不论对目标的实现有没有出过力,他都能从中获得利益的时候,他为什么是自愿支持这一集团目标。多元论的理论家关于这点的逻辑是自相矛盾的。第六章“副产品”和“特殊利益”理论奥尔森认为已经组织起来的大经济集团与那些尚未组织起来的大经济集团的区别在于这些集团同时也是为了某种目的而组织起来的。那些强大的经济游说疏通团体实际上是使其获得力量和支持的组织的副产品,因为它们行使了为集体利益而作游说疏通工作之外的某些职能。奥尔森认为大经济集团的游说疏通团体是那些有能力以“选择性的激励”来“动员”潜在集团的组织的副产品。第六章“副产品”和“特殊利益”理论具有“选择性的激励”的组织是:(1)具有行使强制性措施的权威和能力;(2)具有能向潜在集团中的个人提供积极诱导能力源泉的那些组织。这个游说疏通团体就是该组织所行使的、能实现强迫成员人会的任何职能的副产品。
本文标题:集体行动的逻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93984 .html